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实践和实用的距离有多远

亲爱的朋友,谢谢您选择阅读这本还不成熟的拙作,说它不成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这不是一本在理论上“严丝合缝”的绘画艺术治疗专题著作,而是本人的一次教学记录。

从 2004 年开始,本人就逐渐增多在个案咨询中采取绘画艺术治疗的方式了,2006 年,本人又在苏州大学参加了吉沅洪教授的绘画疗法学习班,之后就更多地在个案和团体中使用绘画艺术疗法。后来又多次应一些地方的邀请,到当地开展了针对专业工作者的绘画艺术治疗技术培训班。这本书就是根据 2015 年我在网络上举办的一个绘画艺术治疗技术培训班的文字记录加工而成,所以称其为“教学案例实录”。

其次,这不是一本“面面俱到”的著作,而是作者根据自身能力和特点做的一次分享式的表达。

由于作者秉承“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成长路径,所以,本书更侧重于对一部分学习者的特点给出需要的满足来表达。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更侧重于实践和实用。虽然是这样,毕竟实践者的难处在于,即便你做了十分,说的时候也只能有六七分了,那么要是写下来恐怕保留一半都很难,这一点和自上而下的理论研究者恰恰相反。所以,对于读者来说“知其一”是不太难的,毕竟大家可以看看我是怎么做的,但在“知其二”和“知其三”的学习效果上可能就要打一些折扣了。

正所谓,有所失必有所得。

正是因为放弃了中规中矩的“科学范式”和“面面俱到”,所以,一些关于绘画艺术疗法平时可能容易被忽略的闪光之处,也就有可能体现出来。比如,人如果没有了追求高大上的牵绊,一些人性中的真善美的部分也就有机会呈现,所以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可以了解人情和人性的另一面。再比如,因为没有了要树立“专业权威”的压力,作者经常会把自己“交出来”,也可以让读者看到技术背后的人的恰到好处的体现。

尽管说这些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但我还是希望读者朋友们有机会用另一种视角来看待这本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来遇见新的自己。

从起心动念到这本拙作问世,历经好几年时间,甚至差一点“流产”。这中间要感谢很多人的努力和帮助,才使得这本书有机会和读者见面。特别感谢合著者余晓洁,以及李丹、杨燕红、卫丽等几位朋友协助我整理书稿,还有台海出版社副总编刘峰的大力支持,才有今天的顺利出版。

就如前面我说的那样,这不是一本尽善尽美的书,甚至还有很多缺憾,希望各位读者阅读之后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以求共同进步!

韦志中
2018 年 3 月 15 日于广州 L/OD2jSG5zN2gkktqHL0G3qHGI+F3Rt7544VKAfIzDSTE5mb0HqJIqiZP2zuW28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