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不听话的孩子拥有的性格特质

虽然我们可能喜欢把不听话的孩子归为一类,但不听话的孩子却可能在不听话这一点上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差异。一个冲动的孩子,他不听话是因为性格急躁,没有耐心去听取和吸收父母的意见,或者说他的冲动比理性更强地支配了他。而逆反的孩子,往往对父母的意见抱有明确而有意识的抗拒。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则完全被自我占据,对自我主张之外的意见充耳不闻。有个性的孩子,则是试图冲破限制他成长的行为陈规和观点局限。

冲动: 首先,在我们想责备一个孩子不听话之前,应该认识到一件事,那就是对每个人来说,冲动水平是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对有些孩子来说,听话比适应环境、表现良好要容易得多。而在同样的要求下,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却可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只能达到减少批评的程度。虽然,外表上看他们都一样健康和聪明。

对一个有强烈的玩的冲动的孩子来说,他不只是在一个瞬间突然就扔下功课,抵挡不住玩耍的诱惑跑出去玩了。在冲动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情绪的强度和需求的强度,看到了他心理构成上的不同。当我们认为他自制力差,而那些能耐住枯燥、一直守在书桌边的孩子是听话的、有毅力的,我们可能没有公平地评估一个条件,那就是我们假定玩耍对所有的孩子来说都具有同等的诱惑,但事实上它对孩子的诱惑程度并不一样。

所以对一个冲动水平较高的孩子来说,他比别的孩子更容易冲动,他总是容易被超过他自身控制能力的强烈情绪,或者某种强烈的需求支配。他不听话,也许不是他不想听话,而是他身不由己,自己不能支配自己。

逆反、挫折与攻击: 在面对同样的唠叨和约束时,有的孩子会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有的则不会。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用相反的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做出反应的现象。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抗拒反应。

在不听话的孩子中常有这样的逆反心理、逆反行为。你越让他学习,他越不学;你越让他多吃点儿青菜,他越把青菜从眼前推开;你越让他走路慢点儿,他越跑得飞快。他不但是不听父母的建议,而且是和父母的建议对着干。这一点也许到了青春期会变得更加明显。

他表现出了对别人意见或行为的有意识的反感、抵制、破坏。这和单纯是因为固执、任性、自我,不听父母意见的行为是不同的。在这其中有强烈的抗拒意识和抗拒情绪,甚至可能事情本身如何已经不重要,他是否更不喜欢吃青菜,更想撒腿快跑,这些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发泄对“指导”的情绪和对做出指导这种行为的人的情绪。这种发泄有时带有攻击性的意味。

此时,我们可能需要关注的是他的不听话、攻击性和挫折的关系。他为什么反应这么大,除了指导者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态度,或者是触碰了不该触碰的话题,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指导的方式或内容,是否正好触发了他的挫折感。并不是所有的挫折都可见,有些只是个人隐秘的感受。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感觉软弱无力、自卑恐惧,那么所有触及他挫折感的意见,哪怕无比正确都有可能遭到他强烈的反对。

自我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因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容易放大他自己的需求,相应地在社会知觉上就变得不敏感。这带给他的弊端是,考虑问题难以综合各种必需的因素,而总是着重在“我想要怎样”上。

“明天我想上游乐园。”“妈妈明天有事,改天好吗?”“我明天就想上游乐园。”“可是,妈妈明天事情很重要,妈妈答应你,等妈妈有时间一定马上带你去好吗?”“我明天要上游乐园。”

在这样一方以自我为中心的谈话中,交流总是容易停在原点。因为你说什么,他都好像不理解。他缺乏对他人的知觉,对他人感受的知觉、利益的知觉,甚至缺乏对行为后果的知觉。这样他从动机和需求上,都不需要别人的意见。既然不需要,就不会认真听。

在他和外在的互动模式上有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他只表达“我”的想法和需求,而不需要知道外在的想法和需求。他要求的是外在适应他的需求,而不是他通过接收和理解外在的信息,调整自己的需求以适应恰当的条件。

他的不听话,事实上是一种对外在的要求,要求外在反过来听他的话,适应他的要求。

有个性: 历史上不乏小时候不听话,长大了却很出色的明星人物。这些人物,没有按照父母给他们规划出的安全的成长路线、体面的生活方式去成长,而是遵循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要求,走出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之路。

观察不听话的孩子,有时会发现他不听话和他对父母建议的态度无关,和抵抗的情绪无关,和缺乏意志力无关,和他的理智无关。在他的“不听话”中,没有对“听话”的有意拒绝。事实上,不听话的不是他,而是他自身的生长节奏、生长需求、生长目标,在要求适合自身的生长方式。而父母给他规划出的生活范围和目标,相形之下显得既不合适又太过狭小陈旧。

他显得不听话,不是真的不听话,它本质上表现的是一种不匹配状态。就好像不能把一棵大树种在花盆里,当他个性的东西要求成长,父母的规划指导又限制了他成长的时候,对他而言,他不是有意地拒绝父母的教导,不听父母的话,而是个性成长的自动需要。像树枝越过墙头一样,自然而然地越过了限制,寻求个性的伸展。 Dp15pTFfa6sGc4eBDj9ipnYWxdDNgcjk5qakEdRC+5Ycp0K1UnsZh3Y6EUscDR+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