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师徒四人的问题一直存在:成长不是消灭问题,而是与问题同行

一、师徒几人的人格问题

取经团队中,总共有五个人。这五个人也各有各的弱点。

唐僧慈悲为怀,心地善良,可他胆小怕事,一意孤行。悟空不让他出圈,他偏要出;悟空不让他进小雷音寺,他偏要进;悟空不让他救人,他偏要救……

齐天大圣本领高强,可他受不得人气。师父一说他,他就负气出走;妖怪一激他,他就沉不住气;八戒一骂他,他就撵着打……

猪八戒,活泼可爱,但也搬弄是非、好吃懒做……

沙和尚,勤勤恳恳,但为人也比较木讷,对师父言听计从,不敢有任何越轨行为……

小白龙虽有一身本领,但也只能是唐僧的坐骑……

二、问题其实是一种防御

为什么唐僧师徒的人格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呢?这就要从自我理论说起。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麦克尼格尔认为,每个人的脑子里都存在多个自我,有时候是及时行乐、贪图享受的自己,有时候是踏实行动、坚定目标的自己,有时候是活在情绪下的自己,有时候是一个理智的自己……

当个体不能很好地处理多个自我的关系,或者当多个完全不相容的自我同时活跃时,个体就会产生焦虑或冲突,严重者会引发人格分裂。但是作为高级物种,人类会有意识地处理这些冲突,处理的方法就是有选择地取舍,满足一些自我,压制另一些自我。

比如说早上想睡懒觉,但是这天又要上班,怎么办呢?大多数的人都会压抑偷懒安逸的自我,选择努力奋斗的自我。但被压制的一方并不会甘心认输,它总会时不时地出来骚扰你,你又消灭不了它,这时怎么办呢?你就需要启动防御机制了。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产生的一种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适应性倾向。

有学者把心理防御机制分为五大类别:逃避机制、自骗机制、攻击机制、代替机制和建设机制。这里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这五个类别。

(1)逃避机制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的痛苦。这类防御机制主要有压抑、否定、退化等。

(2)自骗机制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这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这类防御机制主要有反向作用、合理化等。

(3)攻击机制是人心里产生不痛快,但不能向对方直接发泄时,转移目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其他对象发泄。这类防卫机制有两种方式——转移和投射。

(4)代替机制是用另一样事物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给自己带来的痛苦。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满足,只能在幻想中实现。比如白日梦。

(5)建设机制是一种比较积极的防御机制,这种防御主要是向好的方面做补偿,主要有认同和升华两种类型。

讲解完自我理论与防御机制之后,大家是不是对于问题的产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呢?

我们来梳理一下:由于多个自我的存在,我们产生了冲突与焦虑;为了缓解这种焦虑,我们需要对自我进行取舍。取舍之后就会有压制,压制之后会带来不甘心与不情愿。可我们又不能让这种消极情感一直骚扰我们,于是会启动防御机制来进行自我保护,而问题是防御机制的外在表现。

三、师徒都是在防御

按照上述的观点,我们重新来看一下师徒存在的问题。

先说师父唐僧吧。他固执、不听劝告,其实就是害怕失去自己的领导地位。我是师父,徒弟们都应该听我的。你画一个圈,不让我出去,我就偏出去;你说是妖怪,我就偏不信。做师父的,就应该有权威,不能让徒弟牵着鼻子走。所以,唐僧的固执其实是在防御悟空对自己的控制。

悟空受不得人气,别人一说他他就来火,其实是在维护自己的自尊。孙悟空是堂堂的齐天大圣,连玉皇大帝都拿他没办法,天兵天将见他都是笑脸相迎的,可唐僧这一介凡人却总说他的不是,妖怪还敢嘲笑他当过弼马温,这是多丢面子、多伤自尊的事。悟空不发火、不反抗能行吗?所以,悟空的受不得气也是在防御。

八戒好吃懒做其实是害怕吃亏,害怕挨饿受冻。沙僧的兢兢业业是害怕出错。小白龙的一往无前是害怕被送上断头台。

四、问题也是成长的方向

既然师徒几人的人格问题是防御的外在表现,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直接消灭师徒几人的问题,避免防御机制的产生呢?

其实在前面我们已经提过,多个自我活跃会引发冲突,如果不能协调好多个自我的关系,问题就会一直存在。就像只要有战争,就会有伤亡一样。同样的逻辑,你不可能消灭多个自我,自然也不可能消灭自我的冲突。

既然消灭不了,那该怎么办呢?应该与问题同行。就像接受多个自我存在一样,接受问题的存在。

可现在的情况是,人们容易把问题给扩大化。如果一个人身上存在问题,他的魅力值就会大打折扣,他的成就和作为也不会很突出。如果有问题的是功成名就之人,人们就会怀疑他的成功是不是存在猫腻。在人们的认知中,一个有成就的人应该是完美的人,他是不会也不应该存在问题的。

人们对于问题持有消极的态度,殊不知正是这些问题,在指导着我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问题是自我冲突的结果,有冲突就是有矛盾,而这个矛盾和冲突就是今后我们要不断完善、不断突破的地方,即成长的方向。

五、与问题同行

既然问题也是成长的方向,那与问题同行,也就是行走在成长的路上。我们现在把注意点重新放在唐僧师徒身上,看看他们是怎样与问题同行的。

首先我们要清楚,这几个师徒的问题是改不了的。

唐僧如果不再大发“爱心卡”,完全听悟空的话,悟空不让他救人就不救,悟空不让他靠近就不靠近,那他还是那个慈悲心肠的得道高僧吗?悟空如果完全听师父话,师父不让他打他就不打,他还能顺利保全唐僧,取得真经吗?

虽然问题改不了,但他们也没有整日内疚、自责,相反他们选择了与问题同行。与问题同行后,前后十四年的取经时间,能明显看出唐僧师徒的变化。

先说唐长老吧,在取经初期,只是看一眼老虎精的长相,他就吓得魂飞魄散;遇到一群持刀拿枪的强盗,他就惊慌失措、不能言语。在取经中期呢,就算遇到了鬼魂,再怎么筋骨酥软、毛骨悚然,唐长老也会壮着胆去问事情缘由。在取经后期,听到悟空说眼前的人是妖怪,唐长老还能很镇定地问一句:怎么让妖怪现身?这还是之前那个胆小的和尚吗?不是!他已经完全大变身了!

悟空的改变就更明显了,单是他对强盗的态度便可见分晓了。起初他将全部强盗一棍子打死,还抢劫他们的衣服和钱财,完全没有一点儿人性。中期悟空只是打死了带头的两个,要不是剩下那些妖怪死缠烂打,悟空肯定饶了他们的性命。后期悟空已经不靠暴力解决问题了,而是使用定身法,套出强盗的罪证,把钱财悉数归还失主,就放走了强盗。悟空的慈悲之心、善良之心已经完全得到了彰显。

再说八戒和沙僧,虽然两人在取经团队中并不像悟空与唐僧那么关键与重要,但是他们也是有变化的。八戒虽多次喊散伙,但从来没往回走过。沙僧虽然武力不太好,但是该自己上场时也毫不含糊。

正是这一步步的变化,推动唐僧师徒最终修成了正果。

六、我们缺少接纳问题的勇气

通过接纳自己的问题,与问题同行,唐僧师徒修成了正果。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能看到自己的问题。但是看到问题之后,我们不是像唐僧师徒那样一步步慢慢地进行改变,而是想着怎么把这个问题给快速消灭掉或者掩盖掉。

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问题就像毒瘤,如果让它显露出来,总有一天自己会毁在这上面。

就像有些性格很内向的人,总觉得自己很笨,不会说话,看着那些侃侃而谈的人,心里羡慕得不行。每当他们需要在重要场合说话时,他们总会找各种理由搪塞,因为害怕自己讲不好,被人笑话。

其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不敢把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因为暴露就意味着承认自己在这方面不如别人。我们都很乐意接受赞美,但要承认自己的不足就需要很大的勇气了。再加上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暴露自己的问题无疑是把自己的短板给别人看,这可是不明智的事。

但是我们不接纳自己的问题,这问题可不会凭空消失。不会就是不会,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没办好就是没办好,真正的事实容不得你反驳。

七、接纳问题,才能有所改变

其实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有些前来求助的来访者,提的问题是我无能为力的。

就像之前有位来访者,因为男朋友跟她分手她觉得活着没意思了,想要自杀。说实话我真的无法帮她解决这种情感问题。

如果我试图对她说我可以帮你解决,那我就是在哄骗她,不真诚;如果我说我无能为力,她可能会觉得更加凄凉。我一般会说,我体会到了和你一样的心情,虽然我有点无能为力,但我不想放弃,我想和你一起面对这个问题。这种方法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存在主义。

心理咨询本身是不能消除问题的,真正良好的咨询效果是帮助他人做到与问题同在,因为最终能解决问题的只能是来访者自己。

很多人容易陷入一个误区:看到身边的朋友痛苦,就很想想办法让他变得不痛苦。我们越是不要他痛苦,其实就越是在否定他,否定他的痛苦。男朋友与她分手,她痛苦、抑郁、愤怒,甚至想轻生,这都是正常的。我们要接受她现在这个样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她。

其实很多人遇到的问题之所以是问题,并不是这个问题把他害了,而是他身边的人不接受他遇到的问题这件事害了他。

如果身边的人都有这样的思维倾向:你需要赶快把这个挫折解决掉或回避掉,就会在无形之间增加当事人的压力,他就会产生“我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或面对这个情景,是我无能,我没有用”的想法,这反而不利于当事人心理上的恢复。

其实像这种失恋的案例,过段时间一般人都能挺过去。一开始他们都坚定地相信自己再也找不到幸福,但是过了几个月或者几年之后,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当初那么傻,居然为一个人要死要活的。这就说明这时他们走出来了。

所以,当一个人处于痛苦的情绪中时,我们不要试图改变他,我们要接纳他的痛苦,同时帮助他接纳自己的痛苦。只有接纳自己的问题,继而才能有所改变。

八、与问题同行的方法

著名的哲学家斯宾诺莎曾经说过:“自卑虽是与骄傲相对,但实际却与骄傲最为接近。”用在这里,就可以演化为:问题虽是与成长相对,但实际却与成长最为接近。

唐僧师徒与问题同行,接纳有问题的自己,这也是自我的一种成长。可是接纳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我们现在往往是一谈自己的问题就敏感,就不耐烦,更别提与问题同行了。

但凡事都有个规律,都有个法则,与问题同行也不例外。

1.承认自己的问题

我们要承认,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问题,不过这毕竟是“有损颜面”的事,所以有时候有不对的地方,我们会遮遮掩掩,不愿公开坦白。其实这是最要命的。我们要想有所突破,有所成长,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认清自己,摆正心态,勇于承认自己的问题。

2.拥有与问题同行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将解决问题划分为三个步骤:化解三分之一,接纳三分之一,升华三分之一。化解三分之一就是向别人倾诉;接纳三分之一,即必须面对现实;升华三分之一,即将问题正向理解并转化其意义。

比如一个孩子面对母亲的去世很伤心。如果你跟他说人死不能复生,请节哀顺变吧,他可能会更伤心,因为这个阶段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你应该帮助他把失去至亲的痛苦分成三步进行处理:先通过倾诉来化解一部分,再认同悲伤情绪,接受一部分,进而再升华一部分。这称为心理治疗的“三位一体”,是我一直用的咨询方式。

当遇到解决不掉又不能逃避的困难时,我们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3.与问题同在的掌控感

青春年少时我们认为很多事都能掌控,结果长大之后却发现有些东西是掌控不了的。

当你走到人生的某个阶段,很多事情是你无法改变的。对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事物,你要学着顺应,有时候顺应也是一种掌控。

如有些父母把孩子丢在家里去外面挣钱,他们以为到外面挣钱后,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未来,可是他们无法和孩子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失去了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也造成了孩子童年时亲情的缺失,这种失去远不是提供金钱就可以弥补的。 TEd2u8dLuyru9Em5pwcJUothiKKcIHtX3jjmNfypv06+EzdgcfAmMqz60Yg/LDX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