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从双刃剑到多棱镜

汉语里有一个词“双刃剑”,是指一些既会带来显著利益又蕴含危害的事物。比如,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意思的是,汉语里的“剑”本就包含“双刃”之意,单刃在汉语中一直被称为“刀”,也鲜有听闻“单刃剑”“三刃剑”或“四刃剑”的提法,所以这个词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也许有些人会通过场景来解释“双刃剑”的隐喻:当有人手持剑进行劈砍时,剑可能被反弹回来导致持剑者受伤。但在真实世界里,剑的主要用法是刺,刀才是用以劈砍的兵器。不但在中国冷兵器史上如此,即便在西方兵器史关于维京剑的26种经典分类法中,能够兼顾劈砍的剑也不占多数。由此观之,“双刃剑”用了一种实践中的特例凸显某种属性并加以引申,这显然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就好比要表达因结构不完整而导致功能有缺陷的事物,用“跛脚鸭”就要比“三轮车”要恰当。

人类社会中类似“双刃剑”这样似是而非的隐喻数不胜数,几乎人人都能理解并使用它,也鲜少有人对此发出质疑,但只要稍一较真,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自己都不清楚它究竟因何而来、又为何如此。尽管对它所指司空见惯,对它如何使用驾轻就熟,对它产生的影响也认为是理所当然,但我们对它的真谛实在是知之甚少。

数字安全(或是一般意义上讲的网络安全)是不是也如此呢?业界围绕这类问题的讨论和实践已经有数十年了,在经历了如此长期的讨论和实践基础上,我们是否对其有了足够深入的认识呢?

我以为可能还远远不够。并非我们不够努力,也并非我们不想谋定而后动,而是因为从技术上看,数字技术尚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其中蕴含的不确定性仍处于快速生发和积累的过程,且其裂变的速度往往超出了人们洞察力的边界。这种内在的不确定性使人类不得不面对“乌卡时代”(VUCA)的种种风险,而人类在运用技术时的理性不足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各类风险再产生的可能性。就目前观察到的情形而言,可以确定的是数字技术引发的变革,其波及范围远远超出了技术领域,其社会影响之深远可能已超出当代人的想象。

“安全”的介入使得问题变得更为扑朔迷离。当今世界的安全问题本就充满着争议,甚至在安全的基本含义上就存在着重大分歧。汉语中“安全”一般是指确保自身利益不受实质性损害的状态,其所对应的威胁、危害、风险一般默认是出于一种动作或是行为,这是一种基于行为后果的安全理念。而当今西方社会语境下的safety、security、secure较之汉语“安全”还多了一层心理上不恐惧、不害怕的含义,那么risk、danger、threat等词中包含的主观感受也就较汉语中含义相对应的词的强烈得多。从这种表达差异上也许不难理解,为何美国政府2022年颁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仅凭中国是“唯一既有意图,又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国家”,就将中国定义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挑战,因为这种心理上的自我恐惧已经内含在其安全观念的基本叙事之中。

即便抛开文字差异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谈,仅就技术层面而言,数字安全也并非大众以为的可以用数理逻辑和国际通用符号来统一的标准范畴。从代码安全到数据安全、从信息安全到内容安全、从系统安全到网络安全,技术人员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门。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字安全本就是一个实践先于理论的领域,毕竟在第一个蠕虫程序出现之前几乎没有人能预见到计算机病毒的存在,在CIH病毒肆虐之前也鲜少有人意识到软件漏洞足以摧毁硬件,在深度造假、僵尸网络出现之前恐怕多数人都没有想到,信息自由流动的时代最稀缺的竟然是真相和理性。而在数字技术无所不在的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意识到,数字安全和网络战竟然成为影响甚至决定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呢?

数字技术是人类创造的,它和那些人类通过认识自然而获得并发展的技术工具有着本质差异。人类是数字技术毋庸置疑的造物主,但数字技术正在向着脱离其造物主掌控的方向迅猛发展,我们一度以为自己创造出来的是一个自得其乐、远离纷争的梦境,但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即便是最迟钝的观察者,也已发现网络战的幽灵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陆海空天的武装冲突模式,令全人类在面对战争时避无可避。恩格斯曾言:“人类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作战。”斯言极是。人类的造物已经如此强大,以至于它既可断人间是非,又能决人类生死。

或许已经有人意识到,人类正将数字技术推向一个“信仰”的高位,那是一个自启蒙运动人格超越神格、理性超越神谕之后就不曾被染指的位置。人类究竟要不要允许这一位置再次被占据?即便在此无法给出答案,但可以预见的是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可逆转,如果我们拒绝数字技术之幕笼罩众生,那么数字安全将是人类最后的屏障;而如果我们听之任之,那么数字安全也将成为人类不会再次堕入黑暗的关键。

面对影响如此宏大而深远的时代挑战,作为数字技术之剑的重要铸造者和执剑者,产业界不能缺位也不应缺位。

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强大的网络安全产业,国家网络安全就缺乏支撑;没有强大的网络安全企业,就形成不了强大的网络安全产业。” 本书作者周鸿祎先生是网络安全产业的卓越代表,丰富的经验为他超越大众的思考提供了重要支撑,他以最新颖而生动的实践为武器,庖丁解牛般拆解着数字安全领域一个又一个迷思。这种且行且思、不断由实践求真探索的精神值得敬佩。

人类历史一次次证明,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应对自身的各种安全挑战,无论这种挑战是来自自然界,还是来自人类本身以及人类的造物,人类的集体智慧和通力合作是我们在地球上百万年来繁衍壮大的根本保障,愿当今时代的人类能够跨越语言文字的隔阂,释放相互理解的善意,通过国际合作构建全球数字治理的多棱镜,将数字技术之剑明亮而单一的光芒发散开来,使人类得见其中的五彩斑斓,进入一片静谧的光谱秘境……

在《数字安全网络战》付梓之际,应邀写成上述文字,是以为序。

李韬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数字治理分会会长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Nfb4sPO+IQvuL0OEjV9UABF78efsDB4aTWXts37/ug5t+r/3Jf5WeMPLiroQxdv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