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音乐的疗愈

音乐的疗愈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那时就已经有了通神的巫师用音乐来治疗患者,在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中都不乏关于音乐疗愈的记录。

一、历史中的音乐疗愈

在人类早期活动的遗迹和现在尚存的原始部落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音乐在他们的生活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音乐和治疗的关系从来就密不可分。最早运用音乐治疗的人恐怕是部落时代的巫师。巫师在患者面前按一定的仪式,伴随着非洲鼓的声响,唱着民间小调为患者驱魔治病。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事实:在古代,人们头脑中的音乐和治病本来就是一回事。教士可以为患者向上天祈祷,也可以同患者一起唱圣歌,使患者的心灵在圣歌中得到纯净和安慰。无疑,这种平静和慰藉心灵的方法十分有助于疾病的好转或痊愈。此外,在基督教的《圣经》中,也记载了大卫弹奏竖琴驱除所罗门王体内的“邪恶精神”,治愈了他的抑郁症,使他重新振作起来。

在古希腊传说中,太阳神阿波罗就是掌管音乐和医疗的神,据说当他同时拨奏诗琴的两根弦时,可使箭伤的创痛减轻。古希腊人把音乐和医疗归属一个神来掌管,这不是偶然的事,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已经知道音乐和身体健康是相互联系的,并且懂得音乐对人类健康十分重要。

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毕达哥拉斯要算是音乐治疗的先驱了。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明确指出音乐治疗的价值,认为情绪失去控制的患者在听了令人心醉神迷的曲调后,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他们好像经历了一次医药治疗或洗肠治疗似的。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音乐医学”的概念,认为音乐产生的情绪可能与声音不同调式或音阶的组合有关。在他看来,有用于医治心中情欲的旋律,有医治忧郁和内心病症的旋律……还有医治愤怒、生气、内心变化的旋律,还有另一种歌曲可以治疗人的色欲。他把这称为音乐的“净化”作用,只要选择适当的欣赏音乐就能有助于身心健康。柏拉图精确地指出,音乐对人的影响通过三种方式:音乐能够驱策行动;音乐正如它能够破坏心理的平衡一样,也能够增强心理的平衡;音乐能够完全阻碍正常的意志活动,致使人的活动成为无意识行动。同时柏拉图还认为,不同的调式会使听者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从而对道德的形成产生影响。

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最富有生气、最富有创造力的时代之一。这一时期,许多医生和科学家在音乐中得到了启发和教益,他们开始观察音乐对人,对他们自己,甚至对动物有什么影响。罗伯特·伯顿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一位内科医生,他经过观察,论述了音乐的治疗作用。他自己患有抑郁症,他关于音乐作用的论述大多来自亲身的体验。

17 世纪以来的医学家与古希腊的医学家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大多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希腊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的。音乐已经被视为一种娱乐和焕发精神的手段,音乐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安慰人,使人摆脱烦恼、恐惧与胡思乱想。

18 世纪以后,各门科学迅速发展,音乐治疗理论也更加科学化。18 世纪末,帕勃克特医生最先提出要想控制音乐在治疗中的作用,治疗师就应该具备特别音乐知识的观点。18 世纪后叶,被誉为催眠术之父、大音乐家莫扎特的好友梅斯梅尔,曾将音乐用于催眠。他说,一旦变换音乐的节拍或调子,便会引起患者的痉挛。

这一时期,欧洲陆续出版了不少关于音乐治疗的著述,从他们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把音乐作为一种科学来对待。其中,有些谈到了音乐可以使人克服抑郁和沮丧,恢复精神,以至于延长寿命;有些开出了音乐治疗的处方;等等。这些著述主要从音乐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感受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19 世纪,人们越来越关心身心疾病的治疗,这更促使医生对辅助治疗手段产生兴趣。1807 年,李赫登塔尔发表了《音乐医生》一书。1846 年,著名医生克梅特在巴黎科学院宣读了“音乐对健康和生活的影响”一文。他在该文中列举了许多资料,并讨论了音乐在治疗疾病当中的作用及治疗原则。其中,克梅特当时所论述的音乐治疗原则,在今天仍然适用。他从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论述了音乐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以及音乐在疾病防治中所起的综合作用或者催化剂的作用和治疗方法等,确立了音乐治疗学的概念,提出了这一学科的主要研究课题。此后,有关音乐治疗的科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断得到发展。

我国也是音乐治疗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能找到大量关于音乐治疗的论述及临床实例。我国早期音乐多用于祭祀、娱神灵、省风、宣气,而“宣气”是指在阴阳阻滞、不能通畅运行的时候,音乐具有宣导、疏通的作用。

《春秋左传·昭公元年》记载,秦国名医医和对音乐与健康的关系有过深刻的论述,他说:“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物亦如之。至于烦,乃舍也已,无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徴为五色,淫生六疾。”我国古代的医学著作《内经》中说:“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这段话指出五音和五脏有特定的联系,各脏有病其发声常出现与之相应的音阶,各音阶又会侧重影响与之相应的脏腑,即宫通脾、商通肺、角通肝、徵通心、羽通肾,并指出五音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也有音乐治疗的临床实例记载。《儒门事亲》记载“忽笛鼓应之,以治人之忧而心痛者”,这是用音乐治疗心痛的实例。用音乐治疗疾病的典型实例是宋代孙道滋以“宫声数引”使欧阳修的“幽忧之疾”得到治疗。欧阳修曾记述自己“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另外,也有用音乐治疗儿科疾病的实例。明代儿科家万全治疗小儿喜睡,二目不能开,他使用的方法为:“令其全家中平日相与嬉戏者,取其小鼓小钹之物,在房中床前,唱舞以娱之,未半日,目开而平复也。”另外,在《乐记》《律历志》《太平经》《养生论》《论衡》等文献中也蕴涵着丰富的音乐治疗思想。

二、音乐治疗学的形成

1890 年,奥地利医生厉希腾达尔发表了“音乐医生”的观点。音乐的治疗作用正式受到人们的关注。系统而科学地对音乐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始于 20 世纪之后。由于留声机的发明,人们有了在临床中方便地应用录制好的音乐的可能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音乐活动被用来帮助那些肢体受伤的士兵恢复肌肉和关节的功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美国的一所野战医院里,由于当时的生活和环境条件都十分恶劣,伤员们的情绪非常糟糕,手术后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当时,有医生用留声机播放音乐来安抚伤员的情绪,很多伤员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令人意外的是,手术后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大大降低。这一发现受到了美国国防部的重视,在各野战医院推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战后,许多医院开始邀请音乐家来参与治疗工作,一些医生开始系统地研究音乐对健康的作用。1944 年和 1946 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堪萨斯大学先后设置音乐治疗专业和课程来训练专业的音乐治疗师。1950 年,美国率先成立音乐治疗协会,这标志着音乐治疗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诞生了。

在此之后,音乐治疗学发展到了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精神病的音乐治疗、心理和行为障碍的音乐治疗、老年病的音乐治疗、生理疾病的音乐治疗、儿童智力障碍的音乐治疗等。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也产生了诸多流派:诺多夫-罗宾斯音乐治疗法、心理动力取向音乐疗法、临床奥尔夫音乐治疗、柯达依教学法的核心概念的临床应用、达尔克罗兹节奏教学法在节奏训练中的临床应用、引导想象与音乐治疗法、发展音乐治疗法、音乐治疗和沟通分析、完形音乐治疗法、应用行为矫正的音乐治疗法、音乐电疗等。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 45 个国家 150 所大学开设了音乐治疗教育专业。在欧美发达国家,音乐治疗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职业,仅美国就有 6 000 多名注册音乐治疗师在各个医疗部门工作。

音乐治疗学在中国的发展是从 1980 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音乐治疗专家刘邦瑞教授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开始,刘邦瑞教授第一次将音乐治疗介绍到了中国。从此,音乐治疗学在中国沃土上逐渐成长起来。此后,部分医疗机构实验性地将音乐治疗的方法应用于一些心理、生理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例如,北京回龙观医院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已将音乐治疗应用于临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也在精神病患者的音乐治疗方面不断地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88 年,中国音乐学院设立音乐治疗专业,从此,我国正式开始培养音乐治疗方面的专业人才。1989 年,中国成立了音乐治疗学会,此后,许多音乐学、心理学、医学专家都自发地参与音乐治疗的学术研究,促进了音乐治疗事业的发展。1997 年,我国第一位赴海外学习音乐治疗的留学生高天教授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创立了我国第一个专门的音乐治疗研究机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研究中心,并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9 年,他又开设了我国第一家专门的音乐心理治疗机构“高天音乐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提供临床心理治疗服务。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一批批留学海外的音乐治疗学专家回国任教,将国外的许多先进音乐治疗方法带回中国,促进了中国音乐治疗学科的发展,逐步缩短了中国与世界音乐治疗学发展的差距。今天,音乐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有近 20 所大学开设了音乐治疗的本科或研究生层次的学历教育,音乐治疗师也活跃在医院、特殊教育机构、福利机构、老年机构等地方为不同人群提供音乐治疗服务。

三、如何理解音乐治疗

1.音乐治疗的界定

音乐治疗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是音乐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随着音乐治疗学科的迅速发展,对音乐治疗学的学科属性的界定也呈现出诸多趋势和现象。如:“音乐治疗是将音乐以人为的方式应用在有心理、生理、情绪障碍的成人或儿童身上,以助于治疗、康复、教育与训练”(Alvin,1965);“音乐治疗是以音乐活动为媒介,为增进个体身心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Schulberg,1981);“音乐治疗并不是把增进人的音乐能力当成治疗目标,而是令音乐成为恢复、保持及改进个体心理及生理健康的手段,使个体在行为上有良好的改变,这种改变使其能够在进行治疗后对自己以及所生存的环境有较好的了解,进而达到适当的社会适应”(The Association for Music Therapy,1977);“音乐治疗是将音乐当成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媒介,运用所有的音乐体验(不光是听)达到治疗的目的,帮助人们做出某些改变,从而增进、保持或恢复健康,其中,医生和患者建立关系是至关重要的”(Cheryl Dileo Maranto,1995)。从以上这些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都强调了音乐治疗中音乐治疗的目标,以及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

尽管不同的组织、不同的专家都有自己关于音乐治疗属性的界定,但是,目前最权威的定义应属美国著名音乐治疗家、前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席、天普大学教授布鲁西亚在他的《定义音乐治疗》一书中所做的定义:“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来访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理解这个定义我们要把握三点:音乐治疗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治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不同方法和理论流派,音乐治疗的过程也不是一些随机的、孤立的干预,而是有着包括评估,长、短期治疗目的的建立,治疗计划的建立与实施,和疗效的评价在内的严密的、科学的系统干预过程;音乐治疗运用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治疗手段,如听、唱、器乐演奏、音乐创作、歌词创作、即兴演奏、舞蹈、美术等,而不仅仅是听听音乐,放松放松心情;音乐治疗过程必须包括音乐、来访者和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治疗师这三个因素。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称其为音乐治疗。没有音乐的治疗过程不是音乐治疗,因为在音乐治疗中,音乐是一个基本的因素,音乐治疗正是通过音乐的人际/社会作用、生理/物理作用和心理/情绪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当然,没有来访者作为治疗对象的任何过程也不是音乐治疗。但更重要的是,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治疗师参与的任何音乐活动不能称其为音乐治疗(高天,2006)。

这一定义不仅强调了音乐治疗的科学系统性;同时也强调了音乐体验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还强调了在治疗中音乐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这一界定无疑有助于我们科学地理解音乐治疗学这门学科,因而,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共识。

2.音乐治疗的原理

音乐是一种乐音的运动形式,它通过节奏、旋律、速度、和声、强弱、音色等构成有组织的声音,治疗是以特定的方法减缓病痛和改善健康的一门科学。将音乐这门艺术与治疗这门科学加以联系,有控制地用音乐治疗人的躯体疾患和精神障碍,保持并增进身体和心理健康,这便是音乐治疗的内涵,音乐治疗正是通过音乐在治疗中对人的生理、心理、人际等的影响来实现的。

(1)音乐与生理: 音乐是一种强有力的感觉刺激形式和多重感觉体验,这种刺激对人所产生的生理效应是我们评估音乐效应的物质基础。声音信号是由听觉器官的神经纤维传导至丘脑和大脑皮层的,音乐中的音高、力度、音色这些基本成分能够直接通过丘脑等皮层下结构使机体产生自主反应,而不需要通过大脑皮层的加工。已有研究者证明音乐对心率、呼吸、皮肤电等躯体指标的影响作用。如果单从音乐成分中的节奏和频率来看,它们都能引起有机体一种张弛有度、动静结合的感觉交替。而音乐的节奏模式和曲调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体的生物节律有着奇妙的共通之处。有学者将这一共通之处描述为生理和心理的某些特征与音乐的某些特征的共通,如运动和静止、紧张与松弛、和谐与不和谐、准备、完成、兴奋、突变等,并对此加以研究,得出结论认为音乐可以刺激肌肉而使人体行为产生节奏活动。

国外大量的研究证实,音乐可以引起各种生理反应,如使血压降低、呼吸减慢、心跳减慢、皮肤温度升高、肌肉电位降低、皮肤电阻值下降、血管容积增加、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和肾上腺素含量降低等,从而明显地促进人体的内稳态,减少紧张焦虑,促进放松。生理和心理上的长期紧张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导致肠胃系统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另外还有癌症、神经性皮炎、荨麻疹、偏头痛。因此,音乐可以对上述疾病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

音乐还可以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由于大脑皮层上的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位置相邻,而音乐刺激造成大脑听觉中枢的兴奋可以有效地抑制相邻的痛觉中枢,从而明显地降低疼痛感。同时,音乐还可以导致血液中的内啡肽含量增加,从而有明显的缓解疼痛的作用。据大量的实验和临床报道,在手术过程中使用音乐可以使麻醉药的用量减半,在手术后的恢复期可以大大降低镇痛药的用量甚至不用,从而减少麻醉药或镇痛药的有害副作用。音乐的镇痛作用也被用来减少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痛苦,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中央音乐学院的高天教授在 1986年所做的有关音乐对疼痛的缓解作用研究中,发现 32 名被试在有音乐的条件下比在无音乐的条件下的痛阈和耐痛阈分别提高了 42%和 48%( p <0.01)。

此外,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一些医学家开始研究音乐对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发现,音乐可以明显增加人体内的免疫球蛋白A(IgA)的含量。IgA存在于黏膜组织及人体的分泌物中,是人体抵抗细菌侵害的第一道防线。因此,音乐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这一功能已经得到初步的证实。关于音乐对人体免疫系统作用的研究只是刚刚开始,深入的研究还在继续。

(2)音乐与心理: 在音乐治疗中,由音乐作为感觉刺激物引起的反应,既是生理反应,也是心理反应。我们很难说哪些是生理反应哪些是心理反应。根据康姆巴里尤的观点,音乐在任何时候都对情绪有促进或缓和作用、兴奋或松弛作用。不是引起各种的病理变化,就是趋向治愈某种紊乱、稳定情绪、促使其恢复正常。但就音乐体验的心理反应来看,音乐能够使人产生意象、联想,帮助人自我表现,唤起人的深层潜意识结构中的东西。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音乐能作用于本我(人的本能),也能抑制这种本能——音乐有助于增强自我、帮助释放和控制情绪,使人产生一种意图感——音乐能使某些情绪得到升华,通过审美和情绪体验,使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由音乐体验所唤起的情绪,常常与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和体验相联系,很多时候不是意识层面的,而是潜意识层面的。这些非音乐性的东西,往往是影响来访者心理健康的症结所在。所以在治疗中,音乐治疗师会大量使用抑郁、悲伤、痛苦、愤怒和充满矛盾情感的音乐来激发来访者的情绪体验,帮助来访者尽可能多地把消极的情绪发泄出来。当消极的情绪发泄到一定程度时,来访者内心深处的积极力量才会抬头。这时,音乐治疗师逐渐使用积极的音乐,就能支持和强化来访者内心的积极情绪力量,最终帮助来访者摆脱痛苦和困境。对来访者来说,这是一个重新面对和体验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重新认识自己,并走向成熟的过程,成功地完成这种音乐心理治疗的人通常会在性格上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在人格上更加成熟,并获得一种在精神上新生的体验。音乐治疗正是通过改变来访者的情绪,进而改变来访者的认知达到治疗的目的的。

音乐心理治疗作为传统心理治疗的一个分支,有其独特性。传统的心理治疗是以语言为媒介,强调人理性的作用。传统心理治疗中的理性情绪疗法更是强调“认知决定情绪”,主张通过纠正来访者头脑中不合理的认知观念来达到改变不良情绪的目的,通过理性的作用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而音乐治疗则是以音乐为媒介,强调“情绪决定认知”。音乐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是巨大的,音乐治疗师认为情绪可以决定并影响人的认知。常识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往往看到事物的积极方面,把坏事看成好事(或忽略坏事的存在);而情绪不好的时候,往往看到事物的消极方面,把好事看成坏事(进而把坏事看成世界末日来临)。因此只要情绪改变了,人对问题的看法就会改变。音乐治疗正是利用音乐对情绪的巨大影响来改变人的消极情绪状态,激发积极情绪状态,从而获得正确的认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关于音乐治疗中的这种情绪-认知原理,我们可以从情绪心理学发展的理论成果中找到根据。综观情绪心理学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中,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文化和哲学背景,都把人当成理智的实体看待,而把情绪看作生物本能的、动物性的,从而是低下的现象,这是一种偏见,这种偏见的出现阻碍了对情绪的研究。直到 1884 年,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了与传统观念截然相反的观点,事实上也是第一个系统的情绪心理学理论,该理论从情绪的生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了刺激、行为和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开始把人们的注意力从情绪如何起作用上移向更为广阔的方向。20 世纪50 年代,心理学家阿诺德在总结了詹姆斯以来情绪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情绪的认知评估理论”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境—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境由于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评估的结果是“有利”,就会产生“肯定的情绪反应”;评估的结果是“有害”,就会产生“否定的情绪反应”,这里的“评估”就是人们对环境的认知,阿诺德及其后继者拉扎勒斯、沙赫特等人的理论研究最终奠定了情绪的认知理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传统心理治疗中的认知学派的理论基础。在认知理论崛起之后,人们从理论上较好地解决了情绪产生的认知原因,但情绪的作用仍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说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以及对其他方面的影响的问题尚未解决。达尔文在 100 年前从种族进化上看到了情绪对有机体生存的适应价值,那么对个体生活而言,情绪仅仅是认知活动的副产品吗?它对个体的生存和成长、认知和人格、行为和交往有什么作用吗?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全新的研究方向,并建立了崭新的理论。20 世纪 70 年代,以汤姆金斯和伊扎德为代表的心理学家,从动机分析出发,提出了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这一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来论述情绪的性质和功能。该理论认为情绪在人类的基本动机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人的内在动机只有在情绪的放大作用下才能转化为行为,并且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人格是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六个子系统组成。在这些子系统中,认知过程引起辨别和比较活动,是知识的学习、记忆、符号操作、思维和言语过程。情绪具有动力性,它组织并驱动认知与行为,为认知和行为提供活动线索。可见,情绪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因此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认知方向和人格发展方向。这一理论使人们第一次看到情绪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理论也使我们看到了音乐治疗中情绪-认知原理的理论依据。而情绪-认知原理在音乐治疗中应用的成果,又使这一理论获得实践的证明。

(3)音乐与人际关系: 语言是人类最常用的沟通工具,但不见得是最有效的工具。我们可能因为语言互相了解,但也可能因为语言而发生误解,甚至导致伤害。同时,语言还有文化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词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而音乐却可以超越文化,实现其独特的穿透性与沟通力,甚至跨越时空,激起人性最深层次的共鸣,沟通人性共通的深刻情感。所以,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音乐活动(包括歌唱、乐器演奏、创作等)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信息和社会交往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就会严重地影响他的心理健康,而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儿童自闭症和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各种老年病患者,以及长期住院的各种慢性病患者,都在不同程度存在着人际交往功能的障碍或不足。音乐治疗师通过组织各种音乐活动,如合唱、乐器合奏、舞蹈等,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让他们逐渐地恢复和保持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患者在音乐活动中学习正确的社会行为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能力、行为的自我克制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评价。另外,音乐活动还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通过音乐和语言交流来表达、宣泄内心情感的机会。患者在情感交流中相互支持、理解和同情,使患者的各种心理、情绪的困扰和痛苦得到缓解。患者在音乐活动中获得自我表现和成功感的机会,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提高自我评价,促进心理健康。

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的音乐治疗中,无论哪一种音乐治疗流派或哪一种音乐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都不可避免地应用着音乐的这几种功能,或者说音乐的这几种功能都会或多或少地在所有音乐治疗实践中发挥作用。但是某一种音乐治疗流派,或某一种音乐治疗方法可能会强调或侧重这几种功能中的某一两种功能。

3.音乐治疗中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里,当人们听到“音乐治疗”这个术语时,几乎都会表现出兴趣,同时也会好奇地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诸如“用音乐可以治病吗”“可以治什么病呢”“是不是有专门治疗疾病的音乐呢”“你能给我一些音乐治疗处方吗”“我身体不舒服了,是不是听一下音乐就可以好了呢”,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都反映了一个事实,音乐治疗虽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和认识还是有限的,甚至会出现一些误解。那么什么是真正的音乐治疗呢?音乐治疗作为一门学科,它不是一个简单、单一、随意和无计划的音乐活动,它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治疗过程,在这个治疗过程中存在三个重要因素,即音乐治疗师、音乐和来访者。这三个因素所形成的治疗关系是音乐治疗实践的重要保证。这三个因素在音乐治疗中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称其为音乐治疗。并且音乐治疗师、音乐和来访者三者在音乐治疗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音乐治疗师在音乐治疗中的角色。 总的来说,音乐治疗师在音乐治疗中的角色是提供帮助的人,是接受过专门训练、有着社会承认的专业资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的助人者。他除了要有音乐的相关素养和训练外,也需要具备生理学、心理学及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及对服务对象的特性及病理学知识的了解。所以,音乐治疗的过程就是音乐治疗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巧,通过音乐帮助来访者达到健康状态的过程。美国音乐治疗协会明确指出,音乐治疗师的个人素养不但包括有一颗真诚助人的心、有能力与有不同需要的来访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同时还需要拥有共情力、耐心、创意、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开放态度、理解他人的能力等。因此,一个合格的音乐治疗师应该有能力通过音乐与来访者建立治疗关系,通过这种心理联结让来访者产生动力,从而促进来访者有正向的改变并享受生活。

(2)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角色: 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音乐治疗师并不是唯一对来访者发生作用的因素。音乐本身在治疗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音乐在治疗中的角色可能是辅助的、次要的,也可能是基本的、主要的。根据布鲁西亚(Bruscia,1989)的理论,音乐在治疗中的角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治疗中的音乐”,另一类为“作为治疗的音乐”。在“治疗中的音乐”的情况下,音乐对治疗性的改变起辅助作用,它对治疗师与来访者的治疗关系,以及其他治疗手段(如语言讨论、外科手术、药物治疗等)起促进和加强的作用。在这里,音乐虽然不是作为唯一的或基本的治疗手段与因素而存在,但是它可以有力地加强其他基本治疗手段的疗效,发挥其他治疗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例如通过音乐刺激患者的记忆力、通过音乐帮助残障儿童学习知识、通过音乐的体验引发语言的讨论等音乐技术中,音乐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治疗中的音乐”的角色。在“作为治疗的音乐”的情况下,音乐体验是作为音乐治疗中唯一的、基本的治疗手段。治疗师基本不借助或很少借助语言,以及治疗关系的作用。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来访者对音乐活动的体验来完成的。而治疗师的作用是推动和促进来访者的音乐体验。在这里音乐是真正的治疗师,而治疗师成了音乐的助手。例如在音乐放松、音乐自由联想以及音乐引导想象(GIM)等音乐治疗技术中,音乐所扮演的角色就属于“作为治疗的音乐”。但是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无论是“治疗中的音乐”,还是“作为治疗的音乐”,它们在治疗中的重要性,以及治疗的深度和层次上并没有高低、主次、深浅之分。任何类型的音乐治疗都可以在浅层次或深层次上进行。

(3)来访者在音乐治疗中的角色: 音乐治疗中来访者的角色是指在音乐治疗活动中接受服务的人。任何希望达到健康目的而寻求音乐治疗师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来访者。来访者对健康的忧虑可以是实际存在的身心方面的威胁或损害,也可以是潜在的甚至是想象的威胁或损害,包括生理的、精神的、情绪的、智力的、行为的和心理的。在某些情况下,某些缺乏自身问题认知能力的人,例如精神病患者或儿童,在监护人的帮助下也可以成为来访者。在音乐治疗过程中,来访者是治疗过程的主体和基本动力,因此产生生理、认知、情绪、行为、信念或生活态度改变的动力(即寻求治疗的动机)往往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在音乐治疗中常见的来访者一般包括,受到各种情绪困扰的正常人,如在生活、婚姻、人际和工作中遇到适应性困难,工作、学习或生活压力过大的人群等;精神创伤和生理创伤的受害者,如遭受虐待的儿童和成年人,重大社会事件、生活事件、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的受害者;先天或后天的生理残障患者,如肢体残障、视觉、听觉等感官障碍或缺失的患者;先天或后天的精神智力障碍患者,如智力发展障碍患者和各种精神病患者;遭受各种疾病困扰的人,如癌症、艾滋病、脑中风后失语症等疾病患者及产妇。

4.音乐治疗的疗效

音乐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来访者达到健康。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做了如下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并进一步提出一些衡量标准,如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而不挑剔;作息规律,睡眠良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变化;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头发光洁,无头屑;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音乐治疗中的来访者常常因为健康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出现了问题而寻求音乐治疗师的帮助,以期恢复健康。

那么在音乐治疗中,治疗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或者说,治疗机制是什么?虽然不同的理论家有不同的说法,但是目前在治疗学界都一致同意“治疗关系”是治疗的最重要基础。因为如果没有音乐治疗师创造出尊重、温暖、兴趣、关怀、了解、真诚、共情、相互分享、接纳、欣赏的人际互动气氛,来访者不可能真实地展现自我从而发生较深刻的改变。不可忘记的是,治疗永远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早期音乐治疗的故事中看到,“治疗关系”在音乐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说以色列王扫罗被邪灵所折磨,仆人建议找伯利恒城中善弹琴的大卫来治疗扫罗。大卫来了,服侍扫罗,扫罗很喜欢他,选他替自己拿兵器,跟在身边。从那时起,每当邪灵附在扫罗身上的时候,大卫就拿起他的竖琴来弹,邪灵立刻离开扫罗,扫罗就觉得爽快舒适。后来大卫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以色列妇女唱道:“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因此扫罗开始嫉妒大卫。第二天邪灵又来了,扫罗像疯子一样胡言乱语,大卫像往常一样弹着竖琴,可是这次扫罗却拿着矛要杀死大卫。这里的邪灵,在我们今天看来,指的就是扫罗因为身心失衡引起的行为错乱,而大卫的竖琴显然发挥了极大的治疗功效。可是为什么后来这种竖琴的功效失灵了呢?音乐有时可以有疗效,有时却没有疗效,原因何在呢?从这个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有疗效、无疗效的原因来自扫罗和大卫之间“关系”的变化,也就是来访者和音乐治疗师相互关系的品质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基础因素,扫罗信任大卫时,竖琴就可以治病;扫罗妒忌、不喜欢大卫时,音乐技巧再高明也没有用。因此,音乐治疗关系能够决定治疗的成效,音乐治疗师必须重视治疗关系的建立。

治疗关系是一个治疗师与来访者在心理上获得联结,这个状态的特点可以促进来访者在动态和互动中的正面改变。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在音乐治疗中建立治疗关系的建筑模块。这个建筑模块很好地阐述了音乐治疗中治疗关系的建立。

●动机。动机是指参与治疗过程的原因。对于来访者来说,可能他们本身喜欢音乐,希望通过治疗达到康复,还有一些是慕名而来或者受到外在的压力而寻求治疗等。对于治疗师来说,他们可能有帮助别人的欲望,同时喜欢音乐和这个职业,也享受和来访者工作,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沟通。沟通是信息准确交流的重要手段。来访者和治疗师都会通过表达和接受的渠道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来交流,例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音乐表达等。

●合约。合约是治疗师与来访者表达对治疗目的的理解和同意彼此责任的协议。这可以使来访者充分了解治疗的过程,明确自己在治疗中的义务和权利。

●共情。共情是指明白对方的观点,就是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反应、感觉、态度等都能做到客观的观察与理解,同时也表现得关心和感兴趣。另一方面,来访者也明白治疗师在治疗中的角色和责任。

●互相尊重。互相尊重是指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完全尊重对方的人权和人性,包括对方的权利、感觉、个体性、价值、尊严、选择、经历、背景、主权等。另外,治疗师会尊重来访者的喜好、自主权和需要,来访者也会尊重对方的责任和资产,如爱惜乐器等。

●信任。信任是指治疗师和来访者彼此对对方一些特征的信心。例如,来访者相信治疗师仁慈、诚实、真诚、可靠、有责任感、有能力、自然、非批评、行为恰当、认为来访者是有价值的人、尊重隐私等。另一方面,治疗师相信来访者真诚寻求治疗、诚实、开放、可靠、有自制力等(Smeltekop &Merril l,2003)。

在音乐治疗中主要由这六项构成的“治疗关系”影响着治疗效果,处理得当,有利于音乐治疗的效果,反之,就会阻碍治疗的进行,达不到治疗目标。 POzPpDc6myV7GTu18l9q/ZeZwSqQctsx1q7QAmZMzz7W2Nzvl+Az180Zco/dD1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