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志少年

周赧王十七年(前 298),岁当癸亥。这一年,荀况十五岁。

这时,正是赵国蒸蒸日上的时期。早在周赧王八年(前 307),即赵武灵王十九年,赵武灵王便开始提倡“胡服骑射”,并迅速提升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所谓“胡服骑射”,指在与西北胡人的冲突与战斗过程中,赵武灵王发现胡人穿着短衣窄袖的服装在打仗时极其灵活,而华夏民族的服装宽袍大袖在转身和搏斗时却很不灵便,因此而提出的一项改革。于是,赵国开始效仿胡人,把上衣改为短衣窄袖,下面穿裤子、长筒靴,其形制很像胡服,同时要求军队进行骑马射箭的训练并很快建立起了第一支骑兵。在此之前,中原各国打仗只有步兵和车战两种形式,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方式都是车战。因此,在赵武灵王之前,中原各国还没有骑兵。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个壮举,是主动向西北游牧民族学习的表现。这一改革,改变了古代中国军队长袍宽袖的军装模式,并逐渐演变改进为后来的盔甲装备。在那个以车战为主的历史时期,赵武灵王的骑兵能够快速集中、快速机动,具有极强的战斗力,不但在中原所向披靡,而且向西北开疆拓土,并将西北边境经常骚扰中原的一些少数民族武装驱逐到更远的大漠去了。这一时期,赵国在诸侯国中也是一个强国,而这样的发展态势对正在成长中的荀况是莫大的鼓舞。

荀况在村子里的私塾完成了启蒙教育,对《诗》《书》《礼》《易》等都有基本的了解。在邯郸,荀况看到了《论语》和一些单篇流传的文章,对当时天下学术的大体状况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荀况早就听说孟子在回答梁襄王之问时有过“天下定于一”的说法,而他对此也表示深深赞同。

如今,荀况已经十五岁了,想到孔子说过“十五而志于学”的话,便也暗暗立下志向要为天下苍生脱离战乱、解除民生疾苦寻找一条路径。当时,赵国虽正处在富强时期,但天下的学术中心却是在齐国临淄的稷下学宫,如果要想得到高人的指点,那就必须要到齐国去。

此时,十五岁的少年荀况,身高在七尺半以上(约 1.7 米),身材瘦削,标准长方脸,眉清目秀,眼睛深邃而有神。荀况经常暗诵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话,下决心要到天下大学者集中的稷下学宫去,去学习成为帝王之师的本领,以大济苍生造福于天下。

晓行夜宿,餐风饮露,一路辛苦,同时也一路大开眼界。当时,从邯郸到齐国都城临淄的道路是天下的交通要道,沿途有许多旅舍饭庄,故路人很是方便。同时,从邯郸到临淄是一直向东,距离几百里地,中间没有高山大河,故走起来也比较顺畅。

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荀况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齐国都城临淄,并迫不及待地要到稷下学宫看一看。于是,荀况前往稷下学宫并说明来意,同时寻求一个食宿的地方。 G4MvAiwEgH7EsiXIHWMhEmBO85mBClb1QQhNzzVfaeAPNJYFLXUdhua8o1CAIcC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