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宏又下诏说:“鲜卑人把大地称为‘拓’,把君主称为‘跋’,我们的祖先是皇帝的后裔,以土神作为我们的保护神(以土德王,晋为金德,前赵和后赵为水德,前燕为木德,前秦为火德),所以称为‘拓跋’。土,是黄中之色,孕育了万物,是万物之元,所以应该把‘拓跋’这个姓改为‘元’姓。诸位功臣旧族,从平城迁来的,姓或复姓,都需要改一下。”
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还实施了其他汉化的措施,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拓跋宏要求改汉姓的诏令一出,自然引起了轩然大波,但皇帝的姓都改了,大臣也纷纷跟进。于是,拔拔氏改为长孙氏,达奚氏改为奚氏,乙旃(zhān)氏改为叔孙氏,普氏改为周氏,伊娄氏改为伊氏,丘敦氏改为丘氏,系侯亥氏改为亥氏,车丘穆陵氏改为穆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贺赖氏改为贺氏,独孤氏改为刘氏,贺楼氏改为楼氏,勿忸于氏改为于氏,尉迟氏改为尉氏,纥豆陵氏改为窦氏,侯莫陈氏改为陈氏,太洛稽氏改为稽氏等。元氏、胡氏、周氏、长孙氏、奚氏、伊氏、丘氏、亥氏、叔孙氏、车氏为宗室十姓。
需要说明的是,之前说到的很多鲜卑人,都是用的他们改姓之后的姓,这样是为了讲史方便,如长孙嵩、穆寿、陆丽等。
元宏(拓跋宏)门第观念比较深。范阳郡人卢敏、清河郡(今山东省临清市)人崔世伯、荥阳郡(今河南省荥阳市)人郑羲、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人王琼是衣冠大族,元宏选择他们家族中的漂亮女子,纳入后宫之中。陇西郡(今甘肃省陇西县)人李冲凭才能受到信任,担任重要职务,元宏也把李冲的女儿纳入了后宫。
元宏命黄门侍郎、司徒左长史宋弁甄别评定天下士族的等级。宋弁喜欢说他人的短处,看不上的高门大族就诋毁,对于没落的大族,看着顺眼的,就为他们申辩,使之通达。很多家族的地位得到提升,也有不少家族的地位得到贬降。
元宏又下诏说:“鲜卑人以前没有姓氏家族,虽然是功臣贤良的后代,也和微贱之人一样,所以即使位置做到了公卿,他的亲属仍然担任底层官员。穆、陆、贺、刘、楼、于、嵇、尉这八个姓氏,自太祖(拓跋珪)以来,功勋卓著,位列王公,闻名天下,统计一下他们家族的情况,交给司州、吏部,不准担任低级别的官职,四姓(卢、崔、郑、王)也一样。除此之外,应该位列士族者,再行敕命。家族中先人曾经担任部落酋长,皇始(拓跋珪时代)以来三代做官至给事中以上,又被封王爵或者公爵的,列为‘国姓’;家族中先人没有做过部落酋长,皇始以来三代做官至尚书以上,又被封王爵或者公爵的,也列为‘国姓’。家族中先人担任部落酋长,但后代官位不显赫的,列为‘贵族’;家族中先人未担任过部落酋长,但后代官位显赫的,也列为‘贵族’。关于‘国姓’和‘贵族’的甄别,应该仔细审核,切莫出现假冒的情况。现在指令穆亮、陆琇来详细审定,必须确保公平公正。”
北魏旧制:亲王的大小夫人都得来自八大家族(八大姓)和清白显贵的门第。咸阳王元禧娶了个奴隶之户的漂亮女子为妃,元宏得知后震怒,对他严加训斥,并为他的六个弟弟(元禧、元幹、元羽、元雍、元勰、元详)迎娶了王妃。元禧娶的是李冲弟弟李辅(时任颍川郡太守)的女儿,元幹娶的是代郡人穆明乐(时任中散大夫)的女儿,元羽娶的是范阳郡人卢神宝(时任中书博士)的女儿,元勰娶的是李冲的女儿,元祥娶的是郑懿(郑羲之子,时任礼部郎中)的女儿。之前各位亲王迎娶的王妃,统统贬为小妾。
应该说,元宏让亲王和汉人大姓女子联姻,促进了民族融合,有积极的意义。但门第观念落后,元宏身体力行,是种遗憾。
朝廷之上,有人认为河东郡的薛姓是名门望族,应该列为“郡姓”。元宏说:“薛姓,来自蜀中,岂可列入郡姓?”
直阁将军薛宗起是河东郡人,当时他拿着戟正在殿上执勤,他出列禀报说:“臣的先人,汉末任职蜀中,两代之后又回到了河东郡,至今已经传了六代,所以说不是蜀中人。就如同陛下是黄帝后裔,被封到北方,怎么能称为胡人?如果今天不能把薛姓列为郡姓,我活着也没有什么意思了。”薛宗起越说越激动,把大戟往地上用力一插,地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小坑。
元宏经过片刻思考,开玩笑地说:“那么,朕为甲等,你为乙等好了。”于是把薛姓定为郡姓。元宏笑着对薛宗起说:“你不应该叫薛宗起,应该叫薛起宗啊!”
李冲、李彪、著作佐郎韩显宗等人都对这种选人用人特别重视门第的情况表示担忧。元宏说:“非常之人,几世才能出现一两个。如果是出类拔萃的人才,朕也并不特别要求他的门第。”
元宏召集京畿地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在洛阳举行了敬老仪式。
元宏又下诏,命各州的中正(朝廷选派负责考察各州人才的官员)推荐州里具有一定名望、年龄在五十岁以上、出身寒微者,任命他们为县令或县长(大县为令,小县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