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闻鸡起舞:学习要拒绝拖延

成语释义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本计策中,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拒绝拖延。

成语故事

闻鸡起舞的成语来源于《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另外在《资治通鉴》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在晋代有个叫祖逖的年轻人,他小时候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童,但是步入青年后,他发现自己的知识量十分匮乏,深感不多读书就无法报效国家。

于是他开始发奋读书,认真学习历史并且广泛阅读各种不同种类的书籍,从而汲取了丰富的知识。直到他几次进出当时的都城洛阳后,和他有接触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能够辅佐帝王更好治理国家的人才。曾有人在祖逖24岁的时候推荐他去做官,但祖逖并没有答应,而是更加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

后来,祖逖和朋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的主簿。祖逖和刘琨感情甚笃,经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收复故土、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有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了公鸡的叫声,于是他就一脚把睡在旁边的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却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自此之后,他们就每天闻鸡鸣而练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不间断。就这样,祖逖和刘琨成为既能文又能武的全才。最终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并率军北伐,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而刘琨也官至司空、并州刺史,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祖逖简介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是东晋著名军事家,也是有志于恢复中原故土,致力于北伐的著名将领。他出身于北地大族祖家,世代皆有领俸两千石的高官,其父祖武曾任上谷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也没读过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祖逖为人豁达,讲义气,好打抱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粮食、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祖逖成年之后,博览古今各类书籍,被人称为赞世之才。

晋愍帝即位后,命司马睿率军北上,司马睿封祖逖为奋武将军及豫州刺史,于是祖逖带着司马睿的千人军粮和三千布匹,毅然踏上了北伐之路。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

祖逖渡江后第一步是打造兵器,招兵买马;第二步是广泛联络,搞好统战;第三步才是逐步北进,收复失地。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祖逖与石勒交锋几次后,基本形成了以黄河为界的对峙局面。

遗憾的是,正当祖逖暗中积蓄力量准备打过黄河去消灭后赵时,先是东晋另派戴渊为征西将军领导祖逖夺取权力,接着又传来王敦与司马睿闹不合的消息,祖逖一边担心内部分裂的问题,一边忧心于北伐军情,因此身心疲惫,一病不起。不久后,祖逖便在雍丘病逝,享年56岁。

心理分析

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时间和事件的“双重催促”,这个双重催促有时是外界的改变造成的,但更多的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在面对时间和事件的两难选择时,大多数人不会选择立刻将事情做完,反而选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拖拖拖”。为此网友们创造了一个新名词——拖延症。在了解拖延症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

据说森林里有一种样貌比孔雀更美丽,声音比黄莺更动听的鸟类,它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喜欢睡觉,每天什么也不做,只躺在崖缝睡觉。在其他的鸟类储藏食物时,它在睡觉,秋天到了,天气转凉了,有的鸟类飞去了南方,剩下的鸟类筑巢以抵御寒冬,它仍然不为所动继续睡觉。见此,它的邻居喜鹊说:“别睡觉了,天气这么好,赶快垒窝吧。”它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你不要吵,太阳这么好,正好睡觉。”

冬天说到就到了,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它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悲哀地叫着:“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烘烘的。喜鹊又对它说:“趁着天气好。赶快垒窝吧。”它还不听劝告,伸伸懒腰,又睡觉了。当天晚上,北风又刮了起来,还下起了大雪,它又发出哀号:“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天亮了,阳光普照大地。喜鹊在枝头呼唤邻居,但是可怜的鸟儿已经在半夜里冻死了。

事实上,拖延并不是医学或心理学上认证的一种疾病。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国际拖延症研究领域权威蒂莫西·皮切尔也在《战胜拖延症》中写道:“拖延症是一种结果有害,不必要的自愿推迟。”

工作和生活中拖延的情况比较常见,很多人对此非常苦恼。BBC在2014年的一份报告中显示,95%的人只是偶尔拖延,20%的人则是习惯性拖延,不断拖延工作令自己的生活变得一团糟。有拖延习惯的人常常会找外部理由:同级不配合,下级不主动,上级高标准,客户太挑剔,条件不具备……久而久之,会导致习惯性自责及自我否定。

引起拖延症的首要关卡是畏难情绪。许多年轻人处在社会与校园的交界状态,知识与经验不足,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往往手忙脚乱,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拖延进度。也有的人在遇到事情时,经常会为自己寻找各种理由进行“拖延”,以避免那些未知的困难。

第二关卡是完美主义。拖延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完美主义者。为了证明自己足够优秀,他们常常对自己有不现实的要求。当无法实现这样的要求时,他们就会变得不知所措,失望之余,会通过拖延让自己从中退却。

第三关卡是“普瑞马克定律”。普瑞马克定律是指用很有可能发生的活动来强化不大可能发生的活动。我们先做不喜欢的工作,然后再做喜欢的工作的整体效率要比先做喜欢的工作,后做不喜欢的工作效率高。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先完成喜欢的工作,后完成不喜欢的工作。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千万不要把今天能做的事留到明天。”成功人士为了避免拖延,会想出很多“别开生面”的办法。据说,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会赤身裸体地写作。为了让自己能安心写作,他让管家把自己的衣物藏起来,这样他在写作的时候就无法外出了。贝多芬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条理,则是通过记事本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和创作。

通常有拖延症的人责任感较低,他们往往沉浸于完美主义和想象中,不愿意正视现实。但是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地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些状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幸福之计

如何克服拖延症呢?

1.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不要异想天开,要从小事做起。

2.客观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待时间。当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时,要问自己:这个任务将会花去我多少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

3.只管开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小步。时刻牢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不是“我一坐下来就要把事情做完”。

注意事项

克服拖延的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和管理,切忌过于求成。 or4Hftix6A0LrnZJ3owsZ/xh/cGallrZQ5s23krhat93nE2BNMbE4YNNjQ7yqaq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