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外向的孩子也有社交焦虑症

孩子害羞、不爱说话,怕见陌生人,见到陌生人紧张,不喜欢聚会,家长都很担心,孩子这样的行为是不是社交恐惧呢?他们这样的状态会不会影响、限制他们未来的发展呢?

当我们提起社交恐惧症或者社交焦虑症、社交回避症,首先出现的印象是,一个低着头不爱说话的小男孩,见到人总是怯生生的、内向的、安静的。这是我们对一个社交焦虑的孩子的刻板印象,事实并非如此。

社交焦虑症与性格无关

社交焦虑症又称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者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者焦虑的精神疾病,最早在1985年被提出,近些年逐渐被重视。患者在陌生人面前,或者可能会被他人仔细观察的社交场合,带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有的患者甚至打电话、购物都很困难,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所以,从社交焦虑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社交恐惧的感受,这与性格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我们的印象中,性格内向的人在社交中的表现总是害羞的、沉闷的,或者拘谨矜持的,他们可能是群体中最安静的那个,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在面对群体和他人的关注时,会有不合理的但却无法控制的焦虑和紧张。

而外向的人,他们感情丰富又开朗有趣,他们在接受邀请时,总是会表达欣然前往的兴趣,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内心不会充满一波又一波起伏的紧张情绪,他们真的如表面看起来那样洒脱和兴奋吗?他们没有受到社交恐惧症的干扰吗?并不是。

每个人都可能有社交焦虑情绪

反观我们自身,我们有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几次拿起电话,但还是不愿意拨出去。在心里挣扎一整天,还是没有把这个电话拨出去。

本来说好的聚会,从临近日子时就开始纠结要不要去,最后还是没去。

明明什么事情都没有,但是家里来人时,还是找个机会溜出去了。

远远地看见认识的人,趁没被发现,低头溜走。

这些情况我们每个人可能多少都会遇到一些,甚至网上经常会看到:一分钟测试你是不是有社交恐惧症;有网友在一起互相倾诉、吐槽自己的社交恐惧有多么的糟糕……但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所出现的不想接电话、不愿意聚会、看见熟人低头走,只是在繁忙生活中、疲劳之后的一点社交恐惧情绪而已,并没有达到心理医生或者精神科医生诊断的社交恐惧症的程度。

青少年的社交恐惧症

青少年的社交恐惧症与成人类似,他们面对体育活动、聚会、社会活动时,会出现持续的、不必要的恐惧。

他们非常担心自己会做一些让他人尴尬的事,会受到他人的指责,认为他们不够好或者不够优秀。这些孩子不断有一种被人关注的感觉,总感觉自己被放置在舞台上,总感觉自己在遭受他人的评判,这会让孩子出现困惑、回避。有的孩子只是害怕在公共场合演讲、表演,还有一些孩子的社交回避体现在避免各式各样的公众场合,他们甚至会出现真正身体上的疾病反应,如怕冷、发烧、拉肚子。这些都与内向孩子表现出来的安静、害羞、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内在感受不同。

青少年的社交恐惧症一般在青春期初期开始,但是可能从小学阶段就会有一些蛛丝马迹。特别是当他们在社交受阻的情况下,譬如,经历社交压力或者社交尴尬后,他们的社交回避现象会发展得更加迅速。据研究者统计,在美国15~24岁的青少年中,至少有4%患有社交恐惧症,其中女孩多于男孩。在这些患有社交恐惧症的青少年中,有75%在8~15岁时就已经出现了社交恐惧症状或者社交恐惧情绪。

是什么导致了孩子的社交恐惧症

研究认为,社交焦虑症实际上是一种因恐惧而导致的结果,有社交焦虑情绪的人,他们总是会害怕自己不被同辈人群所接受,他们总是会害怕他人对他印象不好。从生物学角度而言,这是一种非常根本的希望得到他人喜欢的需求。正是基于此,人们才会出现社交焦虑情绪。缺乏安全感,这是人类的天性。

社交恐惧症与遗传有关。一些研究认为社交恐惧症与遗传有关,有证据显示社交恐惧症会在家庭中蔓延,如果家庭中有一位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亲属,那么孩子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可能性会高达2~6倍。社交恐惧症甚至存在遗传性,虽然我们尚未发现与社交恐惧症相关的特定基因组成,尚无法确定它的遗传概率,但总体来说估计在30%~ 40%。

成长环境也是重要的可能导致社交恐惧症的一个因素。心理学家发现,社交恐惧症是可以习得的。事实证明,早期的创伤性事件是习得社交恐惧症的最直接的因素。被欺凌、取笑、受到打击,这些虽然不一定是必要的触发因素,但很可能为未来社交恐惧症的出现埋下了种子。即便是自身没有经历这种创伤性事件,作为观众,一样可能会受到影响。父母的焦虑也会传递,如果生活在一个母亲总是担忧他人对她的看法的家庭中,孩子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小时候没有足够的社交场合来帮助孩子学习社交技巧和提高社交能力,他们未来患上社交恐惧症的可能性更大。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控制、过度拒绝和过度保护,未形成的亲密型依恋关系,都会让孩子的内心成长面临极大的风险,他们在过大的压力下没有办法平静和安抚自己,只能选择逃避。

抑制型气质的孩子,更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对新的事物排斥、恐慌、消极,适应新环境较慢,情绪不稳定,容易哭闹、紧张,遇到陌生人总是沮丧、哭泣、退缩。存在这些情况的孩子,我们认为他们属于抑制型气质,这大多是天生的。当然,并不代表抑制型气质的孩子一定会患有社交恐惧症,虽然人的气质很难改变,但是早期的干预、父母的教养方式都可以对这样的孩子有所帮助。这样的孩子约占总人群的10%。

家长能做些什么

尽早发现孩子的状况。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经常说一些沮丧的话,譬如:

他们都不喜欢我!

我实在太蠢了!

有人说我有些焦虑。

或者我们发现这样一些状况:

幼儿:他们看到新的东西总是很害怕、烦躁、爱哭、抱怨,特别粘人或者拒绝说话。

上学的孩子:害怕在班级同学面前大声地朗读,害怕跟其他小朋友说话,害怕在班级前面说话、害怕体育或者文艺活动,害怕去点餐,害怕朋友来家里或者去朋友家里参加聚会,害怕他人的目光或者评价,拒绝去上学或者总是有身体状况导致不能上学。

青少年:他总是很安静,总是一个人,总是很被动,过度地关注负面评价,总是担心,总有一些紧张的表情。在学校时,害怕回答问题,避免和同学接触,害怕迟到,一个人吃饭,拒绝上学。在团队中表现拘谨,避免目光接触,说话声音很小,总是自言自语,总是处在班级的边缘人物,等等。

我们需要对出现这些状况的孩子加以关注,必要时进行干预。

如果我们的孩子已经患有社交恐惧症,或者说他们经常出现社交焦虑情绪,除了带他们寻求正规的帮助(例如,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遵医嘱用药)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积跬步至千里。对于年龄小一点儿的孩子,我们可以逐渐帮助他们掌握社交的方法,譬如,从餐厅点餐开始,给孩子自己点餐的机会,虽然孩子可能会用很多时间下决心,才能说出在心里反复出现的那个词。还有可能经过几次的尝试,孩子还是很难自己说出需求,那么我们可以尝试从判断题开始,譬如,你想吃汉堡吗?让他简单地回答是还是不是。这是他们战胜恐惧的一个美好的开始。

对于年龄大一点儿的孩子,比起说教和指责,更好的办法是分享我们的社交经历,帮助他们积累社交经验,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我们可以做一些超出他们舒适区的尝试,但是这需要非常谨慎,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由父母一同参与。

帮助孩子设定一个可行的社交目标。譬如,交一个新朋友,我们可以一起帮助孩子从朋友的选择开始。我们可以从住在家附近又是同学的孩子中,找到一个。因为地理位置上离得近的因素,会让他们有更多的话题和交集,给他们创造见面的机会。譬如,在孩子生日时发出邀请,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同学欢迎、认可或者受到同学的关注,这会帮助孩子提高自信。

多做运动,哪怕是自己在跑步。有社交恐惧症的孩子需要放松,但这并不容易。他们被一些无名的担忧搞得神经紧张,不仅仅是精神上,甚至会涉及身体上(肌肉僵硬、头痛、恶心等)。我们需要鼓励他们去尝试一些活动,这些活动是不需要他们去面对他人的,是他们可以自己完成的,这会让他们在与自我相处中,逐渐放松下来。譬如,绘画、跑步、演奏乐器、瑜伽、做手工、写日记等。

不要给孩子特殊化。虽然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注,但并不代表我们需要给孩子特殊的权利。我们还要像对待其他孩子一样对待他们,像给其他孩子期待那样期待他们。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如果家长总是跟孩子说:你能不能开朗点儿?你太害羞了。你是不是得了社交焦虑症了?你能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活跃点儿?这些标签化的语言只会让孩子继续沉默下去,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也缺乏改变的勇气,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调整期待。社交焦虑症通常和追求完美同时发生。无论是孩子对自身过高的期待,还是家长心中的期许,都会带给孩子压力。特别是一些个人能力很强的家长,他(她)的完美主义的标准、过分的挑剔和苛责,会直接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你不行,你差远了,你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让孩子一直处于自卑和焦虑中,家长的要求成了孩子的束缚带。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身段,跟孩子一起分享一下当年的自己,谁没有过错误?谁没有失败过?一次失败的经历的分享在拉近跟孩子的距离的同时,也为孩子的内心注入了力量。

改变负面思想。有社交恐惧症的孩子,多数是把自己陷入负面思想中而不能自拔。譬如,我回答错了怎么办?同学会怎么看我?老师会怎么看我?他们会不会告诉他人?大家都会开始嘲笑我了。我的朋友会不会嫌弃我?那我再也找不到朋友了……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他的假想,但是孩子由于内心缺少正向的力量,而落入死循环里出不来。我们需要给孩子注入积极的力量,让他内心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思考问题,能够有及时叫停消极想法的能力。这种正向能量的注入,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孩子的自信心建立、社交技巧的掌握都相关,家长可以从积极心理学的相关书籍中找到更详细的指导方案。 b1k+mlrkvY7gmX/rYZs2FYmyL6yooYGIK7jvBiU5+p3d0m4w8pBlrgGPe7jDtyv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