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说他到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而无丝毫违礼的地方了。人到七十岁确实有新的感觉,但有“从心所欲不逾矩”之感却很难。我今年刚刚七十周岁,感受到人生的晚年已经开启,生命的时光已不太充分,故而应该有选择地用好这最后的时光。

一般情况而言,从我现在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来看,至少应该还有十几二十年的工作时间,而前十年应该是能保持一定效率的。因此,我将用这十年的宝贵时光继续在过往历史的广阔时空中“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挖掘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的深层原因。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第一要素,而一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行为都是人在实行,最终胜出的一定是先进的文明而非其他。纵观世界文明史,唯有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其在文化积累和文明传承方面自有其特别的地方,尤其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王道政治一直是中国儒家学派思想发展脉络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

正因为如此,我潜心研究儒家学派思想,努力钻研孔孟十五年有余,继《孔子传》《孟子传》出版后又作《荀子传》。与此同时,我还计划写作《扬雄传》《文中子传》并与前三者一起构成“五子传”,其缘由在于孔子、孟子、荀子和扬雄、文中子这五位是儒家思想建立和传承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其中,北宋仁宗朝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所建“五子祠”中的“五子”是孟子、荀子、扬雄、王通、韩愈。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对古往今来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为儒家思想在发展脉络上的几个关节点的关键人物作传则无疑是最好的表现形式,不仅详尽地梳理了儒家思想的丰富内涵,也清晰地呈现了儒家学派的传承路径,翔实生动,相得益彰。

当然,为圣人作传是很难把握的,毕竟历史年代久远而文献太少,难以完全从典籍中寻觅到圣人生活的足迹和情景,故而只能在已有资料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至于推测的原则,我以为必须要满足三点:一是情景符合当时的时代;二是符合常识逻辑;三是符合人物的精神和思想逻辑。同时,由于是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作传,还要交代人物在儒家学派发展史上的具体贡献和地位。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尊为“荀卿”“孙卿”,被称为“后圣”。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著书立说,整理儒家思想典籍。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和“性恶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等。

关于荀子的思想,扬雄说:“吾于孙卿,与见同门而异户也,惟圣人为不异。” 意思是,扬雄认为自己与荀子是“同门而异户”,唯有所尊奉的圣人是相同的。韩愈在《读荀》一文中说:“及得荀氏书,于是又知有荀氏者也,考其辞,时若不粹,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乎!”并说:“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韩愈对荀子和扬雄的定位与评价,可谓一言九鼎,公允准确。

如此,这便是我为荀子写作一部可信、可读且耐品味的传记的初衷。 zLSV0FaE1xSkzaD/muxLtH4Hcp6HkMsbhcyCnvEhlSm8QenW/GzITj2eKDTJcwX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