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有的孩子喜欢新的环境,新的环境就像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让他们有机会在上面肆意驰骋,寻找自己的新朋友。

有的孩子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就像我,从小就是安静和害羞的。在陌生的场合总是充满了无措,即便是和熟悉的人在一起,也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开始交谈。这种“认生+慢热”的个性,就是害羞的一种。

什么是害羞

害羞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害羞的人害怕当众说话——上课时,老师一提问,不管自己会不会,就会把头低下的那个人。

害羞的人害怕见到人(无论熟悉还是不熟悉)——那个见到女同学就脸红的傻小子。

害羞的人总是口是心非——去朋友家做客,即便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朋友端来零食,还是会不好意思地说“不用不用”。

害羞的人不愿意开口求人、最怕开口说话,当遇到需要跟陌生人互动的活动,害羞的人几乎会消耗掉全部的能量……

所以,害羞不仅仅是一种情绪,还是一种不舒服、胆怯、尴尬、紧张、不安全,甚至有些恐怖的感觉,通常发生但不局限于新环境、陌生人出现时,它会从各方面影响一个人的生活。

而且,害羞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特质,具有普遍性和人群分布广泛性的特点。心理学家津巴多教授的团队对近万人进行了害羞调查。在接受调查的人中,超过80%的人表示,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曾经经历过害羞,正在体验害羞,甚至是经常感到害羞。在接受调查的人中,超过40%的人认为他们现在是害羞的。这意味着我们每遇到10个人,就会有4个人正在体验、经历害羞。

应对新事物时,害羞会出现

陌生的情况会带来害羞,譬如,小朋友第一天上学、参加学校的活动或者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说话,这些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害羞。当人们不确定他人会如何反应或者被人关注时,害羞的情况就会发生。当人们可以预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明确地知道要做什么、说什么,或者在熟悉的人之间,害羞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害羞的人在面对新事物时,通常会有些犹豫。他们通常会采用观察的状态,来看一下周围的人都是如何开始说话的,或者如何融入氛围的。他们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来让自己做好面对的准备。

譬如,在第一次上课前,老师会通过点名的方式来认识每个孩子,害羞的孩子从老师开始叫第一个人的人名时,就开始进入紧张状态,直到点到他答“到”之后,他才会长舒一口气,从紧张的情绪中把自己释放出来。整个过程中,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更严重的害羞

跟其他情绪类似,害羞也有轻微、中等、强烈不同的程度,具体取决于害羞发生的情况和人。大多数害羞的人,都处于轻度至中度的范畴。他们经常会在特定场合、特定情况或者与特定人群一起时,感到害羞。

害羞的人,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害羞的个性,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新的变化,他们更愿意生活在熟悉的状况里。但实际上,更为常见的情况是,他们的害羞是缺少社交技巧或者是缺乏自信心,他们需要一些技巧,来应对这些陌生的场合。

严重程度的害羞的人,会伴有社交焦虑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刻意地与人远离,避免与人交往,尽量回避社交场合。正如前面章节提到,他们通常非常关注他人的看法,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与人连接又害怕被人拒绝,在这种纠结的心态下,他们经常会做出主动地拒绝或者主动地破坏关系的行为,防止自己与他人越来越亲密。

为什么害羞

研究者认为害羞可能来自很多不同的原因,如遗传的影响、孕期母体对胎儿的影响、孩子成长环境的因素(如儿童时期遭受情绪虐待),或者是创伤性事件,等等。

遗传学认为,我们的基因决定我们的身体特征,如身高、眼睛的颜色、肤色、形体。但是也会影响我们的一些人格特质,如害羞。约有20%的人具有害羞的遗传倾向,但是研究表明,并非每个有害羞遗传倾向的人都会显露出害羞的气质,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认为,遗传只是部分导致害羞的原因,害羞是一种气质特征,而这种气质就像性格的前兆。事实上,只有30%的害羞人群是由基因决定的,其余的70%则是对环境的一种反应。

当人们面对可能引发他们害羞的情况时,他们如何处理这次情况会影响他们未来遇到类似情况的心理状态和反应。也就是说,如果让害羞的人一点一点地接触新事物,那么可以帮助他们变得逐渐地自信起来,让他们越来越适应新环境,在新环境里越来越自如。反之,如果他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被欺负,或者陷入困境、被嘲笑,那么他们害羞的情况可能会加重。

周围的人也会对孩子的害羞产生影响。譬如,一个害羞孩子的父母,如果他们总是过度地保护孩子,那么会让孩子在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和人时,本能地产生想逃回家里的想法和行为。

正因为外界环境对害羞影响如此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孩子(甚至是生来害羞的孩子)逐渐脱离害羞的影响。

害羞都是负面的吗

我们都想让自己变得开朗,在社交方面容易一些、顺利一些,想改掉自己害羞的“毛病”。然而,害羞的人也有害羞的好。

害羞的人是更好的聆听者。有研究表示,害羞的人更喜欢听他人谈话,所以他们是天生的、好的倾听者。

害羞的人大多是敏感细腻的人。他们会更善于感受他人的情感和情绪,他们心思细腻,很会关心他人,看到他人的需求。特别是当遇到跟他们一样害羞的人时,这种同为“害羞人”的经历,让他们走得更近。

女孩对害羞的男孩更感兴趣。我们都认为女孩会对自信的男孩更感兴趣,实际上可能恰恰相反。害羞的男孩,对于女孩的“杀伤力”极大。人们都渴望拥有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无论男女。而害羞的男孩刚好满足了女孩的好奇心,他们越是不说话、沉默,他们越让人感觉神秘,越让女孩想要一探究竟。特别是当一个外向的、热情的女孩,遇到一个安静的或者看起来有点儿闷闷的男孩时,他的耐心、细心,还有他认真听她说话的样子,太让人着迷了。

如何改变害羞的状态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希望自己可以减少害羞的情绪,在社交中获得更多的乐趣,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克服害羞需要不断地练习。害羞的人会习惯性地回避新环境、社交场合,这绝对不利于改掉害羞的“毛病”。相反,积极地把握住每一次的锻炼的机会,练习的次数越多,那些社交技巧就掌握得越娴熟,慢慢地,这些技巧就内化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再遇到陌生环境,我们就可以自然地面对了。

克服害羞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虽然进展会很缓慢,但是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可能我们或者我们的孩子在练习社交时,会出现一些意外,如被人嘲笑、不被人接纳……这都会引起阶段性的退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不断地自我鼓励,或者给我们的孩子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不断地向前。

尴尬情绪。每个人都会感到尴尬,害羞的人更害怕尴尬。但是不要被尴尬妨碍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尴尬而拒绝参加同学聚会,那么会丧失掉一次锻炼社交的机会。每个人都是处在尴尬中,只是很多人逐渐掌握了社交技巧,所以,我们也一定可以!

害羞可能并不会消失。我们可能需要一辈子与害羞共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会受制于害羞。对于一个害羞气质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用技巧来改善自己的社交,但是并不代表害羞的情绪不会在社交时出现,这是一种与害羞共存的状态,很正常,这说明害羞已经被我们控制了。

接纳真实的自己。无论怎样,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真正的样子。它可能是自带害羞风格的,也可能是热情洋溢的。这些都不该影响我们的心态和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让这朵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绽放它生命的奇迹吧! nS/QrFLo2ooq2zIwYoPOs9rsbTuI5OFuB+TD6BMFDbUmCRLl5R7Kz0kokrM6Xl4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