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积极沟通:家长和孩子都受益的表达

正如我们在前面章节提到的“暴力沟通”带给孩子的诸多影响,那么对孩子来说,如何表达才能够在社交方面帮助他们呢?

我们先看一组表达方式:

“我认为这是个馊主意。”

“这车修好至少要一周。”

“我认为这个太贵了。”

我们再看另一组表达方式: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好主意。”

“下周您就可以用上这台修好的车了!”

“这个价格有些超过我们的预算。”

什么是积极沟通

在表达同一个意思的前提下,表达方式的不同,听到的人的感受也会不同。积极的表达传递了积极的观点;相反,消极的表达也会将情绪和态度传递给对方。

积极沟通是一种以积极的方式传递信息的沟通方式,这里的积极是指沟通的方式而不是沟通的内容。积极沟通传递的信息内容不仅可以是积极的信息,也可以是消极的信息。

积极沟通是沟通技巧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积极沟通传递一种积极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会对听到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说出的人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俗话说:“心有善念,口吐莲花。”积极沟通是表达者心中的积极态度的传递者,是表达者对待生活、事件的积极的看法,这种积极的态度会直接感化接收者。

积极沟通可以让听众受到积极的影响,会让接收者积极地的响应并且采取行动。积极沟通还具有将消极情感转化成积极情感的能力,可以帮助表达者形成一种积极的印象。

积极沟通的好处

积极沟通让我们与孩子的沟通更有效。对家长来说,与孩子建立积极沟通模式格外重要。积极沟通可以让我们和孩子的沟通更有效,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不吃完饭就不可以出去玩!”这让孩子处于一个被动的情景,语气中传递着命令和强迫。

“吃完饭后就可以出去玩了。”同样的意思,这种表达方式传递给孩子的内容是:你可以出去玩,我并不阻止你,只是需要先把饭吃完了。

避免孩子产生抗拒心理。我们跟孩子沟通时,更多的是期待孩子可以“听妈妈的话”,让孩子按照我的意愿去做。然而,这种急迫的心态,会通过话语直接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压迫,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抗拒心理。

积极沟通的方式是先解决情绪,我们的出发点并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要先处理好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关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孩子的关注,对孩子关心的事情的关注,这样孩子反而会放下抗拒心理,接受我们的意见。这也是积极沟通的力量。

言传身教,让孩子沉浸在良好的沟通方式中。如果我们使用积极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沟通模式,那么这种沟通习惯也会传递给孩子,内化成他们的表达方式。正如前面章节提到的,沟通是一种习得性行为,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学习,一点一点地提高并形成自己的模式。

积极沟通是一种积极的心态。积极沟通需要表达者不断地从事件中找到积极的方面,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传递积极的情绪和态度。因此,表达者需要不断地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带有积极的心态,这样才能够将这种积极的能量传递。也许我们命令式的、威胁式的话语可以让孩子短时间内服从我们,但是这种带有指责、评判的语句,带有消极的心态,也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孩子。

积极沟通并不是不生气

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平时没什么事时,孩子和家长都是和和气气、相亲相爱的。有时,孩子有点儿小问题、小毛病被家长看到了,心中有不满,又担心总批评孩子会让孩子“皮实”了,以后不好管了,便一忍再忍,直到遇到严重的事情,我们内心的小火苗一下就被点燃了,冲孩子大吼一顿,甚至大打出手。可是气头过了,又马上觉得后悔,不断地自责,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跟孩子一般见识。我们就在这样忽好忽坏的情绪中反复,自己觉得不舒服,孩子的情绪也跟着起起落落。

在积极心理学中,生气并不是一个负向的情绪,相反,生气也是有正面意义的情绪。我们如果内心认为生气是不好的事情,一味地控制自己,不让自己在孩子面前生气、流露负面的情绪,这也是不现实的。

情绪像流动的水,需要疏而不能堵。生气也是这样,我们不是不能表达自己的生气,而是应该学会如何恰当地表达生气,积极沟通就可以帮助我们。

“你从来不听我话!”“你这么做太过分了!把我放在眼里了吗?”“我懒得理你!”实际上,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无非就是“你这么做,我很生气”。但是我们却把这种简单的“生气”加上了“你不听我话”“你是个过分的人”“我拒绝你”这些复杂的、消极的情感,这不是好的沟通方式。

所以,积极沟通的方式是,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你这么做我很生气,我很难过,我很震惊,我很害怕。

拒绝也可以积极沟通

有很多家长会找到我们,他们渴望赞赏孩子,渴望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每当面对孩子时,面对孩子顽皮的举动时,很多负面的情绪、话语脱口而出,最后还是以不积极、制止、喝止的方式草草收场。

当我们面对着一个顽皮的孩子时,我们的确不能一味地由着孩子,顺着孩子的心意去做,这不但是因为我们做不到,而且一味地由着孩子,这种放任不管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孩子的控制能力还没有达到成人的水平,他们需要成人帮助他们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行为。所以,该说“不”时,我们还是需要及时地说“不”,只是表达方式上,如果我们采用积极沟通的方式,可能会收效更好。

譬如,不准看电视了,快写作业去!看你这样是写不完作业的!

我们可以尝试转换成:孩子,先写完作业再看电视,这会让你看得更踏实。

譬如,别玩了,赶紧吃饭!

我们可以尝试转换成:快点儿吃,吃凉饭对你的肠胃不好。

譬如,不准在户外的地上打滚!

我们可以尝试转换成:外面的环境不安全,打滚可能会染上病毒,让我们生病。

如何进行积极的沟通

避免使用负面的词。这是最简单的技巧,但是也是最难以实现的部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完成。我们可以先尝试在表达中回避出现“不能”“不会”“无法”“不可能”等词语,尝试避免使用否定词,但传达相同意思的方式来表达语句。譬如,如果不完成作业,就不可以去夏令营。可以转换为,如果完成作业,就可以去夏令营。

尝试寻找事情中积极的一面。即便事情整体的结果是消极的、不理想的,我们也可以找到里面积极的点。尝试寻找事情中积极的点,并在沟通中表达出来,这样获得的沟通效果会更理想。譬如,孩子很想你陪着玩,但是你正在做饭、急于料理家务,还有一摊子公务等着熬夜处理,实在无法分身,相较于此时直接拒绝孩子,告诉孩子“我现在很忙,没有时间陪你玩”,更好一点儿的方式是:“我知道你很希望妈妈陪你,等妈妈做完饭之后,陪你好不好?”

避免强求和强迫。这对孩子来说格外有效。孩子都是“顺毛驴”,他们叛逆的内心,在面对强迫和强求时,会格外的逆反。在我们想给孩子提要求时,请放弃“你必须”“你应该”“你不应该、你为什么不能”一类的听起来很有力度但是充满了强迫意味的语句。尝试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儿,忘记自己的身份,放到跟孩子一样的高度,使用“我们可以”一类的语句,这不仅是积极的表达,还更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及时地肯定孩子的意见和建议。每个人都期待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孩子也是一样的。当孩子提出自己见解或者意见时,即便他们的意见或者建议很不成熟,或者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一定是以失败的结果告终,我们也需要肯定孩子积极思考的行为。虽然他们给出的意见不见得可行,虽然他们的方法不见得是恰当的,但是他们敢于思考、敢于表达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我们需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认可。 djqPt2/KZG23pXl8gisagAubWhXiBpxaun+hKQL/v9Ey8SgZEe3U72boubkRjth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