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孩子玻璃心:一种无意的自私

有一次,一个妈妈说她的孩子就像长了倒戗刺,简直说不得碰不得。一个无心的玩笑,随口问一句写完作业了吗?都可能引得孩子脸色一沉,摔下筷子就走人。结果是她都不敢随便开口说话了。当然这是个青春期的孩子。但是青春期的孩子是从儿童成长过来的,他儿童时期就存在这一不明显的性格特质,在进入青春期后,在尝试着敢于和家长叫板之后,可能突然就变得明显了。

有时孩子过于敏感,玻璃心的程度到了旁观者一头雾水、瞠目结舌的地步。一个女孩因为妈妈少许质疑了一下她在假期白天是不是没有学习就大爆发。在半夜尖声大叫,把家长简单的督促上升到了这样的高度:“你说我没学习,你不尊重我!你侮辱我!”

在这里可以还原一下玻璃心路径:你过问我的学习,你质疑我的学习,从中能推导出的核心性质,就是你是在侮辱我,不尊重我。我们可以先不去讨论她的妈妈是否语气欠妥,是否存在态度上的问题,我们只讨论玻璃心的特征——思维上,它能将一件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和深化成一种伤害;感情上,真的脆弱得像玻璃一样,轻轻一碰就碎,一句重话都受不了。

就像童话故事里著名的豌豆公主,在垫了 20 床鸭绒褥子的床上睡了一夜,居然还是被褥子下面的一粒豌豆折磨得没有睡好。一件正常范围内的小事,被放大了它的影响力,那么,放大它的一般正是情绪的娇弱。情绪娇弱到了一粒豌豆都能被注意到,都能对人产生伤害的地步。而与情绪上的娇弱相对应的往往是另一种自私冷漠的情绪。

这种自私冷漠,和一般意义上的自私冷漠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这个孩子不是不爱父母,也不是不关心父母,但他是以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方式在爱着、关心着父母。意思是,他对父母的爱是缺乏互动的,是缺乏领会的。也就是“我只想这样对你好”,但“你是个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心情,你需要什么,你需要我做什么”,都不在他观察和考虑范围之内。

这和有意的自私,和一个孩子有意在饭桌上把鸡腿抢先夹到自己碗里的自私是不同的。他的自私是无意的,他的爱的表达方式是从自己出发,同样,他情绪的不抗击打也是因为他只从自己出发。与其说他自私,也许更确切地说他是倾向于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虽有着正常的社交,却从内心与世隔绝。

这是和社交无关的能力。他的玻璃心,有时表现出的是对事物、对他人理解能力的薄弱,他不能站在除他之外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他能理解父母对他学习的过问是一种负责和关心,父母的态度和方式方法虽然不恰当,让他觉得受到伤害,但他们毕竟是没有恶意的。那他的感受可能就不会这么糟糕。这一切的理解都是一种有益的情绪分流、削弱,不至于产生相对于问题来说过于极端的感受。

而缺乏关联他人的能力,缺乏从自我之外的视角理解问题的能力,可能和他是一个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孩子有关。

用心理学家的话说,“只对自己感兴趣的被宠坏的孩子,很可能把对别人缺乏兴趣的态度带到学校”。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对别人缺乏兴趣,所以才注意不到,也不关心别人的感受,通常表现得很冷漠。而也正是因为只对自己感兴趣,所以才会只关心自己的感受,从而可能把每一个微小的不适都放大到不可忍受的程度,敏感又脆弱。

这样的结果有时无异于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面,这也是他何以显得如此不豁达的原因。他虽然没有在地理空间上独自一人生活在荒无人烟的所在,但他显然在心理上近乎与世隔绝。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自己的感受,别人在想些什么,自己之外的世界有怎样的规则和运行方式,他可能没有兴趣了解。知道雨点只砸到我们身上和知道雨点砸到所有的人身上,给我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当一个孩子只关心自己的感受,只对自己感兴趣,看起来他的自私行为是在为自己谋利的;但同时他对自己的封锁行为,也使他只能从他自身容易厌倦的欲望、波动的情绪、靠不住的内心获取力量。不同的是,感恩、爱、同情心,这一切将关注投给他人的行为恰恰包含着理解和力量。他不但是从自己,而且是从责任、奉献、关心中壮大了获取力量和意义的来源。

在一个孩子对自己痛苦生活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不理解他的爸爸、无能的妈妈、嘲笑他玻璃心的姐姐,他的痛苦似乎都是这些亲人造成的。他描述了每个人是怎样错误地对待他的痛苦的。但是反过来,在他的描述中他一次也没有提到他想了解一下,他爸爸为什么说“我也很累”。他妈妈为什么疲倦到一言不发,他姐姐在这种让人不快的家庭氛围中有没有也觉得难过。也许他痛苦得无法自拔,但是如果他能看到他人的痛苦,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亲人的不当对待也就不会让他的痛苦加重。

分一部分注意力给自己之外的世界,落在自己头上的雨点也许就没有那么重了。 m3ru+C5zKH0vJk9pO2ZjqRwUwwIi263VViqrzbtAqQ/BL0SJaQXHC7nZ8Sd19W5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