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我为什么这么做
——动机与价值观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做什么与不做什么、这样做还是那样做,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有一个小伙子带着朋友去参加一个社交舞会。在众多年轻貌美的女士中,他被一位姿色出众、气质不凡的年轻姑娘迷住了。内心几经冲突之后,他鼓足勇气,决定向姑娘倾吐内心的想法。于是,他满脸堆笑地迎上去,心想,伸手不打笑脸人,她应该不会断然拒绝我的。果然,他的笑容似乎奏效了,那位姑娘回应了他的微笑,而且一边笑着,一边向他走来。他感到希望就在眼前,一定要在姑娘走到他身边的那一刻,向她表白内心的倾慕。可是,他的希望又骤然之间消失了。那位姑娘并没有在他面前停下,而是径直走到他身后,拥抱了一位高大英俊的男子。小伙子看着两人甜甜蜜蜜地走到角落里亲密交谈,内心的失落翻涌而出。

心情极度郁闷的小伙子,在几个好友的陪伴下,喝下了几十瓶啤酒。舞会散去后,他们则直接被带到了警察局。因为,酒后情绪失控的几个人,不仅在大街上恐吓路人,还用石头、木棍砸烂了一条街的橱窗玻璃。

看过这个故事后,你一定会质疑,是什么样的动机让刚刚还心平气和的小伙子,竟然做出如此过激的举动?是求爱受挫后导致了情绪低落,继而引发的不友好态度和侵犯行为?是这样的行为让他感到新奇,又令人兴奋?还是小伙子的荷尔蒙分泌异常,存在某种先天的精神缺陷?

无论是哪种原因,都必然有一个刺激源,形成了他做出这些行为的需要和动机,而动机就是满足某种需要的意愿。因为,只有动机的明确引导,才能使人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就像有的人想在工作业务上获得优异的成绩,想要升职加薪,所以他才会心甘情愿地加班,主动面对工作上的任何困难;而有的人本身衣食无忧,工作只是为了娱乐,为了打发无聊的生活,他则不会给自己明确的工作要求,也不会为了工作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所以他平常都会表现得态度散漫,不求上进。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同一种动机也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每个人的行为动机都可以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所谓外在动机,指的是为了获得额外的物质奖励,以工作报酬为前提的劳动付出;所谓内在动机,指的是完全出于个人喜好,或者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而做出的行为。比如,一个小学生每天都在研究数学题,数学考试从来都是一百分,如果他是为了妈妈允诺给他新玩具而努力学习,就是受外在动机的驱使;如果他只是单纯地喜欢数学,每次研究数学题目都让他感到快乐,他则是受内在动机的驱使。当然,一个人做出某一行为的动机往往非常复杂,既包括内在动机,也包括外在动机。许多最开始由内在动机驱使的行为,最后也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变作受外在动机的驱使。

在一个海边小镇的木屋内住着一位老爷爷,在他的木屋前面,有一片光滑而平坦的空地,平时,总是有许多当地的小朋友到这里来玩。他们欢欢乐乐地玩耍,享受着天真的童年时光,时间久了,这一小片空地已经成为他们的大本营,无论是打弹珠还是捉迷藏,他们都会到这里集合。

小朋友们在空地上玩得很开心,却给老爷爷带来了不小的苦恼。老年人喜欢安静,而且,他习惯在忙碌的上午工作结束后,在午后小憩一会儿。可是,这些精力旺盛的孩子,玩起来就没有一刻钟的安静,这严重打乱了老爷爷的生活。气愤恼怒的老爷爷尝试过说教,也尝试过喊骂、驱赶,结果都无济于事。

一天,老爷爷想到了一个聪明的法子。当小朋友们再次来到空地上玩耍时,老爷爷和蔼地对他们说:“我现在挺喜欢看你们在这儿玩耍的,看着你们高兴,我也感到很高兴。如果以后你们每天都来,我会每天给你们5块钱。”

小朋友们听了老爷爷的话,感到非常高兴。“老爷爷不赶我们走,还每天给我们钱,以后,我们天天到这儿来。”

第一个星期,小朋友们像平常一样玩耍,天黑时再高高兴兴地回家,临走的时候,收到老爷爷给他们的钱,心里更高兴了。到了第二个星期,老爷爷对小朋友们说:“最近,我的手头有些紧,钱不够用了,从明天开始,每天只能给你们2块了。”小朋友们听了这个消息,有些闷闷不乐,不过还是有大半的人继续在空地上玩耍。到了第三个星期,老爷爷又对小朋友们说:“我现在生活非常困难,就算你们每天到这里来玩,我也不能给你们钱了。”小朋友们听后非常生气,决定以后再也不到老爷爷这里玩了。

老爷爷的计谋果然奏效了。后来,那群小朋友真的再也没来过。没有了一群孩子整天在空地上吵吵闹闹,老爷爷又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原本,小朋友们喜欢来老爷爷的空地上玩耍,都是出于有趣、好玩,完全受到内在动机的驱使。当老爷爷决定为他们支付报酬时,小朋友们的内在动机被外在动机取代。他们的玩耍和嬉笑不仅仅是为了好玩,而且还为了老爷爷许诺的报酬。最后,他们纯粹为了经济报酬而玩耍,当老爷爷决定不再给他们钱时,所有人都不再继续来玩耍了。

这个心理学道理同样适用于管理领域。在公司内部,如果员工本是出于内在动机从事某项任务,人事部门就需要提供完善的支持系统,为其目标的实现提供便利。如果增加过多的外在奖励,很可能会将员工的内在动机转化为外在动机,使得员工单纯地为了经济报酬而工作。

在我们形形色色的动机中,起核心作用的又是什么?先来看看下面这则故事。

有一次,一位作家和他的朋友到报摊上买报纸,他的朋友拿过报纸后,很有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可是,报贩不仅没有回应,还板着一张臭脸,对他们爱理不理的样子。作家非常恼怒,对他朋友说:“这个家伙态度太差了吧!”朋友说:“他每天晚上都这样。”作家有些不解,问朋友道:“你明明知道他态度差,为什么还对他这么客气?”只听朋友云淡风轻地说:“他态度差是他的问题,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看完这个故事,你一定有所感触。每一个匆忙行进的日子里,你的心情是否每时每刻被远方的爱人所左右?你的工作态度是否因为某一个客户的态度而改变?你的行为是来自理智大脑的指引,还是在人群中随波逐流的选择?对你的人生到底谁才拥有决定权?华尔街流行过这样一句名言:“平庸的交易者用技术交易,顶尖的交易者用信念交易。”用强烈的价值观和信念支撑自己行为的人,能够坚持自己的态度,不被他人的想法和态度左右自己的行为。

一个人的价值观,往往就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也是行为动机的核心。它决定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价值观标准的事物和行为就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否则就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可以说,是价值观在时时刻刻地决定着人的行为。比如,对音乐感兴趣的人,会认为音乐拥有无穷的能量和价值,因此,他总是对乐器以及有关音乐的书籍、刊物等格外注意。有关音乐方面的信息,不论是歌剧还是广播或是别人的演奏,甚至报纸上有关音乐的报道,别人议论有关音乐的话语,对他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也会将音乐作为人生理想,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实现自己在音乐上的价值。

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头脑观念和对事物的是非判断。一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高,由此引起的动机就会越强烈,在实现的过程中,发挥的能量也就越大。反之,如果一个人认为目标的价值不大,或者根本没有价值,那么他根本不会产生行为动机,更不用说激发出多大的力量了。

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整天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一天,他的一个富有的远房亲戚去世了,因为这位富翁没有子女,身边也没有血缘更近的亲人,于是,他将毕生的财富都留给了这个乞丐。

继承了大笔财产的乞丐,一夜之间从一无所有变成了百万富翁。霎时间,各大媒体和记者纷纷涌到他家,想要了解他下一步的安排。当一个新闻记者问他说:“既然您已经继承了大笔的财富,那么,您接下来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个好一点儿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会方便一些。”

乞丐如果缺少成为富翁的价值观和信念,即使上帝青睐他,将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留给他,他也永远只是一个拥有巨额存款的乞丐,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暴发户的骨髓里永远只是穷人。钞票可以为乞丐提供精致的衣裳,让他住进高档豪华的房子,让他享受社会名流的拥戴,却无法帮助他将头脑中的思想从乞丐变为富翁。

在F1的赛场上,舒马赫无疑已经是最伟大的选手了,因为他战胜了所有的F1选手。但比舒马赫更伟大的,是身为自行车赛车手的兰斯·阿姆斯特朗,因为他不仅战胜了众多的选手,还战胜了死亡。

阿姆斯特朗是美国的一名自行车赛车手,1992年开始职业自行车比赛的生涯,1996年被诊断患有睾丸癌,当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他的肺部与脑部,连医生都认为他康复的机会只有50%。然而在承受了高强度的化疗以后,他做出了重回训练场的决定。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写下了运动生涯中最辉煌的篇章。他病情痊愈后,在首次参加的环法自行车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当时,他的反对者们曾一度断言:这次获冠已经是阿姆斯特朗的强弩之末。然而,他在2000—2005年持续创造了环法大赛七连冠的奇迹,被人们称为“环法英雄”。

谈到和死神交战的那段时间,阿姆斯特朗说:“我16岁开始全身心地投入自行车训练。不管是对待癌症还是对待比赛,我的态度都一样:把挫折当成上坡路,咬紧牙关总会过去。”

他的人生哲学让他与病魔对抗成功,参加自行车比赛的过程,更让他得到了精神层面的滋养。对他来说,拥有健康的生命是一件珍贵的事,能够继续参加比赛,同样也是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

内心拥有成就信念的人,会向着成功一点点努力迈进;拥有不畏困难想法的人,可以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走出通途;而那些内心坚定,将某一事物看得异常珍贵,将某一目标当作终身追求的人,才可以与命运抗争,把挫折当成上坡路。 mr3E/eibCP0V6gPxxegdu/9CywJDyJ1uDhwoxBDwOMeZfNQDyuRdqdoWrGOf+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