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陈顼登基谒太庙

太建元年(569)春正月甲午(初四),南陈安成王(陈顼,40岁)在太极前殿,隆重举行即位大典。陈顼正式即皇帝位,史称陈宣帝。当天颁诏:

夫圣人受命,王者中兴,并由懿德,方作元后。高祖武皇帝揖拜尧图,经纶禹迹,配天之业,光辰象而利贞,格地之功,侔川岳而长远。世祖文皇帝,体上圣之姿,当下武之运,筑宫示俭,所务唯德,定鼎初基,厥谋斯在。朕以寡薄,才非圣贤,夙荷前规,方传景祚,虽复亲承训诲,志守藩维,咏季子之高风,思城阳之远托,自元储绍国,正位君临,无道非几,伫闻刑措;岂图王室不造,频谋乱阶,天步艰难,将倾宝历,仰惟嘉命,爰集朕躬,我心贞确,坚誓苍昊,而群辟启请,相喧渭桥,文母尊严,悬心长乐,对扬玺绂,非止殷汤之三辞,履涉春冬,何但代王之五让,今便肃奉天策,钦承介圭,若据沧溟,逾增兢业,思所以云行雨施,品物咸亨,当与黔黎,普同斯庆。可改光大三年为太建元年,大赦天下,在位文武,赐位一阶,孝悌力田,及为父后者,赐爵一级,异等殊才,并加策序,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赐谷五斛。

陈顼即位后,复尊太皇太后章要儿为皇太后。说实在话,陈顼对章太后(陈武帝皇后章要儿)尊敬有加,倍怀感恩之情!

陈顼,字绍世,乳名师利,是陈武帝的侄子,陈文帝的胞弟,始兴昭烈王陈道谭的次子(其长子陈蒨,是为陈文帝)。梁大通二年(528)七月初六生,出生时有红光遍布堂室。年少时宽厚大度,富于才略。成年后,容貌俊美,身高八尺三寸,手垂过膝。有勇力,擅长骑射。陈霸先在平定侯景之乱后,镇守京口。梁元帝征召陈霸先的子侄入侍,陈顼受陈霸先之遣,赴江陵,梁元帝授任陈顼为直阁将军、中书侍郎。当时有马军统领李总与陈顼为旧交,常常一道游玩共处。陈顼曾在夜里喝醉了酒,未灭灯而入睡,李总正好出去了,不一会回来,便见到陈顼的身体乃是一条大龙。李总当下惊恐无比,拔腿就跑,躲到别屋去了。《南史·陈本纪·卷十》记载:“时有军主李总与帝有旧,每同游处,帝尝夜被酒,张灯而寐,总适出,寻反,乃见帝是大龙,便惊走他室。”

《陈书·本纪·卷五》也有记载:“时有马军主李总与高宗有旧,每同游处。高宗尝夜被酒,张灯而寐,总适出,寻返,乃见高宗身是大龙,总便惊骇,走避他室。”

后来,西魏攻陷江陵,陈顼、陈昌被西魏兵押送到西魏的关右(指潼关以西。在地理上,古人以西为右)。《南史·陈本纪·卷十》载陈顼押往长安后,“迁于长安。帝貌若不慧,魏将杨忠门客张子煦见而奇之,曰:‘此人虎头,当大贵也。’”

永定元年(557)十月,陈霸先代梁称帝后,遥授陈顼袭封为始兴郡王,食邑2000户。永定三年(559)陈文帝继位,改封陈顼为安成王。天嘉三年(562)三月,陈顼从北周回国,陈蒨大喜!因为陈朝皇室势力过于单薄,才回国的陈顼就受到哥哥陈文帝的重用并迅速升迁。三月授陈顼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六月为骠骑将军、扬州刺史。次年(563)四月加开府仪同三司,以皇弟之尊,权倾朝野。

因陈顼升迁太快,势大而枉法,天嘉六年(565)四月,被徐陵弹劾,免陈顼的侍中、中书监职。仅一年后,天康元年(566)三月,随着陈蒨的病重,陈顼又出任尚书令,权势和地位比以前还要高。

天康元年(566)四月,陈文帝病逝于有觉殿,享年45岁,遗诏太子陈伯宗即位。年仅16岁的陈伯宗当天在太极前殿即位,五月,尊皇太后章要儿为太皇太后,皇后沈妙容为皇太后,以骠骑将军、司空、扬州刺史、尚书令、安成王陈顼为骠骑大将军、进位司徒、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陈顼一跃成为陈朝实际上的最高权力人,而引发少帝陈伯宗和沈太后的担心,他们想从陈顼等辅佐大臣手里夺回权力。而陈顼见少帝处理军国大事太过幼稚,为国家大局着想,陈顼一边隐忍,一边抗争。

少年陈伯宗母子俩在位高权重的叔父陈顼手底下没过上几招,就遭到失败。陈顼削平了那些忠于文帝的如刘师知、到仲举、韩子高、华皎等旧臣,特别是在陈顼指挥军队平定了华皎叛乱,夺回了陈朝的衡州,俘虏了北周将领元定等人之后,陈朝上下拥戴陈顼即位的呼声更高了!

这就更加引起忠于少帝陈伯宗的同母胞弟始兴王陈伯茂的不满!陈伯茂对安成王陈顼的主持朝政,心怀不满,口出恶言。陈顼忍无可忍地向太皇太后章要儿(武帝皇后)控告废帝陈伯宗、始兴王陈伯茂兄弟俩勾结刘师知、韩子高、华皎等人互通共谋,杀害安成王自己事小,给国家带来危害却是大罪!

安成王陈顼还说:本来,伯宗个性太暗弱,难当大任。文皇帝对儿子的审察,也不想传位给他,这事相当于唐尧那样,传位给弟弟的胸怀,又像泰伯(即吴太伯,三让其国于弟)那样。现在应当重申文皇帝以前的意向,另立一个贤明的君主。

陈顼引用的“泰伯让国”的典故,说的是吴太伯,又称泰伯。泰伯排行老大,有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其父亲太王是周部落首领,太王想传位给三弟季历及其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让,迁居江东。太伯的高风亮节感动荆蛮之地的民众,归附他的有千余家。于是,太伯在太湖流域建立了国家,国号“句吴”。太伯无子,死后由其二弟仲雍继位。

章太皇太后明白陈顼的意思。出于对国家大局的考虑,陈朝也的确需要一位年富力强的君主当政。于是,二十三日,慈训太后(章要儿)以陈武帝高祖皇后的特殊身份,召集群臣到朝堂,下令曰:

中军仪同、镇北将军、镇右将军、护军将军、八座卿士:昔梁朝末年,海内骚动,天下苍生百姓,已近乎没有留下多少活着的人。高祖武皇帝拨乱反正,顺应天命御统天下,重新确定了天地五星人间万象之秩序;世祖文皇帝承继王位,弘大帝业,养育万民,安宁八方;都是小心谨慎勤勤恳恳地治理国家,希望能使国家太平昌盛,确立像殷、夏那样兴盛的大业。

伯宗昔在东宫,本无什么好名声,等到继承帝位后,更加放纵。居丧期间,毫无哀伤之情,仍与嫔妃住在一起,频繁地去逛妓馆,岂止是以衣蒙车纳妇,为宗正责备,还在居丧期间生子,为右师谴责,王朝怎么能运祚绵长,国家的刑罚怎么能实施。并且私藏金帛,以充后宫,国库及军需储备,未满一年,皆已空竭。

太傅安成王(陈顼)亲承遗托,镇守宫闱,先皇遗诏中已预有说明,真是洞察秋毫,然而先帝尸骨未寒,伯宗迫不及待,也不等丧满,便派刘师知、殷不佞等人来加以诋毁。韩子高等轻佻小人,倚仗皇帝的信任,阴谋制造祸乱,危害宗室。良臣尽管想要扶助安成王,只是要除去君王身边的小人。又以余孝顷离京师很近,便加以征召,制造祸乱咎由自取,凶徒自然要遭到捕获,仰赖宗社之神灵,妖氛得以扫灭。这时密诏华皎,于上游起兵,国运悠悠忽忽,几乎落到贼子手中。乃至于要招集远近党羽,巴、湘协力,贼党四处骚扰,劫掠黟、歙一带。又令欧阳纥等人进逼衡州,岭南一带纷乱不堪,几乎延续半个月。岂止是罪恶比汉之刘濞还大,岂止是名声比成汉的李贽还坏。只是贼党皆亡,妖徒已散,初时还希望他们能够悔改,仍然未加重惩罚,他们就是妄弃道德,本性不改,甘心于造祸,在邪恶的路上越走越远。张安国奸狡小人,势穷已成小盗,仍然遣使者绕道离开上京,即置行台,分选凶党为官。贼臣华皎妻吕氏,蠢蠢之徒也来效力,纳娶自奚官,藏之于宫内,让她结交亲朋旧友,谋划变乱大事。副帅侯法喜等人,本是太傅麾下,常出没于朝廷之下,以利诱人,谋划肇乱于萧墙之下。恰巧又和副帅孙泰等人暗自交往,大肆勾结,兵力强盛,约期发动叛乱。皇家有福,国运长久,天遂人愿,阴谋一同败露。这种种文字证据,现在拿出来给各位看,是可忍,孰不可忍?祖宗基业,差点倾覆,怎么可能再去恭敬地祭祀,统治万民呢?依照旧例,宜在流放之列,现今可特降为临海郡王,送还府第。

太傅安成王天赐其德,与圣人一样有深广的智慧,两位皇后钟心于他,天地人三灵眷顾于他。自从前朝不虞,将重任委托给高祖,我朝开国之君恩威并重,刑礼兼设,指挥若定,扫清湘、郢之乱,开疆拓土,荆、益一带相继归顺,好比太戊中兴殷商,刘秀中兴汉室,以高祖之功名与他们相比,何其相似。况且从地神那里得到灵玺,上天又显彗星表示要改朝换代,除旧布新,祥瑞之兆都已显现出来。文皇有知子之鉴识,其心胜过帝尧之子丹朱,传位给弟弟的胸怀,又像太伯那样,现在应当重申文皇帝以前的意向,另立一个贤明的君主,方可巩固社稷,以光大与天同光之大业。

朝廷内外应依照旧典,奉迎新皇。未亡人不幸遭此忧哀,只要我还没死,就不容有人危害社稷,不然的话,我以何面目见高祖,将来祔葬于武帝陵呢?提笔潸然泪下,心中悲喜交加。

这一天,是光大二年(568)十一月二十三日。慈训太后下令,以安成王陈顼入继皇帝位。把少帝陈伯宗废为临海王。当天,废帝陈伯宗出居私第。慈训太后又下令,把陈伯茂贬为温麻侯,安置在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别馆里。令道:

伯茂轻薄,从幼时起,就辜负了皇上严训,后来越加放肆凶狠狡猾。常以为自己位居太子之弟,应该秉承国权,不约束自己的年岁德行,愈加狂妄急躁,图谋引祸作乱,煽动宫廷,招惹凶险,怨望台阁,继位君主丧失道德,由此祸端,凡凶德之事,他都作谋主。按理应交付司法官,照刑法处置。念他是皇族之一,尚怀悲痛,可特予降为温麻侯,对他的行为加以禁止,另遣派地方居住。此实出于无奈,言而倍增悲叹。

据《南史》载:始兴王陈伯茂,字郁之,世祖陈蒨的第二个儿子(沈皇后沈妙容所生)。陈伯茂擅长书法,颇有盛名。

当初,高祖陈霸先的哥哥始兴昭烈王陈道谈(陈道谭)在梁朝任官,为东宫直阁将军,侯景作乱时,他率领弓箭手2000人支援台城,在城中被流箭射中而死。太平二年(正月丁未初七,557年2月21日),被追赠侍中、使持节、都督南兖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封长城县公,谥号昭烈。

高祖陈霸先受禅,又赠陈道谭为骠骑大将军、太傅、扬州牧,改封始兴郡王,食邑2000户。昭烈王陈道谭生世祖(文帝陈蒨)与高宗(宣帝陈顼)。梁朝承圣末年,西魏攻陷江陵,陈顼、陈昌等人被押往西魏长安关右,陈武帝仍以陈顼袭封始兴嗣王,以奉昭烈王祀。

永定三年(559)六月二十一日,高祖陈霸先病逝,陈蒨入宫继承帝位。其时陈顼仍押在北周没有回还,陈文帝以本宗缺乏祭祀,在当年十月十四日,下诏:

往日皇基始建,分封各亲戚,我亲使土地长远存在,特开启大邦。弟陈顼继承门祀,虽然土宇开建,然祭祀无由。又加上遭到家庭不测,遇到凶事宿怨,皇太子远隔,车驾没回。我以渺小身份,荣受此大命,因循帝位,须虚怀若谷。如今既然已入奉大宗,应事绝于藩邦祭礼,始兴国庙祭祀无主,瞻言之高洁,感而悲恸。改封嗣王陈顼为安成王,封第二个儿子陈伯茂为始兴王,以奉昭烈王祀。赐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藉以申发无尽之情,永保山河之运。

按旧制,诸王受封,没有加戎号者,不设置佐史,于是尚书八座上奏道:“增加崇尚徽号,装饰外表车服,目的在于彰显他的德行,对下改变民间声望。皇帝(陈文帝)的第二个儿子陈伯茂,新封始兴王,体自至尊,神采姿态聪敏,正当玉映佩鲷之俊年,兰花芬芳之佳岁,清晖美誉,如日茂月升,道德可蕴平、河,声望可超衮、植。皇情追感,圣性天深,由于本宗缺乏继业者,就让他继承藩邦后嗣,虽然珪器与社宫已受,但是戎章未袭,这哪里是光崇贤哲宠立皇室子弟的做法呢。臣等参议,宜加伯茂宁远将军,置佐史。”

陈文帝下诏道:“可。”不久陈伯茂任使持节、都督南琅琊彭城二郡诸军事、彭城太守。天嘉二年(561)正月初四日,陈伯茂进号宣惠将军、扬州刺史。

陈伯茂生性聪敏,好学,对下士谦恭有礼,又是太子的同母之弟,世祖对他非常爱重。征讨北方的军人在丹徒盗窃晋郗昙墓,盗得大批晋右将军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与当时不少名贤的遗迹。事情被发觉,这些书法手迹一并被县官没收,藏于秘府之中。世祖因为陈伯茂喜好古物,多予赐赠,由此陈伯茂得以工于草隶,颇得王右军书法之神髓。

天嘉三年(562)六月十八日,陈伯茂任镇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废帝登位,此时,陈伯茂在京城,刘师知等假造诏书要使陈顼出朝,陈伯茂从中劝成。刘师知等被杀后,陈顼恐怕陈伯茂在朝内外煽惑,光大元年(567)二月十二日,便给陈伯茂进号中卫将军,命令他住在宫里,陪伴废帝出游居住。

陈顼指挥军队平定华皎叛乱后,朝野的声望都已归向安成王陈顼。陈伯茂深感不平,朝夕愤怒,屡出恶言。陈顼认为他并无能力,不以为意。建安人蒋裕与韩子高等谋反,陈伯茂暗地参与其事。

于是,慈训太后于光大二年(568)十一月二十三日,贬陈伯茂为温麻侯,令他出宫居住。此时六门之外有别馆,是诸王加冠婚娶场所,名为婚第。陈伯茂前往别馆的途中,遭遇强盗,死在车中,其时18岁。(疑史书有错。陈伯茂于公元568年被杀,时年18岁,而废帝陈伯宗公元570年死,时年19岁。同为一母沈妙容所生,难道弟比兄的年岁还大2岁?)

对于陈伯茂的死,有人怀疑是陈顼唆使强盗在路上将陈伯茂截住,把他杀死在车里。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陈顼所为。陈顼令官府追索盗贼,三天也没抓到。废帝陈伯宗听了,大怒,不再与安成王陈顼相见。

陈顼入继大统后,诏授毛喜封给事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掌军国机密。不久改任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因定策有功,封为东昌县侯,邑500户。又以本官职行江夏、武陵、桂阳三王府国事。

随后,陈宣帝立妃子柳氏为皇后,世子叔宝为皇太子。皇子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康乐侯叔陵为始兴王,承继昭烈王(陈蒨、陈顼父亲陈道谭)的祠庙祭祀。本来,陈文帝以子伯茂奉始兴昭烈王祀。陈顼既已杀伯茂,便以叔陵奉祀。

初五,陈宣帝按南陈旧例,拜谒陈朝太庙。

陈宣帝(陈顼)拜谒陈朝太庙后,于太建元年(569)新春正月初七,分遣大使巡行四方,观察各地风俗,了解民情。随后,陈宣帝(陈顼)对朝廷大臣和将领进行了如下调整:

以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新任中抚大将军章昭达晋号车骑大将军;

新任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淳于量为征北大将军;

镇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新任镇西将军、郢州刺史黄法氍晋号征西大将军;

新任安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湘州刺史吴明彻晋号镇南将军;

镇东将军、扬州刺史、鄱阳王陈伯山晋号中卫将军;

以尚书仆射沈钦为尚书左仆射;

以度支尚书王劢为尚书右仆射;

以护军将军沈恪为镇南将军、广州刺史;

以皇子建安侯陈叔英为宣惠将军、东扬州刺史,改封豫章王;

丰城侯陈叔坚改封长沙王;

以明威将军周弘正为特进。

太建元年(568)夏五月丁巳(二十九日),陈朝以吏部尚书、领大著作徐陵为尚书右仆射,以太子詹事、驸马都尉沈君理为吏部尚书。

秋七月初十日,陈宣帝诏令以平东将军、吴郡太守晋安王陈伯恭为中护军,晋号安南将军。九月十八日,以新任中护军晋安王陈伯恭为中领军。

中护军、中领军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军事长官的官名,其中,中护军、中领军、中都护等职位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这一官名始于秦,到两汉、魏晋时期发展到重要性的顶峰。由此可以看出,陈宣帝是非常信任陈伯恭的。据《陈书》记载:陈伯恭,字肃之,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陈文帝陈蒨第六子,母亲为严淑媛。

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八月己卯,立陈伯恭为晋安王。不久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置佐史。当时陈伯恭年十几岁,便留心政事,治理官曹。陈宣帝太建元年(569)七月,入京为安前将军、中护军,迁中领军。

陈宣帝稳固了南陈朝廷的中央政权之后,接着就开始对地方军政特别是封疆大吏进行调整。陈宣帝下诏,征广州刺史欧阳纥到京城来,入朝担任左卫将军。

不料,由此引发了地方军阀的一场军事叛乱…… XKIdz3GdLdVyZ5+hl3nn7nehQtxWaMjJHXfCoTxCLCpiYPb9f/NJDU5wLRjBMpE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