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将药物用于临床使用时,不能直接使用原料药,必须制备成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质的剂型,以充分发挥药效、减少毒副作用、便于使用与保存等。药物剂型是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简称剂型,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等。根据药物的使用目的和药物的性质不同,可制备适宜的不同剂型;不同剂型的给药方式不同,结果药物在体内的行为也不同。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如阿司匹林片、胰岛素注射剂、红霉素眼膏剂等。而且把制剂的研制过程也称制剂。研究制剂的理论和制备工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药剂学的宗旨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随着药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特征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为制备安全、有效的制剂和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如胰岛素等多肽类药物在胃肠道中受到酶破坏而被分解,链霉素在胃肠道中不吸收,这类药适合制备注射剂;睾丸素的肝脏首过作用严重,适合制备口腔黏膜片;红霉素在胃酸中分解而且刺激性较大,制备肠溶制剂可以克服上述问题。剂型的发展初期只是为了适应给药途径而设计的形态,而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发展使制剂具有功能或制剂技术的含义,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透皮吸收制剂、固体分散技术制剂、包合技术制剂、脂质体技术制剂、生物技术制剂、微囊化技术制剂等,从而发展了药物的递释系统(DDS)。新型药用辅料的出现为DDS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随着药学科学的发展,涌现了众多用于治病救人的新药,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起到重要作用。但要注意药效强烈的药物通常毒副作用也强,如一些抗癌药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要杀灭有益细胞,毒性很大,因此使患者更早地离开人世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剂型的设计必须遵循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降低毒副作用的基本原则。
①药物: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物质,简称为药,包括原料药和药品。一般可分为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及生物技术药物 3 类。
②药品: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③药物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简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散剂、颗粒剂、注射剂等。根据药物的使用目的和药物的性质不同,可将药物制备成不同的剂型;不同剂型可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情况不同,甚至导致治疗用途也不同。
④药物制剂: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简称制剂。药物制剂解决药品的用法和用量问题。
⑤制剂学:根据药物制剂理论和制剂生产技术,设计和制备安全、有效、稳定的药物制剂的学科,属于工业药剂学的范畴。
⑥调剂学:研究方剂(医师的处方)调制成患者易于服用、能发挥预期疗效、并明确规定用法用量的给药形式,以供特定的患者在特定时间内服用,属于医院药剂学的范畴。
⑦处方: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的书面文件。
药剂学的基本任务是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的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制剂。药剂学的具体任务可以归纳如下:
药剂学的基本理论是指药物制剂的配制理论,包括处方设计、制备、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如药物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的理论研究;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研究;粉体性质对固体物料的处理过程和制剂质量的影响;片剂的压缩成形理论的研究;流变学性质对乳剂、混悬剂、软膏剂质量的影响;利用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理论正确评价制剂质量,为合理制药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微粒分散理论在非均相液体制剂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重要作用等。对开发新剂型、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剂型是药物应用的具体形式,除了药物本身的性质和药理作用外,具体剂型也直接影响着该药的临床效果。与片剂、胶囊、溶液剂、注射剂等普通制剂相比,缓释、控释和靶向制剂等新剂型可以有效地提高疗效,满足长效、低毒等要求。特别是患部的靶向制剂,甚至病变细胞的靶向制剂,可提高局部病灶的药物浓度,降低全身的毒副作用,是目前新剂型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上市的口腔速溶片剂,不用水可以服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长时间缓释注射剂,一次注射缓慢释放一个月或三个月,不仅克服了每天注射的皮肉之苦,而且血药浓度平稳,可降低毒副作用。
新剂型的开发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近几年来蓬勃发展的微囊化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脂质体技术、微囊与微球制备技术、包衣技术、纳米技术等,为新剂型的开发和制剂质量的提高奠定了技术基础。但有些技术还不够完善,应用于批量生产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药物制剂中除主药外,还有各种辅料。辅料有天然的、合成的和半合成的,无论来源如何,必须是药用辅料。辅料与剂型紧密相连,新辅料的研制对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如乙基纤维素(EC)、丙烯酸树脂系列、醋酸纤维素等pH值非依赖性高分子的出现发展了缓、控释制剂;近年来开发的聚乳酸(PLA)、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等体内可降解辅料促进了长时间缓释微球注射剂的发展;微晶纤维素(MCC)、可压性淀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等辅料的开发使粉末直接压片技术实现了工业化。为了适应现代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发展,辅料将继续向安全性、功能性、适应性、高效性的方向发展。辅料的发展对制剂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继承和发扬中医中药理论和中药传统制剂的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实现中药制剂现代化,是中药制剂走向世界所必需的努力方向。中药制剂从传统剂型(丸、丹、膏、散等)迈进现代剂型的行列,对提高药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已上市的中药制剂类型很多,如注射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滴丸剂、栓剂、软膏剂、气雾剂等 20 多个新的中药剂型。近年来中药缓释制剂和中药靶向给药的微球制剂等也在开发或研究中,丰富和发展了中药的新剂型和新品种,但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仍然是我国药剂工作者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
21 世纪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新药的研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如预防乙肝的基因重组疫苗、治疗严重贫血症的红细胞生长素、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侏儒症的生长激素、治疗血友病的凝血因子等特效药都是现代生物技术药物的新产品,它们正在改变医药科技界的面貌,为人类解决疑难病症提供了最有希望的途径。基因、核糖核酸、酶、蛋白质、多肽、多糖等生物技术药物普遍具有活性强、剂量小、对治疗各种疑难病症有独特的治疗作用等优点,但同时生物技术药物具有分子量大、稳定性差、吸收性差、半衰期短等问题,寻找和发现适合于这类药物的长效、安全、稳定、使用方便的新剂型是摆在药剂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国际卫生组织提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以来,对制剂机械和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获得药品质量的更大保障和安全用药,制剂生产向封闭、高效、多功能、连续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固体制剂生产中使用的流化床制粒机在一个机器内可完成混合、制粒、干燥甚至包衣,因此被人们习惯上称为一步制粒机,与传统的摇摆式制粒机相比大大缩短工艺过程,减少了与人接触的机会。最近又开发出搅拌流化制粒机、挤出滚圆制粒机、离心制粒机等使制粒物更加致密、球形化,得到制剂生产的广泛应用。高效全自动压片机的问世,使片剂的质量和产量大大提高。在注射剂的生产方面,入墙层流式注射灌装生产线、高效喷淋式加热灭菌器、粉针灌封机与无菌室组合整体净化层流装置等减少了人员走动和污染机会。纳米技术与相应设备将对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纳米乳和纳米粒等靶向制剂的制备产生重要影响。
制剂技术、药用辅料、制剂设备是制备优质制剂不可缺少的三大支柱,无论是西药、中药还是生物技术药物,在制备各种剂型时均需应用到这三大支柱,必须用心学习和掌握。
剂型是为适应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是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剂型是药物的传递体,将药物输送到体内发挥疗效。一般来说,一种药物可以制备多种剂型,药理作用相同,但给药途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疗效,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及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合理的剂型与给药方式。
药物剂型的选择与给药途径密切相关。纵观人体,可以找到 20 余个给药途径,如口腔、舌下、颊部、胃肠道、直肠、子宫、阴道、尿道、耳道、鼻腔、咽喉、支气管、肺部、皮内、皮下、肌肉、静脉、动脉、皮肤、眼等。例如,眼黏膜给药途径以液体、半固体剂型最为方便;直肠给药应选择栓剂;口服给药可以选择多种剂型,如溶液剂、片剂、胶囊剂、乳剂、混悬剂等;皮肤给药多用软膏剂、贴剂、液体制剂;注射给药必须选择液体制剂,包括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总之,药物剂型必须与给药途径相适应。
适宜的药物剂型可以发挥出良好的药效,剂型的重要性如下所述。
①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多数药物改变剂型后作用性质不变,但有些药物能改变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剂型作为泻下药,但 5%注射液静脉滴注,能抑制大脑中枢神经,有镇静、镇痉作用;依沙吖啶(利凡诺)1%注射液用于中期引产,但 0.1%~0.2%溶液局部涂抹有杀菌作用。
②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例如,注射剂、吸入气雾剂等起效快,常用于急救;丸剂、缓控释制剂、植入剂等作用缓慢,属长效制剂。
③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氨茶碱治疗哮喘病效果很好,但有引起心跳加快的毒副作用,若制成栓剂则可消除这种毒副作用;缓、控释制剂能保持血药浓度平稳,避免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从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④可以产生靶向作用。含微粒结构的静脉注射剂,如脂质体、微球、微囊等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从而使药物浓集于肝、脾等器官,起到肝、脾的被动靶向作用。
⑤可以影响疗效。固体剂型,如片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工艺不同会对药效产生显著的影响,特别是药物的晶型、粒子的大小发生变化时直接影响药物的释放,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⑥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固体剂型比液体剂型的稳定性好,包衣片剂比普通片剂稳定性好,粉针剂比常规注射剂稳定性好。
⑦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儿童、老年人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服用咀嚼片、口崩片,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