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只道征人盼归乡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

早在尚未读过《诗经》的懵懂年代,我就听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彼时的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单纯地觉得这句话很美,如初春拂过脸颊而不觉寒的杨柳微风,如寒冬赛过梅花三分白的皑皑白雪。没有缘由,这句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在“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的江南。江南春色里,有“杨柳青青江水平”,有“碧玉妆成一树高”,待到柳絮纷纷时,“枝上柳绵吹又少”。

我自小在江南长大,记忆中的儿时,经常与玩伴在山野间奔跑嬉戏,追着蝴蝶,采着野花。山坡上密密麻麻长满了野豌豆,起先是绿油油的一片,过了不久,那一片绿色之中就会开满星星点点的紫色小花,看在眼中,有种说不出的美。彼时的我只是嫌花太小,摘下来也不好看,根本不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采薇》中的“薇”。

“薇”又名大巢菜,又叫野豌豆。我们家乡一带习惯叫野豌豆,在山坡,田野,或者山间的路边上经常能看到。这种在我们眼中只是很普通的野草,不仅可以食用,《本草拾遗》中记载其还有药用价值。

“猃狁”,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也许跟“鲜卑”“契丹”等耳熟能详的民族来比,“猃狁”比较生僻,但说起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可能听过的人就多了,那就是“犬戎”,具体的地理位置大概在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西周进入中期,国力削弱,犬戎经常入侵,边疆战乱频繁。到了周宣王时期,周朝积蓄了一定的力量,并派遣将士出征犬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因此这首诗被认为大约是写于周宣王时期的。

不得不说,《诗经》中的大多数诗都像我们小时候学的儿歌一样,叠字很多,念起来朗朗上口。“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若不去认真探究它的意思,恐怕很难理解这竟是一首边塞军旅诗,描写的是戍边士兵从背井离乡上战场到归家的情形。

“采薇呀采薇,薇菜已经发芽了。说回家呀说回家,一年又过去了。”字字坎坷,诉说的尽是士兵对家的思念。出征保家卫国,何时才能还乡?在这烽火连天的战场上,驻地不定,谁能帮忙把家书带回家?

提到家书,不由想到了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想给家里捎一封家书该有多难。写了不一定能捎回去,捎了家人也不一定能收到,更别说是家里寄来的书信了。

也许只有真正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过的士兵们才能体会到“家书抵万金”的感受吧。

采薇呀采薇,那时的薇菜发了芽,转眼半年过去,薇菜已经变老,回家依然遥遥无期。战争不断,烽火连天,我的心里是那样苦,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还乡。那盛开的是什么花?是美丽的棠棣。将军驾着车带着我们往前,军情是那样紧急。还记得当初阔别家乡的时候,杨柳依依,如今回来的路上,白雪纷飞。我的心里伤悲,谁能知道我的哀痛。

内心独白的话语,默默诉说。戍边战士心中的苦,又岂是只言片语能够道得尽的?离开家的时候,想的是保家卫国;在战场上,想的是早日结束战争回到家乡;然而终于踏上了回家的归途,心里却是无限伤悲。近乡情怯,越是离家近,越是思绪千万,感慨万千。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谢公即东晋政治家谢安,“遏”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字。谢安问谢玄《诗经》中哪一句最美,谢玄的回答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人体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离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对这句诗的评价都是极高的。

关于采薇最早的典故,出自《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和叔齐都是商朝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国君原本想把王位传给叔齐,可是等他去世的时候,叔齐却想把王位让给伯夷。伯夷认为父亲的遗命不能违背,于是逃走了。叔齐不肯继位,也逃走了。国人只好立孤竹君的另一个儿子为王。

贵族子弟,一旦离了家,便很难生活下去。伯夷和叔齐听说西伯侯姬昌关心赡养老人,就一起去投奔他。可是等他们到了那里,西伯侯已经死了,继位的是后来的周武王姬发。姬发正要讨伐纣王,他们拉住武王的马说:“父亲死了不安,却大动干戈去打仗,这难道是孝道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害国君,这难道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人要杀了他们,被姜太公阻止了,姜太公说:“他们都是义人啊!”

后来武王推翻了商朝的暴政,天下易主,伯夷和叔齐为了表示对商的忠诚,拒绝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以采薇菜充饥,并作了一首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没多久便饿死了。后人都称赞伯夷和叔齐有气节,甚至还有人想去效仿,但是在后世的人看来,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采薇啊采薇,等到薇菜开花的时候,是否能够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呢? DKX1fEOkY6iwfDGQCJTLHUgpxTD96TuiVjW+pnoyH12mdCDCVZGEieYJ5mfbnl8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