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节
友谊在诚实与谎言间自由走动

“再不安静下来,警察叔叔来抓你了!”

“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这是我们小时候最常听到的白色谎言。也许你认为这种老一辈吓唬孩子的方式我们已经停止了,实际上并没有。

“早点儿睡觉,晚了就会错过圣诞老人给你的礼物了!”

孩子也一样。儿子过生日,奶奶送给他一辆自行车,他一脸兴奋地收下,并且说:“这是我一直期待的礼物!”但是身为妈妈的我却知道,他一直想要的是最新出的乐高积木。

跟朋友之间我们也毫不吝啬地在说谎:“好久不见,你瘦了!”“哇,你这个指甲的颜色好有个性!”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诚实,不要说谎话,可是我们最终还是成长为一个不仅会说谎话,还在用谎话哄孩子、用谎话社交的成人。

我们天生会说谎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发现,孩子3岁就会开始说谎,5岁会为了避免惩罚而说谎,7~11岁,会借由说谎来保护自己和对方不受到伤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善意的谎言或白色谎言。我们的确生活在谎言之中,我们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会说谎。

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说:“我们必须先把这个世界变成一个诚实的世界,然后才可以诚实地告诉我们的下一代‘诚实的确是最好的策略’。”这句话非常现实,也道出了我们生活在谎言之中的实情。

白色谎言也是谎言

为了区分谎言的目的性的不同,我们人为地将谎言分为黑色谎言和白色谎言。黑色谎言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彻头彻尾的撒谎,为了掩盖自己真实的想法,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的谎言。白色谎言也被称为善意的谎言,没有恶意、没有伤害性,甚至是从保护对方、体谅对方的角度出发而说的谎话。譬如,为了鼓励老人家好好生活、积极快乐,每次见到老人都说:您气色真好,越活越年轻。或者老婆做了一款新菜,即便是不那么对味口,也会为了鼓励老婆或者取悦老婆,笑着边吃边称赞。这些都是白色谎言,与黑色谎言一样,它们都是将一个误导信息传递给另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

白色谎言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学、心理学等专家关注的内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发表在《实验儿童心理学》期刊的研究指出,父母的白色谎言对孩子影响非常长远,父母越爱用白色谎言的孩子,在成年后也更倾向于说谎。希多认为,父母一方面自己使用谎言来对待孩子;另一方面却告诉孩子要诚实,这会让孩子对父母的言语感到矛盾。孩子会认为谎言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并在成年之后使用谎言。

也有研究团队为白色谎言站台,来自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行为科学副教授艾玛莱文指出,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关键是善良和好的意图,并非诚实。白色谎言是一种利社会行为,除了说谎者应用心智解读,还要有同理心、善良、记忆力和想象力。康涅狄格州费尔菲尔德县的临床心理学家芭芭拉·格林伯格表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同情心,有时候讲些白色谎言可以保护其他人免受不必要的伤害。”“我遇到的大多数人都讲这些白色的小谎言,因为他们知道始终保持100%的诚实是无益的。”白色谎言并不是自私的谎言,它们是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为了帮助对方、让对方快乐的话。

的确,我们利用白色谎言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我们渴望和对方建立深入关系时,我们更倾向于同意他人的观点,即便是无法从中获得任何收益,我们也会这样做。

白色谎言的影响都是好的吗

一个谎话要用十个谎话来圆。这对于白色谎言同样适用。无论是怎样的谎话,我们都要做好圆谎的准备,这就是说谎话的代价。

闺密给儿子养了一条小狗,孩子非常喜欢,每天都跟小狗在一起。结果没多久,小狗生病死了。闺密觉得小狗死了的事实对孩子太过于残忍,怕孩子太伤心,就善意地跟孩子说,为了让小狗的生活环境更好,把它送到住在农村的姥姥家去了。孩子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事后,孩子时不时地会问闺密小狗的情况,还让闺密给小狗买狗粮和玩具,快递给姥姥,闺密拗不过孩子,只能硬着头皮邮了快递,还要想象着狗的样子,继续给孩子描绘小狗的成长。过了半年,孩子总缠着闺密要狗的新照片,闺密只能继续撒谎,说姥姥不会给狗拍照,等他长大了就带他去看狗。闺密以为时间一久,孩子长大有了新的玩具、新的伙伴,小狗的事也就自然地淡去了,谁知道孩子不依不饶,寒假吵着要去姥姥家看小狗,这可难坏了闺密,只能继续编造谎言。讲到这儿,闺密说,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当初就告诉孩子小狗已经死了的事实,现在变得更加难以收场。

影响亲密关系。那些看似无害的小谎言实际上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关系破坏,包括对于让你感到困扰的事情说“还可以”、隐藏对他人的哪怕一点儿好感、在感情一开始隐瞒自己年龄或收入、信誓旦旦地表示“我和前任早就没有任何交集了”等。

善意的谎言可能透露着不信任。我们在跟朋友、亲人互动时,选择用善意的谎言来代替对事情真实的看法,譬如,父母早已感情不和离婚,却一直瞒着孩子,担心给孩子带来压力;家属不告诉患者病情实际进展,一味地认为患者无法接受,会消极对抗病情,然而却让患者在疑惑中度过每一天。

其实这是我们低估了对方的能力和不信任彼此之间的关系的表现。说出这些谎言的前提,是我们假设了,或者在我们内心中就认为对方太软弱、太脆弱、太顽固不化了、太不讲道理、太小了……我们不相信他们可以承受我们正在承受的变故,不相信他们可以接受我们已经接受的新知识、实情、真相,我们不信任彼此的关系,我们认为说出真话会对我们的关系产生威胁。

如果我们选择诚实呢

我们有没有想象过说实话、说真话的结果?

与其我们赞美老婆的烤火鸡很美味,不如说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新口味,我喜欢新的尝试。

与其我们跟孩子说小狗去度假了,不如坦白地告诉孩子小狗的病情,让孩子接受生命的教育。

与其我们跟朋友说你的新衣服太漂亮了,不如说你的新衣服让你看起来很独特,很符合你的性格。

我们的确应该在说话之前多考虑对方的感受,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多一点儿时间想想,自己为什么不能善意地表达我们的真实感受呢?

心理学家布雷尔博士曾在心理学期刊上给出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女孩几个月没有见到妈妈,在这几个月中,女孩的体重明显增加了。在见到妈妈时,妈妈兴奋地赞美了女儿,认为她的女儿看起来棒极了。“虽然这位母亲看到孩子的体重增加,但仍然称赞女儿你很棒时,对方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句话里充满了善意、保护和无条件的爱。”

谎言也好,诚实也罢,之于友谊、亲情,我们或许不该考虑那么多是非对错、非黑即白。我们需要一个平衡和明智的表达,而不是一味地出于友善而伪装得很虚假。 EEJ1IGWDEZuRUHW9mVtFBy+Pi0TEDzAVajQTVa8qTt19r+amqaJz9UimGmjB4ot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