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最早的“二百五”

齐国的政治一团糟,有的大夫对苏秦在齐国煽风点火恨得咬牙切齿,便派人去行刺他。苏秦被刺客刺成重伤,但并没有死。

此时,齐湣王已经对苏秦的说辞有所察觉和怀疑,但苏秦作为齐国最受尊崇的客卿被人刺成重伤也是国家的耻辱,于是便要求尽快抓获刺客。这时,重伤的苏秦感觉自己活不成了,如此剧痛难忍不如早死更好,而且可以为自己报仇,便对齐湣王说:“大王如此紧急追捕是不可能抓到刺客的。请大王公布臣的罪状,说臣是燕国派来的大间谍,然后将臣车裂,并用千金悬赏刺客。这样,刺客一定会主动出来请赏,然后将其杀之,臣仇可报。”

在临淄最热闹宽敞的大街上,齐湣王派人贴出布告公布了苏秦的“罪行”,宣布将其车裂,并悬赏一千金给行刺苏秦的刺客。就这样,苏秦被车裂分尸。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是《诗经·大雅·荡》中的诗句,意思是所有人和事,没有一个不是有开始的,但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苏秦是当时有名的纵横家,但他只想自己博取富贵而置天下百姓生活于不顾,到处煽风点火、朝秦暮楚,而其人生的结局也实在是太凄惨。

见苏秦被车裂,又看到悬赏的布告——一千两黄金太有诱惑力了,于是有四个壮汉前来自称自己是刺客。可是,四个人都无法证明真伪,而只有一千两黄金,怎么分配呢?然后,四个人几乎同时说:“那就我们四个人平均分,每个人二百五十两。”

这时,司寇宣布:“你们四个人都承认自己是刺客,每人分得黄金二百五十两。但刺杀国家的客卿,杀无赦!即刻推出斩首。”

最后,这四个人没有得到应该分得的二百五十两黄金,反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这便是俗语“二百五”这一词语的来源之一。关于“二百五”,虽然来源说法不一,但这种说法似乎是靠谱的。

顺便交代一下,苏秦在中国历史乃至于文化史上都是名声显赫的人物,他最吸引人的故事便是开始游说天下的传奇式经历。苏秦和张仪都是当世高隐鬼谷子的学生,而苏秦先下山,便直接到秦国游说。当时,秦孝公刚刚死去,商鞅被车裂,继任的秦惠王因为讨厌商鞅滔滔不绝的言辞,故对苏秦比商鞅还滔滔不绝的言辞很是反感。因此,苏秦在秦国十次上书而不受待见,穷困潦倒,无奈而不得不回家,遭到家人冷遇。

苏秦从秦国回来时确实很惨,又黑又瘦,满脸憔悴,自己挑着一个担子,一头是简单的行李,一头是几卷破旧的书籍。看到苏秦这个样子,爹娘不搭理,妻子也不热情,嫂子不给做饭。苏秦伤了自尊,受了刺激,于是决定发奋读书。最后,苏秦找出了《阴符经》这部书,反复揣摩,困了就用锥子扎一下大腿,流出的血都流到了脚后跟。这便是“锥刺股”典故的来历。“锥刺股”与汉代孙敬“头悬梁”经常并用,成为最常用的励志典故。

经过一年多的苦读深思,苏秦悟出了许多道理并想要报复秦国,于是他游说山东六国组成政治和军事联盟共同对付秦国。

合纵成功后,苏秦挂六国相印,派头十足,十分显赫。于是,苏秦衣锦还乡回到洛阳,欲炫耀显摆一番。爹娘、妻子、嫂子都远远前来迎接,而嫂子更是跪在路边不敢仰视。苏秦用奚落的口吻问嫂子道:“嫂子,您为何以前对我很傲慢而现在对我如此恭敬呢?”嫂子回答道:“见季子位高而多金也。” “位高”者,有权势;“多金”者,财大利大,所谓“势利眼”不过如此而已。

关于苏秦的评价,王安石的《苏秦》一诗很是深刻:“已分将身死势权,恶名磨灭几何年。想君魂魄千秋后,却悔初无二顷田。”意思是,被酷刑五马分尸凄惨而死就在于追求权势,恶名到何年才可以磨灭啊;想象苏秦的魂魄在千秋万代之后,一定会悔恨当初为什么不置买几顷田地过太平生活吧。

当时,燕国军队已经深入齐国腹地,齐湣王派向子为将前去迎敌,在济水大战,齐军一败涂地。乐毅指挥军队趁势杀向齐国都城临淄,齐国的主力军队都在国外,撤军回齐国也来不及了,而国内军力空虚却使得临淄城不堪一击。

齐湣王率领残兵败将逃到了卫国,而卫国会收留并保护他吗?等待齐湣王的究竟是怎样的命运呢? bWUFeAFPLQ16+FChh5LN5p9hRzS6Gv8MUdKL2f3B5hKs1eZwNyRVsaqTUrtixJ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