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转识成智:实践出智慧

词语释义

转识成智,源自佛教语言,本意是指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内在智慧。

本书中,此计策是指一个人所学习的知识经验,只有经过自身的实践才能成为自己的智慧,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实践。

词语故事

按照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的观点,知识是“以物观之”,智慧则是“以道观之”;从无知到有知、从知识到智慧,这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两个必要阶段。

在他看来,之所以需要由知识到智慧的飞跃,有两个理由:

1.智慧是关于天道、人道的根本原理的认识,是关于整体的认识。知识所注重的是彼此有分别的领域,是分别用命题加以陈述的名言之域,只有通过飞跃,才能把握关于整体的认识。

2.转识成智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是在理性的照耀下给人以豁然贯通之感的直觉,从知识到智慧,是在理论思维领域中贯通并体验到无限的、绝对的东西。

心理分析

曾经的一句“知识改变命运”,让很多人把读书看成了改变命运的“护身符”。在今天这个高速和高度“知识化”的社会里,人们的职业、财富、权力、名誉、地位,乃至教养、举止、风度、格调等,无一不是通过知识获得的。这更加验证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专门(专业)知识,尤其是没有获取这种知识的能力、环境和机遇,那么他很可能会受到歧视,也可能不会有好的就业机会。

那什么是知识呢?《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知识”是这样解释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就它反映的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这属于感性认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这属于理性认识。”

因此可以说,学习知识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也给我们的实践提供了经验。同时通过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谋生的办法,甚至在知识升华以后,我们能以此修身养性。

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知识之间没有连接,我们很难进行贯通和整合,并且知识会时常更新,我们很难做到及时掌握。因而,从古至今都存在着一个非常奇怪却有其合理性存在的现象——专注知识而忽略智慧。

在“万般为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代,人们虽然敬重却也看不起读书人,称他们为“穷酸书生”“掉书袋”等。现代社会的人们也有一样的看法,一方面,人们对于学历高的人十分钦佩,另一方面,部分人很多时候却不愿意与高学历人士共事。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

1.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家长和教师对于孩子更多的是知识的灌输,而缺少智慧的引导,这正像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的,“从古人向往追求神圣的智慧,降低到现代人获得各个科目的书本知识,这标志着在漫长的时间里教育的失败”。

2.从个体的角度来说,人们缺少对知识学习的反思,缺少对知识与自己、世界关系的反思,这样就无从谈起对知识的创新了。没有创新,知识是没办法转化为智慧的。

人类掌握知识的主要目的,是把知识应用于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而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智慧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然很多人也会把智慧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正如洛克所言,“智慧使得一个人能干并有远见,能很好地处理他的事务,并对事务专心致志。”

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知识不等于智慧。因而,在“转识成智”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进行学识的积累,还要将知识加以实践,转化成自己的能力、经验,使之成为智慧中的一部分。

学习的主要作用是致用,只有当知识转化成能力和智慧的时候,才能真正彰显知识的力量和价值!

幸福之计

在实现“转识成智”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知道”

这是我们接触新知识的第一步,也是学习的开始。如学习外语单词,你首先得了解它的基本词义是什么,读音如何等。

2.“悟道”

即“知所以然”,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成功后的鲜花与掌声时,我们也要了解他背后的付出与牺牲,也就是他能够成功的原因。

3.“做道”

“做”是一个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也是发挥大脑潜意识能量的过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放下理性的思考与判断,百分百地参与其中,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华。

4.“教道”

透过教学相长,可以使认知与行动高度整合,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5.“得道”

也就是智慧获得阶段。通过之前的磨炼,将知识融入自己的经验中,能够做到对知识运用自如。

注意事项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经验都需要转识成智。有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吸取他人的经验,获得智慧。 NIu82lMkOEYIQ49bxrEVUtqtxasXChP2lqGLV0PAd9CcIXMsDyySjnJHqk3rlzp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