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宴会事件成为汉景帝对刘武态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此之前,汉景帝是真的对刘武怀有感激之情的,要不是刘武在七国之乱中牺牲个人利益,吸引叛军火力,他这个皇帝还真不一定能做到现在。
汉景帝万万没想到的是,刘武竟然真的在内心深处觊觎着自己的龙椅。
这样的话,刘武与那七位叛乱的封王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说有区别,那就是——刘武更阴险,藏得更深。
汉景帝为绝后患,赶紧下令立刘彻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彻底粉碎了刘武的皇帝梦。
与此同时,汉景帝开始对刘武严加防范。
再说下刘武。
刘武回到自己的封国以后,心里有气:“你不是不让我当皇帝吗?好,我就当梁国的土皇帝!”
刘武故意让自己的衣食住行完全参照汉景帝的标准,尤其是出行队伍,比过去的场面更加宏大。
此时的汉景帝对刘武的心态已今非昔比,听说刘武回去之后,不但不收敛,反而更加高调、奢靡,这次绝对不能听之任之。
汉景帝心想:我那位老妈不是对刘武宠着吗?好,我就把这事儿踢给她处理。
汉景帝找到窦太后,开门见山,说道:“母后,不知道您听说没有,刘武回去以后,衣食住行的标准全部参照朕,您觉得他这样做合适吗?”
窦太后道:“嗨,别听别人乱说,刘武不是那样的人。你是他亲哥哥,是皇上,他是封王,这点尊卑关系他还是懂的。”
汉景帝道:“不瞒您说,不掌握充分的真凭实据朕是不敢来惊动您老人家的。母后这么疼爱他,就代替朕来处理这件事情吧。”
汉景帝这次没有给窦太后面子,说完扭头就走。
窦太后知道,这次刘武确实是有小辫子被汉景帝抓在手里,自己也不好多说什么。
窦太后决定侧面提醒一下刘武。
各位读者,还记得前面提到的韩安国吗?就是亲自率领刘武的部队抵抗叛军的那位。
韩安国在七国之乱后,声名大振,深得汉景帝重用,被提拔为行走于长安和梁国之间的使者团团长,负责朝廷与刘武之间日常公务的传达与交流。
精明的窦太后决定通过韩安国侧面提醒刘武,要他注意收敛一下,别太招摇。
在韩安国来长安例行公事的时候,窦太后把他叫了过来。
韩安国有点纳闷儿:皇太后怎么想起找我来了?
带着巨大疑惑的韩安国来到太后的宫殿,刚行完跪拜礼,皇太后便劈头盖脸地骂了起来:“听说最近梁王出行时的队伍规模搞得有些超标,可有此事?给我说实话!”
韩安国道:“这……确有此事。”
窦太后道:“你们这些当下属的,就不提醒他一下吗?”
韩安国听完,心想:你这老太太,也太不讲理了。你儿子决定的事儿,我们当下属的敢不执行吗?你不找你儿子骂,找我们这些打工的骂,有意义吗?
韩安国强忍着说道:“太后教育得对,回去之后,我一定给梁王说明事情的严重性。”
窦太后继续骂道:“你这是说的什么混账话!梁王每天那么忙,他的衣食住行还不是你们这些当下人的直接负责,我就把话搁这儿了——如果梁王出行的队伍还是那么高调,你就让家人做好给你收尸的准备吧!”
聪明的韩安国不想轻易背锅,他知道,如果不把窦太后哄开心了,即使不会被她杀掉,也会成为他将来职业生涯的污点。
当晚,韩安国出现在难缠的馆陶公主刘嫖的家门口。
刘嫖是窦太后唯一的女儿,汉景帝刘启、梁王刘武的姐姐。
来到刘嫖面前,没等对方开口,韩安国先哭了起来。
刘嫖蒙了:一大老爷们儿半夜来了就哭,唱的是哪出?
刘嫖道:“韩大人怎么了?”
韩安国道:“您应该听说了,今天太后把我们几个梁国的使者骂了一顿。”
刘嫖微微一笑,道:“韩大人应该明白,老太太表面骂的是你们,实际骂刘武呢。”
韩安国道:“我正是为我们梁王哭啊,他真是被误会了啊!”
刘嫖道:“他的排场弄得那么大,大家都看到了。要我说,该骂。”
韩安国道:“为什么太后对梁王作为儿子的孝心、作为臣下的忠心,不能明察呢?”
刘嫖道:“此话怎讲?”
韩安国道:“七国叛乱时,诸位诸侯联合起来向西进军,梁王对皇上最忠诚,坚决抵抗叛军,当时我在场。梁王一想到太后和皇上在关中而诸侯作乱,就心疼得掉眼泪。当时我负责领兵抵抗,临走的时候,梁王竟然亲自跪下,送诸位将士去前线,希望我们务必替朝廷打赢这场战争。叛军最终没能西进,这都是梁王发挥的作用啊。”
刘嫖眼圈泛红。
韩安国继续说道:“现在太后为了礼节超标的小事责怪梁王。要知道,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自幼见到的都是大排场,出行时开路清道,多打几面旗子,多派几个保镖,就是想在地方上炫耀一下,让天下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喜爱他。梁王高调一点,不也是给皇家长脸吗?”
刘嫖点了点头,道:“现在梁王在做什么呢?”
韩安国道:“太后发完脾气以后,我派人告诉梁王。梁王知道这是敲打他,当时就哭了,劝都劝不住,他是真伤心了啊!作为对皇上忠诚的弟弟,对太后孝顺的儿子,落得这样一个处境,换谁都得心寒!”
刘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一边擦着一边说道:“韩大人先回去吧。这事儿交给我,我去找老太太说理儿。”
第二天,刘嫖一大早就去找窦太后把韩安国的话复述了一遍。
女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感性,而政治家最忌讳感情用事。
窦太后听完,瞬间被感动了,后悔昨天对刘武批得太重。满怀愧疚的她马上让人备车马,这就要去见汉景帝。
见到汉景帝,窦太后哭诉了韩安国的话。汉景帝演技大爆发,红着眼圈道:“我这当皇兄的,无法和弟弟处理好关系,还让您老人家为我操心,这是我不孝啊!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安抚好刘武的。”
汉景帝亲自接见刘武派来的使者团,重重地赏赐了他们,并表示对刘武不计前嫌。
窦太后、刘嫖见到哥儿俩重归于好,自然开心,一致认为这个韩安国确实是个人才,既对国家忠诚,又有眼光,还有口才,便各自追赏韩安国千余金的财物。
韩安国回到梁国之后又被刘武重赏,不在话下。
韩安国过去的名声仅仅显著于梁国。自此之后,他引起了窦太后、汉景帝的高度关注,与朝廷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
危机,危机,在庸人眼里是危,在能人眼里就是机。到底是危还是机,取决于当事人是否有独到的眼光。
每个人的职场之路都不会一帆风顺,韩安国亦不例外。
就在韩安国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时,不小心犯了罪,被判有期徒刑入狱,羁押于蒙县。(具体所犯何罪,史书不详,只记录了犯罪这个事实。)
在官位上的时候,人人巴结你,当你沦为阶下囚时,随便一个狱吏都是你爷爷。
有一个名叫田甲(极有可能只是姓田,“甲”只是个代称)的狱吏,见到昔日高官落在自己手里,畸形、阴暗的心理得以宣泄,屡次来欺负韩安国。
有一天,韩安国忍无可忍,对田甲狠狠地说道:“你相信不相信,死灰也有可能复燃?”
言外之意:你现在欺负我,哪天我出去重新掌权,你会有好果子吃吗?
对未来充满自信的韩安国,都这个时候了,竟然还有底气威胁狱吏。
田甲恶狠狠地盯着韩安国,一个字一个字地说道:“死灰要是想复燃,我就一泡尿浇灭了它!”
人生的戏剧性总是超出人类的想象力。
不久,梁国内史职位空缺,梁王刘武将一道公文送到监狱,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韩安国从囚徒摇身变为两千石级的官员。
前面的朝廷官员正在宣读任命书的时候,田甲便撒丫子弃官逃亡。
韩安国当场发出公告:“田甲如不回来就任,灭其全族!”
田甲无奈,效仿古代的廉颇,脱掉上衣主动找韩安国谢罪。
韩安国见到跪在地上吓尿了的田甲,充满杀气的脸突然挂满了得意的笑容:“田甲,你现在可以对着死灰撒尿了。”
田甲不敢大声喘气。
韩安国顿了顿,对左右道:“放他回去上班!都不要难为他。”
左右包括田甲本人,一脸愕然。
韩安国拍了拍田甲的头,说道:“你这样的人没资格当我的仇家。”
田甲当天无罪释放并继续回去当狱吏。
韩安国不愧是大人物,言谈举止透着大气。如果一个人大小仇都要报,这个人一定是个小气鬼。
这里有一个问题:韩安国怎么就突然被火速提拔了呢?这期间,梁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话说韩安国服刑期间,梁王刘武麾下有许多人才表现积极,进入刘武的法眼。
其中,有一个名叫公孙诡的人,还有一个名叫羊胜的人,深得刘武喜欢。刘武一度找母后窦太后商量,想提拔公孙诡为内史。
窦太后回复:“让公孙诡、羊胜来见我,我得先面试一下。”
要说,这姜还是老的辣,窦太后和公孙诡进行了简单的面谈之后,便对刘武说道:“这两个人貌似忠厚,实则狡诈。你若听我的,就免了韩安国的罪,让他当内史。韩安国才是忠臣。”
刘武虽然点头称是,但心里不服:母后跟公孙诡、羊胜只见过一次面,我和他们每天都见面,母后对他们的了解能有多深呢?
刘武道:“您之前不是还狠狠地骂过韩安国吗?您当时还威胁着要杀掉他呢。”
窦太后道:“我如果真想杀一个人,不会先跟他谈话,而是直接派人去杀。我当时跟韩安国说,如果完不成我交代的任务就杀他,这表示我很重视他,只不过给他施加点压力而已。”
刘武道:“还是母后高明。好吧,我会听您的吩咐,提拔韩安国。”
迫于窦太后的压力,刘武虽然没有封公孙诡为内史,但依然信任并重用他,封其为中尉,对外号称“公孙将军”。
至于韩安国,刘武领了窦太后的诏命,答应提拔他,但回去之后采取了拖延战术,并没有立即提拔他,心想说不定窦太后过几天就把这事儿给忘了呢。
再说公孙诡、羊胜。
我们先研究一下公孙诡、羊胜的内心世界。
公孙诡、羊胜此时是梁王刘武心目中的大红人。这两个人要想事业更进一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主子刘武先要更进一步。
刘武已经是诸侯王,皇上的亲兄弟,如果想更进一步,那就只能当皇帝了。
公孙诡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一再给刘武洗脑:“您可以找您的哥哥提要求,让他死后把皇位交给您。”
刘武有些迟疑,道:“我哥哥是不是答应,姑且不谈,仅那些大臣,就没有一个支持我的!你应该知道,当年在宴会上,我的脸被以袁盎为代表的反对派们打得生疼!长这么大,都没有那么丢脸过!”
公孙诡道:“这个您放心。谁要是反对您当皇帝,我们就派杀手灭了他。杀光反对派,剩下的都是支持您的人,您不就顺理成章当皇帝了吗?”
刘武道:“公孙先生真乃高人也!就按你说的办。说不想当皇帝,那是假的。将来我继承大位之后,你就是当朝第一宰相。”
公孙诡道:“您把反对声最高的大臣的名单给我们,这两天我们就让他们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刘武高兴地说道:“好。一定要做得干净点,不要留下证据。”
公孙诡道:“您放心,这事儿我们专业!”
第二天,举国震惊:袁盎与其余十几个大臣一夜之间全部被暗杀!
大家发现被杀的人有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之前都在宴会上高调反对过刘武继承皇位,这恰恰就是刘武愚蠢的表现。
这种情况下,傻子都能猜到是谁暗杀了他们。
汉景帝震怒,当即派出十个专案组到梁国进行排查。
刘武这才大梦初醒:我这是挖坑给自己跳啊!
多名大臣被暗杀的消息很快传到窦太后那里,窦太后在心里骂道:“刘武你怎么这么傻啊?!”
窦太后立马派人告诉刘武:“你梁国的内史一直空缺,眼下情况危急,赶紧把韩安国放出来填补这一空缺。”
那么,问题来了,窦太后为什么要刘武这时候提拔韩安国呢?
可以说,窦太后这一招十分高明。
韩安国这个人处事圆滑,有手段。这一点在之前找刘嫖去公关窦太后的过程中,已经展露无遗。
窦太后看人是极准的。
首先,窦太后早就提醒刘武重用韩安国,远离公孙诡、羊胜,可是刘武偏偏不听,最终闯下大祸。
其次,韩安国一直在监狱里吃牢饭。如果此时将他提拔重用,这可是极大的知遇之恩,韩安国一定会对刘武、窦太后忠心耿耿,唯其马首是瞻。
窦太后一直在刘武的后面推着他前进,可惜刘武偏偏不成器。
眼见着朝廷派来的专案组马上就到,刘武按照窦太后的要求,下令从监狱里火速提拔韩安国。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韩安国才有了从阶下囚摇身一变成为两千石高官的传奇经历,他这堆死灰重新燃起了熊熊烈火。
此时刘武已经把公孙诡、羊胜藏在宫殿的密室内,任凭专案组怎么调查,都找不到这两个人。
我们再来研究一下韩安国的内心世界。
韩安国最早是忠心耿耿地辅佐刘武的。当年七国之乱时,韩安国亲自率领部队前去抵抗,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韩安国犯了罪以后,刘武直接把他关入大牢,并没有保他,这就说明此时的刘武已经不再重视韩安国了。
站在韩安国的角度,他对刘武一定是难过的,甚至是愤恨的:我为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却这么不讲人情!
韩安国虽然这个时候被火线提拔,但是他心里清楚得很,如果不是刘武摊上了大事,他是不会想着把自己从监狱里放出来的,更何况,暗杀朝廷命官是大罪,自己绝对不会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站错队。
韩安国到岗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刘武谈话。
韩安国道:“老领导,我们又见面了。”
刘武道:“老韩,你又回来辅佐我了。我早就想把你调回来了,可以说是日思夜想啊!”
韩安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老领导,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您要想重罪轻罚,就把公孙诡、羊胜交给调查组,然后把所有的罪名都往他俩身上安。”
刘武继续嘴硬,道:“老韩你说什么呢,公孙诡、羊胜在哪里,我怎么知道?”
韩安国心想:你这个傻子,事到如今,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呢。
韩安国道:“好,咱先不聊这个话题,我先问您个问题。”
刘武道:“什么问题?”
韩安国道:“您觉得,您和皇上的兄弟关系,与皇上和刘荣的父子关系比,哪个更亲近?”
刘武道:“这还用说吗,刘荣是皇上的亲生儿子,我是皇上的弟弟,兄弟关系怎么能比父子关系近呢?”
韩安国道:“当年,我大汉建国以后,刘太公一度觉得自己是高祖的亲爹,想要站出来过问政事。您还记得当时高祖是什么反应吗?”
刘武道:“刘家子弟都听过这段故事。当时,高祖大怒,直接对着刘太公呵斥——辛辛苦苦打下大汉江山的是我,而不是你!”
韩安国道:“是啊,在权力面前,当儿子的都会翻脸不认父亲,寸步不让。您觉得向哥哥要皇权,他能答应吗?”
刘武陷入沉默。
韩安国继续说道:“刘荣本可以顺利继承大位,最后不也被废掉了吗?最终落得一个自杀身亡的下场。这还是亲生父子呢,再试想一下您和皇上的兄弟关系……”
刘武脸色越来越难看。
韩安国道:“有句话,想必您也听过,‘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亲父子,亲兄弟,在权力、利益出现纷争时,也可以变得像虎狼一般恶毒。如果您不交出公孙诡、羊胜,当今圣上会怎么对付您,想必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刘武擦了擦脸上的冷汗,缓缓说道:“有母后在,他敢对我玩狠的?”
韩安国道:“或许不敢。将来太后不在了呢?”
听到这里,刘武哭了起来:“公孙诡、羊胜就在后面密室,你把他们交出去吧。”
公孙诡、羊胜得知刘武要把他俩卖掉,当场自杀。
就这样,韩安国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平息了一场潜在的宫廷政变。自此之后,韩安国更加得到汉景帝和窦太后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