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质问齐相

吕礼五十岁刚过,成熟老到。荀子二十二岁,血气方刚。荀子主动求见吕礼,一番客套后便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说道:

“今日求见相国,有几句话要说,不吐不快。请相国包涵!”

“但请直说无妨,某洗耳恭听。”作为齐国的国相,对稷下学宫的祭酒的意见也不可能不重视。

荀子说道:“处在胜人的地位上,而推行胜人的政治,得到天下拥护,这便是商汤和周武王。处在胜人的地位上,而不推行胜人的政治,即使拥有天下的权势,而追求当一名匹夫都不可能,这便是夏桀王和商纣王。因此,可以知道,有权势不如开明的政治。作为相国,便是处在胜人的地位上,正确的就坚持,错误的就制止,贤能之士就重用,不肖之人就黜退,包括自己私下的欲望,都要坚持正道,出以公心。只有公道正义才可以通行天下,是胜人之道。”

吕礼眯着眼睛听着,轻轻点头表示赞同并说道:“你说得很对。”

荀子继续说道:“如今相国上可以得到君主的专宠,下可以得到处理国家政事的专权,具有执掌国家政事的大权,是没有任何疑问的。然而,为什么不运用这种权力走胜人的道路,征求、得到仁人君子和贤士而提拔到朝廷,与相国共同参理国政以端正一切是非呢?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全国谁又敢不义呢?君臣上下,贵贱老少,一直到普通百姓没有做不义之事的人,那么全天下谁不愿意自己的行为符合正义的要求呢?如果贤能之士都愿意到齐国来效力为官,好利的百姓都以齐国为自己的家,那就是天下为一,想不统一天下都不可能了。”

吕礼听得也有些兴奋了。突然,荀子话锋一转,说道:“相国却舍弃这些都不做,任凭世俗之所为,就会形成女主(王后、太后)乱之于宫内,奸诈之臣子乱之于朝廷,贪墨官员乱之于官府,群众百姓用尽心机争夺利益成风,那怎么可以维持国家呢?如今,庞大的楚国就在齐国的前面,强大的燕国在齐国的后面,强劲的魏国在齐国的右面,如果这几个国家中有一国想图谋齐国,则齐国的国土必定被分割成三四块,而这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

吕礼陷入沉思,荀子提高嗓门道:“故凡得胜者,必与人也;凡得人者,必与道也。道也者,何也?曰:礼义、辞让、忠信是也。” 意思是,凡是取得胜利的人,首先都得到了人心;凡是得人心的人,都坚持了正道。什么是正道?就是礼义、辞让、忠信。

最后,荀子强调如今形势危急,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如果不抓紧时间整顿吏治,全面推行仁政,那么齐国就危险了。

荀子的意见多而尖锐,非常中肯深刻。关于荀子意见的核心,他看出齐国政治的严重危机——面临被攻击分裂的严重局面,希望吕礼能够推荐、提拔贤能与其共度时艰,共同来改变这种危险的局面而重新开启齐国的辉煌,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重用。但是,吕礼能听进去吗?即使吕礼听进去了,齐湣王能够听从他的意见吗?

这一年,是周赧王二十四年(前 291)。

两年后,名闻天下的纵横家苏秦从燕国来到齐国,在其摇唇鼓舌、一番说辞后受到齐湣王的极度信任,并被任命为客卿。

苏秦最能揣摩齐湣王的心理,顺着齐湣王好大喜功的性格而吹嘘他,于是齐湣王便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伟大的君主。周赧王二十九年(前 286),苏秦见齐国南邻宋国已经是烂透的柿子——不用捏,一碰就会掉,于是摇动三寸不烂之舌游说齐湣王发兵灭宋以扩大疆域。当然,那位荒唐的宋王偃也确实给齐湣王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8G8BBxgJ80NPADgBsEEAnNur9FaALloBLkwGTGLswDeHhBWl0j9dxQCCPRRhezB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