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神仙也在报复:人人都有的报复心理

一、神仙的另一面

在唐僧师徒的取经路上,有这样一群妖怪,他们是经过上级的许可,或者是奉了上级的命令,才来人间做妖怪的。但是对于疾恶如仇的孙悟空来说,他才不管你是什么出身,遇到了就直接开打,打不过就去搬救兵,反正就要彻底消灭你。

可偏偏在铲除妖怪的最关键时刻,妖怪的主人出现了,那些神仙并没有因手下人闯祸有丝毫的愧疚,相反还理直气壮地说,这个妖精造的孽就是唐僧师徒应受的劫难。然后挥一挥衣袖,带着“罪犯”回家了。

神仙是什么?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神仙是能解救他们脱离苦海的大救星。可是,这些纵容妖怪行凶的神仙不但没有帮助百姓斩妖除魔,而且还是加害广大百姓的帮凶。

二、佛母报复朱紫国

在《西游记》中,佛母是西天孔雀大明王菩萨,她曾经吞吃过如来佛祖,可如来不与他计较,不但赦免了这只孔雀,而且还尊奉她为西方的佛母。从此这位大名王菩萨便正式成为佛教高层中的一员。

按理说,这个高高在上的佛母不可能和凡人产生交集,更不用说结下仇恨来,可偏偏朱紫国国王不幸与之结下仇怨。

当时这个国王还是太子,弓箭技术十分了得。有一天打猎的时候,太子射伤了一只雄孔雀,射死了一只雌孔雀。这事看起来很正常,打猎本就是射杀猎物,取得战利品。可是太子点背就点背在,这两只孔雀可不是普通的孔雀,他们是西天孔雀大明王菩萨,也就是佛母的孩子。

朱紫国太子伤了它们,那可是倒了大霉了。佛母一怒之下,发下誓言:丧女之痛,伤子之过,我必定要让你朱紫国没有好日子过!于是就有了后来赛太岁掳走金圣宫娘娘三年的事情。

虽说赛太岁是观音的坐骑,但佛母毕竟也是如来名义上的母亲,尊贵的地位摆在那里,观音也是要给几分薄面的。既然“老佛爷”发了话,观音便只能听从了。于是委派赛太岁到朱紫国,还交给他一件宝贝——紫金铃,让他“拆凤三年”,惩罚国王,平息佛母的怒火。

本来赛太岁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三年时间一到,自然就可以回到观音身边。可不幸的是,它碰上了孙悟空,眼看就被孙悟空收服了,观音及时赶来,带走了赛太岁。

三、报复心理是一种防御

佛母是出于报复心理,才来惩罚朱紫国国王。这里就要思考一下报复心理了。什么是报复心理,竟然让清心寡欲的佛母也为之所困?

心理学上给的解释是:报复心理是由于个体的行为对他人的利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于是那些利益受损者就会想办法对伤害他的人进行报复。其实报复心理就是对于自我利益受损的反抗,属于自我防御保护机制的一种。

自我防御机制最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之后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完善。安娜在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其某些言行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的产生源于生命的强力意志。在人类进化和生存的博弈过程中,“投桃报李”和“以牙还牙”(统称“一报还一报”)都属于进化优势策略。所谓适者生存,那些弱势策略逐渐被这些优势策略所淘汰和取代,于是我们的骨子里就继承了祖先遗传下来的这些本能。

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心理防御机制。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情境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想从烦恼的状态中脱身而出,由此我们会采取一些行为,来减轻内心的不安感。报复心理也是防御机制的一种,防御机制人人都有,报复心理也是我们逃脱不掉的一种应激状态。

人们在感知到外界的不善、批评或者中伤时,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挫败感、屈辱感。这些消极体验久久困扰着人们。由此大脑会对这些负面体验做进一步的认知加工,这个过程有可能会强化那些负面情绪,出于自尊感或者过度防卫的考虑,人们倾向于得出偏激的、夸大的结论。这时人们会对伤害自己的人产生怨恨,甚至有可能采取一些行为进行报复。

那些具有极强自制力的人们,即使他们并没有把报复之心付诸行动,我也认为他们是存在报复心理的,只不过没有外化而已。

四、报复心理也要适当控制

报复心理虽然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是出自本能的应激反应,在原始社会中利于人类的生存。但是如果个体过分执着报复而进入极端或泛化的状态,多少就会有点面目狰狞,这不太利于人际交往,也会对他人造成一定的身体或者心理上的伤害,终究是害人终害己。

所以,经过了几千年的文明熏陶,我们作为现代化的社会人,不能任凭报复心理肆意扩张,相反地,我们还要适当地控制它。

正如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所言:积极情绪给了我们创造性,使我们可以用开放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而消极情绪却会让我们变得异常敏感,对周围的人和事多做出负面的评价。所以,我们不能任由报复这种消极情绪侵蚀自己的内心。

对待仇恨,我们要控制,控制的方法之一就是宽容对方。可是“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做这样的选择,哪个人的内心不是在滴血。虽然时间是治疗伤口的良药,但是那个做错事的罪魁祸首也应该受到惩罚。所以面对伤害自己的“仇人”,很少有人能放下心中的芥蒂,潇洒地“一笑泯恩仇”。

第一类人,他们还想着报复,还想着看这个伤害自己的人遭报应。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在我看来,却太不值得了。理由有三:其一,把大好时光都浪费在“仇人”身上,为别人而活,这多少辜负了生命本身的意义;其二,和他人较真,意味着放不下过去,自己还深陷在痛苦的旋涡中,而痛苦带给我们的只会是更痛苦;其三,仇视会耗尽我们的精气神儿,吸干我们的养分,这会让疾病的门槛越来越低,一点点儿的风声鹤唳,就会让我们有草木皆兵的恐慌。

第二类人,他们自己的内心本来已经疲倦,都打算放手了,但身边的亲戚朋友仍然时不时地撺掇一下,加一把火,甚至火上浇油,再次点燃了人们心中的仇恨火焰。这类人是可怜的,没有人在身旁为他们加油打气,还常常散播谗言。但他们也是可恨的,别人一煽风点火他们立马就着,只能说明过去的伤害还是“定时炸弹”,他们口口声声说“放下”也只是给自己找的借口而已。

第三类人,他们才算是真正做到了“一笑泯恩仇”和“相忘于江湖”。对于过去的事,他们不再计较,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他们能够宽恕。对于信奉“此仇不报非君子”“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信条的人来说,这类人的行为明显是在示弱,显得没有骨气。殊不知,正是这种“示弱”才让世间多了分温暖,少了些仇视;正是这种“没骨气”才让内心多了分和谐平静,少了些波涛汹涌。

五、用宽恕来缓解仇恨

太过执着于仇恨,最后只会堵死自己的路。

佛母虽与朱紫国国王有杀子之仇,悟空解救朱紫国的灾难之时,也正好是三年惩罚期限的截止之时,佛母内心已经宽恕了朱紫国的国王,所以佛家便顺水推舟,放金圣宫娘娘回家与国王夫君团聚。

但玉帝对凤仙郡的惩罚却没有设置时限,全看郡主是不是诚心为民,是不是诚心尊崇玉帝,若不是,凤仙郡便会一直无雨,百姓也会一直饱受干旱的痛苦。所以,就算悟空出面去向玉帝求情,玉帝也是拒绝的。直到郡守意识到自己犯下的过错,修建道场、沐浴更衣、虔诚祈祷,这才感动了玉帝,获得其谅解,最后玉帝撤销了对凤仙郡的惩罚。

六、宽恕待人,有多少人可以做到

从呱呱落地到纵横职场,父母和老师们都时刻教导我们要心胸宽广,要以德报怨。这个我们已经听腻了的道德训诫,是否真的能发挥它的价值呢?

我们可能无法通过每个人的表现去进行判断,但各种社交平台和新闻媒体的数据显示,宽恕待人事件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也侧面反映出了宽容品质弥足珍贵。

以下这个事件就是真实发生的:

一位妈妈含辛茹苦养育了25年的儿子刚刚学成毕业,步入社会,但因为见义勇为,被几个青年用刀捅死。

妈妈终日以泪洗面,内心充满了委屈和仇恨,一心想着为儿子报仇。在法庭上,家人一次次打起了“杀人偿命,血债血还”的横幅,甚至和法官发生冲突。这个母亲心里想着,哪怕倾家荡产打官司,也要让主犯“以死抵罪”。

杀死儿子的主犯王某,从小就被离异的父母抛弃,是奶奶靠着捡垃圾把他拉扯大的。在法庭上,这个老人无数次地向这位母亲下跪,希望留孙子一命。最开始,被害人妈妈也动过扶老人一把的念头,但是脑海中回闪出儿子年轻的脸时,同情心就被打住了。

由于打官司程序复杂,时间拖了很久,儿子的骨灰一直存在殡仪馆的一个小格子里,妈妈迟迟没有给儿子安葬,她心里的疙瘩是主犯还没有被“处死”。

她只能把对儿子的思念寄托在那些永远不知道寄到哪儿的信纸上。冬天的第一场雪来了,她会在信里问儿子:“你那里是否也被大雪覆盖?我多想用我的身躯替你遮风挡雨……”

她已经记不得是哪一天了,在给儿子写信的时候,一个宽恕的念头突然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如果这个杀人的年轻人被处死了,这世间是不是又会多一位肝肠寸断的老人,像自己一样独坐窗前、生不如死?”

开始的时候,这个念头只是闪过,随即被自己否定。但后来,宽恕的想法不断地在她脑海中出现,那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在她面前下跪求情的情景也常常在她脑海里浮现。

在经过整整两日的不眠不休和自我说服之后,第三天,她踏着虚浮的步子来到了法院,内心平静地接受了调解,最后主犯的死刑被改为了无期徒刑。

调解完成之后,主犯的奶奶跪在法院的过道里,抱着这位母亲的腿,老泪纵横地哽咽着感激道:“好闺女,我捡破烂养活你,管你一辈子!”这位母亲当时就放下了,颤抖着双手扶起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哭着说:“您多保重。”

和解后,她又去墓地看了儿子。跪坐在儿子的墓碑前,她低声地哭泣道:“儿子,对不起,和解了!你不会怪妈妈吧!妈妈知道,你那么善良,你是赞成妈妈这样做的。”

和解的结果被人们知晓后,有人这样形容这位伟大的母亲:“她的心脏有两个心房,一个在流血,一个在宽恕。”是呀,自己唯一的儿子被夺走了生命,可自己居然原谅了那个杀人凶手。这是有大胸怀和大爱的人啊,她考虑到的是不能因为自己的不幸而让另一个老人也与自己一样痛苦,这种人间的大爱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七、宽恕他人,唯有从心开始

“宽恕”二字,听着容易做着难,但不能因为它很难就不去尝试。人性中存在和传承着宽恕基因。只要有宽恕的想法,并且愿意迈出第一步,你将会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那么面对别人的伤害,怎样才能做到宽恕呢?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从心开始。别人的伤害,会让我们感到委屈,甚至心中隐隐作痛;推己及人,当我们伤害别人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也会像我们那样委屈和无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温和的方式让对方意识到错误,而不是用毁灭性的、简单粗暴的方式惩罚对方。

这里给各位推荐一个我自创的心理学方法——心理刮痧疗法。心理刮痧是我借鉴中医在身体上进行刮痧养生而提出来的。中医刮痧是将痧毒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心理刮痧技术则是让你一步步去寻找心理上的郁结处,通过澄清自己的病症,来减轻乃至消除负面影响。通过此技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报复心理得到一定的缓解,最后做到宽容平和。

此技术的具体操作指南如下:

(1)拿出一张A4纸,在上面画一棵“人树”,即将树画得像人的形状,只有树干和树枝,没有树叶和果实。这就是你的生命之树,它代表的就是你自己。

(2)闭上眼睛,回想:从出生到成人,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甚至你所到的每个地方,对你来说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总之,一切你觉得对你有影响的部分都是生命树上面的果子,颜色、品种、大小、位置都由你决定。它们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位置,代表着对你有不同的影响。

(3)现在在这棵树上,跟随你的心,画出对你最重要、最难忘的那些果子,这些大小不同、颜色各异、数量不等的“果子”,就是你的“心理穴位”,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个充满故事、情结以及创伤的生命体验!

(4)你可以简单地把自己内在重要的情绪感受写在一些重要的果子下面。那些灰暗的、让你有不良情绪体验的果子,就是你心灵上被刮出的“痧”,它们就是堵塞你心理能量疏散通道、影响你情绪的原因。痛则不通,我们今天要对它们做一些处理,让这些被堵塞的能量流通起来。

(5)请各位找出至今仍然对自己有着重大影响的果子,尤其是影响自己情绪的,使自己不能开心、快乐地与他人相处,导致自己容易发脾气的果子,将它们转化。

(6)可以把当时的场景再现,画一幅画或几幅画;也可以写一首诗或一个故事;或者什么也不做,只是闭上眼睛去感受,回忆当时的情景,感受当时的情绪,让情绪得到宣泄。

(7)请各位把消极的“果子”带给自己的积极的、正面的意义写到本子上,并对它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用这四句最有能量的话,感恩它带给你的成长。 Wiokp5un6C3ro6GkTaI11gTEN6WEcrA0cX+0r0j4eGOPjko9zjuN9mgQbqs/wVA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