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感官协同记忆法

作为一名高三升学班的化学老师,孟源芳知道自己的肩上担负着多么重的责任。在高三理科班的所有课程中,化学虽然不是主科,但它作为一门必考科目,该科成绩的高低对学生的高考总成绩同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孟源芳一共带了三个理科班的化学课,这三个理科班里面,就数高三(八)班的化学成绩最差,如何提高这个班级的化学成绩,也成了孟源芳最上心的事情。

为了能够将高三(八)班的化学成绩提上来,孟源芳占用了大量课余时间来给高三(八)班的学生们补习功课,但她的苦心不仅没能将学生们的化学成绩提上来,反而让整个高三(八)班的学生对学习化学这件事产生了逆反情绪,有些学生甚至还当面指责孟源芳占用他们的课余时间。学生们的这种做法让孟源芳感到非常失望,她不得已停下了对高三(八)班的补习行动。没有了孟源芳的约束、帮助,高三(八)班的化学成绩一落千丈,一下子成了全年级化学成绩最差的班级。

高三(八)班的阶段排名让孟源芳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她必须尽快找到一种既能够提升学生化学成绩又不使他们反感的学习方法。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孟源芳偶然发现,高三(八)班的这些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学生们还会把每次实验后的实验报告填写得非常完整,这让她下意识地想到了一种改变高三(八)班化学成绩的方法。

此后,孟源芳花费了大量心力,在高三(八)班的每一堂化学课中都安插了部分实验性的内容,尽量用实验互动的方式来给学生们上课。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孟源芳就会用完整的实验步骤来讲解课本上的知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亲自操作实验。孟源芳的方法果然有效,高三(八)班学习化学的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学生们对这种能够亲手操作的实验非常感兴趣,他们甚至主动要求孟源芳给他们“加课”。

一个月后,高三(八)班的化学成绩果然获得了大幅提升,这让孟源芳更加坚信了她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的正确性。不久,孟源芳又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两个班级,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等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孟源芳所带的三个班级的化学成绩占据了理科班化学成绩的阶段前三,这让她名声大振,很多教师都主动前来“取经”,希望能够从她这儿学到经验。

对于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孟源芳毫不吝啬。她专门组织了一次公开课,将自己使用的教学方法原原本本地讲了出来,还请求其他教师斧正。在这次讲课中,孟源芳和其他教师集思广益,弄出了一套“多种感官协同识记策略”,而且还成功将这种识记策略应用到各个学科之中,初步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孟源芳还因此被调入该校的学习调研部,专门研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

感官协同记忆法是以人的感官协调进行记忆的方法,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记忆方法。这种方法利用人体的感官协同效应,在识记、学习的过程中调动、使用尽可能多的感官,充分发挥人脑的视觉、听觉、运动等神经中枢的积极性、协同性,以此来使记忆的效果获得提升。

科学研究显示,在识记的过程中,思维主体所使用的感官越多,获得记忆对象的信息就会越丰富,识记、学习的效果也就会越牢固、扎实。单感官识记后,记忆的保持率是非常低的,如果在识记的过程中仅用口念,记忆的效率只能达到10%;如果只靠耳听,记忆的效率只能达到20%;如果只凭借眼看,记忆的效率只能达到30%;如果在识记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眼、耳结合,那记忆效率就可以达到50%;如果在识记的时候可以边听、边看、边读、边写,记忆的效率就可以达到90%以上。

宋代大学者朱熹就曾在《训学斋规》内言明:“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后人将这种识记方法总结为“三到”读书法,这种方法要求思维主体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充分发挥感官协同的作用,达到提升记忆力的目的。

其实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学校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同样是感官协同记忆法,只不过课堂上能够调动起的感官只局限在“眼看”和“耳听”上面,如果老师能够将课堂知识转换成生动的图像画面以及可以感染情绪的语言,就可以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同样可以使课堂识记的效果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现如今,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不断地做题、解题的“题海战术”是应对考试、获得好成绩的最佳方法。有些人甚至认为只有尽量多做题,不断解题、接触新题型,才能胸有成竹地应付考试。事实上,这种学习方法已经违背学习知识的初衷,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做到真正掌握课堂内容,就自然能够达成学习目的。

想要在课堂学习中真正掌握课堂内容,就必须在课堂上做足五个方面的工作,也就是感官协同记忆法中的“五到记忆法”,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耳到”。“眼到”就是指思维主体在课堂上不仅要认真看教材内容、参考资料和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还要将老师的面部表情、手部动作及其他同学的反应观察到。

“口到”则要求思维主体应有意识地复述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在条件允许或情况合适的时候将重点概念、定理及老师指定背诵的段落大声、勇敢地读出来,并在课堂上尽量多提问或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心到”则要求思维主体主动思考、消化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尽量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完成习题和课堂作业。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尽可能多地用其他思路来解题,如果发现错误,就要思考自己错在哪里。

“手到”则要求思维主体在课堂上按要求画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圈出自己疑惑或不太明白的知识点,还可以在空白的地方批注上自己的学习感想。在闲暇的时候,还要挑选一些有学习价值的书籍、名著来抄写,尽量养成抄书的习惯,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积累知识,加强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加深印象。

“耳到”则要求思维主体在课堂上主动、专注地听讲,不仅要将老师讲授的内容一字不落地听到,还要听取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和见解,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听取老师的解答。在学习语言课程,尤其是学习外国语言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耳听”的习惯,只有听多了,才能听得懂、讲得出,才能使枯燥的外语知识变得有趣,降低学习外语的难度,提升外语学习的效率。

在眼、耳、口、手、心等多种感官和多个身体器官、部位的共同参与、协同下,大脑神经中枢学习、识记的“积极性”就会被全方位激活,不但能使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还会使学习效率、记忆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当然,如果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入嗅觉、触摸、品尝等感觉方式,那学习、记忆的效果就会变得更好。 ZRBen9r2i6WRsR5EQKYUsw1H6mIE4IsW2NKYSyAKPtKfRE1cgXZ0b1C4kFytMIU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