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习任务1.3
学习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的意义和方法

一、现代医学模式对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的影响

(一)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实质上就是“医学观”,是指一定时期医学对疾病和健康总的特点和本质的概括,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医学研究的领域、方法和目标。传统的医学模式称为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仅以人的生物性作为基础来研究疾病与健康问题。这种医学模式的医学思想是追求和保证人的健康,强调有病就治,但忽视了人的整体性及人与社会的联系。医疗实践证明,疾病、健康问题不仅有生物学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有社会性因素,涉及心理、精神、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20世纪中期以来,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及现代控制论和系统论在医学上的应用,产生了身心医学、社会医学和医学心理学等边缘学科,推动了医学的较快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

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美国恩格尔教授提出:生物医学将逐步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1993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电视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原因将大致相同——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将成为世界头号杀手!”这就意味着更多的死亡将源于我们的生活本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即不良饮食习惯、不良情绪、精神紧张、吸烟及减少运动等。新的医学模式使人们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来观察疾病,研究健康问题,它适应了医学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同时也向医学生和医护人员提出了更多方面的素质要求,特别是护理伦理方面的要求。

(二)现代医学模式与护理伦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必然带来医疗护理伦理观念的深刻变化。现代医学模式为护理伦理的研究、发展提供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护理人员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服务态度上,而且体现在对疾病的治疗护理效果上。所以,提高护理伦理水平,不仅是社会伦理的道德要求,也是医学护理技术本身的要求。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要求医护人员要拓宽视野,从过去单纯地注意疾病本身的生物因素,扩展到关注服务对象的心理障碍、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等对疾病的影响。

新的医学模式对护理人员的道德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对患者负责,承担道德责任,又要对社会负责,承担社会责任;既要重视治疗护理,更要重视预防保健,并致力于消除各种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危害因素。除了要做好必要的身体护理外,还要做好心理护理,要关心、同情患者,要了解患者的思想情绪和心理精神状态,要帮助患者分析生活习惯、居住条件中影响身心健康的有害因素,对患者进行人性化、道德化的护理,同患者一起共同努力,战胜疾病,恢复健康,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思政育人案例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是国家第一批优质示范医院重点联系医院,该院通过转变护理模式、提升护理内涵、制订完善翔实的活动方案,为患者开展了各项优质服务工作。其中包括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擦洗、洗头,为不能进食的患者喂饭、喂水,为不能下床的患者护理大、小便,为焦虑的患者耐心解释病情,为即将出院的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等。这些服务理念已经在全院护理人员心中扎下了根,优质服务已经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和赞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现代医学模式与护理法规

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疾病结构的变化,人类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对护理人员在护理技术、伦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普法工作深入的开展,人们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个人的健康和生命保障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卫生法律法规,为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然而,与当前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相比较,我国现行的卫生法律法规、护理法规还显得十分局限和单薄,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护理事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热点和难点。因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用法律来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这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熟悉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增强卫生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护患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共同遵守国家法律的基础上,有效地保护护患双方的利益。

二、学习护理伦理与法规的社会意义

(一)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健康权利

在现代文明社会,人的生命健康权是人类社会最高的价值,社会的其他利益与生命健康利益发生冲突时,就必须让位于人的生命健康利益。护理人员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一线的劳动者,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护理人员如果缺乏良好的护理道德观念,不懂得基本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不具有较强的卫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就不能做好本职工作,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也就不能实现。护理人员通过学习护理伦理与法规,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卫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明确自己在未来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提高护理道德水平、依法执业和遵守卫生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以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健康权利。

(二)有利于保证医疗护理的质量

护理技术具有法律化的特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医疗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制度等,这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基本要求。同时,护理人员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护理道德。只有这样,护理人员才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优质的服务去对待各项护理工作,促进患者的康复,增进人类的健康。此外,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言行对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有很大影响,良好的护理、美好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可稳定患者的情绪,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

(三)有利于推动护理科学的发展

护理道德和卫生法律法规与护理科学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护理道德观念的转变及卫生法律法规建设水平的高低受到护理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护理科学的发展又受到护理道德观念和卫生法律法规水平的束缚。新的护理观念的提出和建立,必然推动护理科学理论和护理实践的发展,而护理科学的发展和新的护理技术的应用,又对传统的护理道德和卫生法律法规提出了挑战。

(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护理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构成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卫生法律法规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道德和卫生法律法规教育,是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表现。它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护理教育的必然要求。医疗护理工作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和家庭的悲欢离合,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护理人员以高尚的护理道德和精湛而严谨规范的技术,一丝不苟地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护理,不仅能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安慰感,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而且患者和家属还可以从优质的服务中得到启迪,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通过他们把这种情感传递到家庭和社会,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学习护理伦理与法规的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护理道德和卫生法律法规作为上层建筑,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必将受到一定社会阶段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制约。我们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即实事求是的观点去学习和研究护理伦理和卫生法律法规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同时,现在的护理伦理和卫生法律法规理论,都是建立在以往的伦理和法学基础之上的,是传统的护理道德和卫生法律法规的继承和发展。

(二)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护理伦理学最基本的方法。首先,护理人员要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内容等,为医疗护理行为提供理论,做到知行合一。其次,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护理法规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护理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应用学到的理论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

(三)案例分析讨论的方法

案例分析讨论是学习护理伦理与法规的重要方法。以某一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从护理、伦理、法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作出综合评判。例如:严重缺陷新生儿的处理、器官移植、安乐死等问题,这些都涉及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通过对典型案例分析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对护理伦理与法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护理伦理与法规的行业意义

护理人员学习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的知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护理工作服务的对象是人的生命和健康,护理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有着特殊的要求。护理道德与卫生法律法规是两类重要的社会规范。实践表明,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疗护理质量。学习护理伦理与法规,有助于学生从伦理和法律两个方面来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医德和卫生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护理道德和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提高护生的职业素质,以满足护理职业岗位的要求。

(二)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现代护理是一门艺术,而不单纯是技术,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法律意识。传统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护理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已经成为护理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护理人员就必须学好护理伦理与卫生法律法规。只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护理人员才能更好地解决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问题,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学习护理伦理与卫生法律法规可以使护理人员了解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多个方面帮助护理人员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

(三)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对护理人员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教育,使他们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职业素质。医德高尚的医护人员能够自觉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以精湛的护理技术、满腔的热情、美好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给患者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和治疗上的配合,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创造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环境,有利于疾病的防治和康复,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相反,如果医护人员缺乏医德修养,言行不当,不能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就会影响甚至破坏患者正常心理状态,加重患者紧张、恐惧、焦虑和消极情绪,引起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乃至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也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医患、护患纠纷。

(四)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推动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

对护理人员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教育,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行为决策能力,使护理人员懂得如何在遵循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的前提下从事护理工作,从而提高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医护工作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和社会效益,推动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 Pj3lR4I42vjeBuBCeWsb5hkufFrV7/zoUhgYGpL3h8rUxPDy5tOz/KUJ9MR5XcS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