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背景介绍

(一)感恩的定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有关感恩的名言有很多,如“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等。

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感恩是个体对自己受到别人帮助之后的积极认知和情绪。根据情绪理论,感恩可被看作情绪特质、心境或情绪。作为情绪特质,感恩是对积极生活的关注和感激,可称为感恩倾向。作为一种心境,感恩是持续一段时间的心理状态,它会影响人们在某种特定情景中的信息加工和反应能力。作为一种情绪,感恩是指个体在受到恩惠时产生的一种感激和喜悦的感受,即状态感恩。感恩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

(二)感恩品质训练的必要性

感恩就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报答和感谢别人,是在别人对你进行一些帮助后你给予的回报,是对一个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够亲密的人给予你帮助所产生的一种亏欠心理。它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东西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地去索取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

而且感恩的积极心理品质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性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两个基本成分。感恩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并在不同人群中得到证实,且感恩对幸福感的影响是独立的,即使在控制五大人格的影响后,感恩仍能显著地预测幸福感。感恩能直接作用于幸福感之外,还能通过减少个体的精神病学症状来增强幸福感,如感恩倾向越高的个体出现人际关系困扰的可能性越低;感恩能通过提升个体对生命意义的理解,降低自杀的风险。研究者通过对个体进行感恩干预,也能显著提高其整体幸福感、改善其心理健康。

由此可见,感恩这个积极心理品质对于个体幸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幸福感,我们应该对感恩这个品质重视起来,并且要对学生们进行长期的、逐渐深入的感恩品质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幸福体验和幸福能力。

(三)感恩品质训练的可行性

以感恩为主题的课堂和培训由来已久,且感恩教育的表现方式也各有不同。从时间角度看,我们基本上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多多少少接受过感恩的教育;从空间范围看,家庭、学校、社会和媒体在触及礼仪方面的内容时,永远都会提到感恩的心;从学生们的意识层面来看,在看到书本上的有关知识或者遇到相关事件时,内心也总是会秉承着感恩的原则和评判标准。

要想对学生们的感恩品质进行深度的、正向的培训,可以通过很多的方面和方法去实现,可以在学科教学里进行感恩教育渗透,也可以开办专门的感恩主题体验课或者主题班会进行相关的活动与教育,还可以进行感恩特别行动。

这些形式的课堂,多多少少在学校的教育课堂和活动中都有涉及,但是,纵观现今学校的感恩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学生们要时时刻刻对身边所有存在的人和事抱有感恩的心态,这就有点矫枉过正的嫌疑。感恩教育的初衷是想要学生们变得更好,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些感恩教育似乎越来越有道德绑架和圣贤教育的味道。我们要达到的效果是:学生们积极自信且自愿地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对必要的帮助和馈赠进行适度的回报与反馈,而不是无条件地、不顾自我的牺牲式或者泛爱式地进行感情或者物质上的回报。 Bb7FRJ32oZZOGp6T3fGHSjGHUF741HkhxAjE9QAWShUuxsU4v8sAjusjNhjZFKH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