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积极的性格,有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格:热情、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积极成长的不竭动力。那么,我们要谈的是另一种孩子,在缺点中挣扎,竭力冲破缺点对自己成长的阻碍。我们一般会被他们的缺点吸引了视线,甚至容易把他们归入“坏”孩子的行列,却忘记关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和缺点搏斗的成长力,这正是积极性格的核心所在。
在此,也许没有比匹诺曹这个儿童形象更能表现这一点的了。匹诺曹的故事,正是一个儿童的成长史。他比一个单纯的“好”孩子形象更有鼓励的作用。因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是别的孩子让人羡慕的优点,这些别人的优点往往可望而不可即,甚至让我们产生羞愧;而是和我们相同的弱点,如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任性、懒惰。
我们也可能和匹诺曹一样在学好的路上,一次次屈服于诱惑,又一次次发誓要做个好孩子。那么,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大人是否看到了孩子这一次次想要战胜自己的决心和一次次与缺点搏斗的努力——不管这决心是不是三分钟热度,这努力是否微不足道,还是只看结果——他看起来和从前一样差,没有任何改变。
匹诺曹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的性格就是这样的:
我最讨厌上学。最好天天扑蝴蝶、爬树、掏鸟窝,我觉得才有意思。
世界上所有的行当中,只有一个行当真正适合我——吃、喝、睡觉、玩儿,从早逛到晚。
很显然,他比那些天生喜欢学习,自律、勤奋刻苦的孩子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才能成为一个那样的孩子。可是,这种多得多的努力却往往容易被忽视、低估,甚至成为他再一次没有成功改掉缺点的阻碍。因为它往往是发生在心理层面上的初期努力,无论是心中的决心还是坚持都比较薄弱,并不能在行为上形成根本性的改观。
对一个讨厌上学本性更爱玩耍的孩子来说,他生出“我要每天去学校上学读书,争口气”的决心,就已经很珍贵了。我们容易绊倒的地方,容易沮丧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容易乐观地把一个孩子初期萌生的决心、意志,当成已经完成了成长的果实。而事实上,它只是一个随时都可能在风雨中掉落的嫩芽。
当匹诺曹抱着爸爸卖掉外套买来的识字课本去上学时,他心里想的是:
我来上学,今天就要学会认字,明天就要学会写字,后天就要学会算术。然后,凭着我的聪明劲儿,我肯定能挣大把大把的钱。一挣到钱,我要马上给爸爸买一件漂亮的布上衣。布的?不,我要买件金丝银线织的,钻石做的纽扣。
这样的心理经验也许很多孩子都有过,有过这样一步三跳的成功想象,有过这样的孝心,有过这样的短暂干劲儿。但很快,未经磨炼的意志就像匹诺曹一样败给了现实的诱惑。
在上学的路上,只是因为听到了一阵吹笛子的声音,匹诺曹的心就活动了。他内心挣扎着,去上学呢还是去听吹笛子呢。最后他说服了自己,先听吹笛子,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去上学。这一幕心理的挣扎和屈服是不是很熟悉——该学习了……先打会儿游戏……明天再多学一会儿好了;今天睡懒觉,明天开始每天早上早起床,背单词,读课文。
心理学家曾对此有研究,提出了一个概念,“虚假希望综合征”。言简意赅地说,我们在虚假希望中,可以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能体验到让人兴奋的希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意志力陷阱,它并没有让我们在生活中有真正的改变,而只不过是让我们的感觉好一点儿。
事实上,更可怕的是,在屈服的路上一旦迈出了第一步,再加上虚假希望预支给我们的虚假明天,我们会在屈服的路上走得更远,不知不觉意志力就完全崩溃了。
匹诺曹——一个意志力还很薄弱的孩子,当他做出了:先去听吹笛子明天再去上学的决定时,他在失去自我控制的路上就开始越走越远了。他不但不去上学,而且已经完全被传来笛子声的木偶表演吸引了。他一心要看木偶戏,什么都顾不得了。失去了意志,也往往会失去理智。他为了换一张木偶戏票,把爸爸给他买的识字课本卖了。
假如我们只用刻板的标准和观念去看匹诺曹,我们可能会说这是个多么忘恩负义、不值得他人关心的孩子。他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给他爸爸惹了那么大麻烦。现在竟然干出这样的事,可怜的爸爸为了让他上学,这么冷的天只穿着一件衬衣,他却把这么珍贵的课本卖了,就为了逃学去看木偶戏,简直无可救药!
但是如果从心理的层面上看,却能看到两点可贵的东西:一个是向上的心愿;一个是为了向上生长做出的努力。不管这种努力多么微小,和强大的诱惑比起来又是多么不堪一击。哪怕只是在内心发生的瞬间的挣扎,要去上学还是去听吹笛子?都是“积极”的萌芽。
说它是积极性格的萌芽是因为,从意识上,它已经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从性格的态度特征上,它遵从正确的方向;在意志力上,它虽然薄弱,却因为有正确的认知和正确的态度,推动它像向日葵向着太阳一样,总会挣扎着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