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刻板的性格概念对孩子性格发展的限制

如果我们对那些经典儿童文学塑造的儿童形象或拟人化的动物形象,以内向还是外向来进行性格归类,是否可以做到?谁能说汤姆·索亚、匹诺曹、小人鱼是内向还是外向。提到汤姆,他活泼调皮;匹诺曹,他撒谎不听话却仍是个好孩子;小美人鱼,充满爱的牺牲精神。有人或者会说,这都是虚构的形象。但是,这种虚构的形象,是经过发现、提炼并塑造出来的,在某种程度上,不失丰富的启迪性。

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一定要脱离现实环境对我们提出要求,毕竟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情绪表达能力,这些被一般笼统归为外向的性格特质,对于一个孩子的良好适应、身心健康是件好事。问题是,与其完全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上,并贸然直率地对其进行改造,将是件伤筋动骨的大工程。不如顺势而为,顺着孩子的个性优势和个性特点发展他的外向性。

试图简单粗暴、一劳永逸地去除我们认为有害的性格特质,比如,内向的性格表现,也会同时冒着失去他独特发展优势的风险。而失去独特发展优势,很可能会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失去自我价值感,反而可能助长了其内向性。毕竟别人的衣服再好看,穿在自己身上也不一定合身。

需要我们加以思考和观察的有以下 3 点。

简化的坏处: 简化孩子的性格特质,将其简单地分为两个类别,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与淡化对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关注,转而放在引导孩子的外向性上。哪种情况会更让我们尊重孩子的天性——也就是看到他更丰富的性格呢?

显然,如果着重以内向、外向的简单分类来看待孩子的性格,我们很容易就会只关注和内向、外向相关的性格特质。而这对于一个真正的、活生生的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可能让我们错过他最重要的、最有独特性的核心性格特质。

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根本就没有认识一个真实的孩子。而人们常说,真正的情感联结,都是建立在真实自我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连孩子最真实的样子都不了解,何谈建立好的亲子关系。这一点在孩子小时候也许还不明显。在进入青春期以后,父母与子女之间很多矛盾的爆发都和父母紧紧抱着理想孩子的形象不放,也没有放下身段认识那个真实的孩子有关。

这种冲突的根源之一,其实就是刚开始拥有了一点儿反抗力量的孩子,不想再忍受加在他身上的刻板的理想模式,包括性格的理想模式。他天性中蕴藏的性格因子在要求发展的自由。

作为父母,是否真的认清了孩子的本真性情?

不能浪费孩子的性格潜质: 我们是否想过,当我们习惯于简单地将孩子的性格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类,在内向和外向两大类别之下,还会分支出哪些重要的性格特质?这些性格特质又具有哪些重要的两面性?

在内向标签下的性格特质,害羞、拘谨、不善言辞是否是一个性格宝藏的冰山一角?如果经过正向地培养和引导,它是否会是“芝麻开门”一样的宝藏钥匙?同样,在外向标签下的性格特质,活泼、健谈、乐于社交是否就毫无坏处?如果偏离了正向的引导,它会不会也有负能量的一面。

尽管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子女性格平稳,而不是性格激烈。但激烈、高情感强度的性格,却可能孕育出一个艺术家。“喜怒无常的艺术家则因灵感驱动的能量突发而大放异彩。”这倒不是说我们都可以放任孩子的性格了,而是说尽量不要轻易区分性格的好坏,更不要轻易把认为是坏的性格连根拔掉。

在不被赞美和认可的性格特质中可能包含着某种成就他的、不可或缺的东西。作为父母,也许就要像深海捞珠一样,冒着走出观念舒适区的风险去探寻危险中的宝贝。这当然不如直接把这种性格特质抑制住来得省事,把其中包含的危险的、不良的和独特的、珍贵的一并扔掉要容易得多。

而更好的做法是抛开刻板观念,接受孩子真实的个性,秉持不浪费的原则,不浪费孩子已发掘和未发掘、被认可和不被认可的性格潜质。将孩子所谓负面性格中的正向特质培养打磨,让其发展,是对负面性格中的负面特质一种相应的削弱。也许不必连根拔掉就能很好地共存。

限制性格,也会限制信心: 如果过于强调性格内向、外向的这个面向,对内向倾向的孩子来说,是否会承受太多性格的压力,导致自卑。难道一个孩子性格内向就一定会压抑、不快乐吗?还是当他认为只有性格外向才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性格时,他才觉得不快乐。

在对自尊的研究中发现,高自尊者通过关注自己的优点而不是所犯的错误,对失败做出反应。当告诉他们在一项任务上做得不好时,他们会提醒自己在别的方面做得不错。这让他们保持了良好的自我感觉,对待失败也更有韧性。

同样,如果我们能着眼于孩子更多的性格特质,就等于让孩子拥有了更多对自己的性格自信和欣赏的点。“我可能动作慢,但我很善良”;“我可能学习成绩一般,但我手很巧”;“我可能自制力差,但我有韧性”。这绝不是阿Q精神,这是一种对性格更全面的认知和有益健康的平衡。而找到这种平衡,并不是让人满足于平衡,而是这种平衡给了我们宽松心态,不至于被某项挫败轻易打败,能保持继续前进的信心和韧性。

我们经常说要激发孩子的自发性、内驱力,而信心也是一种内驱力,信心也会激活自发性。如果限制了孩子性格不同面向的发展,就可能限制他从不同性格面向中汲取信心的范围。而信心是性格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力量。 xKzAN8QxzN5sv0sRf9tekHpFjD5j2yniOyuf4eDV+raA9XW24hENLUFPWZOrFx+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