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太平真君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教,创立于东汉顺帝(125—144 年在位)时期。天师道为道教前身,创始人为张道陵(34—156),他自称“太清玄元”“天师”。张道陵是第一代天师,他在鹤鸣山(一作鹄鸣山,位于今四川省大邑县)收徒传教,信徒需要出米五斗,天师道因此又称“五斗米道”。

道教早期的教义,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上云羽化飞天,次称消灾灭祸”,初级的可以祛除病痛,消去灾祸;高等的可以修炼成仙,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

五斗米道第二代天师是张衡(?—177)(并非发明地动仪的张衡),张衡传其子张鲁,张鲁采用政教合一的治理模式,这一时期五斗米道得到真正的大发展。

建安二十年(215)十一月,雄踞汉中三十年的天师道教主、军阀张鲁归降曹操,随曹操东返,定居邺城。张鲁和五个儿子都被曹操封侯,张鲁的女儿嫁给了曹操的儿子曹宇。曹操没有禁止五斗米道传播,五斗米道从此开始在北方传播。

历史车轮驶入北魏时期,也产生了一个著名的道教人物,他叫寇谦之。寇谦之,字辅真,祖籍上谷郡(郡治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小南辛堡镇大古城村)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区),后迁移到冯翊郡万年县。寇谦之出身世族,是东汉名臣寇恂的十三世孙,他的哥哥寇赞为南雍州刺史。

寇家世奉五斗米道,寇谦之十八岁的时候就倾心慕道,修炼张鲁的道术,服食养生长寿药(饵药)。后来,寇谦之和成公兴(算学家,被道教奉为仙人)入中岳嵩山太室山石室修炼。

寇谦之聪颖好学,专心致志在嵩山修炼了七年,名声渐渐传扬开来。成公兴去世后,寇谦之在嵩山开坛收徒,弘扬道法。寇谦之在嵩山修炼长达三十年,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弟子众多。寇谦之潜心修炼之余,勤于著述,主要著作有《老君音诵诫经》《太上老君戒经》《太上老君经律》《太上经戒》等。

东晋义熙十一年(415),寇谦之声称见到了太上老君李耳,太上老君授予其天师之位,传授他辟谷轻身之术,并赐给他《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命其“清整道教”。寇谦之对道教进行了改革,减轻了信徒的财物负担,健全了道教的组织结构。对道教教义也进行了改革,把儒家的礼法、佛教的“因果报应”等引入了道教。

北魏泰常八年(423),寇谦之又称见到了仙人李谱文(据说是李耳玄孙),授予其《录图真经》六十卷及召唤鬼神之法,命其辅佐北方“太平真君”。他又称李谱文授予他《天宫静轮之法》,其中有几篇是李谱文亲笔书写。

泰常八年(423)十二月,寇谦之认为火候已到,走下嵩山,来到了北魏都城平城。寇谦之向太武帝拓跋焘呈献了道术。出人意料的是,拓跋焘对他并不重视,但也没有亏待他,给他找了地方安身,供给他吃穿用度。

寇谦之认为想让皇帝接受他的思想,必须找个人游说。他找到了拓跋焘跟前的红人——白马公崔浩。崔浩出身大家族清河崔氏,据学者陈寅恪考证,清河崔氏世奉天师道。寇谦之出身秦雍大族,和崔浩有相近的门第出身,所以崔浩对寇谦之也有天然的好感,两个人在一起经常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更多的时候,寇谦之充当听者的角色,听崔浩讲古今兴衰的道理,从早到晚,态度严整,没有丝毫倦容,寇谦之把崔浩称为当世的皋陶(上古时期的政治家)。

寇谦之对崔浩说:“我应当研习儒教,来更好地辅佐太平真君,然而学习并不能很好地了解、掌握古事,请为我撰写历代帝王的政策和制度,并论述其要旨。”于是崔浩写了二十多篇文章,从上古到秦汉,论述兴衰成败的历史轨迹,但要旨是要先恢复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为根本。

崔浩为人比较正直,受到朝臣的排斥和诋毁,拓跋焘命他暂时闲居在家,保留待遇。拓跋焘每当遇到难题的时候,就召崔浩咨询对策。崔浩赋闲在家,准备修炼服药养生之法,寇谦之就给了他一本《神中录图新经》,让他修炼。崔浩拜寇谦之为师。

崔浩还上书拓跋焘说:“臣听说古代圣王承受天命,必有祥瑞出现。《河图》《洛书》都是借由虫兽显现(《周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没有文字载明。不像今天,人神直接面对,笔迹整洁清晰,文辞深妙,无与伦比。哪里能因为世俗的偏见而忽略上天的眷顾?臣私下感到恐惧不安。”

拓跋焘看到崔浩的书信,非常高兴,他赞同崔浩之言,应该承接天命。于是,拓跋焘派使者携带玉帛、猪牛羊等前往嵩山祭祀,把寇谦之的弟子迎接到了平城,表示尊崇天师,弘扬道法,并向天下宣布。拓跋焘命在平城东南、桑乾河西设立了天师道场,坛高达五层,拨付道士一百二十个人的衣食用度。每月教徒聚会的时候,再拨付数千人的衣食用度。

太平真君元年(440)六月二十一日,皇孙拓跋濬诞生,拓跋焘大喜,大赦。因为《录图真经》上有“辅佐北方太平真君”的语句,拓跋焘把年号改为“太平真君”。

寇谦之进而对拓跋焘说道:“今天陛下以‘真君’(在道教神仙体系中拥有高名望者被尊称真君)统治天下,建‘静轮天宫’之法,亘古未有。陛下应该登坛接受符箓,以彰显圣德。”

拓跋焘欣然接受。

太平真君三年(442)正月七日,拓跋焘乘坐法驾,登上道坛,接受符箓,把旗帜全部改为青色。自此,北魏新帝登基,接受符箓成为制度。

寇谦之又上奏拓跋焘,请求在道坛东北设立静轮宫,宫要修建得足够高,身处其中不闻鸡犬之声,缩短和天界的距离,用来接天神。崔浩也从旁相劝,拓跋焘答应。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人力、物力耗费巨大,多年才能建成。

太子拓跋晃对此颇有微词,劝拓跋焘道:“人神不同道,卑高名分已定,不能互相混淆,是自然之理。今天我们耗费库银,疲敝百姓,建造的建筑并没有多大用处。如果真如寇谦之所说,我们也不必这么大动干戈,不如利用城东山的万仞之高,在上面修建比较容易。”

拓跋焘不以为然,道:“你懂什么,就按寇天师说的做!” ikIwUbklMi+n2hpidjWnhzfxML/Fw18pTaUuGUoN/XQ8FKqrjwrphO+x6VEhpv2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