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性格层次性:孩子的“表面性格”和“深层性格”

通常我们在形容一个孩子的性格时,不小心就会流于简单化、类型化。比如,我们会一下子形容一个孩子性格外向,或是内向;说到一个孩子性格害羞就以为他同时也是退缩的;看到他穿衣服慢就认为他是个慢性子。

殊不知,在有些孩子身上会同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性格。大胆想象,既然我们在结婚的时候,可以找性格互补的对象,那从遗传学上,是不是也有可能把互相对立的性格特质遗传给孩子呢?一个乐观的父亲和一个悲观的母亲,难道只能完整地把自己这一方面的特质遗传给孩子吗?孩子一定是要么像父亲一样乐观,要么像母亲一样悲观吗?难道没有可能他既乐观又悲观,在某些事上乐观,在某些事上悲观吗?

一个孩子,他看上去比别的孩子更大胆、更冲动,有时甚至更富于表现力。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他长大后似乎就变了,他变得退缩了,不善于表达了。另一孩子,你打发他穿衣服的时候,他磨磨蹭蹭,慢慢腾腾,你大声地一再告诉他快迟到了,要快点儿,他还是一点儿都不着急的样子,看起来就是个性子慢的孩子。但是,他学起习来,却一点儿也不含糊,他会飞速地抓紧一切时间,高效地完成作业。

还有的孩子,就像家长经常吐槽的,在家里那是一个乱啊,怎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也不会动动指头收拾房间的。但在学校里,书桌整整齐齐,卫生保持优秀。那么,这个孩子到底是讲卫生还是不讲卫生?

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把最能说明个体人格的几个特质叫作核心特质。

当我们想了解某个人时,先确定他的核心特质,然后确定他在每一特质维度上处在什么水平。虽然不同的人核心特质数量不同,但奥尔波特认为,有时一个单一特质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格。这些为数不多的人可以用一种首要特质来描述。

如果一个孩子又大胆又害羞、又悲观又乐观、又勇敢又胆怯,有时很懒惰、有时很勤快、有些事性子急、有些事性子慢,那也许比较好的了解他的角度,就是找到他的核心特质,或者可以说深层性格。

一个孩子在小时候有些性格特质表现得比较明显亮眼,也许只是因为,他表达这些性格特质的方式适合他当时的年龄、当时的环境和当时所接触的人。所以,他可以轻易地把这种特质表现出来。比如,他在玩游戏时是大胆活泼的,但是,随着他的成长,他表现大胆活泼的孩子气的方式也许不再适用,因此,他本性中存在的害羞退缩,因为使他看起来好像变成了一个害羞的人。那么,他是否同时存在两种对立的核心特质,哪一种占上风、表现明显只看当时哪一种环境因素和他的发展水平更适合。

比如,一个小时候和小朋友玩,却很少说话、好像不太开朗、不太会交朋友的孩子,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担心他以后不能较好的合群。但他长大后却是一个特别容易融入群体、群体亲和性强的孩子。

如果深入观察会发现,在合群这件事上,孩子小时候话少、显得怯生只是一种表面性格,或者说是次级性格。他话少,可能只是他的深层性格在语言方面、兴趣方面的发展还没有展开。但他表现出对群体的高度贴合性,在他的性格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可能会成为他最显著的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越来越善于用群体通行的语言表达情绪和观点。

有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会注意审视自己的性格,如果觉得哪一点妨碍了自己的发展,他就会在这一方面下功夫。比如,如果他想在大众面前不那么害羞,更大方一点儿,也许有一天,曾经认识他的人发现他变了,变得大方了,但他是不是真的性格开朗了呢?认定他的核心特质,入手处也许不在于他是性格害羞,还是性格开朗,更准确地认定方向是他性格中改善自我的能力——进取,这一特质更接近他性格的核心特质。

我们在试图了解孩子的性格时,也很需要拨开有些表面的性格,就算有些性格看起来是孩子的主要性格特质。一个在外面表现良好,一回到家里却到处乱扔袜子的孩子,单纯从他是否爱干净的角度是很难得出他的性格结论的。不如从他是善于配合,还是害怕惩罚,或是性格被动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性格,这样更能了解得透彻,也更有可能看到他长远的发展趋势。 uTmSwJw+VYmxv3py5unHUBmdpqWxcOkKgdkxuk7cAaC/lovi3YdXK29GCP2YhaO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