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心包腔积液的性质(渗出液、漏出液或化脓性)及病因,并可以向心包内注入药物。
(2)抽出积液,可减轻液体对心脏及邻近器官的压迫,防止发生急性心包填塞。
心包穿刺包(内有心包穿刺针、弯盘、镊子、直弯血管钳、纱布、药杯、洞巾、橡皮管等)、无菌手套、无菌注射器、无菌试管、无菌容器、局部麻醉药、心电图机、除颤机等。
(1)解释穿刺的目的、操作程序和配合要求,取得同意后签字。
(2)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嘱其在放液或治疗时有不适感及时告知。
(3)精神紧张者术前可给予可待因 0.03 g或苯巴比妥 0.06 g,缓解紧张情绪。
(4)排空大小便。
(1)核对:携用物至床前,核对床号、姓名,解释目的、要求。嘱其在穿刺时勿剧烈咳嗽或深呼吸。
(2)体位: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仔细叩诊心浊音界。
(3)定位:常用心尖部穿刺点,左侧第 5 肋,锁骨中线外心浊音内 2 cm左右(图 2-1),穿刺点也可用B超定位。
(4)消毒:常规消毒局部皮肤。打开心包穿刺包,戴手套,铺孔巾。
(5)局部麻醉:用利多卡因自皮肤至心包壁层做局部麻醉。
图 2-1 心包穿刺
(6)穿刺:穿刺针的针尾套有橡皮管,用血管钳夹闭。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在确定的穿刺点的肋骨上缘向脊柱方向缓慢刺入心包,待针锋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时,则表示已穿过心包外层,并可感到由心脏搏动而引起的震动。此时应稍退针,避免划伤心脏。助手立即用血管钳夹住针头以固定深度。操作者将注射器套于针座的橡皮管上,然后放松橡皮管上的止血钳,缓缓抽吸液体,记录液量,并将抽出的液体盛于试管内送检。需做培养时,应用灭菌培养管留取标本。
(7)注意事项: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脉搏、呼吸、面色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停止穿刺,配合医生及时处理。
(8)固定:穿刺完毕,拔出针头,穿刺点用碘酊、乙醇消毒后,盖消毒纱布,以胶布固定。
(9)术后处理:整理用物,记录抽出液量、性质、颜色,将化验单及标本送检。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心包穿刺有一定的危险,穿刺指征必须明确。术前必须进行X线及超声检查,估计积液量并确定穿刺点。
(3)术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以消除顾虑,并嘱患者在穿刺时切勿咳嗽或深呼吸。如抽出为鲜血,应立即拔出穿刺针,并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征出现。
(4)麻醉要完善,以避免因疼痛引起的神经源性休克。
(5)抽液过程中应注意夹闭橡皮管,以免空气进入心包内。
(6)首次抽液量不超过 100 mL,再次抽液量为 300~500 mL,抽液速度应缓慢。
(7)术中和术后需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及面色的变化。如有呼吸困难或胸痛等,可给予氧气吸入或遵医嘱给予镇静药。
(8)及时做好各种记录,如生命体征、穿刺液颜色和量及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