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效仿的积极:内心更加窒息

有时父母也许会抱怨,孩子整天趴在课本上,努力倒是很努力,就是缺乏学习效率,怎么努力都不见成绩提升。抛开别的因素不谈,对有些孩子来说,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他行为上的积极性也许是他内心消极的反应。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首先我们要看他积极行为的指向是什么。从表面看,他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向更积极的生活靠拢,其行为的最终指向是更好的自己。但如果驱动他积极行为的驱动力并不是来自他自身产生的意愿,而是对外在要求、标准的效仿、迎合,其实质就恰好不是积极地服务自我,而是被动地服务他人。我们就能看出他积极行为和内在消极之间的关系。

和有强烈的“符合社会期望”动机的孩子不同的是,前者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达成自己的需求;而后者效仿和迎合被期望的“积极”性格,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仅仅是为了让他人满意。这意味着他比前者也许更缺乏来自内驱力的积极动力。他外在行为上积极的节奏,很可能和他内心中真实的性格需求、性格感受是脱节的。这样的脱节,一方面会造成积极行为的低效;另一方面会因为行为上的积极性兼顾不到内心需要处理的消极反应,而成为焦虑的积极性。

低效积极: 一个孩子可以通过行为上的积极性来确保内心的状态不受打扰。只要他行为上是积极的、配合的,他就有可能逃过无休止的说教,不让这些说教扰乱自己的内心,在内心实现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自由。他虽然行为上积极主动,但内心却可以完全在行为假象的庇护下不受外在要求的支配和影响,保持不参与的状态。此时他的积极性反而是一种和外在保持距离的做法。

这种心理下的行为,表现得再积极,也并不容易出效果。因为只是他四肢行为表现出积极性。他的头脑、心,也就是活力的开关——掌管着四通八达的知识联络和互相激发的网络是处在蛰伏的昏蒙状态。他趴在课本上,花的时间虽然很长,翻的书和做的题也相当多,但他头脑中最精锐的部分、他心中最有灵感的部分,都没有被激活。他的积极之处,不在于全身心地扑在学习上,而只是在积极地使用刻板常规的表现方式,这让他很难发挥应有的潜力。

如果我们过于注重他外在行为的积极性,而不尊重孩子的内心;如果我们试图通过比较强硬的手段,不管他愿不愿意、心中是什么感受、怎么想的,只管迫使他在行为上表示听从,他就有可能表现出这样低效的积极状态。这反而会让我们误以为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但事实上,孩子只不过是在以模拟的积极性实现一种心灵的休息。这也是孩子应对太多的外在要求时,为了防止淹没其中使心灵感到窒息所使用的本能策略。

焦虑积极: 在我们感到焦虑的时候,我们有时就会以不停地忙这忙那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繁忙活动中的焦虑不安,是比较容易识别的。但不容易识别,甚至非常容易混淆的是,孩子的焦虑有时会消失在积极性格的面具之后,这让我们很难发现。他不停地忙碌,尽己所能地把生活安排得充实、积极向上。但实际却不一定是别人想的那样,是因为他性格积极。可能让人大吃一惊的是,这恰好是他焦虑的表现。他焦虑地试图从对积极性格、生活方式的效仿中,摆脱掉他内心对生活挑战的恐惧。

他表现出来的焦虑性积极,恰恰可能是他对自己不自信,对自己应对生活挑战有压力的表现。这一点其实很有蒙蔽性,因为从外表看,他是如此积极上进,以至于很容易就让人认为生活方式如此积极的人的性格也一定是积极上进的。但是,在带有焦虑性质的积极中,仔细观察又很容易发现类似强迫症的心理因素。没有人会说,一个人一遍一遍地检查门窗是否锁好、煤气是否关好,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但无可否认,这种“不停地活动”的行为,是类似于“生活积极”给人的印象的。只是前者的活动指向不健康的强迫行为,后者的活动指向健康的创造性行为。

在效仿的积极性格中,如果带有比较强的焦虑,我们就可能发现孩子对于自己是否能被接受,是否能符合社会期待,是缺乏信心的,心存恐惧的。这时,对他来说他自己的性格需求是什么,他自己的感受是什么,也许都不重要了。他把自己放到了最无足轻重的位置,因为担心不被接受、不符合期待,担心他人的不满,所以努力让他人满意,拼命贴近环境的要求标准,成了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这些在他人眼里是非常积极的行为,实质上却带有类似强迫性质的、对安全感的不断确认。

又因为这种外在的积极,这种对安全感的不断确认,正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和信心,同时,自我不仅没有在积极的行为中得到伸展和加强,相反,自我在这种和内心脱节的积极行为中遭到了贬抑。所以,有时孩子并没有从这种效仿的积极性格中获得真正发自内心的积极,反而感受到了压抑。 jdhJknu9yALpHJmO9dKCV1EImECaV/xp1JzeO2y7u5ZlBuzo3F65tX+mwoyGEcg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