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既往不咎:心理层面的问题解决

成语释义

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本计策所要表述的是,对于矛盾的解决态度,是需要交往双方共同解决的,这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问题解决,也包括心理层面的问题解决。

成语故事

既往不咎,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在春秋时期,鲁哀公非常重视祭祀土地神这件事情。在国家遇见外敌入侵,鲁哀公带兵去打仗的时候,都会把土地神的牌位带在身边。他对土地神非常虔诚恭敬,认为土地神对国家大事具有重大的支配作用。在准备祭祀土地神的过程中,鲁哀公想到既然要祭祀土地神,那就要弄一个木制的牌位。牌位要用什么样的木材呢?这个问题难倒了鲁哀公。

有一天,鲁哀公派人找到孔子的学生宰我,问宰我:“祭祀土地神的牌位要用什么样的木材呢?”宰我没有思考,立马就回答:“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板栗木。”

后来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他认为宰我的回答毫无根据,非常不恰当,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孔子谆谆告诫宰我:“已经做了的事,不用再解释了;已经做完的事,也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责怪了。以后你一定要言行慎重,不能不懂装懂。不然,有些话一旦说出口就没有机会后悔了。”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与政治家。他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祖籍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学风,在他周游列国的时候有很多学生跟随,他带领那些弟子去其他国家宣传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晚年的时候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将孔子的言论以及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世的时候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他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及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全国各地都建有孔庙祭祀孔子。

心理分析

对于“记仇”之事,在历史的篇章中,有诸多言论,例如,“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中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史记》中也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还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如犯我,我必犯人”这些都是描写记仇行为的。

不过我们也记恩。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常言说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唐代诗人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南北朝时期庾信的“饮水者怀其源”;作家毕淑敏的“平等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维持大多数人安宁的策略。你明白了这件事,就会少很多愤怒,多很多感恩。你已经享受了很多人奋斗的成果,你的回报就是继续努力,而不是抱怨”等,这些都是报恩之言。

现在我们扪心自问,谁能十分肯定地说:“我从来没有被人伤害过,也从来没有伤害过别人。”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受过伤害,人人都曾伤害过别人。不同的是,有的人只会记仇,有的人只会记恩,也有的人则是恩怨分明,还有一些人,他们心胸宽广,能容人之所不能,唐高祖李渊就在其中。

李靖曾任隋马邑郡(治所善阳,今山西朔县)郡丞。当时李靖的上司太原留守李渊(即唐高祖)将起兵反隋。李靖效忠朝廷,得知此事后,就“自锁上变”,欲到江都见隋炀帝,揭发李渊。他刚被送至长安,而天下已乱,去江都的道路阻绝不通,只能滞留下来。不久,李渊军队攻下关中,占领长安。当得知李靖告密的事后,李渊大怒,要杀李靖。临刑,李靖大呼:“将军起兵除暴乱,不也是想争天下,立大业吗?为什么因私怨杀壮士!”李渊听了,很受感动,于是就赦免了李靖,并用他带兵。不久之后,李渊亲笔写下一封信给李靖,说:“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后来李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智,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成为唐朝最著名的开国元勋,封卫国公并任正相。

此处的既往不咎,就是一种大肚能容的本事。那么什么是“既往不咎”呢?它指的是一个人不再追究与他人(有仇之人)之间过往的恩恩怨怨,有“一笑泯恩仇”的胸襟。通俗来讲就是“不再翻旧账”,能够放下对那人的仇恨之心,放下对那人的愧疚之心。

正如巴特勒所言:“人类生活的世界并不完美,还不是美德和智慧完善的世界,这种人类世界的不完美性决定了摩擦、矛盾、冲突、伤害、愤怒、仇恨、报复等客观存在的事实。面对这些生命中不可避免之重、不可回避之痛,如何降低或减轻这些事件带来的伤痛,如何找寻到超越这些伤害的意义和心境,是选择宽恕还是选择怨恨和报复,却是每个人必须认真思考的人生课题。”

有一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里面所包含的意义就是“既往不咎”。能够舍去内心的怨恨,获得内心平静的人,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星云大师在《放下与提起》中提道:“做人,要像一只皮箱,能够提得起,也要能够放得下。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时候,就会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如此而言,这样的放下,不仅是对别人的一种原谅,也是对自己的放过。

当然不单单是我国文化强调既往不咎,强调宽容待人,1945年生效的《联合国宪章》也强调了宽容的重要性,序言中说:“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此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下,联合国大会于1993年决定将1995年定为“国际宽容年”。也是从那年起,每年11月16日被定为“国际宽容日”。

所以,原谅自己,宽容待己,放下过去,才能快乐地面对生活,享受生活。

原谅朋友,把别人对你的好刻在石头上,时刻铭记,对你的坏刻在沙滩上,随着潮涨而忘却。

原谅社会,宽容它的不足,放下心中的执念,接受现实存在的诸多缺陷,但记得历史的车轮依然在向前滚动。

原谅你的敌人,不要轻易说恨,恨一个人和爱一个人一样都需要很大的精力,所以请把你的精力都用来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幸福之计

人生相逢是缘,相熟相知更是难得,古人长叹“知音难寻”,在现今社会中要找到一个懂得自己的人,也是需要“百里挑一”的。但人与人相处,发生矛盾是难免的,而矛盾得不到解决则会越积越深,这不仅会影响交往双方的情感交流,甚至会导致情感的破裂。这就需要在矛盾发生的过程中,及时解决矛盾,同时做到“既往不咎”,即事情解决了,就翻篇了,以后也不需要再提起。

真正做到“既往不咎”则需要做到两点:

第一,将矛盾本身解决,即对矛盾追根溯源,弄清楚矛盾中双方的对与错,然后找到解决的办法,避免将问题遗留。

第二,解决的结果是双方心理都达到平衡。即双方的内心深处对矛盾不再心存不满,达到放下的状态,能做到过了就不会再提起,即“人生如初见”的状态。

只有真正做到这两点,才能使友谊正常顺利地发展下去,而不是在心底遗留一颗“定时炸弹”,指不定在某天就爆炸。

注意事项

针对既往不咎的矛盾,不仅仅限于就近发生的事情,那些遗留长久的矛盾也是需要去处理和解决的。“既往不咎”并不意味着之后矛盾不再发生,而是指我们在面对矛盾时的态度,既要做到在外面将矛盾解决,也要做到从心里将矛盾拔除。 /3EdR6C7kpPOTsro1wMGC1V4eG1yxlX+Avhv3FBShwENxhnpQa7ceo0gi2f1KFm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