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每一名高三学生必须面对的关口,这件事情可以说关乎所有考生的命运,每个人都要奋勇争先、各显身手,争取能够进入心仪的学校继续学习。作为高三(四)班的一名文科学生,贺忠诚同样有这样的想法。眼看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贺忠诚却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了。对高考而言,这种情况非常严重,缺乏自信还让他在近几次的模拟考试中接连失利,阶段排名一落再落,弄得他甚至萌生了退学、轻生的念头。
贺忠诚的状态让家长和学校的老师都很担心,他们分别找到他做了几次思想工作,可效果不但不明显,反而使他进入了自闭状态,任谁和他说话都不再回应一声。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学校认为贺忠诚应该回家静养。无奈之下,贺忠诚的老师也只好让他回家休息一段时间,等他状态恢复之后,再返回学校继续学习,备战高考。
贺忠诚被父母领回家后,状态一直不见好转。贺父为了能够让贺忠诚的情况出现好转,专门向单位请了长假,留在家里陪着孩子,以防孩子一时糊涂,出现什么意外。由于贺父每日里接连不断的开导,近些日子,贺忠诚的状态稍稍好转,他已经开始看电视了,这对贺家来讲绝对是一件好事。
这天,贺忠诚正在看电视,他无意间看到了一个教育节目,节目里正在讲解一种记忆方法,贺忠诚被这个节目吸引住了。看过节目之后,贺忠诚按照节目中所讲的方法尝试了一下,意外地发现自己竟然可以迅速进入记忆状态,而且识记的效果也不错,这让他十分欣喜。
慢慢地,贺忠诚凭借着这种记忆方法识记了大量学习资料,这样的进步让他逐渐恢复了自信。重新树立起自信之后,贺忠诚毅然选择了重返校园,他经过自己的拼搏,努力备战高考,终于将自己的考试成绩提了上去。在高考战场上,贺忠诚一鼓作气,如愿考入了自己心仪的大学。
科学家认为,在思维主体接触到记忆资料进行记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种记忆方法,使大脑迅速进入记忆状态,大大提高记忆的效率,让记忆的效果成倍增加。这种记忆方法就是——瞬时、即时记忆法,也就是贺忠诚从电视节目中学到的记忆方法。
这种记忆法可以从时间角度分为两种状态,第一种就是“瞬时状态”,第二种就是“即时状态”,严格来讲,这两种状态都可以分别作为一种记忆方法来使用。
我们先来了解“瞬时状态”。所谓“瞬时状态”(也可以称为“瞬时记忆法”),是指思维主体在接触识记资料的一瞬间,立刻调动大脑,有意识地对接触到的识记资料进行记忆,让大脑的识记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有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事先准备一则寓言故事,将这则寓言故事当作需要进行记忆的识记材料,然后从同一个班级里挑选了两组学习成绩相近的被试,让该班级的教师分别对这两组被试讲述这则挑选好的寓言故事,并记录实验结果。
在对第一组讲述寓言故事的时候,老师事先要告诉这组学生,听完寓言故事之后要对他们进行提问,要求每一名被试都要尽量将故事复述出来。在对第二组讲述寓言故事的时候,事先告诉这组学生,这则寓言故事只需听一听就可以了,不必费心强记。结果表明,第一组的识记效果远远超出了第二组的,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在识记之前第一组已经有意识或下意识地进行记忆的准备,所以他们在接触到记忆资料的时候马上就进入了记忆状态,识记的效果自然也就变得非常好;而第二组则完全没有进行识记的准备,记忆的效果自然也就会变得非常差。
因此,“瞬时记忆法”要求思维主体在进行学习或识记的前一刻,就应做好进行记忆的心理准备,可以利用给自己定目标或者记忆结束后另找一人检查自己学习记忆后的识记结果等办法来提醒、约束自己,这样就能事先将大脑的记忆功能调动起来,在听讲或者阅读的时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时状态”又称“即时记忆法”,这种识记方法要求思维主体在进行识记的过程中,先尽心尽力查看或听取需要识记的资料内容,每听取或查看一条或一个知识点后,就立马在大脑中将该知识点或段落内容迅速地回忆一遍,大脑就会进入“即时状态”,也就达到了即时记忆的目的。
比如说在课堂上学习的学生,可以等到老师每讲一个知识点后,就迅速地将老师所讲的知识在脑子里回忆一遍;等到这节课结束之后,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将整节课所讲的内容回忆一遍;等到这一天的学习结束后,又在脑海中将一天所学的知识点回忆一遍。
这样全天所学的知识就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地在脑海中重复出现,记住的和没记住的自然也就一清二楚了,等到第二天可以再花工夫将没记住的重新记忆一遍。如此识记的效果自然就会变得非常好,“即时记忆”的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