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学习任务1.1
老化与人口老龄化

一、老化的概念

老化是自然界一切生命在遗传因素和内外环境互相作用下的生物学过程,这个过程从出生、发育、成长直到死亡,是机体功能退行性下降及紊乱的综合变化。因此,老龄化可以概括为:机体发育成熟后,从结构到功能发生了一系列退化,也称增龄变化、随年龄变化或生理变化。进入老年期后,这种变化速度加快。

二、老化的分类及特点

(一)老化的分类

老化可分为生理性老化和病理性老化。生理性老化是指成年之后机体退化随年龄剧增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老化现象。病理性老化是指在生理性老化的基础上,由于生物、心理、社会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加速了老化的过程,是一种异常的老化现象。

(二)老龄化的特点

1.累积性 老龄化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的岁月更迭中,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上一些微小变化长期逐步积累的结果,这些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对机体生存不利,容易使机体感染疾病,最终导致死亡。

2.普遍性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有老龄化的过程,而且,同一物种的老龄化进程大致相同。

3.内生性 老龄化源于生物本身固有的特性,同一物种所表现出来的老龄化的征象相同,环境因素只能影响老龄化的进程,或加速老龄化,或延缓老龄化,但不能阻止老龄化。

4.渐进性 老龄化是一个持续渐进的演变过程,而非跳跃式发展,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老龄化的征象。

5.危害性 老龄化的过程是机体衰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机体免疫力下降,这使得机体越来越容易感染疾病,最终导致死亡。

三、人的寿命和老年人的年龄划分

(一)人的寿命

人类的寿命用生理年龄表示,衡量人类寿命的主要指标有最高寿命、平均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

1.最高寿命 是指在没有外因干扰的条件下,从遗传学角度预测人类可能生存的最高年龄。按性成熟期(14~15岁)的8~10倍,生长期(20~25年)的5~7倍,细胞分裂次数(0~60次)的2.4倍等方法推算,人的最高寿命应该是110~175岁。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将逐渐接近最高寿命。

2.平均期望寿命 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总人口的平均生存年限,简称“平均寿命”,又称“生命期望值”或“平均余命”,是对人的生命的一种有根据的预测,即预测某年龄的人今后尚能生存的平均寿命。此值可以综合表达各个年龄的死亡率水平,反映某一地区每一成员未来存活年龄的平均值。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5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中国人口平均寿命为75岁,男性74岁,女77岁。

3.健康期望寿命 是指在健康条件下的期望寿命,简称“健康寿命”,即个人在良好生活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龄。也就是老年人能够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自理活动功能的年限,不包括残疾、残障和寿终前的依赖期。平均期望寿命是以死亡作为终点来计算的,健康寿命则是以日常生活能力的丧失作为终点来计算的。

(二)老年人的年龄划分

老年人的身心功能及适应能力都有下降。根据老年人的身心变化特点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有两个标准:发达国家的老年年龄起点为65岁,发展中国家的老年年龄起点为60岁。并且根据现代人生理心理结构的变化,将人的年龄又做了进一步的规定: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人;75~89岁为老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这个标准兼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既考虑了人类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发展趋势,又考虑到人类健康水平日益提高的必然结果。

1982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建议,我国以60岁为老年起点,并将年龄分期,45~59岁为老年前期,60~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中国国家统计部门在发表老年人口统计数字时,为了兼顾国内问题研究和与国外统计数字相匹配的需要,常以60岁和65岁两种标准同时公布。

四、人口老龄化趋势及相关社会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

联合国人口委员会《多种文字人口学词典》中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人口老龄化简称“人口老化”,是指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中一定年龄(60岁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老年人口系数)较高的一种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使老年人口的数量续增长,形成老年型人口或老龄化社会。

(二)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

老年人口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人口年龄结构状况,划分了不同的人口老龄化标准,即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发展中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时,该国家或地区即称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达到这个标准的社会即称为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既表示该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也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人口老龄化趋势

1.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及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所有发达国家的共同现象,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的标志,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特征。发达国家以老年人口高龄化为特征,发展中国家以老年人口增快为特征。到20世纪下半叶,经济发达国家人口普遍老龄化,目前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中,已有约48个成为老年型人口国或地区,其中欧洲27个、亚洲4个、大洋洲2个、美洲14个、非洲1个。亚洲4个分别是日本、以色列、塞浦路斯和中国香港地区。世界人口老龄化特点如下。

(1)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世界总人口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而老年人口增长率则为2%,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猛增到20亿,平均每年增长9 000万。

(2)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增长迅速 目前世界上65岁老年人每月以约80万的速度增长,其中66%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数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60%。预计到21世纪中期,发展中国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到全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70%。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开始晚,但发展快。

(3)发达国家高龄老年人(75岁以上老人)增长速度快 全世界的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16%,其中发达国家占22%,发展中国家占12%。我国75岁以上老人每年以平均3.62%的速度增长,仅次于巴西。日本高龄老人增长速度也非常快,预计到2025年,日本每3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高龄老人。

(4)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指通过回顾性死因统计和其他统计学方法,计算出一定年龄组的人群能生存的平均年数,一般常用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作为衡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初,发达国家男性平均预期寿命增长66%,女性为71%。目前,全世界平均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是日本,其中男性为81岁,女性为87岁,平均84岁(2015年WHO统计数据)。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0岁,其中男性为74岁,女性为77岁,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平均预期寿命强调的是出生时所存在的生存概率,并未考虑生活质量,因此需将平均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加以区别。平均预期寿命是以死亡作为终点的,而健康预期寿命是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作为终点的。

(5)高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2010年,全球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1.05亿。预计至2050年,高龄老年人约有3.8亿,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

(6)女性老年人占多数 从总体趋势看,男女平均寿命都在增长,但女性的平均寿命增长幅度要明显大于男性。女性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比男性老年人高6.9岁,日本为5.9岁,法国为8.4岁,中国为3.4岁。

2.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我国人口学的突出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已从20世纪50年代末的35岁上升到现在的超过70岁。我国老年人口数也很高,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发展到2.8亿,占总人口数的20%左右,将比世界老龄化水平高出6%~7%,我国将成为超老型的国家;到204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至3.74亿,占人口总数的24.48%,也就是说每4个人中就有1位老人。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如下。

(1)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199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0%;到2025年将达到24%。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人口资料显示,65岁以上人口比例从7%上升到14%,法国用了127年,瑞典为85年,美国为72年,英国为47年,而中国将用25年左右。

(3)我国老年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平衡 ①存在地区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因此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远远快于西部地区。②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平衡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③乡村老龄人口大大高于城镇。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工业化建设的同时没有相应地进行城镇化建设,大量人口滞留在乡村。老年人留在乡村,乡村老龄人口远高于城镇,乡村老年化加剧,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会持续到2040年。

(4)老龄人口高龄化速度较快 国际上将老龄人口按年龄划分为三种,60~69岁称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称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称为高龄老年人口。截至2014年度,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 400多万,高龄老人比超过11%,80岁以上高龄老人每年以100万人的速度递增,而且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继续增加。预计2055年前后,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家庭的小型化加上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使城市“空巢”家庭大幅增加,目前已接近50%。高龄人口相对于其他老年人口有其特殊性;丧偶和患病率高,女性多于男性,生活处理能力差。

五、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1.社会负担加重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60岁以上人口/(15~59岁人口)]1999年为1∶8.2,2000年为1∶6,据联合国统计预测,2030年为1∶2.2,即2个劳动人口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这使国家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量增加,主要支出项目是医疗费用和养老金,庞大的财政开支给国家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2010年我国中央财政补助养老保险基金为1 516亿元,2014年增至3 309亿元,近年来社保基金收入年均增幅由20%下降至10%,而支出增幅明显增高。

2.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 国家在经济不发达的基础上,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体系家庭养老功能减弱,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少子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削弱,养老负担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社会,能否解决好老年人口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3.现有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人口老龄化,国家需要增加相应的投资,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来满足老年人群的特殊需要,如建立老年人生活服务中心、修建和改造便于老年人生活的基础设施等。

4.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 老年人发病率高、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高,但老年病又多为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精神障碍等,花费大,消耗卫生资源多,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构成极大的负担,医疗保健护理系统首当其冲地迎接了挑战。预计不久的将来,医务人员约有一半的时间将用于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康复及照顾。

5.劳动人口负担加重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使劳动人口的经济负担加重。2010年,我国大约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据预测,2030年约2.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 nu25Y6ewDWHP+tVWNWv6ZjzD9FzJMyq3OLgSXM5IjO95qeIPQ4GNo/FR/raJSv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