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二节
崔浩之死

北魏司徒崔浩才华横溢,精通儒家经典著作,深谙阴阳五行之术,对事情发展的预见性很精准,因此深得太武帝拓跋焘的欣赏和信任,在朝中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些大族南渡之后,清河郡崔氏成为北方第一大族,崔浩又是崔氏最显贵的一支。崔浩出身高门,他的政治理想是恢复贵族阶级的统治,就是想要把高官和博学结合起来。因此他“大欲齐整人伦,分明姓族”,他的这一举措,势必引起一些鲜卑贵族和汉人寒族的反对。鲜卑贵族缺少的是文化,寒族中有文化的缺少门第,这对他们都是不利的。

崔浩的外甥卢玄对此深感忧虑,劝崔浩道:“创立制度,建立功业,要符合时代特点,现在乐意这么做的,能有多少人呢?请您三思而后行。”崔浩没有接受。

崔浩对出身高门之人的欣赏也溢于言表。永嘉之乱时,太原大族王氏南渡,王氏后人王慧龙因故投降了北魏。王氏世代都是酒糟鼻,鼻子大,崔浩看到王慧龙的鼻子比较大,由衷地说道:“真是贵种矣!”他数次在朝中大臣面前称赞王慧龙。这引起了鲜卑贵族长孙嵩的极大不满,他向拓跋焘告状说,崔浩赞叹南方人,看不起鲜卑人。拓跋焘大怒,把崔浩召过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崔浩很紧张,脱下官帽谢罪,拓跋焘才作罢。

崔浩在朝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这也势必与储君、太子拓跋晃发生冲突。

有一次,拓跋焘命崔浩选择中书学生中才能和学业都优异者担任助教。崔浩推荐了他的门下弟子箱子、卢度世和李敷三个人应选。给事高谠的儿子高祐和尚书段霸的儿子等人也都盼着这个位置,因此认为崔浩选拔不公,向太子拓跋晃告状。拓跋晃也认为崔浩偏私,但他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改变这个决定,因此亲自向皇帝老爹拓跋焘告状。拓跋焘接到报告后,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既没有选用崔浩推荐的箱子等人,也没有选用高祐等人,而是选用了李䜣。

还有一次,崔浩推荐了冀州、定州、相州、幽州和并州五个州的贤士数十人,直接推荐他们做郡太守。这引起了太子拓跋晃的反对,他对崔浩说道:“之前我们选拔的隐士卢玄、崔绰、李灵、游雅等人,也是郡守的合适人选。他们具有一定的行政经验,兢兢业业,还没有对他们进行安排,应该先让他们补缺。他们留下的位置,再由新推举的人接任。且太守、县令,事务繁杂,不但管事,还要管民,由有行政管理经验的人来担任更为合适。”

崔浩这时候是司徒,主管干部人事工作,他没有理会拓跋晃的意见,坚持分派这些人出任郡守。

中书侍郎兼领著作郎高允,听说了这件事情,对东宫博士管恬说:“崔公难以免祸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与权势之人对抗,并争得优势,权势之人又怎么能忍受得了呢?”

道武帝拓跋珪时,曾经命尚书郎邓渊撰写编年体《国记》十多卷,后来因为邓渊被赐死,这个事就停顿下来了。拓跋焘命当时还是太常的崔浩召集人续写国史,称为“国书”。崔浩召集了弟弟崔览及高谠、邓颖(邓渊儿子)、晁继、范亨、黄辅等人参与编写。拓跋焘还专门叮嘱他们“务从实录”,就是要实事求是,有什么写什么,是什么写什么。崔浩等人经过辛勤工作,写成了《国书》三十卷。

著作令史(协助修国史者)闵湛和郗标,脑子反应快,善于溜须拍马,经常拍得崔浩很舒服,崔浩对他们很是信任。崔浩曾经为《易经》《论语》《诗经》《尚书》作注,闵湛和郗标上书说:“东汉马融、郑玄、王肃、贾逵(以上四人皆为大儒)为这些书所作的注解,都不及崔公所注的精深微妙,请陛下尽收这些人所注的书,而颁布崔公所注的书为正宗,供天下读书人学习。并请陛下命崔浩注解《礼经》《左传》,让天下的读书人得到正确的理解。”

崔浩也在拓跋焘面前称赞闵湛和郗标有著述的才能。闵湛和郗标又劝崔浩,把所写的拓跋国史刻到石碑上,让大家都能看到崔浩写史的直笔,彪炳史册。崔浩这时候被闵湛和郗标的吹捧之言冲昏了头脑,没有仔细考虑这个事情的后果,准备付诸实施。崔浩征求太子拓跋晃的意见,拓跋晃竟然同意了。

于是,崔浩命人把《国书》刻到大石碑之上,把石碑立在平城南的天坛东侧,方一百步,前后共动用劳力三百万人,总算完成。崔浩写的拓跋族国史,非常翔实,包括一些政治斗争内幕,以及部落时代非常落后的风俗习惯等。大石碑矗立在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纷纷驻足观看,看过后无不惊讶连连。

鲜卑人看过后,都非常恼怒,他们集合起来,向拓跋焘告状。他们对拓跋焘说,崔浩这么做,是想暴露拓跋鲜卑族的丑陋,让汉人质疑拓跋族统治的正当性,这些人又把崔浩赞扬王慧龙鼻子大,以及他在刘裕死后劝说拓跋焘不攻打南方之事等联想起来,说崔浩用心险恶,其心可诛。拓跋焘闻听,暴跳如雷,命令把崔浩和秘书郎吏等关押起来,收集他们的罪状。

拓跋焘召见崔浩,亲自审问他关于撰写国史的情况,而这时崔浩非常惶恐、疑惑,竟然说不出话来。以崔浩的学识口才和之前同拓跋焘的关系,这是他表现自己的最好机会,也可能是拓跋焘故意给他的机会,所以才会亲自来审他。崔浩不发一言,实在不合情理,可能是他被人动了手脚,已经无法言语。能做到这点的人,极大可能就是之前同意把《国书》刻到石碑上的太子拓跋晃。崔浩拒不说话,让拓跋焘失望而去。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六月十日,拓跋焘下诏:诛杀清河崔氏和与崔浩同宗者,以及崔浩的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统统灭族。这些都是名门望族。其他涉案者,只诛杀本人。

行刑那天,崔浩被装进囚车中,押往城南,被放置在大道旁,看押他的卫士数十人,往他身上淋尿。崔浩发出嗷嗷的叫声,路人都听得真切。崔浩年七十岁。顺便交代一句,寇谦之已于两年前死去。

拓跋焘处死崔浩后,立即就后悔了,说:“崔司徒可惜!” H5+sGwb603WwhD95GglQp+e9HldcW4uWI+912b62TogIx7YHVq+/ICZHND99962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