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泛泛之交:幼儿时期的友谊

“我们一起玩吧!”

“好吧!”

我们还能回忆起小时候院子里一起踩水坑、挖沙子的玩伴吗?他现在在哪儿?他还记得我吗?

幼儿初期(3~5岁)的友谊

友谊很短暂。它可能因为一块积木而开始,也会因为搬家而分离,此生不再相见。可能上一次分别时,孩子还对他的好朋友念念不忘,而这个好朋友就在他念念不忘中再也没有想起来,也再也没有相见。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没长性”“没记性”“没感情”,这些与道德、性格相关的成人词语都跟小朋友没有关系,这只是小朋友的友谊特点。他们的友谊是因“玩”而结合在一起的,因“地点”而相遇在一起的,所以,他们也会因为“玩”的结束而结束,因为距离上的分开而分开。

研究表明,孩子并不像我们以往研究得出的结论——他们的友谊是短暂的、随即忘记的。他们的玩伴如果去了另一个城市或者哪怕只是短暂地离开他们的视线,他们也会经历一个悲伤的过程。只是他们的悲伤很快被新事物带来的情绪所替代,这让我们感觉他们对朋友的离开并不悲伤。实际上,有很多孩子仍在关注他们离开的小朋友,甚至还有一些成了老朋友(常年通过互联网保持联系)。

友谊简单、直接。他们在一起时,上一秒钟还在开怀大笑,下一秒钟可能就会因为一个玩具而大打出手。他们在一起玩得高兴时会快乐地跳起来,喊叫着,兴奋地满地跑;玩得不高兴时,会直接跟妈妈“告状”,扭头跑开,动手打起来,气得哇哇哭。这是他们的特点,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这样简单、直接,很容易快乐,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情绪。

友谊是玩出来的。他们并不像成人或者青少年,需要在一起分享感情。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的朋友是“可以一起玩的人”“互相知道名字的人”“不会抢对方东西的人”。他们并不清楚对方的个性,也对对方的兴趣、爱好不太关心,也并不会考虑如何维系友谊。他们不会去换位思考,他们只是活在当下、此刻,我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友谊是没有性别的。我们可能会看到男孩女孩在一起过家家、手牵手,甚至亲吻或者“宣布”结婚了。但是在他们的脑海里,对性别的概念是模糊的。他们只是在游戏中模仿成人世界的关系,在游戏中演练自己平时看到的情节,这些都与性别毫无关联。所以,我们也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时期男孩女孩之间的行为。

幼儿中期(6~8岁)的友谊

固定好友的出现。比起幼儿初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开始上学,他们不会像小时候那样随心所欲地外出、交到朋友。他们的生活开始固定下来,每天都会跟学校里同班的孩子在一起,友谊也逐渐开始固定下来。

朋友很多。这个时期孩子友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朋友很多。他们喜欢成群结队地在一起玩,凡是能玩到一起的,就是朋友。他们也喜欢将“朋友”两个字挂在嘴边,喜欢跟朋友在一起,喜欢朋友对自己的认同和顺从。他们对朋友很大方,从不会讲条件,他们会愉快地与朋友分享,也会开始观察和考虑朋友的心思。

单向友谊。在这个时期,大方的、主动的孩子会成为受欢迎的孩子,更能跟同学们打成一片。赛尔曼的角色采择理论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所理解的朋友就是那个主动“帮助”自己的人。他们仍然因为共同在一起玩游戏而成为朋友,但是比起幼儿早期,他们的友谊持续时间明显变长,甚至会很惦记自己的朋友,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他们“惦记的”是朋友带来的好处,朋友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如果朋友不能够达到自己的期待,那么友谊也会很快终止。

幼儿晚期(9~12岁)的友谊

互惠互利的友谊。这个时期的孩子心智更为成熟,他们更能够体谅他人的需求,也更意识到朋友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逐渐学会了交换:我买了新的玩具,你也有新玩具了,咱们换着一起玩吧!

需要志同道合。随着自我意识的成长,他们对自己的喜好也越来越明确,他们会喜欢跟自己爱好一致、兴趣相投的同伴一起分享。但是他们仍然会成群结队地在一起玩耍,并且心里知道他们在哪些地方有共同点,哪些地方的观点并不一致。

亲密的关系。我们可能很难相信,这个时期发生的友谊,有的甚至会持续一生。但这的确是可能发生的,也真实地发生在我的生活中。所以,比起前两个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待友谊的态度更为成熟、稳定,也会有机会形成亲密的友谊,这种友谊比起成年的友谊要更单纯,也更让人着迷。

在这漫长的幼儿期(3~12岁),我们的孩子逐渐从家庭过渡到他们自己的社会圈(有同学、老师、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些什么呢?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交友特点,家长切勿操之过急。对幼儿来说,半个年龄阶段的差异,孩子的状态都有可能完全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强迫2岁的孩子去分享,3岁的孩子去体谅别人,5岁的孩子懂得互助。我们需要伴随孩子的成长节奏,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

对于幼龄初期的孩子,友谊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陌生的关系。他们可能会有短暂的害羞、怕生、退缩不前,但是对于友谊的需求会成为他们的内在动力,推动他们逐渐走出自己的安全区,去尝试着建立这种新的关系。大多数孩子的害羞、怕生等行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好转,特别是到了学龄期,我们会发现孩子由于自主意识的成长,会越来越有主见。有时,我们看到他自己一个人玩,并不一定是他害羞、怕生,还有可能就是他只是想自己待着,想自己的事情。

当孩子有了朋友之后,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分必有合,有合也必有分。他们在感受友谊带来的欢乐时,也需要面对友谊带来的痛苦。他们可能会感受到背叛、冷落、孤单,甚至有时会感觉被伤害。我只能说,这就是成长带来的痛苦,但孩子伴随着这些痛苦,就慢慢长大了。在这些时候,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意识到孩子情绪的变化,在他们低落时,陪伴着他们;在他们质疑友谊时,给予积极地肯定,给予他们力量;在他们困惑时,跟他们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

做好友谊关系处理的模板。先天因素和教养对幼儿的成长都存在影响。父母对待关系中的矛盾的处理办法,父母是否能够去体谅他人,积极处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同时,我们还需要帮助孩子看见自己的情绪,因为看见情绪是培养同理心的第一步,而同理心又是影响友谊关系的核心因素。这些我们会在后续的章节中详细阐述。

幼儿时期的友谊更像是一种体验,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孩子在进入幼儿晚期时,才可能会有真正的类似于成人的友谊出现,在此之前,他们的伙伴关系充满了儿童的特点——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但是这种体验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无论快乐的分享、美好的回忆,还是不经意的伤害与被伤害,离别对他们来说都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体验。这种体验,我们不能妄加干涉,甚至为了所谓的避免孩子受伤而横加阻拦,甚至剥夺孩子体验的权利。我们在孩子的友谊关系中,更像是一个旁观者,除非他们需要我们,其他时间里,我们只需安静地看着,看着他们去摸索、去感受,一路跌跌撞撞,但却一直前行。 J0a0PNFA9YdraMAkOi6W35iqjt8yEAhRD4SuqluhqKNPYnSe7GnoEE5EexQCns2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