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什么是绘画心理治疗技术

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能够反映出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心理意象),是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生理心理学家发现,人的大脑右半球具有音乐、绘画、综合的集合空间鉴别能力。精神分裂症侧化损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右半球功能亢盛,表现为情感活动异常,主要是负性情感的体验,这说明右半球功能损害影响患者情绪机能。所以,同属右半球控制的绘画艺术活动可以影响和治疗患者的情绪机能障碍。

绘画疗法主要是以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为基础。在分析心理学中,投射被认为是无意识主动表现自身的活动,是一种类似自由意志物在意识中的反映。投射的产物不仅以艺术的形式存在,梦境、幻觉、妄想等也都属于心理投射。人们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不知不觉中就会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投射在绘画作品中,有时也可以将早期记忆中被隐藏或被压抑的内容更快地释放出来,并且开始重建过去。

绘画心理治疗技术是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一种,是通过绘画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思绪、感受及经验。其所表达的内容可能来自意识层面,也可能来自潜意识层面。绘画心理治疗技术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创作过程和艺术表达。

创作过程指给定一个主题,来访者根据指导语画出指定主题,即画画的过程。而艺术表达指引导来访者对创作的画进行分享: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画?画画时候的心情怎样?这幅画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或者表达了什么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达,还可以借助文字的方式来表达,比如为这幅画写一个故事,或者写一首诗。

创作过程和艺术表达在绘画心理治疗技术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心理表达的过程,是内心心理空间的情绪和人格得到呈现的过程。因此,创作亦是治疗,即使我们不需要懂得很多道理,但在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也可以达到心理治疗效果。

一、两种背景下的绘画心理治疗技术

很多人对绘画艺术心理治疗技术认识尚不全面,以为绘画心理治疗等同于绘画心理分析,因此经常会听到有人这样说:“我来画幅画,你来给我分析一下。”

其实绘画心理治疗有两个方向:一是心理分析背景下的绘画心理治疗;二是艺术表达背景下的绘画心理治疗。

心理分析背景下的绘画心理治疗就是大多数人对绘画技术的认识——分析一幅画,从一幅画里解读来访者的心理特点和人格特征。这种绘画心理治疗,侧重对绘画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要求分析者有丰富的心理分析技术,能解读不同文化下的符号意义,适合于受过专门心理分析训练的心理咨询师。

而艺术表达背景下的绘画艺术治疗侧重于分享与表达,即来访者在咨询师的陪伴下,讲述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这种绘画心理治疗,不需要知道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代表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和人格特征,强调的是表达即过程,艺术即分享。

表面上看,上述两者有所不同。前者是以咨询师为主导,而后者是以来访者为主导,咨询师作为陪伴;前者是分析为什么、是什么,而后者则侧重于发生了什么。但实际上,两个背景下的绘画心理治疗并不割裂,是一个技术的两面。

所以,有人问我,艺术表达背景下的表达分享是否包括分析?答案是肯定的。表达分享的过程一定会包含分析,只是这个分析过程不表现给来访者看,也不会把分析的结果告诉来访者,在来访者表达分享的过程中,咨询师是带着分析在思考。例如一幅画,色调全部都是黑色的,没有任何其他的颜色,那么咨询师就会对这幅画进行相关的分析,但不会直接指出问题和假设,而是带着好奇,去引导来访者,做出进一步的分享和探索,并在表达分享中用分析出的线索指导来访者咨询的方向,这就是暗分析,讲究看透不说透。

相对地,心理分析背景下的分析也同样包括表达和分享。同样一个主题的呈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来访者会有不同的解释,比如龙,中西方的符号意义就不一样。在中国,龙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符号之一,而在西方,龙就常与邪恶画上等号。即便是在同一种文化背景下,因为来访者原生家庭、生长环境、教育经历等的不同,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也可能不一样。比如画树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树干上画了洞,这个洞对有些来访者来说是过去经历中受的伤,是伤疤。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他们自幼学画的时候就被教授要在树上画一些圈,表示年轮。所以,不能看到树上的洞就认为是伤疤或者其他,而是要听来访者的表达分享,听听在他那里,这洞到底是伤疤还是年轮。这就要求咨询师不能刻板地去分析,需要结合来访者的实际情况总体把握。

事实上,越是把绘画心理治疗技术运用得好的咨询师,越善于把两个背景下的绘画心理治疗技术结合起来使用。在表达分享中分析,用分析的线索指导咨询的方向,从而促进来访者分享更深刻,表达得更淋漓尽致,达到情绪释放、问题修复等咨询目标。

二、本书侧重于艺术表达背景下的绘画心理治疗

不管是在运用绘画心理治疗技术做咨询时,还是在教授绘画心理治疗技术的课程中,都会遇到有人指着他的画对我说:“我画的这些都代表什么意思呀?老师您帮我分析分析吧!”通常会这样问的人,都可以做这样的假设:这个人在作画的时候,他是匆匆忙忙的,他是作业式的,他觉得只要画出来了,老师便会告知他是怎么回事,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不会全情投入,体验也就不会深刻。有这样的前提,即便告诉他关于画的分析,也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在有些时候,还可能有负面的影响。因此,我在带领学生作画的时候,无论个人咨询还是团体咨询,我都会有这样的前提告知:请重视创作过程,创作的过程即是治疗的过程。创作过程本身就实现了情绪的释放以及对心理空间的重新排列,甚至也是潜意识意识化的过程,也在隐喻和象征的时候实现了意义的转换,这些都是在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如果仅仅局限在对绘画的心理分析,缺乏投入过程的表达和分享,就会变得狭隘,大大浪费了艺术治疗本身的意义。

我曾接诊过一个恐怖症患者,咨询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与其谈论那些认知层面的道理。每次他来咨询时,我便让他作画,画他遇到的人、经历过的事、去过的地方、有过的心情等。按照咨询方案和绘画疗法疗程的设计,经过共 7 次咨询,来访者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他很不服气,我就问为什么,他说:“你每次都让我作画,我画完之后,你也不告诉我是什么、为什么。我曾听说过‘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这种测验是会分析什么样的内容代表什么样的心理的,但你从来不分析,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说:“如果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你就能好的话,那你其实可以不用来找我,每个人都是最了解自己的,你完全可以自己告诉自己是怎么回事。事实上,即便你告诉了自己,你依然没有好。可见,我们很多时候知道了是什么、为什么,不一定能解决。有很多是情绪的问题,是潜意识的问题。”

艺术治疗的过程是满足了人们需要表达的过程,而不是给予道理的过程。告知道理,只是会让其心里有谱,更有掌控感,仅此而已,最后有人会把这种心里有谱的感觉当作心理治疗的效果。但并非如此,真正的治疗效果是爱,是表达,我们和来访者之间的爱的关系才是疗效因子之一。还有就是来访者确确实实表达了自己,把自己的需要进行了呈现和转换,进行了意义的升华,这才是真正的疗效。

我还做过一个对比实验,就是让来访者们作画,一些咨询师做心理分析,一些引导表达分享,结果接受分析的来访者感受都不太好,其中有一位反馈说,他明明画的是骆驼,却被说成了马,于是两人就产生了分歧,让他觉得咨询师能力不够。所以在分析的过程里,如果你缺少表达分享,如果你不够专业,就会融进很多自身的主观投射,这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是很可怕的。就好比,一个人站在镜子面前说镜子很脏,要去擦拭它,镜子却说:“老兄,我一开始是很干净的,就是因为有你站在这里后才出现了这几个污渍点的。”听听镜子怎么说,这非常重要。

本书侧重于艺术表达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现在介绍绘画心理治疗技术的书籍大都以心理分析为背景,所以才会让很多心理学工作者和爱好者误以为,绘画心理治疗技术只有这一个方向,未能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门特别有用的艺术治疗方式,本书旨在填补这方面的空缺,让绘画心理治疗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和传播。

三、绘画心理治疗技术的特点

1.水到渠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是晓之以理在前,动之以情在后,而绘画心理疗法却是动之以情在前,晓之以理在后,使治疗效果水到渠成。

我们身边常常有人运用一种被我称为“隔壁阿姨治疗法”的方法来做心理咨询。举一个例子,当一对新婚夫妻吵架之后,小媳妇跑去隔壁找邻居的阿姨诉苦,阿姨就说:“我知道你们发生什么事了,一定是两口子吵架了是吧?吵架是常有的事情,我跟你二叔当年结婚的时候也吵,磨合磨合就好了。女人嘛总是要受点委屈的,赶紧回家给他做饭吧!你们过一段时间就会好了。”当隔壁的阿姨这样说的时候就能给小媳妇安慰吗?我想是不会的。

因为这个小媳妇没有被接纳,没有被理解,也没有被共情,所以这样的治疗方法是不会产生效果的。但是往往有很多咨询师采用这种隔壁阿姨治疗法,即在来访者咨询的过程中讲很多的道理,结果却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因为这是一个有关爱的问题,是一个关于被理解的问题,共情是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这个小媳妇跑到另一个阿姨那里,而且恰恰这个阿姨学过人本主义心理学,那么此时这个阿姨就可以非常自如地融入共情的元素。听了这个小媳妇诉说的所有事情,阿姨可能会说:“是不是那个臭小子又欺负你了?来,跟阿姨好好说说……”等到小媳妇哭诉完后,接着跟小媳妇一起探讨婚姻关系中的一些问题。结果两人在一起说了半个多小时。小媳妇虽然仍有委屈,但还是决定回家给丈夫做饭,也懂得了关系还得慢慢磨合。

这样的情况下,阿姨并没有说太多的东西,那为什么起到了效果了呢?因为后面的这位阿姨给了她足够的表达空间,这位阿姨的倾听,让小媳妇愿意去表达,觉得自己是被接纳的。前面的阿姨用的是晓之以理,而后面的阿姨用的是动之以情。前者在认知的层面上做工作,后者在表达的层面着力,也就是我在前面说到的,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有时候并没有意义,而表达了,分享了,反而有意想不到的疗效,达到了水到渠成。

2.突破防御,减少阻抗

在生活中当有人遇到困境的时候,你不能直接告诉他:“你怎么那么笨?你怎么那么傻?你难道不知道你目前有多么糟糕吗?”这是没有用的,而且你接下来要面对的就会是来访者强烈的阻抗。你只有帮助他树立自尊,让他体验到成功,他才不会再恐惧走出困境。

在绘画疗法的过程中,绘画本身就能有效地达到突破防御。就好比当一位来访者始终躲在自己的困境中不愿意或者惧怕走出房间,我们找了一件衣服或者马甲挂在门上,跟来访者说:“我已经找了一件衣服放在你的门口了,我现在背过身去,你把它穿上便可以出来了,我保证不会偷看的。”在这样的引导下,来访者便会轻轻地穿上那件衣服,然后慢慢走出来。因为这件衣服可以让他感觉到安全感,自己是受保护的。

这里所说的“马甲”或者“衣服”指的就是绘画艺术创作。若咨询师直接问来访者:“来跟我说说发生什么事了。”那么他可能说一些比较表层的道理性的东西。但如果咨询师让来访者什么也不说,只是用一种颜色来表达当下的心情,用一种场景来表达想说的话,那么来访者就会根据当下最强烈的情绪作画,此时他表达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更加真切、更贴近自我的内容,这里面会包含许多象征和隐喻。尽管这些象征背后的具体意义,我们不是十分清晰,但来访者的内在情绪及状态仍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表达。这便是绘画治疗容易突破防御,减少阻抗的功能体现。

3.不同的艺术治疗载体

不同的艺术治疗媒介所表达的特点是不一样的。艺术治疗可以通过任何艺术作为载体来实现,如音乐、诗歌、绘画、雕刻、戏剧等。每种艺术载体表现出来的功能也是有区别的,这里我们比较一下音乐、诗歌与绘画三者的不同之处。

(1)音乐

有一次,我接待了一位来自深圳的来访者,刚一坐下来就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讲到一半时,我便告诉他,先不急着一直讲故事,先来听首歌。得到他的同意后,我打开了电脑,放了一首那英的《一笑而过》。当听到歌曲的高潮时,来访者泣不成声,眼泪好像决了堤的河,哭了几分钟之后,我们谁也没有说话,他就这样一边哭一边听着音乐。这首歌结束之后,他再次开始向我讲述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但这时他的表达就不再是绕着弯子或浮于表面了,而是更加真诚而且直截了当。

这是使用了音乐的缘故,音乐的旋律可以直达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部分,最需要表达的部分。音乐就像一根细细的线,可以拨动你的心弦,走进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深入进去,把你的情绪带动出来进行释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内心情绪情感丰富的人,都非常喜欢听歌或者唱歌。

(2)诗歌

我在做团体辅导时,有一种心理技术叫“人生五味茶”,我用酸、辣、苦、甜、咸 5 种味道泡了 5 杯茶,端给团体成员喝。当喝到酸茶的时候,有人就会觉得这让他想起了一段往事,与这种身体和心理的体验很像的一段往事。于是,我让其写一首诗,然后,他就会讲述“酸”的那段经历:酸啊,你真酸,可是,你让我体会到酸后的那种甜……当 5 种味道都分享完之后,我再要求大家写一首诗。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呈现出精彩的部分,其负面情绪在诗里看不到了。

一般人一开始经历的都是非常苦的,讲到伤心之处还会号啕大哭,但是等到写诗的时候怎么就变得非常积极了呢?酸是真的酸,苦是真的苦,可当酸辣苦甜都经历之后,人生的味道才出来了,所以要感谢这种味道,因为太美了,思想就会有升华。所以诗歌是最容易升华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人们经历的百般体验之后的升华,是对意义层面的建设、转换。

(3)绘画

绘画是在平面中把一个人的心理空间呈现出来,比如说,24种绘画治疗技术中有一种叫风景画,也叫风景构成图。在绘画过程中,我会让成员画 11 项不同的内容,而这 11 项内容是不会提前告知的,成员只是根据我的引导来作画,当 11 项内容全部画完时就会立体地呈现一个人的心理空间了。

比如,有的人在画这 11 种东西的时候,由于之前没有事先的规划,画一条河会占据纸张的一半,等到画路时,发现已经没有空间了。还有人当需要在画中呈现河与路的关系时,就会发现自己没有办法去建立这个关系,因为一开始就没从整体进行考虑。还有的人 11 项内容全部画完了,而他的纸张只用了一小部分。

由此,我们看到每个人的心理空间是不一样的,绘画可以全面地呈现一个人的心理空间,它是平面的,又是立体的。

与前两种艺术形式比较一下,音乐似线一般,直指人的心灵世界,容易激活情绪;诗歌是在经过一番表达之后,达到一种升华;绘画能全面呈现一个人的心理空间。

因此,艺术治疗是以不同的艺术媒介作为载体,实现心理表达、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的一种技术。 otnzf4mlsUlGT3QSWaj+PY+wO2d6aNZa6mFBZOauo3KURZMGFUPBTRODVSNwwS6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