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正式为大家介绍汉武帝刘彻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母亲王太后。
王太后本名王娡(音zhì),她的人生是一部传奇。她是历史上少有的、在和平时期出身于平民家庭而当上皇后的女人。
当初楚霸王项羽分封过十八路诸侯,其中有一路是燕王臧荼(音tú)。臧荼的孙女叫臧儿。这个臧儿就是王娡的亲妈,也就是汉武帝的姥姥。
后来,项羽被刘邦打败,项羽所封的诸侯王怎能有好果子吃?到了臧儿成年时,家族已经没落。她所嫁之人是一位普通百姓,名叫王仲。
臧儿和王仲育有一男两女,其中一个女儿就是王娡。不幸的是,王仲身体不好,不久就去世了。臧儿带着孩子们改嫁了一个姓田的男人,生下了田蚡(fén)、田胜两个儿子。
转眼间,王娡成人了。在母亲臧儿的张罗下,王娡嫁给了当地一个名叫金王孙的农民,不久便生下一个女儿,取名金俗。
一天,王娡抱着女儿和母亲臧儿一起逛街,路上遇到一个算命老头,自称姚神算。
臧儿心血来潮,对王娡说:“闺女,要不给我小外孙女儿算算?咱娘俩儿这辈子算是废了。我嫁给你爹这样一位普通人,他身体还不好,让我年纪轻轻就守寡了,我不得不改嫁,看尽人情冷暖。你比娘也强不到哪里去,嫁的是农民。可我不想让我的外孙女重复咱娘儿俩的命了!”
王娡说:“妈,你还信这个呀!”
臧儿道:“算一算嘛,又花不了多少钱。”说完,她从王娡手里接过孩子,托举到姚神算面前,分别报上三个人的生辰,道:“大师,您受累瞧瞧,我这小外孙女的八字如何?也顺便瞧瞧我们两个,下半辈子还能有几亩好田种吗?”
姚神算抬头一瞧,眼前正有两个妇女抱着一个女婴。他伸出右手掐算起来,突然愣住了,猛地抬起头,忍不住叫道:“哎哟!”
母女俩大吃一惊,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问道:“怎么了?”
姚神算神色严肃,小声说道:“这……将来可是生天子的命。听我的,赶紧进宫吧。”
臧儿笑道:“大师,您也太能忽悠了。就这么一个三岁小孩,怎么进宫?”
姚神算道:“什么三岁小孩?我说的不是你外孙女,我说的是你闺女。”
母女俩瞬间懵了。臧儿道:“大师,这可不是儿戏。您也瞧见了,我闺女已婚,而且都生孩子了,就算送进宫里,能被看上吗?”
姚神算道:“我这一辈子给人算命看相,没看错过一次。你闺女是母仪天下的命,听我的没错!”
王娡对母亲小声说道:“妈,你信他啊?他就是想多收点钱,故意说你爱听的漂亮话。”
姚神算听了笑道:“我今天还就不收费了!你将来能够记得老夫就好。”
王娡笑道:“好啊。别说母仪天下了,我将来能有十亩好地,也会回来给大师补送一份厚礼。敢问大师什么门派?怎么称呼?我将来真要找您,也得有个打听的渠道嘛!”
姚神算道:“有缘自会相见,无缘不必强求。”
辞别后,二人便抱着孩子回家了。王娡拿这事儿当个玩笑,臧儿却走心了。
臧儿一生坎坷,过够了穷困的日子,做梦都想着天降富贵,今天偏偏碰上算命先生说了这么一番话,她坚信女儿一定可以当上皇后。
当晚,臧儿就对王娡说:“闺女,听妈的,这次就别回你婆家了,跟你老公散了吧!”王娡怒了,呵斥道:“妈,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能不能现实一点,踏踏实实过日子?”母女二人大吵了一架。第二天一早,王娡赌气抱着孩子回了婆家。
岂料,臧儿非要一条道走到黑不可。第二天,她领着几个大汉悄悄来到王娡的婆家,趁其不备,硬生生把她绑了回来。
没多久,金王孙怒气冲冲地来这里要人。女婿见到丈母娘,大声喊道:“您说您这当妈的,有这么坑自己闺女的吗?您自己婚姻坎坷,我能理解,但您想让您闺女继续坎坷吗?还有您的小外孙女,还没懂事就找不着亲妈了,您忍心吗?我和王娡感情深厚,您不能这样拆散我们!”
臧儿平静地回答:“姑爷,我理解你的心情。你别怪妈心狠,我也是为了我闺女的未来着想。你跟我说你俩感情深,我倒要问问你,也顺便问问老天爷:你俩的感情值几个钱啊?能买八匹马拉的豪华马车吗?能买长安城内的深宅大院吗?能让我的外孙女穿金戴银吗?”
金王孙无言以对。
最终,强势的臧儿把王娡留了下来,把金王孙轰了出去。
不久,臧儿拿出全部积蓄,变卖全部家产,除了给女儿置办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外,其余的全部用来托关系,把女儿送进了太子宫中。
过去不管日子有多难,臧儿从没掉过一滴眼泪,但在王娡进宫那天,她竟泣不成声,拉着女儿的手说:“闺女啊,别怪妈心狠,我是真的为你好!妈不期望你将来给我什么,只希望你这一代能富贵!”
王娡抹了一把泪,一句话也不说,转身上了车……
宫外的臧儿每天都像在油锅里一样煎熬,她既希望听到女儿的消息,又不希望听到她的消息。因为她怕输,她实在输不起了!
直到有一天,有人捎来一封信,说是宫里来的。臧儿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赶紧拿起信去找隔壁的私塾先生念给自己听。
私塾先生看完,腾地一下就给臧儿跪下了。臧儿吓了一跳,问道:“先生,您这是怎么了?”
私塾先生道:“您女儿在信里说,她已经为当朝太子刘启怀了龙胎,让您尽快收拾一下,过几天宫里来专车接您换个新的大房子住。老夫人,您现在是太子爷的丈母娘、皇上的亲家婆,我不敢不跪啊!”
臧儿自言自语道:“姚神算算得可真准啊!”
作为结过婚并且生过孩子的女人,王娡到底是凭借什么本事上位的呢?
首先,王娡长得漂亮。刘启被王娡的外貌吸引,顾不得她的身份,将她封为美人。“美人”不是夸她漂亮,而是太子妃嫔的一种身份。
仅仅凭借美貌这一点,是很难当上皇后的。外表是敲门砖,剩下的靠经营。举一例便可知王娡不简单。
王娡怀孕的时候,对刘启说:“我自打怀孕之后,经常做一个奇怪的梦。我没啥文化,不知道这梦有什么寓意,请殿下解读一下,行吗?”
刘启道:“哦?说来听听。”
王娡道:“我一睡着,就梦见火红的太阳不想在天上挂着,非要往我的肚子里钻不可。”
刘启大惊道:“哎哟!这可是大好的梦啊!这寓意你怀着的孩子有十足的贵气,太阳都折服于他了。”
王娡道:“还不知道是男是女呢。”
刘启道:“如果是男孩,这孩子将来一定不简单。”
不久,孩子尚未出生,汉文帝就去世了,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当年,王娡生下皇子刘彻,身份由美人晋升为夫人。
各位读者,您想,王美人是否真的做过这样的梦呢?是不是事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启爱听,这就够了。
还有一件事也体现了王娡的城府。
她知道自己独身在宫中打拼,未免势单力薄。一天,躺在刘启怀里的她娇嗔地说道:“哎呀,我好久没回家了,挺想家里的亲人。”
刘启有些疑惑,问道:“你不是经常和你妈、你女儿见面吗?”
王娡说:“殿下不知道,我其实还有个妹妹,她长得跟我特别像,但比我年轻,更比我漂亮。”
刘启听完眼睛一亮,试探道:“哦?你妹妹嫁人了吗?”
王娡道:“没呢。她看我跟了殿下,眼光就挑剔起来了,说相过亲的所有男人都不如您优秀。”
刘启的眼睛滴溜溜转:“要不,让她也进宫?”
王娡给刘启下鱼钩,道:“进宫干吗啊?当个丫鬟啊?殿下的小姨子当丫鬟,这说不过去。”
刘启继续试探道:“也是,也是。那你说,怎么办好呢?”
王娡主动把刘启的心里话说了出来:“能遇上殿下是我们王家的福分。如果殿下不嫌弃,就让我们姐妹一起服侍您吧!”
刘启道:“你都提出来了,我要是反对,就是驳你面子。行吧,就这么办,明天就派人接她进宫来!”
第二天,王娡的妹妹也被纳入刘启的宫中,就是所谓的小王夫人。
这对姐妹施展出浑身解数,天天缠着刘启,王娡先后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王娡的妹妹则一口气生了四个儿子。就这样,王娡姐妹联手牢牢把控后宫,没人可以与她们抗衡。突出的表现是,自大小二位王夫人之后,就再也没有人为汉景帝生过皇子了。
在后宫受宠只是第一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讨得婆婆窦太后的欢心。在这一点上,王娡也展现出精明的一面。
有一年,大臣袁盎(音àng)竟然被暗杀,震动朝野!随着调查的深入,种种证据都把幕后真凶锁定在窦太后的另一个儿子、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身上。
按照汉朝法律,尽管刘武是皇上的弟弟,但暗杀朝廷命官也是死罪。刘武害怕被汉景帝诛杀,请著名文学家邹阳做说客,去长安城公关。邹阳先去找了王娡的哥哥王信,在他家一住就是好几天。开始,邹阳不提此行的真正目的,而是进行各种试探。直到最后要走那天,他才把话说明,希望王信通过王娡在汉景帝那里为刘武说情。
王信把邹阳来访的事情向王娡做了汇报,王娡意识到,讨好婆婆窦太后的机会来了。
因为女人不能干政(明面上不能干政,但是没人管得了她给汉景帝吹“枕边风”),王娡让王信找汉景帝私下里谈话,劝汉景帝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毕竟刘武是他同母所生的弟弟,跟其余的刘氏兄弟相比,亲兄弟更贴心。
汉景帝最终被王信说服,保了刘武一命。
王娡故意让人把这个事情散播出去,不久就被窦太后知道了。
窦太后听说最宠爱的儿子刘武的命保住了,别提有多开心,而这一切又是自己的儿媳妇王娡幕后运作的,自此对王娡更是一百个满意。
就这样,王娡又把婆婆窦太后搞定了。
至此,王娡完成了得宠于汉景帝、讨好窦太后两件大事。但真正重要的是第三件事:让自己生的儿子当太子。
只有儿子被封为太子,自己才能当皇太后,这江山才是自家的,否则汉景帝一去世,自己只能为别人当陪衬。
但是,这一次恐怕王娡无论如何都不会成功了,因为她所生的刘彻并不是皇长子,而汉景帝遵照古训早早就已经把长子刘荣立为太子了。还有一点更致命,那就是窦太后在诸多皇孙里,最宠爱的就是刘荣。
本来这事没什么可以改变的了,但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爷还是给了王娡一个小小的机会。
《孙子兵法》说得好,要想成功,必须“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你要想成功,不要想着自己做到多么强大,而是先要保证自己没有疏漏,让自己无懈可击,然后静静地等待敌人犯错。只要敌人犯错,你又没有可以让敌人攻击的疏漏,便可以直接抓住时机把敌人击败。
换言之,笑到最后的人不一定是最强大的人,而是不犯错的人。
此时的太子刘荣只须静静地等待,只要汉景帝去世,自然而然接班成为新皇帝,就这么简单。
可是刘荣的母亲栗姬偏偏情商太低,把起手的一把绝佳好牌硬生生地给打烂了。
话说汉景帝有一个姐姐,名字比较特殊,叫刘嫖。是的,没错,就是嫖娼的“嫖”,史称“馆陶公主”。
馆陶公主刘嫖野心很大,她希望自己家的闺女将来可以当皇后,所以老早就跟弟弟汉景帝说:“不论你将来立谁为太子,我女儿都必须当太子妃。”
现在看来,这就是典型的近亲结婚,而在古代,这是很常见的。
馆陶公主刘嫖为了能让女儿将来当上皇后,便故意讨好汉景帝,所采用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悄悄地送美女给汉景帝临幸,不需要汉景帝赐给这些美女名分,仅仅过夜就好,事后打发美女的钱都由她自己来出。
刘荣的母亲栗姬知道这件事情后,就对自己的这位大姑姐意见很大。
一个皇上,理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家大事上,这当姐姐的不但不往正确的方向引导,还故意往沟里带。
栗姬打心眼里瞧不起刘嫖。
同样作为汉景帝老婆的王娡也很讨厌刘嫖,但是王娡和栗姬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王娡再讨厌谁都不会表现出来,栗姬则会把情绪挂在脸上。
就是这点差异,导致两个人的命运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
刘荣被立为太子时十七岁,刚好是婚配的年龄。功利心极强的刘嫖第一时间上门提亲,表示愿意把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当太子妃,两家亲上加亲,对双方都有好处。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栗姬竟然直接把刘嫖提亲的队伍轰了出去。
刘嫖勃然大怒!
王娡听说此事之后,眼睛亮了起来。
第二天,王娡领着四岁的儿子刘彻去姑姑家串门。一进门就看到了陈阿娇,王娡对刘彻说:“快和表姐玩去吧。”
刘嫖则和王娡闲聊天儿。
转眼到了要走的时候,刘彻哭闹着不肯回家,非要和表姐再玩会儿不可。
王娡笑着对刘嫖半开玩笑半试探地说:“你看,这俩孩子还挺投缘呢。”
刘嫖道:“嗯,还是我们家小彻彻好,知道谁才是好女孩。我可爱的小侄子。”
王娡打趣道:“我说彻儿啊,你要真喜欢阿娇表姐,等你长大了就娶她当媳妇吧,那样你就能天天和她在一起了。”
刘嫖听后哈哈大笑。
岂料,年仅四岁的刘彻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我长大了要是能娶阿娇表姐当媳妇,就会用黄金为她盖一个大大的房子,让她在里面住着,什么都不用做,就等着我每天回家见她。”
王娡、刘嫖对视了一下,大笑起来。
这便是成语“金屋藏娇”的出处。
等王娡领着刘彻走了之后,刘嫖联想到近些日子里,在栗姬和王娡那里分别得到冰火两重天的礼遇,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一定要尽全力让汉景帝废掉刘荣,灭了栗姬的嚣张气焰,全力扶持刘彻上位。
刘嫖想到这里,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自言自语道:“姓栗的,你给我等着!你惹谁都可以,唯独不能惹你姑奶奶我!”
讲到这里,需要问读者朋友一个问题:您觉得刘彻这样一个四岁小孩,如果事先没有大人教,能说那样的话吗?
前文讲到刘嫖是窦太后的闺女,又和弟弟汉景帝关系很好,所以作为长公主的她向来肆无忌惮。外加刘嫖天生工于心计,爱玩弄权术算计人,人狠但话不多,所以了解她的人都不会去招惹她。但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偏偏正面硬杠刘嫖。
反观刘彻的母亲王娡,在栗姬得罪刘嫖之后,立即上演拉拢大戏,将刘嫖这个硕大无比的政治砝码从栗姬那一端拉到了自己这一端,原本向栗姬倾斜的天平渐渐向王娡这边倾斜。
再说下栗姬。
栗姬这个人人品不错,也没有刻意算计别人的心思。但缺点也很突出:往好听里说,性格耿直,眼睛里不容沙子;往难听里说,那就是情商低,心里藏不住事情,做事不懂进退。
所有情商低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易怒。稍微有点不顺心的事脾气就要爆发。
王娡是穷苦人家出身,为了母仪天下的梦想,各种苦都能吃,各种气都能受,以便为自己、为儿子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机会,情商远在栗姬之上。
一个人能走多远,更重要的是看情商,而不仅仅是智商。情商高的人智商一定不低,但情商低的人智商再高也没用。
刘嫖、王娡二人对汉景帝很默契地展开了洗脑攻势。
刘嫖继续自费给汉景帝叫“外卖”。当然了,给汉景帝送的“外卖”的不是食物,而是美女。
汉景帝每一次心满意足之后,刘嫖都会不经意地说上两句:“弟弟啊,还是当姐姐的最疼你。你看,就说我给你送美女这件事儿吧,同样作为你的后宫,王娡就不说什么。你看那个姓栗的,又是翻白眼,又是耍脾气,哪像个未来的皇太后。你活着的时候,她不敢怎么样,你将来不在了,就这么个小心眼的女人,还指不定给咱刘家的江山捅出什么大娄子呢!”
就这样,刘嫖说的次数多了,汉景帝渐渐从心里认定栗姬就是刘嫖说的那种人。
后来,汉景帝生病了。刘嫖又来探望,临走时不忘继续抹黑栗姬:“我说弟弟啊,你不觉得你这场病生得有点莫名其妙吗?我听说,你这后宫可不简单,有人在搞巫术整你。”
汉景帝大怒,道:“谁敢?再说了,整死我,对她有什么好处?”
刘嫖:“弟弟果然聪明,直接看到了事情的关键。你想啊,你死后,谁受益最大?你活着,她只能当个太子母亲。你死了,人家可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了。”
这次对话对汉景帝触动很大。
刘嫖走后,栗姬也来探望了。
汉景帝对栗姬说:“朕死之后,希望你能善待其他姐妹生的皇子,毕竟她们跟朕也是夫妻一场。”
栗姬一听,汉景帝话里有话,她那暴脾气又失控了,呵斥道:“有话你就直说,别含沙射影的。是不是又有什么人来挑拨离间了?你就信你的那个姐姐吧。她不是什么好人,好姐姐哪能让弟弟整天沉湎女色?”
汉景帝几乎想大发雷霆,但强忍了下来,说道:“你现在就在我眼前消失,马上!”
二人不欢而散。
这段时间,王娡一直在暗处观察各方变动,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精神高度紧张,她在等待机会对栗姬一剑封喉。
两年以后,皇后薄氏因为多年来没能生下皇子而失宠,汉景帝最终下定决心将其废掉。
听说薄皇后被废,王娡知道,灭掉栗姬的机会来了。
王娡找到负责相关事务的官员大行,怂恿道:“听说现在皇上和栗姬闹得不可开交,这对朝廷可不是好事儿。常言道,家和才能万事兴。要说这栗姬,还不就是女人那点儿心思,想让皇上给她个正式的皇后身份,这样她就安心了。你们得空时去劝劝皇上,反正她的儿子都是太子了,给她个皇后身份是理所应当的。这种事儿,我一个妇道人家不好参与。你们做臣子的得积极一点,将来皇太后、新皇上还会亏待你们不成?”
大行一听,还真是这样,做和事佬去劝架,零成本,且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更何况一边是皇上,另一边是未来的皇太后呢。
王娡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恰恰体现了她狡猾的一面。
栗姬刚和汉景帝吵完架,汉景帝怒气未消,这时候如果有人劝汉景帝封栗姬为皇后,只会更加激怒汉景帝。
王娡就是要激怒汉景帝,让他更恨栗姬。
于是,在汉景帝和栗姬吵架后的第二天,大行就屁颠屁颠地来找汉景帝,建议封栗姬为皇后。
汉景帝听完,当场暴怒,骂道:“看不出来,栗姬这个贱人竟然是这样一位野心勃勃的女人!朕还没死呢,她想当皇太后都快想疯了。还是馆陶公主看人准。来人哪,大行企图帮着那个贱人给朕洗脑,拖出去,斩立决!”
“皇上,冤枉啊,请听臣解释啊!”大行还没来得及辩解,脑袋就已经搬家了。
当晚,汉景帝下圣旨,废掉刘荣太子身份,立刘彻为太子。
至此,栗姬彻底出局,不久之后便愤恨而死。
杀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棒杀,一种是捧杀。王娡杀死栗姬用的是捧杀。
棒杀是违法犯罪,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捧杀则无妨,干干净净,杀人于无形。
或许,栗姬到死也不明白她到底输在了哪里。
栗姬死后,汉景帝立王娡为皇后,就连王娡的哥哥王信都直接被封侯,叫作盖侯。
至此,王娡奠定了后宫之主的地位,未来成为皇太后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她的母仪天下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而这一切,都始于她有一位兼具眼光与魄力的母亲。
如果当初她的母亲不强行让她离婚,王娡这一辈子也就是普通农民家中的一位洗衣、做饭、带孩子的家庭妇女而已,与如今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何为命运?
命运,一方面是老天爷给了你一把什么样的起手牌,另一方面还要看你的牌技。就像栗姬,起手一把好牌,最后硬生生地赔了个底儿朝天。
王娡起手的牌并不好,跟大多数人比,直接输在了起跑线上。但她长袖善舞,刀尖舔蜜,辗转腾挪于对手的疏漏之间,硬生生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人,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放弃。只要情商在线,外加不懈努力,再加一点点老天爷的眷顾,就能做出一番成就。
各位读者朋友,不论您是男是女,都不要被什么“寒门难出贵子”等这样的弱者的无病呻吟所误导。您起点再差,能差得过一位没有文化、带着孩子、二婚的农村妇女吗?
像王娡那样放下负担,看淡生死,不服就干,不敢说您将来能混得多么好,但谁又敢说您会混得多么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