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个月

这个月的宝宝

宝宝满月了!这时候的宝宝多数皮肤变得光亮白嫩,弹性增加,皮下脂肪增厚,胎毛、胎脂减少,头形滚圆,更加招人喜爱了。

体重

男宝宝体重正常范围是3.84~6.36千克,平均为5.1千克,女宝宝体重正常范围是3.67~5.92千克,平均为4.8千克。这个月宝宝的体重增长很快,平均每周可增长200~300克,整个月平均可增500~1000克。人工喂养的宝宝甚至有可能增加1500克或是更高。但宝宝体重增长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宝宝在这个月增长明显,也有的宝宝可能到下个月才表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因此,如果宝宝在这个月并没有表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家长不必担心,只要不是疾病因素所致,那有可能在下一个月会出现“补长”的现象。

身高

男宝宝身高正常范围是52.3~61.5厘米,平均为56.9厘米,女宝宝身高正常范围为是51.7~60.5厘米,平均为56.1厘米。这个月宝宝的身高增长是很快的,平均可增长3.0~4.0厘米,并且这时身高的增长不受遗传影响。

头围

男宝宝在本月的头围平均为38.1厘米左右,女宝宝头围平均为37.4厘米左右。宝宝在前6个月的头围平均每个月增长2.0厘米,但实际上这种增长并不一定都是平均的,只要头围是在逐渐增长,家长就不必担心。

胸围

男宝宝的平均胸围为37.3厘米左右,女宝宝的平均胸围为36.5厘米左右,分别比刚出生时增加了6.0~7.0厘米。

前囟

这个月宝宝的前囟大小与新生儿期没有太大区别,对边连线是1.5~2.0厘米,每个宝宝前囟大小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只要是在1.0~3.0厘米之间就是正常的。

营养需求与喂养

营养需求

宝宝刚出满月,体重有3.5~4.5千克,其一天需要的热量是1612~2072千焦(385~495千卡),即每千克体重需要419~460千焦(100~110千卡)热量,如果每日摄取的热量超过502千焦(120千卡),宝宝就有可能发胖。反之,宝宝就会偏瘦。

母乳喂养时,可以通过每周测量体重来判断宝宝每天吃了多少母乳。如果每周体重增长都超过200克以上,就有可能是摄入热量过多。如果每周体重增长低于l00克,有可能是摄入热量不足。

这个月的宝宝不需要添加辅助食品。如果母乳不足,可添加配方奶,不需要补充任何营养品。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原则为按需喂养。到了第2个月,宝宝吃奶的动作已经熟练了,吮吸的力量增强了,基本可以一次完成吃奶,比较上个月,吃奶间隔时间也会有所延长。母乳充足时,每3小时左右喂奶一次,一天喂7次,上午6、9、12点,下午3、6、9点,夜间12点。因为每个宝宝的情况不同,每天具体要喂几次,要根据宝宝的反应,这个月的宝宝比新生儿更加知道饱饿,吃不饱就不会满意地入睡,即使睡着了,也很快会醒来要吃奶。

这个月的宝宝晚上吃奶的次数也会减少,有的宝宝会出现整个晚上不需要喂奶,但这只是特例。大部分宝宝能睡整个后半夜不用喂奶,但也有个别的宝宝还要喂三四次。这时妈妈可以试着后半夜停一次奶,如果停不了的话就把每天喂奶时间向后延长,从几分钟慢慢延长到几个小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一下给宝宝掐断一顿奶。

人工喂养

这个月的宝宝在人工喂养时,可以喂全奶了(“全奶”是指一平勺配方奶粉加4勺的水,奶粉恰好溶解成全奶),不再需要稀释。每次喂奶量在80~120毫升之间。每个宝宝都有个体差异,不能完全生搬硬套,食量少的宝宝不吃到标准量也可以,食量大的宝宝可以吃到l50毫升,但是最好不要超过l50毫升。如果宝宝喝了150毫升后,还是哭闹,可在30毫升左右的温水中加入一些白糖喂给宝宝。

人工喂养的宝宝不一定比母乳喂养的宝宝身体差。喂养的宝宝,如果每天大便3~4次,只要精神好的话就不用担心。但在宝宝一个月后,就要预防佝偻病的发生,除了常抱宝宝到室外晒太阳外,应每天给宝宝加40微克维生素D,即浓缩鱼肝油滴剂,每天3次,每次2滴。还可以给宝宝增加一些新鲜果汁,以补充配方奶中缺乏的维生素C。

冲奶粉用什么水好

目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大致分为矿泉水、纯净水、自来水。矿泉水是指符合自来水标准,水质中的锶、锂、锌、硒、溴、偏硅酸中至少有一值符合自来水的标准,且在可使用范围。如果长期饮用某种矿泉水可能造成体内某种元素吸收过多而影响健康。纯净水是指经过物理方法除去水中的工业污染物、微生物及杂质,同时也除去可利用的各种常见元素和大部分微量元素后的水。如果长期饮用纯净水可能会干扰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自来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水,长期以来人体的结构和内环境的恒定机制与其建立了平衡。因此,自来水更适合长期饮用。使用自来水冲奶粉前,应将沸水再煮3分钟,以去除可致癌的氯化物和亚硝酸盐,当水降温至60℃以下后,最适宜冲调奶粉。

混合喂养

混合喂养时,母乳少,宝宝吸吮困难。配方奶含有较多的糖分,加上奶嘴容易吸吮,宝宝吃起来省力,所以混合喂养的宝宝容易喜欢吃配方奶而放弃吃母乳。因为妈妈乳汁少,宝宝吃完没多长时间,就又要奶吃,会影响宝宝睡眠,妈妈也很疲劳,所以容易放弃母乳喂养。

无论怎样,妈妈一定要坚持母乳喂养,因为这个月的宝宝仍然是以母乳为最佳食物,母乳是吃得越空,分泌得越多。

另外,不能因为奶少,就憋着攒够宝宝一顿吃,因为母乳不能攒,如果奶憋了,就会减少乳汁的分泌,所以,如果有了就喂宝宝吃,慢慢地或许就够宝宝吃了。

催乳食谱

续表

妈妈暂时性奶水不足怎么办

有的妈妈会在产后2~3个月时突然感觉奶水减少了,乳房无奶,有胀感,喂奶后半小时左右宝宝就哭着要吃,宝宝体重增加不足。这往往是由于妈妈过度疲劳和紧张、每天喂奶次数较少、每次吸吮时间不够、宝宝需要量增多、母婴中有一方生病及妈妈月经恢复等原因造成的。

出现这种状况时,首先妈妈应保证足够的睡眠,减少紧张和焦虑,保持放松和精神舒畅;适当增加哺乳次数,可每1~2小时喂1次,吸吮次数越多,乳汁分泌量就越多;每次每侧乳房至少吸吮10分钟以上,两侧乳房均应吸吮并排空,这既利于泌乳,还可让宝宝吸到含较高脂肪的后奶。宝宝生病暂时不能吸吮时,应将奶挤出,用杯和汤匙喂宝宝,如果母亲生病不能喂奶时,应按给宝宝哺乳的频率挤奶,保证病愈后继续哺乳;月经期只是一贯性乳汁减少,经期可每天多喂2次奶,经期过后乳汁将恢复如前。

哺乳期安全用药

哺乳妈妈一定要注意安全用药,因为滥用药物不但会损伤自己的身体健康,也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无论是哪种药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消化、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进入妈妈体内的药物,会通过血液进入乳腺,进而会在哺乳时影响到宝宝。因此,哺乳妈妈在哺乳期用药一定要谨慎。

临床研究表明,哺乳妈妈禁用的药物主要有:

1.中药炒麦芽、花椒、芒硝等,西药左旋多巴、麦角新碱、雌激素、维生素B 6 、阿托品类和利尿药物,这些药能使妈妈退乳。

2.青霉素族抗生素。包括青霉素、新青霉素Ⅱ、新青霉素Ⅲ,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等各种青霉素。这类药很少进入乳汁,但在个别情况下可引起宝宝过敏反应,应予以注意。

3.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磺胺林(磺胺甲氧吡嗪)、磺胺脒、丙磺舒、双嘧啶片、甲氧苄啶、琥珀磺胺噻唑等。这类药物属弱酸性,不易进入乳汁,对乳儿无明显的不良影响。但是,鉴于乳儿药物代谢酶系统发育不完善,肝脏解毒功能差,即使少量药物被吸收到宝宝体内,也能产生有害影响,导致血浆内游离胆红素增多,可使某些缺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乳幼儿发生溶血性贫血,所以,在哺乳期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尤其是长效磺胺制剂,更应该限制。

4.异烟肼(雷米封)。对乳儿尚无肯定的不良作用,但由于抗结核需长期使用,为避免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最好改用其他药物或停止哺乳。

5.甲硝唑(灭滴灵)。为广谱抗力药,对乳儿的损害尚未肯定,应慎用。

6.氯霉素。乳儿,特别是新生儿,肝脏解毒功能尚未健全,若通过乳汁吸入氯霉素,容易发生乳儿中毒,抑制骨髓功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引起致命的灰婴综合征,应禁用。

7.四环素和多西环素(强力霉素)。这两种药都是脂溶性药,易进入乳汁。特别四环素可使乳儿牙齿受损、珐琅质发育不全,引起永久性的牙齿发黄,并使乳幼儿出现黄疸,所以也应禁用。

8.氨基比林及含氨基比林的药物。如索米痛片(去痛片)、撒烈痛片、阿尼利定(安痛定)等,能很快进入乳汁,应忌用。

9.硫酸阿托品、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链霉素等药物在乳汁中浓度比较高,可使宝宝听力降低,应忌用。

10.抗甲状腺药物甲硫氧嘧啶,可以由母及子而抑制乳儿的甲状腺功能,口服硫脲嘧啶,可导致乳儿甲状腺肿和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故应禁用。

11.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常有医生将它开给病人抗感冒。哺乳妈妈服此药后,可致乳儿呕吐、皮疹和尿潴留,禁用。

12哺乳妈妈患了癌瘤,应停止哺乳,否则抗癌药随乳汁进入乳儿体内会引起骨髓受抑制,出现颗粒性白细胞减少。

13.需用抗凝血药时,不能用肝素,以免引起新生儿凝血机制障碍,发生出血。以用双香豆素乙酯为宜。

14.皮质激素类、黄体激素类、新生霉素和呋喃呾啶应禁用,否则使乳儿发生黄疸或加重黄疸、溶血等。

15.哺乳女性应禁止过量饮酒和吸烟、大量饮水、喝啤酒,禁用利尿剂(如双氢氯噻嗪、速尿等)和作用猛烈的泻药。

16.水杨酸类药物在产前服用,可使产妇的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增多,新生儿也发生出血。若在哺乳期服用,则可使哺乳宝宝出现黄疸。故应慎用。

17.溴化物是通过血浆进入乳汁,哺乳期服用此药,宝宝可出现嗜睡状态,有的宝宝还出现皮疹。

18.镇静药中如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阿米妥)等通过血浆乳汁屏障后,在宝宝肝脏有脑内浓度较高,长期用药时一旦停药,宝宝就可能出现停药反应,表现不安定、睡眠时有惊扰、过多啼哭及抖动等。安定也可通过乳汁,使宝宝嗜睡、吸水力下降,因宝宝排泄药物较慢,此种药物作用可持续一周之久。因此哺乳期女性不可服用镇静药。

19.缓泻药应忌用。迄今还没发现服药后既不被吸收又能改变大便性状的理想药物,像较常用的鼠美李皮等缓泻药会转移到乳汁,使宝宝腹泻。

20.口服避孕药可有1.1%的药量移向乳汁,但已失去避孕药中雌激素的活性,对哺乳儿无直接毒性反应。可是药物能直接作用母体,使母乳分泌减少,并影响母乳成分,使母乳中蛋白质、脂肪、钙质减少。因此,哺乳期不宜服用避孕药。

此外,哺乳妈妈服药还要注意药量的问题。对于某些药物来说,增加些药量并不会对成人的身体产生影响,但对宝宝来说可能是致命的过量。处在哺乳期的宝宝,自身的免疫功能差,加上肝脏和肾脏的解毒和排毒的能力较差,很容易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鉴于以上几点,新手妈妈在服用药物时要小心谨慎,服药后要检查乳汁中没有药物的成分再继续喂养。还要注意服用药物的剂量、服用时间的长短、药物的溶解度及宝宝对药品的耐受力等。

能力发展与训练

运动

1~2个月的宝宝运动是全身性的,当妈妈爸爸走近宝宝时,宝宝做出的反应是全身活动,手足不停地挥舞,面肌也不时地抽动,嘴一张一合的,这就是泛化反应。随着月龄的增大,逐渐发展到分化反应。从全身的乱动逐渐到局部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宝宝动作的发展是从上到下的,即从头到脚发展。

这个月的宝宝身体逐渐开始有劲了,宝宝俯卧时可以用小手支持大约10秒钟,但还有些摇摆,也能将头抬起约5厘米;或头贴在床上,身体呈半控制的随意运动,会交替踢腿;如果把宝宝竖直抱起来,宝宝的头可以颤颤巍巍地挺直片刻,并能随视线转动90°左右;仰卧时,宝宝的双臂会弯曲放在头部的旁边,有时双手张开,手指能自己展开合拢;宝宝开始注意到手的存在,能抬起手到胸前玩;如果把玩具放到宝宝手中,宝宝的手会抓得很牢,并能在手里握较长时间;有时还能无意中抓住身边的小东西玩;宝宝还不能主动把手张开,但会把攥着的小拳头放在嘴边吸吮,甚至放得很深,几乎可以放到嘴里,但不会把指头分开放到嘴里,也就是说这时的宝宝不是吮吸手指,是吸拳头;宝宝攥拳头是把拇指放在四指内,而不是放在四指外,这是这阶段宝宝握拳的特点。

视觉

这个月的宝宝,视觉已相当敏锐,能够很容易地追随移动的物体,两眼的肌肉已能协调运动,能够追随亮光。妈妈会发现,宝宝总是喜欢把头转向有亮光的窗户或灯光,喜欢看鲜艳的窗帘。这时宝宝的最佳注视距离是15~25厘米,太远或太近,虽然也可以看到,但不能看清楚。

宝宝对看到东西的记忆能力进一步增强,当看到妈妈爸爸的脸时,会表现出欣喜的表情,眼睛放亮,显得非常兴奋。妈妈爸爸也会送给宝宝爱的眼神,这种对视就是母爱、父爱的体现,宝宝会很幸福,对宝宝身心发育是非常有利的。妈妈爸爸不要以为宝宝小,什么都还不懂,这是错误的观点。

同时,随着天数和月龄的增长,当有物体靠近宝宝的视线时,他就会眨眼。这就是宝宝能看到一些物体的证明,这种眨眼叫作“眨眼反射”。一般宝宝在1.5~2个月之间都会有这种眨眼反射。

有些斜视的宝宝,等满2个月时一般都能自行矫正过来,而且双眼能够一起转动,这表明宝宝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正常。在这一段时间里,即使有的宝宝斜视尚未矫正过来,但也不一定是大脑发育或生理上有问题。比较明显的斜视在1岁前后进行治疗,轻度的斜视在3岁前后再进行治疗也不算迟。

听觉

这个月的宝宝听觉能力进一步增强,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宝宝对妈妈和经常接触他的人的声音和陌生人的声音有完全不同的反应,说明宝宝的听觉已经非常灵敏了。如果妈妈给宝宝放噪声很大的声音,宝宝会烦躁,皱眉头,甚至哭闹;如果播放舒缓悦耳的音乐,宝宝会变得安静,会静静地听,还会把头转向放音的方向。妈妈要充分开发宝宝这种能力,训练听觉。但宝宝毕竟小,对不同分贝的声音辨别能力差,不要播放很复杂,变化较大的音乐。

妈妈在宝宝面前的语言动作,都会通过眼神、情绪及说话时的口气传给宝宝,从而影响宝宝的情绪。当妈妈高兴时,语调就亲切,表情也温和,宝宝就会受到感染,也变得非常高兴,表现为两眼有神、精神饱满、吸吮有力、手脚乱动;当妈妈情绪低落、动作鲁莽时,宝宝便会哭吵不止、烦躁慌张、不肯吃奶或睡觉不踏实。因此,这时的宝宝具备从声音中感受心情的能力。

言语

一个多月的宝宝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但已经有表达的意愿。这阶段宝宝哭声明显地减少了,言语发育的特点是:会笑出声。当宝宝身体舒服的时候,如家长向宝宝说话或点头,宝宝会笑,还会发出三个以上的元音,如:“呃”“啊”“哦”“呜”,这种声音通常被称为“咿呀”声,有时还会自由地发出两个音节的音,如:“ba”“la”“ma”等。虽然不是语言,但却是宝宝与爸爸妈妈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发音练习;当妈妈爸爸和宝宝说话时,宝宝的小嘴会做说话动作,嘴唇微微向上翘,向前伸,成O形,这就是想模仿妈妈爸爸说话的意愿,妈妈爸爸要想象着宝宝在和你说话,你就像听懂了宝宝的话,和宝宝对话,这就是语言潜能的开发和训练。爸爸妈妈要尽量定时给宝宝说话、逗宝宝自由发声和笑,促进宝宝言语能力的提高。

嗅觉

到了第2个月时,宝宝已经可以依靠嗅觉能力来辨别妈妈的奶味,寻找妈妈的乳头。能区别母乳香味,对刺激性气味表示厌恶,会有目的地逃避。在大多数环境,宝宝都有机会练习嗅觉,如母乳味、母亲的香水味、家里的做饭味等。除非宝宝显得对异味特别过敏,否则这些都是锻炼宝宝嗅觉和认识环境的好机会。

味觉

本月宝宝最喜欢有甜味的水,而对于咸的、酸的或苦的水会做出不愉快的表情,表现出明确的厌恶。

认知

到这个月时,宝宝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意志力等。但已经开始观察周围的人并聆听他们的谈话,对于时常与自己亲密接触的爸爸妈妈已经有了记忆,能够把爸爸妈妈和其他陌生人区别开来。可以很专注地凝视着爸爸妈妈,高兴的时候还会莞尔一笑。逗玩时,宝宝已经开始有微笑、发声或手脚乱动等反应。此外,宝宝还喜欢看彩色的图画,开始表示自己的兴趣。当看到喜欢的图画时会笑,看个不停,挥动双手想去摸;看到不熟悉的图画时,会因为新奇而长久注视,爸爸妈妈要记录宝宝所表现出的喜好,作为日后进一步培养的参考。

心理

这个时期的宝宝最需要人来陪伴,当他睡醒后,最喜欢有人在他身边照料他、逗引他、爱抚他,与他交谈玩耍,这时他才会感到安全、舒适和愉快。爸爸妈妈的身影、声音、目光、微笑、抚爱和接触,都会对宝宝心理造成很大影响,对宝宝未来的身心发育,建立自信、勇敢、坚毅、开朗、豁达、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优良性格,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社会交往

这个月的宝宝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人交流更多是用微笑和啼哭的方式。宝宝微笑是告诉爸爸妈妈自己身体很健康,心情很好。宝宝啼哭是想告诉爸爸妈妈他哪里不舒服了。通常大声无间断的啼哭是说明饿了,刺耳的尖叫是说明胃肠膨胀或有其他疼痛,有气无力需要人援助的啼哭是说明开始生病了,抱怨性的呜咽是说明感到寂寞了,断断续续的啼哭是说明受委屈了,爆发性的啼哭是说明受到惊吓了。

抬头训练

坚持每天竖抱抬头、俯卧抬头练习。宝宝经过不断的训练,到这个月末宝宝俯卧时,不但可以抬起头观看眼前吸引他的玩具,而且下巴也能短时间离开床,双肩也可以抬起来,颈部张力也增强了。宝宝的视野终于可以转换角度了。

抓握训练

本月妈妈仍要坚持经常抚摩宝宝的双手,促进宝宝的抓握反射。还可以拿一个易于抓握的玩具放到宝宝的手心,宝宝会马上抓住玩具,这时妈妈可以用手握住宝宝的小手,帮助他坚持握紧的动作,也可以让宝宝练习抓住大人的手指。另外,还可以准备一些易于抓握的玩具,让宝宝的小手抓握毛线、橡皮、皮革、棉布、塑料等不同质地的玩具,以促进感知觉的发育。

排便训练

训练宝宝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首先要观察宝宝的生活规律,一般在睡醒或吃奶后及时把大小便为好,但不要把得过勤。在开始把时,宝宝不一定配合,但也没有必要每次把的时间太长,慢慢地定时加以训练,使宝宝逐渐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

在把宝宝排便时,要坚持正确的把便姿势,并辅以其他条件刺激,譬如以“嘘嘘”诱导把尿,以“嗯嗯”配合大便等。

日常护理注意问题

哭闹

1~2月的宝宝经常哭闹,尤其是在晚上,宝宝为什么哭?这是个重要问题。这时,妈妈不能着急,静下心来细细观察,寻找宝宝哭闹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宝宝哭闹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原因是饥饿,哭闹得最厉害。这种情况下,只要妈妈给宝宝喂母乳,宝宝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如果没有母乳,可用奶瓶来代替。

有时,宝宝需要有人来爱抚他,给予安慰,宝宝哭得不厉害,哭哭停停,这时妈妈可以将宝宝抱起来,用手轻轻地抚摸宝宝的身体,使他安静下来;或者抱着宝宝轻轻地摇动,唱歌给他听,或者一起轻轻地跳舞;也可以将宝宝放在宝宝车里,推着他四处走动;也可以抱着宝宝坐在摇椅上轻轻地摇动。

注意的是,剧烈的啼哭会让没有经验的爸爸妈妈感到恐慌、沮丧,因此常常采取来回剧烈摇动宝宝的办法来安抚宝宝,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宝宝此时的颈部肌肉无力,头部较大,剧烈持续的摇动会对其头部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发生所谓“摇动宝宝综合征”,造成脑出血、脑水肿、视网膜出血和破裂等,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当宝宝哭闹时,千万不要来回摇晃宝宝,可以让宝宝俯卧在肩膀上抚慰走动,细声细语地说话或唱歌,也可以用热水袋敷一敷宝宝的腹部。

如果这样宝宝还不能平静下来,应考虑宝宝身体是否有不舒服的地方,最常见的是宝宝大小便了,提醒妈妈给他换尿布了。尽管现在都用纸尿裤,也应当及时更换,尤其是在大便后。这样不仅可使宝宝舒服,还可避免发生红臀。

有时,宝宝太疲劳了,需要休息,可采用宝宝喜欢的方式让他很快入睡,有的宝宝喜欢抱起来轻轻摇动着入睡,也有的宝宝喜欢自己躺在小床上,轻轻地哼几声,很快也就入睡了。

如果所有的安慰方法都无效,并且哭闹得让人无法忍受时,也可以先走开一会儿,因为宝宝的心理很难琢磨,有的时候他哭闹也可能是想唤起家长的注意,当发现家长不在身边了,他也许就会觉得无趣而主动安静下来了。

睡眠不踏实

有的宝宝满月过后睡得可能没有以前踏实了,睡觉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表情动作,有时还会哭两声,甚至突然惊醒。这是因为随着宝宝看、听、嗅等感知能力的增强,对外界的刺激感应更明显所造成的,任何环境中的微小动静都可能被宝宝察觉到,进而表现得不踏实。

再有,这个月的宝宝开始会做梦了,这也会令他在睡眠中出现躁动。但这些都不会影响到宝宝的睡眠质量,因为他所有的动作都是在睡眠过程里进行的,也就是说宝宝此时仍然处于睡眠之中,所以并无大碍。

如果宝宝在睡觉中突然惊醒、哭闹的话,妈妈只要轻轻拍他几下,宝宝就会很快地再次入睡。如果宝宝不停地哭闹,妈妈就要过去安慰一下,握着他的小手轻轻放到他的腹部摇一摇,处在迷糊状态的宝宝会很快地睡去。

如果是晚上宝宝惊醒哭闹的话,妈妈注意不要开灯,也不要逗他玩,把他抱起来或摇晃他。如果宝宝越哭越厉害的话,妈妈可以仔细检查一下宝宝是不是饿了、尿了,或是有没有发热等病症等。

用手抓脸

快两个月的宝宝,常常会用手抓脸。如果宝宝指甲长的话,就会把自己的脸抓破。即使没有抓破,也会抓出一道道红印。应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把宝宝的指甲剪短,这样无论宝宝怎么抓,也不会抓破自己的小脸了。

有的家长为了防止宝宝把脸抓破,就给宝宝缝制一双小手套,用松紧带束上手套口或用绳把口系上。这种方法虽然能避免宝宝把脸抓破,但却存在危险:

如果手套口束得过紧,就会影响宝宝手的血液循环;如果缝制的手套内有线头,那么宝宝“不老实”的手就可能会被线头缠住,造成手指出现缺血。尤其是,宝宝即使手被缠住了也很难向爸爸妈妈表述清楚,一旦爸爸妈妈不能及时发现,就会使宝宝手指出现坏死,造成终身的遗憾。再有,宝宝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戴上手套会令手指活动受到限制,从而给宝宝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手是宝宝发育中非常关键的器官,在大脑发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手部的神经肌肉活动可以向脑提供刺激,从而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用手抓东西是宝宝的本能,也是宝宝初步感受事物的最基本的动作。整天把宝宝的手用手套束缚着的行为是很不利于宝宝手部运动的。宝宝的小手被手套挡住了,他看不到自己的小手,就不能有意识地锻炼,减少了锻炼机会,就会导致运动能力发展迟滞,影响智力发育。

有的爸爸妈妈虽然没有给宝宝戴上手套,但会给上宝宝穿袖子很长的衣服。虽然这不会使宝宝出现手指缺血的危险,但也同样会影响宝宝手的运动能力,也是不可取的。

宝宝夏天需要穿袜子吗

夏天天气炎热,还有必要给宝宝穿袜子吗?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疑问。夏天宝宝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增多,灰尘或污渍等很容易透过皮肤,进入宝宝体内,增加感染的机会。穿上袜子可以避开与这些有害物质的接触,减少感染。但如果室内温度超过30℃,宝宝可以不用穿袜子。如果室内温度较低或不稳定,就应该给宝宝穿双袜子,可以给宝宝选择薄一些的纯棉袜,保护的同时,还能有较好的散热功能。

奶秃和枕秃

这个月的宝宝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奶秃和枕秃现象。

有的宝宝刚生下来的时候,有满头黑亮浓密的头发,但过了满月后就出现了脱发的现象,头发变得稀疏发黄了。这时妈妈未免担心宝宝是否营养不良了,或是缺乏某种营养了。其实,1~2个月的宝宝出现脱发,是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俗称奶秃。奶秃一般会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大、辅食的添加而消失,脱落的头发就会重新长出来。再有,宝宝胎儿期的头发与妈妈孕期的营养有关,出生后与遗传、营养、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果爸爸妈妈有一方头发稀黄的话,那么宝宝的头发也可能会比较稀黄。

以前人们都认为枕秃是由于宝宝缺钙引起的,但就目前来看,缺钙引起枕秃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大部分枕秃的形成是与宝宝的睡姿或枕头的材料有关。

这么大的宝宝基本都是仰卧着睡觉,而且比较爱出汗,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是在枕头上度过的。有的爸爸妈妈为了让宝宝有一个好的头型,就给宝宝睡过硬的枕头,甚至是用黄豆、玉米粒装枕头,这样势必会令宝宝觉得不舒服,在枕头上磨来蹭去。时间一长,就会把枕后的头发磨掉,形成枕秃。

因此,当宝宝出现枕秃后,先不要忙于补钙,应该先找找这方面的原因。实际上,纠正宝宝头型还有很多种方法,给刚过满月的宝宝睡硬枕头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奶痂

宝宝刚出生时,在皮肤表面有一层油脂,这是一种由皮肤和上皮细胞分泌物所形成的黄白色物质。如果宝宝出生后长时间不洗头,时间一长,这些分泌物和灰尘就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奶痂。这是一种正常的情况,不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妈妈在家里自行清理即可。

奶痂是一种暂时性的现象,大部分都能痊愈。但是宝宝可能会因痛痒而烦躁,进而影响了消化、吸收和睡眠。另外,严重的头皮奶痂还会耽误宝宝的疫苗接种。所以,当出现奶痂以后,还是要积极做好清理工作。

清理奶痂最简单方便的方法就是用植物油清洗。一般要先将植物油(橄榄油、香油、花生油等)加热消毒后再放凉,以保证植物油的清洁;在给宝宝清洗头皮乳痂时,先将冷却的植物油涂抹在乳痂表面,停留1~2小时,等乳痂松软后再用温水轻轻洗净头部的油污;家长要根据宝宝乳痂的轻重每日清洗,一般3~5天即可消失。清洗时,要注意室温应在24~26℃,在清洗后还要注意用干毛巾将宝宝头部擦干,以防止宝宝受凉。

去除奶痂不要急于一下子全部清除掉,要每天弄一点,慢慢弄干净。千万不能硬性地给宝宝往下揭痂,这样会损伤宝宝的皮肤,严重时可出血甚至发生感染。

当除掉奶痂以后,一定要勤给宝宝洗头和脸,并耐心细致地清洗干净,不要让宝宝再结奶痂。再有,头皮乳痂往往与宝宝湿疹“混为一体”,所以如果是母乳喂养的话,妈妈在哺乳期就应暂时停止进食鸡蛋、鱼、虾、蟹等过敏食物,不能吃喝任何刺激性食物和饮品。

溢乳

溢乳是指婴儿在吃奶后的一种食物反流现象。喂完奶后不久,少量奶液从宝宝胃内反流至口中,并沿嘴角缓慢流出,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多因身体结构发育、喂养或护理方式不当所致;溢奶的量少,不会影响到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通常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自然就好了,无须特殊处理。

溢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如果溢乳比较严重,可以让宝宝把一侧乳房吸净后,另一侧只吸一半;人工喂养儿可以尝试着少冲一些奶。但如果宝宝体重增长慢了,还要把奶量加上去。

1~2月的宝宝,每天体重增长约40克,一周可增长200克左右。如果每周体重增长低于100克,就说明宝宝不但没有吃过量,还可能由于溢乳过多,影响了热量供应。但生理性溢乳多不影响生长发育,如果生长发育受影响,就要想到是不是病理性溢乳。

生理性溢乳不需要治疗,每次喂奶后都要竖着抱宝宝拍嗝,让宝宝把吸入的空气排出来。如果不能把吸入的气体拍出来,也不能一直拍下去,可持续竖立抱10~15分钟,也可减少溢乳。无论喂奶后宝宝是否拉尿,都不要给宝宝换尿布,以减少溢乳的可能。醒后不要等宝宝大声哭闹了再抱起宝宝喂奶,那样会增加溢乳的可能。抱宝宝时,动作不要过猛,要把宝宝头部先抬起来,再随后抱起上身、下身。就是说当把宝宝抱起时,宝宝成竖立位,再慢慢把宝宝倾斜喂奶。吃奶时,宝宝头、上身始终要与水平位保持成45°,这样也会减少宝宝溢乳。

特别严重的溢乳,可以使用万分之一的阿托品滴液,开始剂量是喂奶前15分钟滴一滴,逐日增加滴数,每日增加一滴(如第二天是每次喂奶前滴两滴),直到宝宝脸部发红,再逐日递减,直至脸红消失。

如果滴的过程中溢乳减少或不溢乳了,就不要递增,保持原量,巩固几天停药。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经给您宝宝看病的医生同意,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最好是住院有护士协助使用,医生观察疗效更安全。切不要自行使用。

妈妈爸爸常常会为宝宝溢乳而发愁,宝宝每溢乳一次,尤其是大口溢乳,妈妈的心就很难受。其实,只要是生理性溢乳,早晚会好的,不会一直这样下去,也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即使溢乳宝宝不难受也不痛苦。

吃奶时间缩短

新生儿的胃容量小、吸吮能力弱,加上妈妈的奶量较少或是乳头条件还不是很好,所以会造成宝宝吸吮比较费力,因此每次吃奶的时间也比较短。但是从满月之后,宝宝的胃容量开始增大,胃口越来越好,吸吮能力也有所提高,吸吮速度越来越快,加上此时妈妈的乳汁分泌开始多了起来,抱着宝宝吃奶的姿势也更加熟练,所以这个月宝宝的吃奶时间会比上个月刚出生时有所减少。

有的妈妈一看宝宝每次吃奶的时间缩短了,就担心是不是奶水不足或是宝宝生病了。检查奶水是否不足,可以通过每天体重检测来确定,如果宝宝的每天体重增长都在正常范围内,而且在不吃奶的时候不哭不闹,精神十足的话,那么就表示母乳足够宝宝所需;反之则提示母乳不足,应适当增加配方奶。如果宝宝是因为生病而导致吸收能力减弱,那么他肯定还会有其他不正常的表现,细心观察宝宝状况的妈妈应该不难发现其中的异常。

大便溏稀、发绿

有的宝宝在这一时间常常会有大便溏稀、发绿,中间混有白色疙瘩的现象,并且有时会像打碎的鸡蛋一样不成形状。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母乳喂养的宝宝身上,是一种生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的大便呈黄绿色、较稀,甚至有小奶瓣和黏液,每日可达6~7次。发生生理性腹泻的宝宝精神状态较好,吃奶量正常,腹部不涨,不发热,不呕吐,大便中没有过多的水分和水便分离,体重增长速度也正常。这种情况下家长不必着急,更不必为改变大便性状而停喂母乳改喂配方奶,等宝宝开始合理添加辅食后,这种生理性腹泻也就自然痊愈了。

如果宝宝出现吃奶间隔时间缩短、好像吃不饱的情况时,就有可能表示母乳不足了。当出现这种情况后,先不要急于添加代乳食品,应先监测几天宝宝的体重变化。

若宝宝的每日体重增加值少于20克或一周体重增加少于100克时,再予以添加奶粉,同时观察宝宝的吃奶间隔时间是否延长了,并继续监测体重。如果在这样的调节下一周内体重增加超过了100克,就证明是母乳不足造成的大便溏稀、发绿。如果大便常规检查有异常,医生诊断患有肠炎,再遵医嘱服用药物,不要自行服药,以免破坏肠道内环境,尤其不能乱用抗生素。

对于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大便溏稀、发绿也可能和配方奶粉有关系。目前0~6个月的配方奶粉基本上都是加强铁的,因此,如果宝宝没有完全吸收铁,食量大,就会造成没有吸收的铁随着大便排出去,这样大便就形成绿色。这与着凉、上火没有关系。合理、适量地摄入配方奶,这种情况会改善的。

小便频率降低

新生儿小便次数比较多,几乎每十几分钟就尿,一天更换几十块尿布,也看不到干爽的尿布,打开就是湿的。但随着月龄的增加,宝宝排尿次数会逐渐减少,尿泡却比原来大了,原来垫两层就可以,现在垫三层也会尿透,甚至把褥子都尿湿了。所以并不是缺水了,是宝宝长大了,妈妈应该高兴。

但如果是在夏季,天气热,宝宝不但尿的次数减少了,每次尿量也不多,嘴唇还可能发干,这是缺水了,要注意补充。

预防生理性贫血

1~2个月的宝宝,出现生理性贫血是正常的。这是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造成这一时期的生理性贫血,是因为宝宝在胎儿期相对缺氧,红细胞生成增多。出生后进入正常氧环境,机体生成红细胞减少而造成的。生理性贫血主要表现在宝宝出生后1~8周以内,血红蛋白可逐渐下降到低于正常值,直至8周后停止。

宝宝出现生理性贫血,在保证正常营养的情况下,一般不需治疗。等到宝宝满百天后,机体内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增加,骨髓造血功能逐渐恢复,红细胞数和血色素又缓慢增加,至6个月时就可恢复到正常值范围内。但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不在正常值范围内,那么,就有可能患有生理性贫血。判断宝宝是否是生理性贫血,有以下指数和症状:

一般刚出生的新生儿血红蛋白可高达180~190克/升,足月儿血红蛋白生理性下降极少低于100克/升;未成熟儿由于代谢及呼吸功能较低,体重增长快,所以生理性贫血出现时间早,贫血表现更为严重,生后3~6周内可下降至70~90克/升。

生理性贫血是可以预防的:一是要坚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的铁比牛乳中的铁质生物效应高,易被吸收,宝宝吃母乳可以有效地减少生理性贫血的发生。二是早产儿,尤其是喝配方奶的早产儿,双胞胎或者是怀孕期间妈妈患有缺铁性贫血的足月儿,应该从2个月起就要补充铁剂。因为胎儿从妈妈那里接受铁,多在妈妈妊娠期进行,而早产儿因为提前来到世间,补铁时间相对要短;双胞胎因母体中的铁又分成了两份,所以先天性的铁不足,凡此种种使宝宝从母体中接受的铁较少,一般6周后就差不多用完了。如果不马上给宝宝补铁,极易出现生理性贫血。

洗澡问题

洗澡前的准备工作:浴室温度、浴缸清洁、宝宝浴盆、洗发液、宝宝皂、浴巾、毛巾(一块干毛巾、一块洗澡用的湿毛巾)、小布帽、水温计。

洗澡时间不要太长,即使宝宝很高兴,也不要超过15分钟。没有必要每天都使用洗发液和宝宝皂,一周使用一次即可。

水温在33~35℃,如果用手试温,最好用手背或手腕前部(做皮试针的部位),这两个部位比较敏感,感到温暖,不烫就可以了。

水深,坐着时到宝宝耻骨水平(刚好没过生殖器),躺着时(一定不能把头放下,头要枕在妈妈的上臂上)刚好露着肚脐。

洗头时不要把水弄到耳朵里,不要把洗发液或宝宝皂弄到眼睛里。

女婴洗完后最好要用流动水冲一下阴唇。

洗完后马上用浴巾包裹好,带上小布帽,抱出浴室,待皮肤干后再给宝宝穿衣服,吃奶。

宝宝穿“二手”衣服好吗

宝宝出生后,新妈妈偶尔会收到他人送来的“没怎么穿的,质量很好”的“二手”衣服,那么宝宝穿“二手”衣服到底好吗?

对外衣而言,别人穿过的衣服柔软性、舒适性等方面胜过新衣,而且经过洗涤多次的旧衣服基本上消除了甲醛、铅等安全隐患,穿起来更放心。

注意的是,“二手”衣服也要有所选择,要挑选健康宝宝的衣服,以免被传染疾病。内衣不要选择“二手”的,因为贴身的衣服安全健康最重要,如果衣服在运送、储存或被患有传染病的宝宝接触后沾染了细菌,宝宝穿了出现红疹、皮炎或过敏等,无异于“惹祸上身”。

睡眠护理

1~2个月的小宝宝,生活主要内容是吃了睡、睡了再吃,每天平均要吃6~8次,每次间隔时间在2.5~3.5小时;相对来说,睡眠时间较多,一般每天要睡l8~20小时(1个小时,宝宝每天还会睡20小时左右,到了3个月大时,宝宝每天的睡眠时间为17~l8小时。白天睡3次,每次睡2~2.5小时,夜里可睡10小时左右)。

勿给宝宝剃胎毛

民间一直流传着“满月剃胎毛”的风俗,即给宝宝剃个“满月头”。研究表明,“满月剃胎发”毫无科学依据。但如果宝宝出生时头发浓密,并赶上炎热的夏季,为了预防湿疹,可以将宝宝的头发剃短,但不赞成剃光头,否则已经长了湿疹的头皮更易感染。

理发时,理发师的理发技艺和理发工具尤为重要,理发师要受过宝宝理发和医疗双重培训,使用宝宝专用理发工具并在理发前要进行严格消毒。理发后要马上洗头,用清水即可。在宝宝6个月前,如果天气炎热,最好每天给宝宝洗一次头发,若天气寒冷,也应2~3天洗一次头。

洗头时用左臂夹住宝宝的身体,拇指及食指将宝宝的耳朵向内盖住,右手抹上宝宝洗发精,柔和地按摩头部,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女宝宝特殊护理

1~2月女宝宝私处的清洁,注意以下几点:

举起女宝宝双腿,并把你的一只手指置于她双踝之间。用干净纱布擦洗她大腿根部的皮肤褶皱,由上向下、由内向外擦。

清洁女婴外阴部,注意由前往后擦洗,防止肛门内的细菌进入阴道。阴唇里面不用清洗。

用干净的纱布清洁女婴的肛门,然后是屁股及大腿处。

男宝宝特殊护理

有的爸爸妈妈在男女宝宝的私处清洁问题上还存在盲区,男女有别,从宝宝私处清洁开始。1~2个月男宝宝私处的清洁,注意以下几点:

要用干净纱布彻底清洁男宝宝大腿根部及阴茎部的皮肤褶皱,由里往外顺着擦拭;当清洁到睾丸下面时,用手指轻轻将睾丸往上托住。

用干净纱布清洁男宝宝睾丸各处,包括阴茎下面,因为那里有尿渍或大便。有必要的话,可以用手指轻轻拿着他的阴茎,但小心不要拉扯阴茎皮肤。

清洁男宝宝的阴茎,顺着离开他身体的方向擦拭:不要把包皮往上推,去清洁包皮下面,只是清洁阴茎本身。

举起男宝宝双腿,清洁他的肛门及屁股,你的一只手指放在他的两踝中间。他的大腿根背面也要清洗。

四季护理

春季护理

春季各种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各种病毒或细菌也趁机活动起来,刚刚过了满月的宝宝抵抗力本来就弱,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被病毒或细菌感染而生病。同时,春季的气候变化无常,又非常干燥,所以很容易使宝宝患上呼吸道疾病。

对于生活在南方的宝宝,由于初春气候比较热,而且户外比室内更温暖,抱宝宝到室外的时间可以适当增多,每次到室外的时间也可以相应延长。但是,由于南方地区多阴雨天气,即使到户外的时间较长,宝宝接受紫外线照射的机会也比北方少,所以要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为宝宝补充维生素D。

对于生活在北方的宝宝,初春时节气温较低,就不要把宝宝抱到户外,因为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宝宝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弱。等到了春末夏初的时节,在天气晴朗的中午还是可以把宝宝抱到户外去的,每次10~15分钟。注意的是,即使是阳光灿烂,抱出去的时间也不能太长,而且要避免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到宝宝的眼睛。此外,春季开窗时也要避免对流风直接吹袭宝宝。

夏季护理

宝宝在第二个月开始进入体重快速增长阶段。在这个月,宝宝的皮下脂肪开始增多,娇嫩的肌肤,胖胖的体态,加之充满稚气的微笑,可以说是人见人爱。但是,也是因为胖的缘故,第二个月宝宝的耳后、下巴、颈部、腋窝、胳膊、肘窝、臀部、大腿根和大腿等处有许多皱褶,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这些地方很容易发生糜烂,所以妈妈爸爸要仔细护理,千万马虎不得。

由于宝宝在夏季很容易出汗,为了防止宝宝身上的皱褶处发生糜烂,很多爸爸妈妈经常使用爽身粉或痱子粉。这是不科学的。虽然爽身粉或痱子粉在干燥时能起到润滑、减小皮肤摩擦的作用,但爽身粉或痱子粉被汗液浸湿后,反而会增大摩擦,而且还会沾在皮肤上刺激宝宝稚嫩的皮肤,导致皮肤红肿甚至加速糜烂。另外,有的宝宝还可能对爽身粉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反而加重对皮肤的刺激。所以,最好是经常用清水洗,然后用柔软的布或毛巾擦干,才是预防皮肤皱褶处糜烂的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办法。

秋季护理

由于第二个月的宝宝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身调节能力都比较差,所以秋季护理的重点是初秋不要过热,秋末要预防宝宝受凉。

“春捂秋冻”,其实说的就是初春不要过早脱减衣物,要适当捂一捂;初秋不要过早添加衣物,要适当冻一冻,给机体有个变换季节的适应过程。因此,在初秋天气刚刚变凉的时候,也不要过早地为宝宝添加过多的衣物和被褥。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可能出现的短时间燥热,适应还不稳定的初秋气温。

到了秋末,由于冬季即将来临,天气开始变冷,这时除了要注意预防如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之外,更要注意预防因受凉而导致腹泻。秋末是宝宝罹患轮状病毒肠炎高发季节,爸爸妈妈绝不要掉以轻心。一旦发现宝宝腹泻,也不要认为是一般的腹泻而给他找止泻药吃,而要及时找儿科医生,然后再对症吃药。如果腹泻严重,还要注意电解质和水的补充。

冬季护理

在冬季,除了采用不同的取暖方式之外,大多数的爸爸妈妈都把宝宝卧室的门窗关得严严的,使室内和室外的温度相差十几摄氏度,生怕冻着了宝宝。这样做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一方面,室内温度过高,就会致使湿度过小,不流通的空气过于干燥,使宝宝的气管黏膜相应干燥,导致宝宝呼吸道黏膜抵抗能力下降,过多的病毒或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另一方面,由于室内温度高,宝宝周身的毛孔都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如果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出门进门,室外的冷气会随之进入宝宝的卧室。由于宝宝的皮肤遇到冷气侵袭时,毛孔不会像成人那样迅速收缩,而使宝宝容易受凉。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宝宝的卧室温度都不要太高,保持在18~20℃之间即可。

家庭环境的支持

玩具

这一阶段的宝宝开始发现声音和颜色。这是属于拨浪鼓年龄,爸爸妈妈可以准备一些带有很大的手柄的大拨浪鼓或带几个各种颜色小球的拨浪鼓,来和宝宝游戏、互动、交流。也可以在摇篮上挂一些小动物,注意选择橡胶材质的玩具,以便于清洗(很快你的宝宝就会把它们放到嘴里)。还可以用八音盒、哗铃棒等玩具,帮助宝宝感知声音,这些玩具都是这一阶段宝宝的最爱。

湿度和温度

室内温度不能忽高忽低,夏季应保持在27℃左右,冬季应保持在21℃左右,春秋两季不需特别调整,只要保持自然温度就可以基本符合要求。春、夏、秋三季都可以较长时间地打开窗户,但应该避免对流风。冬季也可以短时间地开窗,但在开窗时妈妈应把宝宝抱到其他房间,通风之后,等室温升上来以后再把宝宝抱回卧室。

室内的湿度对宝宝的呼吸道健康非常重要,湿度保持在45%~55%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宝宝如果生活在南方地区,室内的湿度标准一般都可以达到。但对于生活在北方地区的宝宝来讲,室内想达到上述湿度标准要采取一定措施才行。如果湿度太低,宝宝的呼吸道黏膜就会干燥而使黏膜防御功能下降,还会使呼吸道的纤毛功能受到损害,这样一来势必降低宝宝对细菌以及病毒的抵抗能力,引起呼吸道感染。

空气浴

室外空气浴可以让宝宝呼吸到新鲜空气,新鲜空气中氧含量高,能促进宝宝新陈代谢。同时室外空气温度比室内低,宝宝到户外受到冷空气刺激,可使皮肤和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锻炼,从而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当天气情况不允许带宝宝做室外活动时,也可以让宝宝在室内进行裸体空气浴。做室内裸体空气浴以前,应该先开窗20分钟,进行空气交流,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同时室温在20℃左右时,就可以把宝宝的衣服全部脱掉,把宝宝放在床上,或者在木质地板上铺上一块较厚的毯子,把宝宝放在上面。

在不同的季节,空气浴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室内空气浴,在春秋季节,只要外面的气温在18℃以上,风又不大时也可以打开窗户或门;夏季可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宝宝;冬季在阳光好的温暖时刻,也可以隔一小时打开一次窗户换换空气。

夏天出生的宝宝,在出生后7~10天,冬季出生的宝宝在满月后,就可以抱到户外进行空气浴。为宝宝进行室外空气浴,应根据不同季节决定宝宝到户外的时间,夏季最好选择早晚到户外去,冬季可选择中午外界气温较高的时候到户外去,出去的时候衣服不要穿得太多,包裹不要太严。刚开始要选择室内外温差较小的好天气,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将近一个月的宝宝,除了寒冷的天气以外,只要没有风雨,就可以包着抱到院子里去,使其受到锻炼。每天可以抱出去两次,每次5分钟左右,以后根据宝宝的耐受情况逐渐延长。当室外温度在10℃以下或风很大时,就不要到外面去了,以免宝宝受凉感冒。

日光浴

阳光中有两种光线,一种是红外线,照射人体后,能使血管扩张,增强新陈代谢,使全身得到温暖。另外一种是紫外线,照射到人体皮肤上,可使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帮助人体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以预防佝偻病,尤其冬天出生的宝宝及人工喂养、双胎或多胎的宝宝更应多进行日光浴。

在宝宝进行日光浴之前,应先进行5~7天的室外空气浴,等宝宝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提高以后再进行日光浴。在室内做日光浴必须打开窗户在直射阳光下进行。室外日光浴应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穿适当的衣服,让宝宝的全身皮肤尽量多接受阳光。但不要让阳光直接照晒在宝宝的头部或脸部,要戴上帽子或打着遮阳伞,特别要注意保护眼睛。在阳光强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让阳光灼伤皮肤。夏季日光浴可选择在上午8点以后。冬季可选择在中午11点至下午1点以前。每次从3~5分钟,逐渐增加到8~10分钟,一般每天3~4次。日光浴后要给宝宝喂些果汁或白开水等。日光浴时注意不要让宝宝着凉。如果宝宝身体不舒服、有病时应停止日光浴。

在室外做日光浴的时间应由短到长,刚开始每日3~5分钟,以后可逐步延长至1~2小时。冬季天气晴和的时候可露出宝宝头部、臀部、手部等皮肤。春、秋两季要注意防风沙。夏季注意不能让宝宝皮肤直接在日光下暴晒,这样会损伤皮肤,可以利用一些树荫使宝宝间接地接受日晒,也可以在有阳光的房间或晒台上晒太阳,但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紫外线不能穿透普通玻璃,所以隔玻璃晒太阳对宝宝是无效的。

潜能开发游戏

看图

【目的】测定宝宝的注视能力,是否有特长的专注能力。

【环境创设】爸爸妈妈的照片,条纹、波纹、棋盘等图片。

【玩法】如果宝宝对妈妈的照片专注较短,不妨取出爸爸的脸看他能否看得久些,家长可对每幅图做记录。一般而论,宝宝最喜欢看妈妈的脸,喜欢看黑白对比强烈的和较复杂的图,喜欢条纹、波纹、棋盘等图形。家长还可创造更新的设计以丰富宝宝的注视范围。

面对面逗引

【目的】加强亲子交流。

【玩法】宝宝清醒时妈妈怀抱宝宝,妈妈要和宝宝脸对脸相距30厘米逗引他注视,用脸部表情,动眼动嘴,轻声细语,哼儿歌、叫名字加强视听觉刺激,开始语言训练。

宝宝学握物

【目的】发展手的握力和上肢肌肉的力量,促进宝宝与大人间的互动。

【环境创设】哗铃棒,笔杆,筷子。

【玩法】大人用两个手指从宝宝的第五指伸入手心,宝宝会握住大人的手指,这时你可试着将宝宝提起。有些宝宝可提高到半坐位,最棒的能完全握着大人的手指整个身体离开小床。随后大人可以用哗铃棒、笔杆、筷子之类让宝宝试握,测定手的抓握时间。握得紧时间久表示上肢肌肉发达有力。 1Zv+lNBpzs3QmEVfqSWQN0QOjR9LeKYHH2xkAWlJty7TzTMHWDKfj41aZkr0JOq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