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Story13
普通家庭的“富二代”

有花不完的钱,父母完全不管自己,拥有绝对的自由,每天不限时间地玩游戏。这是很多孩子跟我描绘的理想生活。

最难的一点当然是:拥有花不完的钱。没有几个父母是王健林,却不知为何,孩子们心中都不断做着富二代的美梦。或者更准确地说,在长期的生活中,父母确实让他们的孩子过上了“富二代”的生活。

这个孩子是一个让我总是对他爱恨交织的对象,我为他很多理所当然的观点恨得牙痒痒,又为他完全不符合年龄的举止言行忍俊不禁,他过着巨婴一般“富二代”的生活,并且乐此不疲。

他家人找到我,一方面是因为他有明显的社交恐惧,害怕出门,一到人多的地方就紧张;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在家里发脾气、砸东西,严重时甚至砍断煤气管,威胁要跟家人同归于尽。他极度自卑,又极度自信,与父母难分难舍,又对一对任劳任怨的老父母极度不满,动不动就恶语相向。他长得很胖,走路都有些吃力,不满意体型,但又无法下定决心减肥,必须餐餐不离肉,不然又要大吵大闹。他几乎没有朋友,但很渴望友谊,他生活得事事如意,却又似乎没有一件事是完全遂心的。他矛盾、愤怒、悲伤,他逃避、恐慌、不知所措。

好在,他告诉我:“我希望自己可以变得更好,所以来找你。”

他零零散散地跟我讲述很多他的故事,我饶有兴味地听,不批判,不评价。

他说,有一次坐公交车,一个老人家,看到他长得太胖,一直玩手机,还不给老人让座,便教育者上身,当着全车人的面训斥他。大意便是不知道他是怎样的好吃懒做才会长这么胖,长这么胖还不减肥,还不懂礼貌,家人没有教育好他,自己要代替家人教育教育他,现在的小孩子真是没救了。他当时非常气愤,但是一句话都没说,硬撑着坐到站,逃下车。自此之后他就害怕人多的场合,不敢再坐任何公共交通工具,公交、地铁,只要一坐上去便会紧张得浑身冒冷汗。他的爸爸就每天开车一个多小时,接他上学放学,有时接他晚了,他还会发脾气,将爸爸臭骂一顿。我笑他:“那你就相当于有一个专职司机了,还不用付工资的。”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是他们自己要接我的。”

现在他会想挑战一下自己,向父母提出坐公共交通工具去锻炼。说公交车上如果有跟自己一样胖的人,自己坐在旁边就会很放松,如果是那种西装革履,像成功人士一样的人,自己就不敢坐在对方旁边,会觉得比对方低一等。

他还有一个恐惧:异性。迄今为止,他从来不敢主动跟异性说话,在班级事务中有异性班干部找到自己,也会非常紧张,强装镇定应付式地回答完后,便马上走开。他说:“读了这么多年书,我基本不知道班上的女生长什么样子。”我表示不信:“怎么可能?”他无奈地说:“真的,我从来没有正眼看过她们。”我锲而不舍:“那也可以用余光偷偷瞄一下的呀。”他诚实地回答:“没试过,我怕别人看出来会骂我神经病。”在他眼中,女孩子成了恐怖的生物,随时可能会骂他、鄙视他、贬低他,总之远远躲开是最安全的。无论对方长得高矮胖瘦,他都觉得对方会嫌弃他,不敢与对方对视。我于是问:“那你以后谈恋爱结婚怎么办呢?”他皱着眉说:“我也不知道。”后来,他成功地找到一个自我安慰的方法:不要女朋友也可以,每天玩游戏也挺开心的。我表示怀疑:“真的吗?”他说:“是啊,跟女孩子相处太麻烦了,打赢了游戏我也一样开心。”确实,与人相处本来就很麻烦,与异性相处更复杂,他选择避开这些麻烦,寻找最简单、最直接的娱乐方式。

他确实是这样实践的,游戏成为他所有的娱乐和快乐源泉,他不向往与同龄异性的亲密关系,每天上学、回家,把全部的精力投入游戏中,投入与家人的纠缠中。我尝试向他描绘与另一个人亲密无间、相互支持,找到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的美好生活,他怀疑地看着我,眼睛里写满:“真的有那么好吗?”好像我在讲童话故事一样。停了一会他说:“可能吧,但我真的觉得大概也跟玩游戏赢了的感觉差不多。”我无言以对。

他对自己的评价非常低,他形容自己“就像垃圾一样,一无是处”。他觉得学校的同学也嫌弃自己,有几个同学只要自己一靠近就离开,好像自己身上带着病毒一样。他很想交朋友,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交到朋友,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去跟别人聊天,又不肯帮别人做一点小事,觉得自己吃亏,希望对方能多迁就自己。所以,可想而知,他的人际关系得有多糟糕。他说:“我在班上就像空气一样,很多人根本就注意不到我的存在,我几天不去上学也没人知道。”他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我很想像本·拉登那样可以掌控别人的命运,能被人记住,在好的方面被人记住太难了,做坏事被人记住比较容易。”这是我见过的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在无法得到恰当的自我认同时,容易产生的偏差而极端的想法,虽然他们大多数不敢真正去做,但我仍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这个世界总是喜欢锦上添花,优秀的孩子能轻易吸引到所有人的目光,而另一群没那么优秀,还不怎么听话的孩子,他们的心理需要,无人问津。然而,他们也渴望被看见,渴望有人欣赏自己。一念之差,可能会是完全不同的结局。

他曾在上初中时,因为班里的英语老师经常批评他,说他考不上高中,只有读职高的份,甚至让班上的同学少跟他接触,所以对英语非常反感,上英语课基本不听课。加上学习压力逐渐加大,无法达到之前的学习成绩排名,每到考试,他都非常紧张,生怕自己考不好。初二时,实在坚持不下去,他便从教学楼二楼跳了下去。但他说得很清楚,并不是想死,只是想让学校和家里同意他不上学。他摔断了腿,坐了一个学期的轮椅,妈妈每天推他去学校,然后在楼下的小教室里等着,以便他有什么紧急情况老师可以随时找他妈妈处理,就像小学生陪读。我当时问他:“你跳的时候不怕吗?”“不怕,我知道摔不死。”我更困惑:“摔不死摔残废了不是更痛苦吗?”他笑着说:“摔残废更好,这样我爸妈就要养我一辈子了。”我一时没有解读出来其中的信息,反问他:“养你一辈子?”他肯定地说:“是啊,我都残废了难道还能工作吗?”我那一瞬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回应。我也算见过想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留在家中,逃避压力的孩子,但欣然接受自己残废,希望用这样的理由让父母养自己一辈子的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看着眼前这个胖胖的,像巨婴一样的孩子,为他的幻想感到担忧,更不知道他的父母听到他这样的话,会做何感想。

我很有兴趣了解他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发现这是很有意思、感情深厚,又彼此折磨、痛苦常伴的一家人。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勤奋工作的父亲和全职妈妈。妈妈全副心思都在照顾孩子、经营家庭上。妈妈总是焦虑,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她希望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从小便对这个孩子要求非常严格,每天做作业都要在旁边陪着,定时检查,只要考差了,轻则一顿打骂,重则夫妻二人合作,“混合双打”。孩子心里不服气,坚决不哭。越是不哭,妈妈越是生气,一直打到没有力气为止。并且,每次打,他们必然要求孩子跪在地上,规规矩矩地受着,不可反驳,不能乱动,否则会被加倍惩罚。于是,孩子想尽办法藏试卷,改分数,每日战战兢兢,生怕惹母亲不高兴。爸爸忙于工作,基本上不管家里的事,每每母亲跟老公告状,诉说孩子的种种恶行,爸爸便一顿暴打解决。而另一方面,对于孩子的种种要求,特别是金钱方面的需求,他们几乎是有求必应的。家庭开销只靠爸爸来支持,经济状况一般,但他在同学的印象中都是富二代般的存在,总是有花不完的零花钱。他酷爱高达,便总是能买各种各样的高达积木,请同学吃零食也是家常便饭,他总有办法让父母答应他的要求,屡试不爽。初中之前,他在这样的教育之下,是父母面前懂事乖巧、老师眼中勤奋好学的好孩子,没有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但在班上也算受欢迎。

从小到大,他有一个自己的小本本,上面清楚地记录着父母哪天骂了他,具体骂了什么,哪天打了他,他心里有多不服气。我问他:“记录下来是为了什么呢?”他说:“我也没想好,我会经常拿出来看,然后想等他们老了,我也这么对他们。”他的父母当时也在身边,哭笑不得地看着他,无奈地说:“你就只记得我们对你不好,我们平时对你那么好,你全都忘记了。”他也笑,谈起父母打他,他并没有咬牙切齿,反而不时地笑,像个不记仇的小朋友。只是他对父母说话比较不客气,有时对父母骂脏话,父母话语稍不中听,便叫其“闭嘴”,俨然是家中霸主。

只有在跟父母谈条件时,他的态度才会非常和善,对妈妈一口一个“美女”地叫,夸得妈妈都不好意思起来,又娓娓道出自己需要钱的用途、必要性,让人几乎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他对爸爸就直接很多,一般开口便是要多少钱,用他的话说,爸爸是“人傻钱多”,说什么都答应,基本不会拒绝人。我问:“爸爸妈妈从来不会意见不合吗?”父母便说:“他很聪明的,他从来不会跟我们俩一起提要求,都是把我们拉到房间,分开跟我们说。”我笑道:“各个击破。”妈妈便滔滔不绝地陈述:“就是呀,他很会挑时间,会找我跟他爸爸心情都比较好的时候,很郑重地把我或者他爸爸叫到房间,跟我们说他的要求,我跟他爸爸很多时候都不知道他在不同的时间跟我们说了同样的事情,糊里糊涂地就都答应了。”这话成功地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忍不住问:“怎么糊里糊涂呢?”妈妈苦笑着说:“比如说,他会跟我说爸爸已经答应了,那么要说话算数,跟爸爸就说我已经答应了,我老公一般就不会多问。”这个已经上高中的孩子,在一旁坏笑得像个诡计得逞的小男孩。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难道这么多年,你们夫妻都没有识破过他的小伎俩吗?”“我们知道的时候,一般都已经答应他了,也不好反悔。我们俩平时都是各自忙各自的,很少有机会交流,他工作也忙。”爸爸在一旁无奈地说:“他除了有要求,平时很少跟我说话的。”

有一年国庆节他与父母一起回老家。有一天,父母要出去探望其他亲戚,他不愿意去,想待在房间里自由地玩手机。结果没想到,家族里的长辈们自发地闯了来,希望担当起教育他的义务。一屋子长辈,七嘴八舌地说他:整天玩手机,不学习,不体谅父母辛苦,又说他长这么胖还不减肥,等等,唠叨了一大通。他听得心里一肚子气,又不敢反驳,又不好走开。于是,他突然变得非常愤怒,心里压着一股火发不出来。怎么办?他给父母发短信打电话,用脏话骂父母,并且命令父母马上回来,不然就等着给自己收尸。是的,确实是命令,发了一堆恐吓短信之后,他便直接关机。爸爸接到信息后非常紧张,赶紧回家,一路上两夫妻吓得心脏病都快发作了,爸爸几十岁的人,硬是飙起车来,好几次都差点撞上别人,急得不得了。

好不容易赶回家,他却正好好地看着电视。父母还没来得及发作,他立刻变脸,骂父母出去这么久,不管自己死活。吃饭的时候他很生气,直接把爸爸的饭碗扣翻了,爸爸没有说什么,重新盛了饭自己吃。父母都怕刺激他更生气,没有与他发生正面冲突,尽量让着他。爸爸妈妈在说这件事的时候,明显还有些后怕,声音都不太自然,但这个孩子面带坏笑,像孩子般天真,仿佛玩一个精彩绝伦的游戏获得了胜利:“我没想那么多,只想吓吓他们。”我问:“什么原因要吓他们呢?”他说:“谁让他们不在我身边,他们在的话,亲戚就会给他们面子,就不会那样说我了。”我说:“那就是说你需要的时候父母必须在你身边?”他笑一笑,没说话。“那你说那么多狠话威胁他们是为什么呢?”他很诚实地回答:“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点回来,我好好说的话他们肯定不当回事。”“你很了解你的父母。”他有些骄傲:“本来就是这样。”我很好奇,问:“似乎在你眼中,爸妈是无所不能的,也应该是随传随到的?”“我需要的时候,他们不在,我就会很生气。”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个孩子到快成年的时候,还坚信自己对父母有支配权,觉得自己是全能的,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而他所使用的方式,也是如小孩子般威胁哭闹,将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花在让父母妥协上,并乐此不疲。父母一边疲惫不堪,一边又苦于应付,一家人来回周旋,无法脱身。

这真是一对超人父母,全职全能的父母,一直以来努力做到在父母这个岗位上获得一百分,只要孩子需要,便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他身边,用尽全力去挣钱,花力气为他解决一切问题。一般来讲,只有孩子处在婴儿期的时候,妈妈才能做到随叫随到,孩子的哭声就是圣旨,妈妈必须放下手中的一切去帮助他。当然,那时候孩子的需要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喂奶、换尿布、逗他玩、解除他身体上不舒服的感觉……这些大约是每个妈妈天生具备的能力。我佩服这对父母,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们自己的身体长出“三头六臂”,不眠不休地陪在孩子身边,将工作范围延伸到学校,延伸到社会,一直尝试竭尽全力为孩子保驾护航。然而,他们内心里却清楚,孩子已经是高中生,应该可以稍微放下一些,自己也可以偶尔透透气,没想到孩子却不让,夺命连环Call一个接着一个,哭没用就来威胁,威胁没用便动手打人。总之在这个孩子心中,父母随传随到是天经地义的。既然是天经地义,那就不存在感恩一说。父母只会在没有做到,或者做得不够及时的时候,引来他的愤怒。

这就是为什么过度付出换不来感恩。既然父母是如孩子手脚一般的存在,完全由孩子支配,当然也必须听孩子的指令。而我们人,是不会向自己的手脚道谢的,因为支配它们去做事,天经地义。

他说妈妈好像自己的用人,自己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她都会帮自己做。“比如呢?”“我打游戏,让她帮我倒水,她就会帮我倒。我想吃什么菜她都会帮我做。家里的卫生我也从来不用打扫。去哪里我都是让她带着我去,我从来不记路……”我感叹:“这样说你妈妈对你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嘛。”他点头承认,但马上补充:“但是也很烦,整天唠唠叨叨,说我这不好,那不好。”

这是很难应对生活变故和挫折的一家人。丈夫勤勤恳恳工作,妻子全心全意照顾家庭,对未来的全部期待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经济状况原本一般,却从小学开始便给孩子请家教,将儿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考上重点初中,父母履行诺言,给孩子配了手机,由此他开始迷上游戏。

他最厌烦家人管他玩游戏,父母是为了奖励他考上不错的初中而给他配的手机和电脑,从此游戏成了他唯一的爱好。没有特别安排的时候,他可以一整天坐着打游戏,甚至不上厕所不吃饭。父母叫他吃饭或者上厕所的时候,他会非常反感,有时甚至会骂做好饭等他吃的妈妈“贱人”“贱女人”。父母给他制订无数次“手机使用时间表”,让他签字画押,也全无用处,他有千百种理由拖延时间,最终父母只能放弃。

他深知,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他是完全管不住自己的:没有父母每天当闹钟,他起不了床;没有父母提醒他做作业,他必定要沦落到深夜赶作业的地步;没有爸妈提醒他玩电脑的时间,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玩了多久……他很诚实地说:“我很向往没人管的生活,自由自在,做梦都想过那样的日子。但我知道自己自制力很弱,没人管我都不知道自己会过成什么样,可能我澡都会十天半个月不洗。”换句话说,他深信自己离开父母是活不下去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父母的诸多不满。“相爱相杀”的亲子关系,每天在他们家上演。

大约我们都会以为父母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孩子一定会感恩,会懂得体谅父母。这大约是很多父母的期盼。父母期待着自己年轻时全心全力为孩子付出,给予孩子最好的一切,到年老时,会换来温馨的“母慈子孝”的场面,孩子会如自己对他般对自己。看过太多家庭后,我愈加发现这一幻想的不切实际。

这个孩子就对父母有无数的控诉:爸爸妈妈只是把我当成未来养老的工具,让我努力读书也是为了将来能够赡养他们,并不是因为爱我;而且他们说的话我都记得一清二楚,证据确凿。比如,妈妈会经常说:“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生下你,我养条狗还会摇尾巴,生你一点用都没有。”比如,爸爸会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自己都养不活,还怎么养我们?”他们平时跟我说话也都是贬低我的,说我这个样子,将来只能去扫大街,可能扫大街都没人要我;说我“眼瞎”,说我是个“废人”,说我“没长手”,总之就是一无是处。而且他们跟我说话的态度也很不耐烦,总是说“你不会自己拿啊?”“你没长手啊?”“你是大爷啊?”我突然饶有兴致地问:“但是他们还是会帮你拿,帮你做对吗?”他撇撇嘴,说:“是会帮我做,但是态度那么不耐烦,我觉得还不如我自己做。”当然,我们都清楚他这话只是说说而已,有人照顾,或者说服侍,还不用自己付出任何代价的生活,总是让人欲罢不能的。语言的攻击,在这个过程中,起不到训练行为的作用,只是在不断伤害感情,积累愤怒,这些愤怒,阻碍着感恩,让父母的付出变成了带刺的玫瑰,让孩子靠近不得,又舍不下。

他很多时候会失落地说:“我觉得我爸妈早就不想要我,不想管我了,他们生气的时候说的才是真话。”每次爸爸妈妈在场,听到他这样的表达,都会非常惊讶,他们解释,他们真的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他们这一代的父母,都是这样做的,他们的生活就是围着孩子转,他们觉得这是应该的。他们再三保证内心并不觉得孩子很差,更不可能放弃,孩子说只记得他们对他的不好,不记得他们好的时候,他们想得太多,才会心情不好。这个胖胖的男孩,听到这样的话时,总是很天真地笑,嘴上说:“谁让你们经常说不要我,后悔生我?”我知道他内心在这一刻是安定的,他保持着孩子般的天真,相信父母说的所有话。所以,这种安定会让他们之间的关系暂时平稳下来,直到父母再次因为他的某一些行为情绪失控,再次说出同样伤人的气话。如此循环往复。当然,每一次的确认,会让他的信心增加一分,引导着彼此间的关系朝好的方向发展。

过度付出的父母,很少有付出时是开心的,都是满腹抱怨和威胁抛弃的言语。就像这个孩子所说的,他问一声“杯子在哪?”妈妈便会没好气地回答:“你眼瞎啊?不会自己找啊?”当然,这还是在心平气和的前提下,若是争吵起来,妈妈情绪激动之下就会说,“要死就去死!”“我就当从来没生过你!”“我怎么会生下你这么没用的东西!”孩子真的曾经在这样的言语中,砍断煤气管道,拿着打火机威胁父母:“好啊,那我们一起去死!”吓得父母赶紧关了煤气闸,而后一家人莫名一起哭起来。而同时,妈妈似乎总也放心不下孩子,永远要不停地叮嘱,出门要不停地催促;担心他成绩不好,用从牙缝中省下来的钱,给孩子请家庭老师。大约是这份工作实在太难做了,妈妈总是想辞职罢工,然而,“辞职信”在内心写了千百遍,在口中喊了上万遍,总也没有上交生效的时候。孩子永远不给自己这样的机会。另一方面,经历了十几年的家庭主妇生活,面对外面的世界,妈妈也同样怀有恐惧。

这样的拉锯战对现状没有丝毫改变,只是不断破坏着彼此的关系,让愤怒和仇恨越积越多,一点点冲淡用金钱和生活照顾垒砌起来的爱意。

如果说,真正的富豪家庭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富二代,所受的伤害来自父母忙于挣钱,缺少陪伴,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缺乏支持的话,那普通家庭的“富二代”却是另外一副样子。他们的父母,就如我们故事中讲述到的一样,并非富甲一方,顶多只算小康,但却省吃俭用,让孩子生活得奢侈而随心所欲。他们希望孩子不要吃自己以前吃的苦,因此,他们也是用钱来表达爱,只是这钱来得太不容易,花得他们很心痛。既然心痛,就难免抱怨,既然抱怨,也就很难充满爱意地与孩子相处。积怨久了,就变成了无处不在的愤怒。孩子接收到的就是父母对自己时时处处的嫌弃,亲子之间形成的是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这类家庭的父母,同样不懂得表达对孩子的爱,也不懂得表达内心感受,他们以为对孩子有求必应、随传随到便是最大的爱,并且满心期待孩子会因此感恩,因此全家其乐融融。但钱跟爱是无法画等号的,特别是在孩子心中。由此,便生出许多失望来,失望积聚,引来愤怒。

为人父母,一定得先照顾好自己,先满足自己的需要,才能照顾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我不赞成过度夸大父爱母爱,过度宣扬父母无私奉献,节衣缩食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教育条件。父母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父母。生而为人便有属于自己的需要,若因为有了父母这个身份,就要勉强自己去压抑作为人的正当需要,那他/她作为父母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孩子从婴儿时以为父母全知全能,到不断经历挫败,接受父母也有不能做到的事情,接受现实世界的真实和不顺意,这个过程,就是成长。以为父母永远无所不能,要求父母永远随传随到,永远活在这样的幻想中,孩子便永远也无法长大,更不可能真正走出家庭。

从这个角度讲,父母爱自己,也是促进孩子成长的有效方式。普通家庭有普通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在亲子关系中,学习表达爱,远比拼命挣钱,要更重要。 VcqbW/2yTet49Dk3nPGTsQqrV6hSwK62Ny3BZKRtFJnNeWGWDcTYTh9CeJ6VfVa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