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岭最近从一位朋友那儿听到了一种可以帮助识记的记忆方法——首尾记忆法。据说这种记忆方法可以迅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坚持使用这种记忆方法,还能考出非常优异的成绩。一听到这种记忆方法能够迅速提升学习成绩,林芝岭就动了心思,他从朋友那里了解到这种记忆法的大致步骤,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将这种记忆方法用到了自己的课堂学习之中。
一开始,这种学习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林芝岭坚持使用首尾记忆法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学习效率就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学习过程也变得更加轻松。如此优秀的学习成果让林芝岭更加相信、依赖首尾记忆法,在他的心中,这种记忆方法已经在他心中悄然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慢慢地,林芝岭越来越重视首尾记忆法的作用。上课时,他都会特别关注老师在开头和结尾时讲的知识,为了听这两段内容,林芝岭花费了大量精力。长此以往,在每节课的中间时段,林芝岭就没有足够的精力来用于听讲,这也让他逐渐丢掉了老师在每节课中间阶段所讲的知识。起初,林芝岭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只要将精力花在每节课的开头和结尾,就能达到学习目的。
一个月后,林芝岭的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班级名次足足掉了十几位,这不单让林芝岭大为惊恐,还引起了班主任陈星的注意。在陈星的询问下,林芝岭将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听了林芝岭的讲述,陈星马上就找到了整个问题的症结——过于重视首尾记忆法。陈星告诉林芝岭,每节课的中间环节,所讲的内容要远远多于首尾环节,不忽视首尾环节当然是正确、有益的,但却不能只重视首尾环节,过度强调首尾环节的作用,这样做只会起到反效果。
谈话结束的时候,陈星还给林芝岭介绍了一种新的记忆方法——分段记忆法,这种记忆方法正好可以解决林芝岭当前所面对的难题。在分段记忆法的帮助下,林芝岭慢慢纠正了自己在听课时犯的错误,他重新分配学习精力,在不忽视首尾环节知识的情况下,重视中间环节的知识,最终使学习成绩得到了稳步提升。
教育研究者认为,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上,每分钟所讲的内容都很重要,开头和结尾的内容是具备引导和总结性质的,因此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而中间环节是老师对该节需要讲解的定理、理论及重要知识点的深入分析、诠释的过程,所以对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同样需要给予重视。
首尾记忆法的目的是让学生们不要忽视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去重视中间部分所讲的知识。所以想要合理地安排开头、结尾及中间环节之间的关系,使学习、记忆过程做到“张弛有度、从容高效”,就应借用分段记忆法的力量。
课堂学习中的分段记忆法,将时长45分钟的听课流程分解为:开头引导、中间论述和结尾总结三个时段。
第一时段是开头引导时段。这一时段持续的时间为5~8分钟,在该时段内,老师一般会先复习上节课所讲的主要知识点,然后对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引导,为本节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学生们应该在复习之前的知识点的过程中,主动调整自身的注意力及学习状态,让自己以轻松的状态跟随老师的思路去回忆上节课已经学过的知识。在聆听本阶段所讲授的知识,接受老师的思维引导时,学生们还要尽量找到老师在引导过程中说明的该节课的教学要点,注意这些要点之间的联系,尽量做好学习新知识的思想准备,从而可以顺利进入第二时段的学习。
第二时段是中间论述时段。该环节是整节课里持续时间最长(25~30分钟)、内容最多的一个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会将该节所讲的知识点,从点到线,由线到面地连接、编织成一个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借用板书解析例题或者以口述分析的形式将重要知识点及疑难问题一一解释清楚,并将解题思路及方法应用到具体的题目或实例上。
在这一时段的学习中,学生们应该从上一时段的轻松、被引导状态转变为专注、认真的最佳学习状态。此时学生们要将自己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起来,保持大脑的活跃,最大限度地跟上、分析及理解老师所讲解的知识,尽全力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果可以将关键知识点和次要知识点区分开,集中精力听取、分析、理解疑难问题,那该时段的学习效果就会变得更好。
第三时段是结尾总结时段。这一时段也可以被称为收尾时段。该时段的时间要略长于开头引导时段,时间大约保持在10分钟。在这一时段中,老师会对整节课所讲解的知识点、重点内容做一个总结,并布置该节课的课后任务、课堂作业。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有可能会对下一节课做一些铺垫、引导。所以在该时段中,学生们只要像引导时段那样,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记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