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邯郸荀氏

关于荀子的出生地,司马迁在《史记·孟轲荀卿列传》中说“荀卿,赵人”,但具体在赵国何地未知。围绕着“赵人”立论,荀子的出生地主要有山西临猗说、绛县说、安泽说和河北邯郸说。这里不做考证,经过综合考虑、分析后直接采纳了刘志轩先生在《荀子》中的说法,即邯郸说——“战国时代的临猗、绛县属魏国,安泽属韩国,与司马迁《史记》记载的‘赵人’相悖,所以,这些地方均不可能是荀子故里”

这是很关键的论证。接着,刘志轩先生在下文又论证了邯郸一带有大量随着中行氏、范氏来到邯郸之荀氏,以及他们后代留在邯郸附近的历史过程。晋国后期,在国内几大家族的激烈斗争中,属于范氏、中行氏集团中的荀氏最后被赵氏战败,有一大批荀氏家族的成员就流落在邯郸周围一带。事情的大体经过是这样的:

晋定公十二年(前 500),赵简子(赵鞅)率军攻打卫国,卫国向晋国贡献五百户以求得和解。赵简子将这五百户临时交给在邯郸的同宗人赵午看管安置。晋定公十四年(前 498),范氏、中行氏作乱,赵简子为了充实自己采邑晋阳的实力,要求赵午将那五百户送到晋阳来。赵午同意,但族人不愿意,于是拒绝。赵简子把赵午抓去杀了,于是赵午之子赵稷便据邯郸反叛赵简子。

赵简子当时是正卿,执掌国政,要求荀寅和范吉射跟随自己共同讨伐邯郸的赵稷。荀寅是赵午的舅父,荀寅与范吉射又是儿女亲家,这两个人对赵简子专权早就有积怨,于是不但不攻打邯郸的赵稷,反而联合赵稷一起攻打晋阳的赵简子。赵简子的晋阳出现危机,而晋国另外的魏氏、韩氏和智氏奉晋定公之命去解救赵简子,这几支军队在晋阳郊区打败了荀寅和范吉射的军队,荀寅和范吉射逃跑到了朝歌(今河南淇县)。

晋定公十八年(前 494),赵简子攻朝歌,荀寅等退入邯郸。次年九月,赵简子包围邯郸。冬十一月,邯郸的赵稷投降,但荀寅不肯投降,率领他的族人和家兵向东逃跑到柏人(隆尧,今属河北邢台)。次年春天,赵简子再把柏人攻破,荀寅只带几名随从逃跑到齐国,从此成为一介平民,而跟随他的其他族人便散落在邯郸周围。

最后,刘志轩先生在《荀子》中概括道:“邯郸周围如今有不少孙姓村庄,邯郸西部的孙姓村庄都是土生土长的邯郸人,不是外来移民。而今邯郸市西南四十公里许有一个八特村。该村历史悠久,至今尚有战国时代赵王避暑行宫遗址。村史记载,该村因有八个村落、八个姓、八座山、八条河流、八种石头、八种树木而得名。八姓中有一荀姓村落,传说荀子就出生于该村。此说虽无确凿证据,却也事出有因。”

由于“荀”和“孙”古音相近,故荀氏又被称为孙氏,而这也是荀子被称为“孙卿”的原因之一。

参见《史记》中关于人物故里的记载,大致有两种方式:如果直接说“某某,某国人也”,则是指该国国都之人,如“颜回者,鲁人也”“张仪者,魏人也”;如果不是国都之人,则带上具体地名,如“李斯,楚上蔡人也”“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在《史记·孟轲荀卿列传》中,司马迁对荀子的记载是“荀卿,赵人”,如此说荀子是邯郸人便入情入理了。又,在古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国人”是指生活在国都中的人,与“野人”“鄙人”相对而言。

另,邯郸距离齐国都城临淄(今属山东)比较近,道路顺畅,而其他几个地方距离临淄遥远且又有大山大河阻隔,若前去实在太艰难。因此,从地理角度而言,说荀子是邯郸人便更为合理一些了。 YEEI+JL2rDvpLYdyNf+xNxZVgH6XW8XkPlxktuFeaEjm5zBgqec8E4YHF0xUfrt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