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十七节
迁都利弊

拓跋宏命人营建洛阳宫城,然后他启程出巡,他的第一站到了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城是后赵、前燕、冉魏的都城,处于河北大平原,盛产粮食和丝绢。415 年,明元帝拓跋嗣还想迁都邺城,被崔浩劝止。洛阳是中原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所以拓跋宏才决定迁都洛阳。

在邺城,拓跋宏见到了从南齐投奔过来的王肃,王肃出身琅邪王氏,博闻广识,拓跋宏与他相见恨晚,两个人多次长谈到深夜。拓跋宏任命王肃为辅国将军、大将军长史,让王肃按照儒家传统制定礼仪和雅乐。

拓跋宏命安定王拓跋休率领南下部分官员到平城去迎接家眷,他亲自送拓跋休到漳河(流经邺城)边。

拓跋宏从邺城南下继续巡视,于太和十八年(494)正月二十二经过河内郡朝歌县的比干墓,他命用太牢祭祀比干,并亲自撰写祭文,祭文里写道:“如此耿介正直的人,为什么不是我的臣子呢?”这块著名的《吊比干碑》,还镌刻了随行八十一名高官的姓名和官职。这些人是拓跋宏南迁的核心幕僚,其中鲜卑人四十一人、汉人四十人。

拓跋宏回到洛阳后向北巡视,于三月二十七日抵达了平城。他召集群臣,让大家讨论迁都的利害,畅所欲言。

燕州刺史穆罴是穆寿的儿子,世代为鲜卑贵族,他说道:“今四方未定,不适宜迁都。且战争没有马匹,怎么克敌制胜?”

拓跋宏反驳道:“牧马场在北方,何患无马!今平城在恒山之北,古九州之外,非帝王之都。”

尚书于果说道:“我不认为平城比洛阳更美。但自先祖以来,在这里定都很长时间了,老百姓安居乐业,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一旦南迁,恐怕他们会很不高兴。”

平阳公拓跋丕也不同意迁都,但没有明说,他说:“迁都这样的大事,应该卜卦来决定。”

拓跋宏又反驳道:“古代周公(姬旦)、召公(姬奭)是圣贤,才能用卜卦来决定是否筑城,今天没有这样的贤人,卜卦何益?而且古语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轩辕皇帝曾经卜卦,但龟壳烧焦,大臣天老认为是‘吉’,轩辕皇帝听从。说明人对事情的预测,要强于龟壳。王者以四海为家,或南或北,哪里有什么特定的?朕的远祖,世代居住在漠北荒凉之地,最初建都木根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北),后迁至盛乐,再迁到平城。从道武皇帝迁都平城至今,马上就要百年(398 年迁都平城),朕属‘胜残’(遏制残暴的人,使之不能作恶)之运(孔子说‘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为什么我不能迁都呢?”

文武大臣看到拓跋宏态度坚决,谁也不敢再多说话了。

三月二十八日,拓跋宏钦定谁留守平城、谁南迁洛阳。

拓跋宏从平城出发向北巡视,经过旧都盛乐,直达阴山。又到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进行巡视后,返回了平城。

拓跋宏对尚书令陆叡说:“鲜卑人经常说:‘北人质朴愚钝,怎能知道什么是书?’我听后感到很不高兴,很失望。今天读书的人很多,难道都是圣人吗?只不过看你学习用不用功了。朕整治百官,兴礼乐,就是要移风易俗。朕身为天子,何必非要居住中原?就是要使卿等子孙,渐渐感染良好的习俗,视野开阔,学识渊博;如果永远居住在恒山以北,如果遇到不好文的主子,就像整天对着一堵墙一样,难免变得浅薄。”

陆叡听得拓跋宏一番肺腑之言,回答道:“诚如陛下所言,如果金日䃅(匈奴人,投降汉武帝)不入仕汉朝,又怎能七代人了他都天下知名!”

拓跋宏听陆叡这么说,也龙颜大悦。

拓跋宏命太尉、东阳王拓跋丕为太傅、录尚书事,留守平城。然后他亲自到祖庙祭拜告别,命高阳王拓跋雍、镇南将军于烈,护送拓跋氏各位祖宗牌位到了洛阳。

返回洛阳后,拓跋宏没有忘记穆罴的话,他命猛将、后军将军宇文福在中原地区找寻适合养马的地区。宇文福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向拓跋宏提出了建议:“石济(今河南省卫辉市)以西,河内郡(今河南省沁阳市)以东,南距离黄河十里地,为河阳之地,适宜养畜。”

拓跋宏下令,把平城的各类牲畜迁到河阳牧场,命宇文福负责。宇文福善于饲养牲口,迁徙途中,几乎没有因病死亡的,拓跋宏很高兴,任命宇文福为司卫监。

之前,北魏发现河西水草丰美,开辟了养马场,牲畜大量繁殖,马匹多达两百万匹,骆驼多达一百多万头,至于牛羊,更是不计其数。现在开辟了河阳牧场,拓跋宏命每年都要从河西牧场迁移大量牲口到河阳牧场,为了使牲口逐渐适应中原气候、水土,就先把它们迁徙到并州,然后逐渐南下,直到河阳牧场。 cysOXl1TS0GhgPabbT9vh1t1fk2+BtsuZjX2WGAFMa1/mg27OFQ2XnoHbnUkz3g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