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时间管理法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是苏联著名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柳比歇夫一生写下了种类繁多的科学著作,这些著作不但涉及的范围很广(从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遗传学、哲学、动物学,再到进化论、无神论、农业科学,等等),而且还取得了非常高的学术成就。

柳比歇夫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他撰写过很多回忆录,不仅追忆了多位科学前驱,还发表了数量众多的科学论文。这些作品前前后后一共写满了12500张打字纸,单以作品的数量来讲,柳比歇夫就超越了很多专职写作的文学家。

毕业后,柳比歇夫在彼尔姆大学任教,他在教书的同时担任大学教研室的带班主任一职,在教书的同时也带领着研究所下辖的一个科室攻克一些实验难题。任教期间,柳比歇夫还经常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几年的时间里,柳比歇夫几乎跑遍了俄罗斯境内属于欧洲的全部区域。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在当地的农庄或集体公社停留一段时间,对当地常见的病虫害及农作物种植期间遇到的问题进行实地研究、防治。

即便是在“休息”时间,柳比歇夫也会继续工作,他利用这些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1955年,柳比歇夫就已经搜集了共13000只地蚤的标本(这一标本量是苏联动物研究所收集总量的五倍),他将这些标本整合成册,制成了一套有35篇内容的地蚤标本图册。这本图册里还有300多种近5000只公地蚤的“器官切片”标本。

柳比歇夫是一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他所掌握的知识广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历史方面,柳比歇夫可以详细地列举出君主立宪时期英国任意一位国王执政时国家政策的内容;在宗教方面,他熟知《古兰经》、《圣经》、马丁·路德学说、毕达哥拉斯学派等思想著作。可以说“广博”一词对柳比歇夫而言是名副其实的。

相信很多人都愿意将柳比歇夫看作一个非常勤奋又有天赋的“工作狂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取得如上所述的成就。但事实上,柳比歇夫并非如此。柳比歇夫不仅喜欢看话剧、听知名音乐家演奏的乐曲,还热爱体育运动,喜欢四处旅游。柳比歇夫秉承“累了就要马上休息”的人生格言,他每天睡觉的时间至少有10个钟头,而用来工作、研究、学习的时间仅仅只有七八个小时,他还喜欢步行上班,完全没有“争分夺秒”的架势。没有人知道柳比歇夫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即便是他的亲人也不清楚。

直到柳比歇夫去世,人们才从他的日记里找到了答案。原来,柳比歇夫早在26岁的时候就整理创造出了一整套严谨的时间管理方法,凭借着这种管理时间的方法,柳比歇夫不断地对自己所花费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并据此改进自己的工作、学习方案以及计划未来的事务,从而使自己的时间利用率达到最高,大脑的使用效率、记忆能力提升到最大。

所谓时间管理法,就是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分配时间的系统方法来有计划、有条理、有效率地处理工作并享受人生。实验证明,这种管理时间的方法是提高记忆能力的有效办法。现实生活中时间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所能产生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在这里我们仅介绍两种最权威的时间管理方法——柳比歇夫法和四象限法。

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要求思维主体做到以下四点:

1.随时随地运用耗时记录卡、工作计时表等工具来记录时间耗费情况。在记录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所记录时间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即便是有误差,也要将误差时间限制在15分钟以内,否则记录内容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2.每结束一段时间的记录之后,就要对该时间段内耗时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将该时间段处理不同事情的时间比例算出,并以图表的形式绘制出来。在对时间进行统计的阶段,切勿相信根据自身记忆估计而得出的时间长短,因为人的记忆对时间这种抽象事物的估计是非常不可靠的。

3.统计并绘制成表之后,即可根据处理事情或工作的效果来分析时间的利用、耗费情况,尽快找到浪费时间的原因(比如,犯了过去常犯的错误,工作时间做了其他不该做的事情,或者做了应该由他人完成的事情,等等)。在这一阶段,思维主体所选择分析的时间区域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否则分析所得的结果就是无用的。

4.根据上一阶段分析所得的结果来制订消除浪费时间因素的计划,并将计划付诸于下一阶段的时间利用。在这一阶段中,一定要在计划付诸行动之后及时进行调整、对比、记录,不但要找出新计划与原计划之间损耗时间的差额,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运用在下一阶段的时间安排计划。

这样坚持下去,就能一步步地让管理时间的方法变得完美,最终可以实现高效利用时间,大量阅读、快速记忆的目标。

四象限时间管理法是由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该方法根据事情的重要和紧急程度将其划分为四个象限: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想要对四象限法有一个清晰明朗的了解,首先就应该理解这四个象限所代表的含义及区别。

1.第一象限——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顾名思义,该象限内所包含的事情是既具备时间紧迫性,又具备重大影响,是思维主体无法避免也不可拖延、必须尽快解决掉的事情。

2.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该象限内的事情并不具备第一象限内的事情所具备的时间紧迫性,但这一象限内的事情同时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对个人或者组织的存在或发展有着重大、长远影响的事情,是需要思维主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解决的。

3.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这种事情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比如,打麻将三缺一,不明就里又急迫的电话,附和他人,等等),由于它并不具备重要性,但又有紧急性,所以常常带有很强的欺骗性。这种欺骗性可以严重影响思维主体的认知能力,使思维主体做出错误的判断,将这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当成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去处理,结果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4.第四象限——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该象限内的事情与第一象限完全相反,属于日常生活中既常见又烦琐的事情(比如发呆、闲聊、闲逛等),所以将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完全是对时间的挥霍,属于浪费生命,是不可取的。

由此可见,这四个象限中较易区分的是第一和第四象限,这两者是相互对立且壁垒分明的事物,第一象限是紧急、重要的事情,所以应该优先安排时间将其解决;而第四象限的事情,相信有志向的人是不会将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的。

第二和第三象限内的事情分别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再加上第三象限内的事情有很强的欺骗性,所以在区分这两者的时候,应将判断标准放到是否重要上面。只要事情不具备重要性,那就应该将其归在第三象限,然后集中时间和精力优先处理第二象限内的事情。

在这四个象限中,第四象限是不可为的,所以思维主体不必在此浪费时间。第三象限内的事情是缺乏意义的,所以思维主体要尽量避免将时间耗费在这一象限上,要学会走出第三象限。第一象限的事情是紧急且重要的,所以思维主体要优先安排时间解决这一象限内的事情。第二象限内的事情是重要但不紧急的,所以思维主体不必优先处理该象限内的事情,但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投资”该象限,提前对该象限内的事情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只要准备到位,可以很好地处理第二象限内的事情,那这一象限内的事情就会给思维主体带来最大、最丰厚的回报。合理地利用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就可以将时间的利用率最大化,在这种高效的时间管理模式下,思维主体的脑功能和记忆力也会以最佳状态发挥作用。 vEwwIK2M7W/gdWJxAApInff5bipgiLRJQRQmkX8uf33U4IU3XaPYwZnV6ArXqI/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