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急如焚

周赧王二十四年(前291)庚午岁,齐湣王三十三年,荀子二十二岁,刚刚被提拔为稷下学宫的祭酒。这时,荀子认为,既然自己在学宫里享受着齐国的高等级俸禄,就应该为齐国献计献策。

当时,稷下学宫里那些老一辈的学者已经相继去世,在年轻的学者中荀子的学问是最好的。于是,在几位老一辈学者的推荐下,荀子出任了学宫的主持人——祭酒之职。需要交代的是,这一时期,著名学者接子、慎子、田骈等都还在学宫里,而他们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

接子,姓曹,真实名字已经失传,大约与慎子同时,都曾经受齐宣王田辟疆重视。慎子,名到,是从道家分离出来的具有法家倾向的人物。此时,接子和慎子都已过了古稀之年。田骈是齐国宗室,又称陈骈,后来《吕氏春秋》将其列入“先秦十豪”之一 ,与老子、孔子、墨子等并列齐名。在《战国策·齐策四》中有一段文字,可以看出当年田骈在齐国的富裕程度,也可以间接看出齐国给予这些学者的待遇。

有位齐国人去见田骈,对他说:“听说先生有非常高妙的人生设计,这就是不当官,而愿意为仆役。”

田骈听出此人话里有话,就问道:“先生从哪里听到的?”

齐人说:“我从邻居女子的事体会出来的。”

田骈更加纳闷,问道:“请教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齐人说:“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今先生设为不宦,訾养千钟,徒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也。”

意思是,“我邻居家的女子,立志终身不嫁,年龄还没到三十岁的时候却已经有七个孩子了,说是不嫁是真的没嫁,却等于早就嫁过了。如今,先生的人生立志不做官,却有千钟俸禄的高薪,身后有上百个跟班,说是不做官是真的没做官,却比做了官还富裕多了”。实际上,齐人是在讽刺田骈。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稷下学宫里有地位的学者们高额的待遇和得意的风采。

当然,接子、慎子和田骈已经七八十岁了,稷下学宫的事便有些力不从心了,而他们都喜欢荀子敏而好学、积极思考且有自己独立见解的品格,因此便一致推举其管理学宫之事——出任学宫的祭酒之职。

当时,荀况正是血气方刚、精力充沛、充满理想的年龄,他注意到以齐国的基础和实力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如果按照儒家的政治理想来进行治理,齐国是有希望成为统一天下的国家的。

荀子知道,前辈孟子在几十年前回答梁襄王询问时便明确提出天下“定于一”的观点,即天下只有统一才可能停止战争并安定下来,百姓才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故而天下走向统一是历史的趋势。但是,齐国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如果不能改弦更张则十分危险,在数年之内便有四分五裂的可能,甚至有亡国的危险。如今,荀子认为既然自己被推到了祭酒的位置上,便应该“在其位,谋其政”,虽然没有决策的能力,但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并建言献策总是应当的,更是义不容辞的。于是,荀子心想:“坐到哪条船上,就希望哪条船顺畅通行,希望哪条船赢。”意思是他要为自己所在的齐国尽心尽力。

荀子强烈的危机意识,促使他迫不及待地前去求见相国吕礼。

齐国从齐威王时开始强大富庶,齐宣王时也保持着发展的势头,还曾经用五十天时间就占领了燕国的绝大部分领土,确实是当时东方最强大的国家。到齐湣王时,齐国的国家实力如同行驶的列车,仍然有着强大的惯性。

然而,齐国虽然从表面看还很强大,但危机已经很深了。不过,刚愎自用的齐湣王根本看不到齐国的严重危机,就如同坐在堆满干柴的柴垛上饮酒作乐而柴垛下面已经点燃却全然不觉。当时,最能忽悠齐湣王的便是纵横家苏秦和他的弟弟苏代,成天恭维吹捧并极尽所能地出馊主意;而他身边的近臣夷维子更是巧舌如簧、佞辞百端,遇事则狐假虎威、狗仗人势,以至于齐湣王到处碰壁。 mSrUL2f7nloOwo0uCVQ2tQLib/Rg57xC0NdY7q4TKBhDPAgYNEYLKnlri3cLnbm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