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现实中确实存在性格很好、让人相处愉快而舒服的孩子。但更多的孩子,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性格缺点,这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一个孩子贪玩、不听话、撒谎、不善于交际,这在日常生活中不是非常常见的事吗?但是一旦将之上升到有“性格问题”的高度,就会突然变成一件严重的事。对父母和孩子双方来说,这都会变得沉重。
如果不是作者有相对更完整的视角提供给读者,匹诺曹就只是一个爱撒谎、不听话的孩子;汤姆·索亚更好不到哪里去,早恋、打架、逃学、贪玩,坏孩子的特征一个也不缺;弗恩就更严重了,内向、不善言辞、喜欢坐在猪圈旁幻想,这是多么严重的性格问题,难怪她妈妈去咨询医生。
而在现实中,那些在历史上熠熠闪光的杰出人物,按照类似的性格标准,有性格问题的实在是大有人在。也许当父母的会想,我不需要我的孩子有多杰出,他只要当一个快乐健康的普通人就好了。“我不需要他的性格问题从另一面促成激情的火花,带来出色的成就,更不希望他的性格问题给生活造成不便。”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父母对子女最朴素的关心。
但是换个角度看,设想一下,当我们把孩子性格上普通的不足之处,当作一个严重的性格问题来聚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据说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的性格很害羞,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在他的传记中看到,当涉及自己的专业观点时,他是多么自信有力,在追求自己的事业方向时,他是多么果断坚决。那么,这些看似矛盾的性格特点,是怎么在一个人的性格中相容的呢?如果马斯洛的父母在他小的时候,就把目光过度聚焦在他的害羞上,对他性格的关注和培养都围绕着害羞这一点,不断地强化“这是个缺点”“你不够外向,不够大方”这样的自我感知和意识,可能对马斯洛后来表现出的自信与力量会有抑制的作用。
换而言之,当我们对性格的标准太过于看重,并形成了刻板观念,将不符合性格标准的性格特点都归为“性格问题”,并将改造这种性格问题纳入性格培养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内容,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被改变的培养视角: 在很多亲子冲突中,冲突的核心原因是培养视角过于窄化。比如,父母和孩子的谈话经常集中在“你写完作业了吗?”“你考试考得怎么样?”。也许父母会说关心孩子的学习有错吗?关心孩子性格的培养有错吗?但实际上,其中隐藏着一个不容易发现的视角错位。
并不是说关心孩子的学习本身有错,或者是关注孩子性格的养成有错,而是这个关心的点也许跑偏了。孩子未见得是因为父母过问了自己的成绩就生气,他生气可能是因为在这种关心和过问中,有着强烈的“纠错”“矫治”意味。培养视角的窄化是指不小心将宽泛的培养理解成了狭窄的纠错。在性格的培养上也是如此,一不小心就把对性格的养成当成了对“性格问题”的发现和纠正。
这会改变我们观察、理解和评价孩子性格的角度。对“问题”的敏感有些类似儿童的新异恐惧,新异恐惧是指儿童对陌生环境中危险因素的敏感性寻找。但两者在对危险、缺陷方面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敏感这一点是十分相似的。这就会造成对危险和缺陷的焦虑,也会造成对机遇和优势的漠视,还会让我们把目光总是盯在孩子的“问题”上。每一次的交流,我们的本意是想给予孩子优质的教育,但在事实的做法上,我们却总是试图把孩子的问题纠正过来,这其实是在缩小培养的范围。平衡地看待孩子性格的方方面面,更有利于整体的培养。
被改变的培养目标: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性格问题”上,我们不仅改变了看待孩子性格的视角,改变了在性格培养上下手的角度,我们还很可能在无意中改变了对孩子性格培养的目标。
我们很容易就会用矫治一个有问题的性格的想法,替代我们最初的目标——培养孩子好的性格。这两者之间乍看似乎目标是一致的。矫治了有问题的性格,不就是培养了好性格吗?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矫治的过程中,我们无形中会对好性格的标准和其中包含哪些性格特点设限。
在矫治孩子害羞的性格时,我们可能会无意中让孩子觉得,不害羞、大方、外向就是性格养成和发展的最高、最好的目标。而这一点会冒风险,这也许不利于他发现和发展自身独特的性格优势。就好像无形中给他设置了一块性格发展的天花板。他也许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超乎我们的认知和想象的性格潜力。而我们无形中也让孩子把性格发展的注意力只是集中在了对自己性格不足之处的矫治上。
这事实上也把孩子的成长设定在一个较低的目标上。这是“改错就够了”和全面发展自己潜力之间的差距;是符合和适应外在的标准,和全面发展自己个性潜力而不断地寻求同外在标准的平衡之间的差距。
这两种目标之间的差距,就是不同的性格培养目标所给予的性格发展空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