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蠋

乐毅的军队很快推进到齐国都城临淄附近地区,昼邑便在临淄西北。乐毅知道齐国大贤人王蠋是昼邑人,便下令军中环绕昼邑三十里画个圆并不准入内。然后,乐毅派人专门去请王蠋前来入幕。

王蠋表示感谢,但坚决不肯前来。乐毅再派人去威胁王蠋道:“你如果不来归顺,我将要屠了昼邑。”意思是要将全昼邑的人都杀光。王蠋不为所动,回答很干脆,说道:“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 随后,王蠋留下遗嘱,自己到郊外一棵大树的树枝上上吊而死。

看到这个故事,孟子关于“鱼和熊掌”的论述便更加清晰起来。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可以说,王蠋就是最典型的“舍生取义”的典范。

当时,王蠋大名已经传遍天下,否则燕国的乐毅也不可能知道。但是,王蠋几次上谏齐湣王,而齐湣王都不肯用,故其坚决请辞回家隐居。可见,王蠋是有节操之人。当燕国统帅乐毅来请王蠋时,他则坚决不肯前去,表示决不为敌国效劳,坚决不合作。于是,乐毅用要屠杀全昼邑的人来威胁,而这时候他只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是保全生命而屈从敌国,并且也营救了乡人;二是以自杀来保护乡人。还有,王蠋如果要率领乡人反抗的话,只能是血流成河、以卵击石的不明智做法。这样,王蠋只有选择自己一死才是最适宜的办法。“义”者,“宜”也,这样也就一了百了了。于是,王蠋便舍弃自己的生命而采取了“义”的做法。因此,王蠋被后人敬仰,被史官所记录。

乐毅听说王蠋自杀后,很是震惊和悲哀。于是,乐毅下令全军对昼邑的百姓秋毫无犯,并严加保护。当大军进入齐国都城临淄城后,乐毅严格约束部队,禁止抢劫掠夺,更不准奸淫妇女,恢复了一切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对此,百姓大悦。不过,乐毅的军队把朝廷重器即凡属于国家的财产和重要文物等洗劫一空,与当年齐国军队占领燕国都城时的做法一样。然后,乐毅又祭祀齐桓公和管仲,表彰齐国的贤人七十多名,并为王蠋修建坟墓且立碑纪念。

对于王蠋的高义,我也甚是感动,特赋诗《王蠋高义赞》一首赞曰:“舍生取义无典型,邂逅王君心猛惊。挽救乡邻万条命,南枝自挂死犹生。”

顺便说明一下,钱穆先生认为这位王蠋应该就是《古文观止·卷四》中《颜斶说齐王》中的颜斶 ,但我仔细考证后以为可能性不大。

乐毅是魏文侯时期名将乐羊的曾孙,不但有高超的军事才能,而且学识渊博,是位文化程度很高的将领。在燕军深入齐国腹地后,乐毅下令不准骚扰百姓,保护贤人,尤其要保护好稷下学宫。当燕军占领临淄时,乐毅派专人将稷下学宫严密保护起来,不准动其一草一木,并对稷下学宫的学者们更是尊敬有加而没有任何打扰。

很有意思的是,燕国军队占领齐国的绝大部分领土之后,只有莒城和即墨两个孤城独立存在,而且这种状况前后持续了四年多时间,直到燕昭王死去燕惠王即位才出现了变化。在这四五年时间里,齐国百姓的生活基本不受什么影响。因此,乐毅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受到好评,关键便是他爱护百姓、不滥杀无辜。 TIldGnEgK3H23DCjgR/GSKXnzJdbsU6lQRi4jYyJuY8sgHi9CV05Li0g+Odh+GZ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