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注射新方法

一、乙型注射法

各种药物进行肌内注射时,都可采用乙型注射法。此法简便易行,可减少患者注射时疼痛,特别是可显著减轻其注射后疼痛,尤其适用于需长时间接受肌内注射者。

1.操作要点

(1)常规吸药后更换一无菌针头。

(2)选取注射部位,常规消毒皮肤,用左手将注射部位皮肤、皮下组织向一侧牵拉或向下牵拉,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拔掉针头帽,其余各指继续牵拉皮肤。

(3)右手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后,刺入注射部位,抽吸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注射完毕后立即拔针,放松皮肤,使药液封闭在肌肉组织内。

2.注意事项

(1)如注射右旋糖酐铁时,注药完毕后需停留 10 s后拔出针头,放松皮肤及皮下组织。

(2)禁止按摩注射部位,避免药物进入皮下组织产生刺激而引起疼痛。

二、水肿患者的静脉穿刺方法

临床工作中,患者由于明显的水肿,肢体肿胀,看不到也触及不到静脉血管,患者需要静脉注射或滴注治疗时,就会遇到困难,现介绍一种简便方法。

用两条止血带捆扎患者的肢体,上下相距约 15 cm,肢体远端最好选用一条较宽的止血带,捆在患者的腕部、肘部或踝部。1 min后,松开下面一条止血带,在此部位可看到靛蓝色的静脉,行静脉穿刺。

该方法亦适用于因肥胖而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

三、小静脉穿刺法

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入各种抗癌药物,血管壁弹性越来越差,血管充盈不良,给静脉穿刺带来很大困难。此时如能有效利用小静脉,既可减轻患者痛苦,又能使较大的血管壁弹性逐渐恢复。

其方法是:取棉签蘸 1%硝酸甘油均匀涂在患者手背上,然后用湿热小毛巾置于拟输液部位3 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此时可进行静脉穿刺。湿热毛巾外敷可促使血管扩张,并可增加硝酸甘油的渗透作用,而硝酸甘油具有扩张局部静脉的作用。

此方法适用于慢性衰竭及末梢循环不良者,静脉不清晰的小儿患者,长期静脉输液或输入刺激性药物后血管硬化者,休克患者,术前需紧急输入液体但静脉穿刺困难而局部热敷按摩无效者。

四、氦氖激光静脉穿刺法

氦氖激光治疗仪是采用特定波长的激光束,通过光导纤维置入人体血管内,对血液进行净化照射的仪器。氦氖激光在治疗时是通过静脉穿刺来完成的。如采用激光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易造成穿刺失败,如改用 9 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取代套管针,不仅节省原材料,还能减轻患者痛苦。

1.操作要点

(1)首先接通电源,打开机器开关,根据需要调节功率,一般为 1.5 ~ 2.2 mV,每次照射 60 ~90 min。

(2)将激光针用 2%戊二醛溶液浸泡 30 min后取出,用 0.1%肝素盐水冲洗,以免戊二醛溶液损伤组织细胞。

(3)将 9 号头皮针末端硅胶管部分拔掉,留下带有约 1 cm长塑料部分的针头。将激光针插入头皮针腔内,安置于纤维管前端的针柄上拧紧螺母。

(4)选择较粗直的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将脉枕放在穿刺部位下,于穿刺点上方约 6 cm处,扎紧止血带。

(5)常规消毒,针尖斜面向上,使穿刺针与皮肤成 15°,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将激光针稍向外拉,见头皮针末端的塑料腔内有回血后,再轻轻送回原处。

(6)松止血带,胶布固定,将复位键打开使定时键为 0 并计时。

2.注意事项

(1)每次治疗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如患者出现兴奋、烦躁不安,心慌等症状,可适当调节输出功率,缩短照射时间。

(2)为防止突然断电不能准确计时,应采用定时键与其他计时器同时计时。

(3)治疗结束后关闭电源,将头皮针和激光针一起拔出。激光针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浸泡于2%戊二醛溶液中待用。

五、冷光乳腺检查仪用于小儿静脉穿刺法

小儿静脉穿刺一直沿用着凭肉眼及手感来寻找静脉的方法。由于小儿皮下脂肪厚,皮下静脉细小,尤其伴有肥胖、水肿、脱水时,常给静脉穿刺带来困难。冷光乳腺检查仪不仅能把乳腺肿物的大小、透光度显示出来,还能清晰地显示出皮下静脉的分布走行。应用乳腺检查仪,可大大加快寻找静脉的速度,尤其能将肉眼看不到、手摸不清的静脉清晰地显示出来,提高穿刺成功率,为危重患儿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还可减轻患儿不必要的痛苦,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密切护患关系。

1.操作要点

(1)四肢静脉的选择:按常规选择好穿刺部位,以手背静脉为例,操作者左手固定患儿手部,右手将冷光乳腺检查仪探头垂直置于患儿掌心,让光束透射手掌,推动探头手柄上的滑动开关,调节光的强度,便可把手背部静脉清晰地显示出来,选择较大的静脉,行常规消毒穿刺。

(2)头皮静脉的选择:按常规选择好穿刺部位,以颞静脉为例,首先在颞部备皮,操作者以左手固定患儿头部,右手将探头垂直抵于颞部皮肤,移动探头并调节光的强度,在探头周围形成的透射区内寻找较粗大的静脉,进行常规消毒穿刺。

2.注意事项

(1)调节光的强度,应由弱到强,直到显示清晰。

(2)四肢静脉以手背静脉、足背静脉效果最佳。

六、普通头皮针直接锁骨下静脉穿刺法

在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静脉给药是抢救成功的最可靠保证,特别是危重婴幼儿患者,静脉通道能否尽快建立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浅表静脉穿刺特别困难者,以往大多采用传统的静脉切开法或较为先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法,但这两种方法难度较高,且多用于成年患者。用普通头皮针直接锁骨下静脉穿刺法,便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1.操作要点

(1)定位:

①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枕垫于肩下,使颈部充分暴露。

②定点,取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锁关节连线的内 1 /3 处作为进针点。

③定向,取胸骨上端与喉结连线的 1 /2 处与进针点连线,此线为进针方向。

(2)进针:将穿刺部位做常规消毒,在定点上沿锁骨下缘进针,针尖朝进针方向,进针深度视患儿年龄的大小、胖瘦而定,一般为 2.0~2.5 cm,见回血后再继续进针 2~3 mm即可。

(3)固定:由于针进入血管后保持 45°左右的斜度立于皮肤上,所以固定前应先在针柄下方支垫少许棉球,再将胶布交叉贴于针柄及皮肤上以防针头左右摆动,最后将部分输液管固定在皮肤上,以防牵拉输液管时引起针头移位或脱落。

2.注意事项

(1)输液期间尽量减少活动,若行检查、治疗及护理时应注意保护穿刺部位。

(2)经常检查穿刺部位是否漏液,特别是穿刺初期,按压穿刺部位周围观察有无皮下气肿及血肿。

(3)在排除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呼吸改变后,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是否有改变,口唇是否有发绀现象。因锁骨下静脉的后壁与胸膜之间的距离仅为 5 ~ 7 mm,需防针尖透过血管,穿破胸膜,造成血胸、气胸。

(4)拔针时,用无菌棉球用力按压局部 3~5 min以上,防止因局部渗血而形成皮下血肿,影响患儿的呼吸及再次注射。若需保留针头,其方法与常规浅表静脉穿刺保留法相同。

七、高压氧舱内静脉输液法

高压氧舱内静脉输液,必须保持输液瓶内外压力一致,如果产生压差,则会出现气体、液体均流向低压区,而发生气泡、液体外溢等严重后果。若将密闭式输液原通气方向改变,则能较好地解决高压氧舱内静脉输液的排气问题,保持气体通畅,使输液瓶内与舱内压力一致,从而避免压差现象。

1.操作要点

(1)患者静脉输液时,全部使用塑料瓶装,容量为 500 mL的静脉用液体。

(2)取一次输液器,按常规操作为患者静脉输液,操作完毕,将输液瓶倒挂于输液架。

(3)用碘酒消毒该输液瓶底部或侧面(距液面 5 cm以上)。

(4)将密闭式输液瓶的通气针头从下面的瓶口处拔出,迅速插入已消毒好的输液瓶底部或侧面部位,使通气针头从瓶口移至瓶底,改变原来的通气方向。

(5)调节墨菲滴管内液面至 1 /2 高度。全部操作完成,患者方可进入高压氧舱接受治疗。

2.注意事项

(1)舱内禁止使用玻璃装密闭式静脉输液。

(2)使用三通式静脉输液器时,需关闭通气孔,按上述操作方法,在瓶底或瓶侧插入一个 18号粗针头即可。

(3)使用软塑料袋装静脉输液时,需夹闭原通气孔,按上述操作方法,在塑料袋顶端刺入一个18 号粗针头即可。

八、静脉穿刺后新型拔针法

在临床中静脉穿刺拔针时,通常采用“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的方法(下称“旧法”),运用此法操作,患者血管损伤和疼痛明显。如果将操作顺序调换为“迅速拔出针头,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下称“新法”),可使患者的血管损伤和疼痛大为减轻。

经病理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观察,由于旧法拔针是先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后迅速拔出针头,锋利的针刃是在压力的作用下退出血管,这样针刃势必会对血管造成机械性的切割损伤,致血管壁受损甚至破裂。在这种伤害性刺激的作用下,可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并作用于血管壁上的神经末梢而产生痛觉冲动。由于血管受损,红细胞及其他血浆成分漏出管周,故出现管周淤血。由于血管内皮损伤,胶原暴露,继发血栓形成和血栓机化而阻塞管腔。由于血管壁损伤,液体及细胞漏出,引起管周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致使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或闭塞,引起较重的病理变化。

新法拔针是先拔出针头,再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减轻甚至去除了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各种病理变化均较旧法拔针轻微。

九、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法

目前,介入性检查及治疗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术后并发皮下血肿者时有发生,尤以动脉穿刺后多见。其原因主要是压迫止血的方法不当,又无直观的效果判断指标。如果采用压迫止血新方法,可有效地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

其方法是,当动脉导管及其鞘拔出后,立即以左手食、中二指并拢重压皮肤穿刺口靠近心端2 cm左右处,即动脉穿刺口处,保持皮肤穿刺口的开放,使皮下积血能及时排出,用无菌纱布及时擦拭皮肤穿刺口的出血(以防凝血块形成而过早被堵住)。同时调整指压力量直至皮肤穿刺口无持续性出血则证明指压有效,继续压迫 15 ~ 20 min,最后先抬起两指少许,观察皮肤穿刺口无出血,可终止压迫,再以弹性绷带加压包扎。

十、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动、静脉留置针输液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输液方法。它选择血管广泛,不易刺破血管形成血肿,能多次使用同一血管,维持输液时间长,短时间内可输入大量液体,是烧伤休克期、烧伤手术期及术后维持输液的理想方法。

1.操作要点

(1)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应选择较粗且较直的血管。血管的直径在 1 cm左右,前端有一定弯曲者也可。一般选择股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浅表静脉、大隐静脉,也可选择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手背静脉等。留置针的选择按血管粗细、长度而定。股静脉选择 16 G留置针,颈外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浅表静脉、大隐静脉可选用 14 G—20 G留置针,其他部位宜选用 18 G—24 G留置针。

(2)穿刺:进针部位用 1%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 0.2 mL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约 30 s后进针,进针方法同一般静脉穿刺,回血后将留置针外管沿血管方向推进,外留 0.5 ~ 2.0 cm。左手按压留置针管尖部上方血管,以免出血或空气进入,退出针芯、接通输液。股静脉穿刺在腹股沟韧带股动脉内侧采用 45°斜刺进针,见回血后同上述穿刺方法输液。股静脉穿刺因其选择针体的较长,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

(3)固定:

①用 3M系列透明粘胶纸 5 cm×10 cm规格贴于穿刺部位,以固定针体及保护针眼,此法固定牢固、简便,且粘胶纸有一定的伸缩性,用于正常皮肤关节部位的输液,效果较好。

②缝合固定,将留置针缝合于局部皮肤上,针眼处用棉球加以保护,此方法多用于通过创面穿刺的针体固定或躁动不安的患者。

③采用普通医用胶布同一般静脉输液,多用于前臂、手背等处的小静脉。

2.注意事项

(1)行股静脉穿刺输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因股静脉所处部位较隐蔽,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防止留置针管脱出致液体输入皮下。

②因血管粗大,输液速度快,应防止输液过快或液体走空发生肺水肿或空气栓塞。

③若回血凝固,管道内所形成的血凝块较大,应用 5~10 mL无菌注射器接于留置针局部将血凝块抽出,回血通畅后接通输液,若抽吸不出,应拔除留置针,避免加压冲洗管道,防止血凝块脱落导致血栓栓塞。

④连续输液期间每日应更换输液器 1 次,针眼周围皮肤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后,针眼处再盖以酒精棉球和无菌纱布予以保护。

(2)通过创面穿刺者,针眼局部每日用 0.2%氯己定液清洗 2 次,用油纱布及无菌纱布覆盖保护,若局部为焦痂,每日可用 2%碘酒涂擦 3~4 次,针眼处用碘酒棉球及无菌纱布保护。

(3)对前端血管发红或局部液体外渗肿胀者,应立即予以拔除。

(4)留置针管同硅胶导管,其尖端易形成血栓,为侵入的细菌提供繁殖条件,故一般保留 3 ~7 d。若行痂下静脉穿刺输液,保留时间不超过 3 d。

十一、骨髓内输注法

骨髓内输注是目前欧美一些国家小儿急救的一项常规技术。小儿急救时,常因中央静脉插管困难及静脉切开浪费时间,休克导致外周血管塌陷等原因无法建立静脉通道。因长骨有丰富的血管网,髓内静脉系统较为完善,髓腔由海绵状的静脉窦隙网组成,髓窦的血液经中央静脉管回流入全身循环。若将髓腔视为坚硬的静脉通道,即使在严重休克时或心脏停搏时亦不塌陷。采用骨髓内输注法进行急救,安全、省时、高效。当然,骨髓内输注法并不能完全取代血管内输注,只不过是血管内输注技术的一项有效的补充替代方法,仅局限于急救治疗中静脉通路建立失败而且适时建立通路可以明显改善预后的患者。

心脏停搏、休克、广泛性烧伤、严重创伤以及危及生命的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可选择骨髓内输注法。患有骨硬化症、骨发育不良症、同侧肢体骨折的患者,不宜采用此法。若穿刺部位出现蜂窝织炎,烧伤感染或皮肤严重撕脱则应另选它处。

1.操作要点

(1)骨髓穿刺针的选择:骨髓内输注穿刺针采用骨髓穿刺针、15—18 号伊利诺斯骨髓穿刺针或Sur-Fast(美国产)骨髓穿刺针。18—20 号骨髓穿刺针适用于 18 个月以下婴幼儿,稍大一些小儿可采用 13—16 号针。

(2)穿刺部位的选择: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远、近端,多数首选胫骨近端,因其有较宽的平面,软组织少,骨性标志明显,但 6 岁以上小儿或成人常因该部位厚硬,穿刺难而选择胫骨远端(内踝)。胫骨近端为胫骨粗隆至胫骨内侧中点下方 1~3 cm,胫骨远端为胫骨内侧内踝与胫骨干交界处,股骨远端为外髁上方 2~3 cm。

(3)穿刺: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固定皮肤,将穿刺针旋转钻入骨内,穿过皮质后,有落空感,即进入了髓腔。确定针入髓腔的方法为,接注射器抽吸有骨髓或缓慢注入 2 ~ 3 mL无菌盐水,若有明显阻力则表示针未穿过皮质或进入对侧皮质。

(4)针入髓腔后,先以肝素盐水冲洗针,以免堵塞,然后接输液装置。

(5)输注速度:液体从髓腔给药的速度应低于静脉给药。内踝部,常压下 13 号针头输注速度为10 mL/ min,加压 40 kPa为 41 mL/ min。胫骨近端常压下输注速度为 1 130 mL/ h,加压情况下可达常压下 2~3 倍。

(6)待建立血管通路后,及时中断骨髓内输注,拔针后穿刺部位以无菌纱布及绷带加压压迫5 min。

2.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应严格无菌,且骨髓输注留置时间不宜超过 24 h,尽快建立血管通路后应及时中断骨髓内输注,以防骨髓炎发生。

(2)为预防穿刺部位渗漏,应选择好穿刺部位,避开骨折骨,减少穿刺次数。确定针头位于髓腔内,必要时可摄片。为防止针移位,应固定肢体,减少搬动。定时观察远端血供及软组织情况。

(3)婴幼儿穿刺时,若采用大号穿刺针,穿刺点偏向胫骨干,易引起医源性胫骨骨折。因此,应选择合适穿刺针,胫骨近端以选在胫骨粗隆水平或略远一点为宜。 g0sdxFsd1B5CUlHJD2QMW+YFkkYSWgz4IDgd5vcFzGcrmoTESmlYRCIEAdqE3JB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