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大军在南方和南朝宋交战,首府平城内的政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冯太后在和乙浑斗争的过程中,培养起了自己的势力,并顺利诛杀了乙浑,展现了不凡的政治才能,临朝听政,掌握了北魏大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冯太后出身名门,自小就深受古文化熏陶,到了宫中,又受到了身为左昭仪的亲姑姑抚养教育。史载,她“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就是说冯太后聪明,通情达理,掌握一定的古文化知识。
这时候,相州刺史李䜣上书请求建立学校,李䜣说:“臣闻教化大行的盛世,非文德不能筹划治理国家大事,非良才不能弘扬皇帝的德政。所以古时明主,在京畿建立学校,在郡邑设立学官,教育公卿子弟,让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选拔其中学业优异的,造就成学有所成的士子。如今圣治钦明,天下臣民都敬仰德化,但州郡之内,学校未立。臣愚昧地以为,应该依照古代典章制度,在州郡的治所设立学校,使士望之流、冠冕之胄,接受教育,学有所成。将通晓经书典籍的学子推荐到王府任职。这样的话,那些经典的文字,就不会衰落。”
冯太后看到李䜣的这份奏疏后,很满意,这也正合她的心意,于是她把李䜣的奏疏交给中书令高允,让他拿出具体的落实办法。高允召集中书省和秘书省的官员,翻阅典籍,详细研究旧制,结合当时实际,向冯太后提出了建议:大郡设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一百人;次郡设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中郡设立博士一人、助教四人、学生六十人;下郡设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四十人。博士人选必须是博览群书、忠正清廉、堪为人师表者,最低年龄四十岁。助教的条件和博士相同,最低年龄为三十岁。学生的选取从高门中开始,人数不足的,再从中等门户中选取。冯太后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天安元年(466)九月二十五日,北魏下诏,每个郡设立一所学校,遴选博士、助教,招收学员。
皇兴元年(467)八月二十九日,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拓跋宏出生,鲜卑族有早婚早育的传统,这年拓跋弘才十四岁。拓跋宏的母亲为李夫人,是李惠的女儿,李惠的姐姐李贵人是拓跋弘的亲妈(拓跋弘立为太子时被赐死)。掌握了储君就等于掌握了未来,常太后身为文成帝拓跋濬的乳母掌控朝局的例子也近在眼前,所以,冯太后决定亲自喂养孙子拓跋宏,和小孙子培养感情。为了专心抚育孙子,冯太后把朝政大权交还拓跋弘。拓跋弘这时候才开始亲自处理国家大事,他是个勤政的人,赏罚分明,提升清廉的官员,罢免贪官污吏,北魏朝局为之一新。
皇兴二年(468)四月,拓跋弘任命南郡公李惠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关右诸军事、雍州刺史,封南郡王。本月,高丽、库莫奚、契丹、具伏弗、郁雨陵、日连、匹黎尔、叱六手、悉万丹、阿大何、羽真侯、于阗、波斯等国派使者前来朝贡。
皇兴三年(469)二月,传来了南征大军大胜,夺取南朝宋四个州的消息,拓跋弘非常高兴,对慕容白曜进行了封赏(具体职务前文讲过)。
近几年来,北魏境内大旱连连,加之对刘宋用兵,山东百姓赋役非常重。拓跋弘根据百姓贫富,把百姓分为三等,每等又分为三品,上品被安置到首府平城,中品被送到其他州,下品留在本州。北魏旧制,正常赋税以外,另加杂税十五种。拓跋弘命令把这些杂税全部废除,减轻人民负担。
北魏把从南方强制迁移过来的百姓安置到了首府平城近郊,沿着桑乾河上游,设置了升城县、历城县、民望县来安置他们,称为平齐郡。
沙门统昙曜(云冈石窟的开凿者)上书朝廷说:“平齐郡民及其他诸民,如果捐助寺庙六十斛谷,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遇到灾年,赈济给灾民。”又上书说:“犯重罪的犯人和没入官府的奴隶,可以作为佛图户,来给寺庙洒水扫地。”
拓跋弘笃信佛教,对昙曜的请求予以批准。于是,僧祇户、粟及寺户遍布于北魏各州镇,可见北魏佛教之兴盛。
六月,拓跋弘封长子拓跋宏为太子,按照旧制,赐死了拓跋宏的母亲李夫人。
皇兴四年(470)九月,柔然可汗郁久闾予成,南下攻打北魏,拓跋弘御驾亲征,他命京兆王拓跋子推(拓跋弘的叔叔)等率军从西路出击,任城王拓跋云等率军从东路出击,汝阴王拓跋天赐率军充当先锋,陇西王源贺率军作为后援。各军在女水(流经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和拓跋弘会师,迎战柔然军队,柔然不敌,大败。拓跋弘命令军队乘胜追击,杀死柔然军队五万多人,受降一万多人,缴获的战马、辎重等不计其数。此战从进击到班师,来去六千多里路,花费了十九天。拓跋弘把女水改名为武川。
在这次战役中,还发生了个小插曲。司徒刘尼经常喝得烂醉,拓跋弘出席誓师大会时,刘尼喝了不少酒,神志不清,军容不整,拓跋弘发怒,免去了他的职务。
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过去曾经巴结乙浑,拓跋弘一直怀恨在心,想找个理由杀了慕容白曜,就以他要谋反为名,杀死了慕容白曜和他的弟弟慕容如意。慕容白曜的小儿子慕容真安(时十一岁)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